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唯一活至建國後的北洋軍閥,只打日軍,86歲仍在戰鬥

在中國近代史上,不知有多少人的所作所為足以彪炳千秋,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們因時勢而興,也因時運不濟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從此泯為眾人矣。不過有這麼一個人始終活躍在中國近代史的舞臺上,晚清時為海軍的中堅力量,北洋政府時期威望極重,抗日戰爭時期奔走於後方四處募捐,他的一生極為波瀾壯闊,始終引領歷史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可謂是時代先驅,這個人就是薩鎮冰。

唯一活至建國後的北洋軍閥,只打日軍,86歲仍在戰鬥

1859年,薩鎮冰出生於福建,為色目人,其祖先曾隨忽必烈南征北戰建立不世功勳,而其家族也人才輩出,這與該家族重視教育以及家風建設的關係密不可分。十歲時,也就是1659年,因其父與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楨交好,由該大臣直接推薦後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第二期,與甲午名將鄧世昌為同學,畢業時成績第一,此後在揚武艦上實習。

十七歲時,也就是1876年,薩鎮冰與嚴復、劉步蟾等人作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批留學生出國,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四年後期滿回國,此後一直在各大水師供職。1884年爆發的中法戰爭,雙方激戰於福建馬尾,但是此次海戰以中方慘敗而告終,薩鎮冰聞訊後怒火難消,一直渴望能上陣殺敵,經過兩年多的申請,終於被調往威遠艦任管帶,這離他的夢想又更進一步。

唯一活至建國後的北洋軍閥,只打日軍,86歲仍在戰鬥

後在1894年爆發的甲午海戰中奉命駐守日島,在此拒敵11天,成功將日軍炮火阻於島外。最後實在是因為上級下令不得不退守劉公島,日島就此陷落。

甲午海戰敗局早已註定,並不是區區幾人的奮勇抗擊就會挽回的。當時的清政府將甲午海戰失利的責任推到官兵頭上,將所有幸存的海軍官員全部解職,令其回鄉自謀生路,薩鎮冰不得不回到家中以塾師為業。不過在半年之後又得到張之洞的賞識,重新活躍於政壇,此後一路高升,成為北洋海軍的核心人物。

唯一活至建國後的北洋軍閥,只打日軍,86歲仍在戰鬥

辛亥革命後,任職於北洋政府下屬的海軍部門,但因不滿於國內軍閥混戰,卸職回家。在1927年北伐戰爭中,孫傳芳被勢如破竹的北伐軍打得一路敗退,後撤至福建,發現此地守軍力量薄弱,便全力進攻此地,在兵荒馬亂中,年近古稀的薩鎮冰戰了出來,組織軍隊將來犯之敵全部消滅,除此之外,還籌建救援會,捐資募款,賑濟災民,福建危機由此解除,此後幾年,薩鎮冰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特別是賑災,多次在身體不適之際督導賑災事宜,即使立於危牆之下仍淡定自若,這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唯一活至建國後的北洋軍閥,只打日軍,86歲仍在戰鬥

抗戰爆發之時,他已經是78歲的老人。雖不能直接上陣殺敵,但是他積極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威望號召人們直接上陣殺敵,將日寇趕出家門,一直在敵後活躍,從南洋諸地,再轉戰到越南踏上歸國之路,途經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甘肅等地,從西南腹地到大西北,始終在四處奔走宣傳抗日,他的足跡幾乎遍佈大半個中國,同那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中國軍人幾乎沒什麼兩樣,一樣為民族解放與獨立奮鬥終生。抗戰勝利後,86歲的薩鎮冰終於完成了他的使命,隨即回到上海休養,待到身體無礙後,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也就是蔣介石政府敗退臺灣之際,薩鎮冰曾被李宗仁邀請去臺灣度過餘生,但是薩鎮冰拒絕了,不僅如此,還在李宗仁走後,馬上發電公開表示自己擁護新生政權的決心,並積極配合解放軍解放福州。建國後,他並沒有隱退,反而一直擔任要職。不幸的是,這樣一位經風歷雨的優秀人才在1952年4月10日與世長辭,薩鎮冰雖然去世,但是他背後所承載的精神值得我們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