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改自不賤少年(ID: shaonianlsg)

人生不如意,才是常事

01

劉邦當皇帝時54歲了,但自此沒過上太平日子。因為在他的餘生裡,其人生關鍵詞是“忙碌”。

不信?那咱看看劉皇帝做了些什麼——

稱帝當年,燕王臧荼起兵造反,他“自將擊之”,俘虜燕王。 沒歇多久,原項羽部下利幾又造反了,他又“自將擊之”,平定利幾之亂。

第二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採納陳平計謀,不顧舟車勞頓,到洞庭湖把韓信抓回。

第三年,韓王信和匈奴串通,謀反。他率大軍“自往擊之”,沒想到反被匈奴大軍圍困——著名的“平城之圍”——差點一命嗚呼,最後用了陳平計謀才脫身。

第四年,他親自帶兵打韓王信,還差點被貫高等人謀害。第五年,貫高意圖殺害他,他大興刑獄,殺了很多人,這一年想必不怎麼高興。

第六年,陳豨造反,他又不得不“自往擊之”。 第七年,他攻打陳豨的殘餘勢力,又和呂后合作,殺了韓信、彭越。淮南王黥布兔死狐悲,造反。

第八年,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他想讓太子領兵去平定黥布,但都說太子不行,還得他自己上,於是他不得不又“自往擊之”。

在劉皇帝的八年時間裡,全是“造反”和“自往擊之”。於是他像個救火隊員,到處滅火,五六十歲的皇帝,也逃不過世事的辛勞。

劉皇帝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成年人的字典裡,從沒有容易兩個字。

人生不如意,才是常事。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02

打敗黥布,他順路回到出生地沛縣。

此時劉皇帝已滅群雄,又新打敗了黥布,天下太平,功成名就,志滿意得。 高興的他化身文藝青年,召集父老子弟縱酒作樂。

喝高興了,他擊築唱《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詩,意氣幹雲,但藏了深層意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一種辛酸:什麼時候我才能歇歇呢?

遲暮的英雄,在故鄉起舞,默默哭泣,這一幕特讓人傷感。 動情的他對沛縣父老說:“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

劉皇帝下令以沛縣為自己的湯沐邑,世代免賦稅。

在沛縣的日子,是劉皇帝晚年為數不多的快樂——他完成了對故鄉的致敬,也完成了對自己的致敬。

人生實苦,請記住這一點甘甜。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03

他放不下心愛的女人,放不下和心愛女人的兒子。 這個女人是戚夫人,兒子叫劉如意。

戚夫人年輕善舞,善解人意,他出徵時,多是她陪伴。 同時,他的正妻呂氏,人老珠黃,漸漸失去他的歡心。

戚夫人想讓劉皇帝立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劉如意聰明果斷,很像自己的作風,劉邦的病情越來越重,改立太子的心也越來越堅定。

但他把這個想法和大臣們一說,就引來一致反對。 呂后問計張良,張良躲不過,就告訴呂后讓太子出面請“嵩山四皓”出山,以此打消劉邦的念頭。

在一次宴會上,太子隨侍,劉邦見太子身後四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於是出言相問,知道其來歷後,劉邦大吃一驚:“多年來我一直徵辟你們,你們都避而不見,如今為什麼來追隨我兒子呢?”

四皓說:“陛下一向輕慢士人,動輒辱罵,我們都義不受辱,所以避而不見。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人都願為太子效力,所以我們才來。”

劉邦聽後訥訥說道:“那就有勞你們好好輔佐太子了。” 告辭後,劉邦指著四人的背影對戚夫人說:“我本來想行廢立之事,但現在太子羽翼已成,已經動不得了。呂后真的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大哭。劉邦心裡也很不好受:“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

於是,他即興做了一首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話裡話外,都是對太子羽翼已成的無可奈何,劉邦唱著,和戚夫人哭作一團。 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劉如意也被呂后毒死——你以為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卻想不到他也有濃得化不開的苦痛。

原來,命運對所有人都不公。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04

他是漢高祖,開啟409的大漢王朝,但他違抗不了世事,也違抗不了眾人,更違抗不了時間。

你說他這一生,到底是幸福的?還是悲劇的?

人是真實的,但也是虛幻的。

因為,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漢高祖劉邦:不如意的人生,才是真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