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畫和西洋畫你們更喜歡哪種呢?

太極狗與八卦貓


更喜歡中國畫,原因有很多,提煉以下三點。

1:中國畫汲中華文化之精髓,集陰陽之大氣。無極於紙上!其典型代表便是獨一無二的工具-毛筆。中國傳統哲學經典《易經》所闡述的太極的觀念便是一橫,“一”字一橫、兩頭,便是太極。太極包含了所有的東西!仔細想來,毛筆的概念正是太極啊!一支毛筆為太極,筆尖細為陰,筆根粗為陽,一陰一陽包羅萬象,涵蓋了天地之萬物,山川,人物,河流,動物,俱收筆下,縱使西洋繪畫有再多的顏色有再細分的筆種,中國畫始終就兩個字—毛筆,妙哉妙哉!

2: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直接體現;婉約溫柔,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彈性足韌勁強,這與中國畫在潑墨的過程中沒有具形而更重寫意有著獨一無二高度的匹配。中國人說話不直接留有餘地,做事不做絕給對方自己都留有後路,這不正是中國山水畫裡那遠山淡墨後的留白空間麼?留白就是留有空間,給自己給別人都是,但是西方的各種繪畫很少有這種理念。這是我們民族的性格,更是我們民族的智慧。

3:中國畫的視角獨特,常常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如果說西洋畫的平行透視,成交透視是科學的話,那麼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就更為接近藝術。西洋畫強調東西都畫出來,而中國畫更重視畫是想出來的,即使看見也有我們獨特的視角,既全面又不失邏輯。體現了中華民族處事之道,全面又不失精細,大氣又不乏人文關懷。

因為這三點,我更喜愛中國畫!


灰狐狸227251680


我喜歡中國畫.

原因很多啊

我們身為中國人,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美術風格都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國畫

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不斷地加以改進.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不僅,中國繪畫還是古老文化藝術

它用毛筆、墨和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互有特色。

中國繪畫藝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風格,並對周圍的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西方的繪畫也從中汲取良多。

西方繪畫對色彩的運用很強調

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誌。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一樣,可能這是一個很大的特點。西洋畫是表象的,非常寫實的,對,更多。中國畫是寫意的,這個寫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寫的意象,寫的是理想,寫的是畫境、意境。所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中國畫不光要畫得好,光是技術好不行,你還得有文化。涉及到詩、書、畫、印各方面的修養.








月亮肩上站著北


西方繪畫主要指的是油畫,主要是以油畫顏料在畫布上創作作品既有寫實也有抽像的作品,可以修改,創作過程時間較長,油畫顏料的氣味對人體有害,做為中國人,受到的是傳統中國文化教育與欣賞眼光,油畫可以看看,但更喜歡中國畫!

中國畫有5000年的歷史,書畫同源,發展到晉,唐已經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與意境,國畫主要是用國畫顏料在宣紙上創作作品,繪畫的過程及後來欣賞國畫對人體無害!發展到現代劃分了人物,山水,花鳥等不同門類,歷史上更是大家輩出,郭溪,范寬,黃公望等的山水畫開創經典,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是世界名畫,徐渭,八大,石濤,吳昌碩則在寫意花鳥上成就巨大,近現代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藝術大師更讓中國畫走向世界!這是中國畫的驕傲,國畫的特點是書畫不分家,優秀的畫家必須有較高的書法功力,繪畫過程需要熟練使用毛筆技巧,線條應用技術高超,表現對像優美,落款書法水準高超!整體效果要有書卷氣,能打動觀者,有意境,可以讓觀賞者品味,得到藝術的享受!

所以,比較國畫和西方繪畫,我更喜歡有書卷氣有藝術感染力的中國畫!




