03.02 丁薇:社會福利院戰“疫”有我 老人無憂 家屬無愁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日訊 “我們在,老人無憂,家屬無愁。”這是生命對生命的承諾。這樣的故事,在濰坊市社會福利院,每天都在上演。福利院入住的是特困供養人員和高齡、失能老年人,根據防控要求,需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共抗疫情的特殊時刻,社會福利院的職工正在平凡的崗位演繹著眾志成城、至善至美的人間大愛。

丁薇:社会福利院战“疫”有我 老人无忧 家属无愁

在院裡發出封閉管理的通知時,很多護理員都顧慮重重……雖然老人返院前院裡已經電話詢問並記錄了老人的旅行史、健康狀況等,但要與返院的老人一同封閉隔離、同吃同住14天還是有許多未知的風險。

在大家舉棋未定時,丁薇第一個站出來報了名。報完名她接著便給老公打電話,讓他先把5歲的兒子送到高密婆婆家照顧。跟兒子通話時淚水在眼眶打轉,縱有萬般不捨,丁薇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工作崗位。

第一批春節後返院的15位老人都集中在下午2、3個小時之內回院,因為要與老人一同封閉隔離,所以15位老人接待、消毒、入住的事項都是由丁薇帶領的4人團隊在做。扶、推、搬老人及提、拉行李,從未間斷過。重重防護下的工作服溼了一遍又一遍……還沒幹透又要去迎接另外一位老人回院。

團隊4人來自不同的班組,15位老人也來自不同的樓層,護理員與老人互相不熟悉。老人返院前,丁薇就挨個打電話詢問老人所在班組的班組長,詳細記錄了15位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飲食起居、服藥情況、家屬聯繫方式等,連夜與同事熟記。老人入住後,她們把每個老人的名字都用加粗的筆寫在紙上,又用膠帶逐一貼到該老人所在房間的門上,把所有老人入住哪個房間的彙總表貼在服務站牆上。第二天老人返院時,丁薇和同事已經熟悉熱情地同每位老人打招呼了。老人看著她們,彷彿回到了家。

把老人接來的第一天是最累的一天,那天4人安置好所有老人都睡下,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這時候最想做的就是躺床上休息,但丁薇還顧不上休息,在安排好夜班值守後,她仔細梳理了一天的工作:在為老人分餐、消毒還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向老人解釋隔離要求時還需要注意什麼?接下來的十幾天白班、夜班和替午怎麼安排?看著剛寫下密密麻麻的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第二天需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丁薇在心裡安慰自己“萬事開頭難”。最難的一天,就這樣伴隨著老人們的打鼾聲結束了。

接下來在隔離封閉的每一天,丁薇帶領團隊4人都是早上5:30開始工作。從喊老人起床、扶助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幫助老人洗臉刷牙、穿衣,準備吃早飯,到晚飯後收拾碗筷、協助老人就寢,中間還有衛生清理、測量體溫、消毒等等,都是4人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起做好的。

工作逐步順手,但擺在丁薇面前還有一個難題,就是因隔離觀察老人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間不能外出,時間一長老人難免有所抱怨。為緩解老人情緒,丁薇想了很多辦法。每天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根據老人的喜好多找一些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手機視頻,第二天推薦給老人;每天都向老人宣講個人衛生防護知識,引導老人保持樂觀、平穩心態;加上每個老人家屬的微信,協助老人與家屬視頻或電話溝通……只要老人想拉拉呱、說說話了,她們就是最忠實的聽眾。有時,經常一上午忙下來,她們都顧不上喝口水。

在之前丁薇與媽媽聊天時,還說過“媽,我很膽小,自從得知疫情蔓延後,我每天就是福利院和家,兩點一線。連樓下的小超市也沒去過。但這次的老人返院隔離,我幾乎是想都沒想就積極報名了。不是因為膽子變大了,而是想到自己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以後也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現在院裡需要我的時候到了,我要以身作則。一定帶領團隊克服困難,使每位老人順利度過14天的隔離期。給自己增加一份自信,給院裡增加一份平安。”

就這樣,丁薇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最前沿,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與擔當,成為守衛福利院大家園的堅實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劉蓓 濰坊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