張言好書畫


繪畫是一個整體概念。但是,在中國畫和西方繪畫中,更喜歡的是中國畫。原因是 :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越多,學的越深,對中國畫的理解就越深刻。中國畫的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畫能一直傳承下來,除了繪畫藝術的魅力外,最本質的原因是其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儘管在中國文化史上出現過這樣那樣的風風雨雨,傳統文化遭遇了許多不應有的磨難,但是她仍以博大的胸懷和氣度,傲然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而且,愈來愈釋放出頑強的生命力。作為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的越多,瞭解越多,思考越多,就會對中國畫的起源、產生與發展、傳承與創新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對老子《道德經》、孔子《論語》、《周易》等等的學習,會對中國畫賴以支撐的哲學觀的認識有一個全新的提升。諸如加深對繪畫中的陰陽、疏密、節奏的認識;可以逐步加深對繪畫中的意境、氣韻的感悟和理解。孔子的“繪事後素”,莊子的“解衣槃礴”等,都給我們理解中國畫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和哲學基礎。而像古代的《歷代名畫記》、《山水訣》、《林泉高致》、《苦瓜和尚話語錄》等等歷代的繪畫理論,無不散發出奪目的光芒,為我們學習和理解中國畫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和支撐。

二、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在傳承中散發無限魅力。中國畫從唐代張彥遠說的“成教化,助人倫”,到明代的徐渭的“寫胸中之丘壑,畫心中之造化”,體現了中國畫由客觀向主觀寫意的演進。謝赫的“骨法用筆、氣韻生動”早已為中國畫品評設立了令人歎服的標準。這個標準也為歷代畫家所推崇。唯有學畫之人,臨摹了古代先賢的畫作以後,對中國畫的傳承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對中國畫的筆墨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中國畫的筆墨語言,有其獨特的內在邏輯,呈現出無窮無盡的魅力,越是挖掘越是喜愛,越是思考越是驚豔。僅僅山水畫的各種皴法就多大數十種。每一種皴法都經歷了數代畫家的探索、傳承、創新與發展。至今依然為我們所使用。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越是嚴酷的訓練越是愛不釋手,思之愈深,愛之愈深。

三、中國畫在繼承與創新中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愛。那種以為中國畫已經是窮途末路的粗鄙淺見,是對中國古代燦爛文化博大精深的無知,是對中國畫自身發展內在規律和外在促進,以及多重因素影響的膚淺認識。中國畫過時論,中國畫必須拋棄傳統論等等,都試圖為中國畫唱響衰歌。但是,中國畫的真正魅力不是具有了多少革新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是創新了多少筆墨技法,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繼承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具體運用在中國畫上其文化氣韻滲透了多少。創新對中國畫來說並不是一個新鮮詞語,它的豐富內涵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畫的發展與創新,必須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堅持以中國筆墨材料為基本依據,才會展現出勃勃生機,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力。

對中國畫的信心是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莊子之水


個人偏愛西方油畫。

1、中國畫、油畫從畫面來看,前者用色簡練,後者顏色極為豐富,所以表現出來的形式感是完全不同的。

2.中國畫講究留白,畫面的空白處是畫面的一部分,一片葉子,幾株花蕊,就構成一幅畫,但是留白也十分講究,這和構圖又有很大的關係。但油畫,不僅顏色絢麗,而且畫面是填滿的,給人一種謹慎、厚重之感

3.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油畫極注重透視法,透視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




小寶蓋木


西洋畫,不論風景,人物等,也不論什麼派別,現實派,達達派,野獸派,他們的繪畫分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是畫家更是建築學家,作品比較嚴謹,是有一定的理論性,人物骨格把握到位,蒙娜麗莎,還有教堂裡的太多的璧畫,最後的晚餐,名揚中外。

然後是畢加索,凡高等,畫風筆觸的改變,色彩光線的大膽發狂創新,使作品讓欣賞者有無限的暇想。畫家情感創作,都是世上絕無緊有的畫作。

而中國畫不論山水人物花鳥,加之中國的書法篆刻藝術,使國人為中華文化的博大而驚歎。古人的意境高深而意遠。晉漢時期繪畫沒有顯明特點,宋元以後中國文人在繪畫上有突出表現。山水畫有高遠,幽深,曠達,加之二三個點狀人物,更是畫之上品。

有朱耷的另類花鳥畫,有鄭板橋的竹子,加之亂石鋪街書體題款。那真是另多少書畫者所臨摹與創作。幾百年從不間斷。齊白石的蟬,更是羽翼間彷彿在振動。我雖然訴說一番,未能達意,但有一點就是,畢加索觀看中國的書法之後,他認為最有藝術的最是中國毛筆的線條美,另他為之神往。別不多說。有不到之處忘見諒!

贏州拙筆


贏州7983344520306


畫,各有各的風度和特色,中國和西方不屬於一個品味,不能結合,就說人物像吧,比例分八個頭高,臉部特色也不一樣,他有高高的鼻樑,深深的眼窩,這樣以來是的臉部更有立體感,臉部立體感比中國好一點,這是西方風味。

而中國的畫,有中國風味兒,它國無法代替,作為一箇中國人,當然喜歡中國畫了,中國畫早在幾天年就有,它有歷史,它有故事,它有留念,中國畫他孕育這著幾千萬人,是畫畫得人越來越多,是畫畫的人越來越興趣,人們喜歡畫畫,喜歡中國的畫。

而下面兩幅畫,是有故事,大家可想而知,他們在宣誓,為人民服務,不怕犧牲,挺身而出,為疫情奮鬥,打擊疫情,有的已經在一線參戰了,他們在討論疫情問題,他們是未來的疫情抗戰英雄,加油。

畫是那樣的動人,那樣真實,畫出人們心聲,畫出人們呼喚,畫出人們的淚水,你們辛苦了,謝謝,有問題請留言關注。


石雕齊哥


我更喜歡中國畫

因為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在繪畫上,講究的是氣韻、格調,主要是寫意。

而西方繪是寫實,可能是瞭解的不太深入,總覺得缺少那麼一點韻味。


畫畫的悟空


這個問題有點挑事兒的味道,哈哈😄

我覺得如果問我喜歡哪類,我需要想先了解他們,能說出來喜歡和不喜歡的理由才是認真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的理由只是還不太瞭解,那是有一些遺憾的。也許你只是還沒發現吸引你的地方!

我開始只喜歡中國畫,因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詩書畫印都散發著不可抵禦的魅力,從宋元古畫一直到近現代作品。但對於西畫的瞭解開始僅限於學過的素描,速寫和書本上看到的經典西方繪畫作品,一點都提不起興趣。尤其是扭曲的古怪的抽象畫,讓我怎麼能愛的起來。

後來改變我的是身邊多了一個學西畫的朋友,她讓我讀了蔣勳的入門讀物《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這打開了我瞭解西畫的一扇窗。突然發現我對西畫一點都不瞭解,怎麼能喜歡的起來呢?一下惡補了幾十本書和各類講座,總算稀裡糊塗瞭解了大概。後來又去了盧浮宮,奧賽美術館,比利時國立美術館,梵高美術館,芝加哥博物館等等,看到了很多西畫原作和精品。在原作面前想起了他們創作的背景,原因和創作的過程,慢慢發現對西畫藝術還是很傾佩的。比如他們嚴謹的科學精神才能有如此準確的造型;達到極致後在歷史車輪的推進下,新一代藝術家突破了傳統的造型和色彩,他們增加了對光的觀察和描繪,有了印象派繪畫;再後來又發展出了抽象主義等等,出了很多值得人學習和敬佩的西畫繪畫藝術品。

舉個例子,看布朗庫西的雕塑作品《空中之鳥》有沒有中國畫大寫意的味道?簡潔的一筆卻神奇的展示出豐富的含義。還有像蒙德里安的格子畫,並不是想象的只是簡單的畫了格子,他是做了無數的實驗甚至經歷了生死才畫出了這幅畫。他的影響已經超出了繪畫範疇,直接影響了建築,時裝和傢俱等等行業,可以說在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突破!

中國畫是我的摯愛一直不會改變,但如今對西畫我也開始喜歡了。真心希望中國畫能超越過去的輝煌,發展出新的魅力,吸引全世界各地人能瞭解他並喜歡他。讓世界的藝術無國界,共同被認知,共同發展。



犀犀牛老師


我更喜歡中國畫,我個人認為中國畫更能體現中國精神,在中國千百年的繪畫傳統裡,最能體現中華民族陽剛大氣的民族精神、最能體現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傳統的繪畫形式,當屬中國寫意繪畫。但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各大美展中,工筆繪畫所佔比例越來越大,而寫意繪畫則越來越少,能稱得上精品的更是寥寥可數。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愈演愈烈。照此態勢發展下去,寫意繪畫的創作與發展將面臨著斷代的危機。“寫”的傳統正在逐漸消失,這對中國畫的發展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缺失了寫意的精神和寫意的面貌,那麼中國畫將失去自己的精彩,也將失去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獨特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