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開州 “明鏡石”的變遷

嚮明陽

古老的開縣(開州)流傳著一個優美的故事:生活在美麗而富饒的漢豐大地上,有一位仙女,特別愛臭美,天天都要對著偌大的仙鏡梳妝打扮。這一面仙鏡就是赫赫有名的石鏡“明鏡石”。

翻檢清咸豐三年(1853)版《開縣誌》卷二十七《藝文》,有清代開縣縣令胡邦盛所作的《漢豐八景》詩。之後,又有林元鳳的和詩。胡詩是五律8首,林除和了8首五律之外,另寫了8首五絕。有關漢豐八景的詩共有24首,他們所吟詠的八景是:盛山積翠、州面屏列、熊耳曉雲、迎仙夕照、蓮池睡佛、仙鏡凝輝、清江漁唱、瑞石凌霄。本文所述的就是八景中的一景:仙境凝輝。

開州 “明鏡石”的變遷

據縣誌載:胡邦盛,浙江湯溪縣進士,清乾隆四年任開縣知縣。乾隆四年為公元1739年,可見,漢豐八景至少在200多年前就已經十分知名了。

胡邦盛《漢豐八景》詩之六為《仙鏡凝輝》:

玉女試新妝,留得銀華鏡。

照乘似珠明,寫形同水淨。

綠垂螺黛偏,紅綻花容正。

皎潔月光圓,素娥相掩映。

作者在小標題下加註雲:城南山巔有大石,光亮照人,相傳為仙女鏡。注說得很明白,南山坡的大石板光亮照人,是傳說中的仙女梳妝用的鏡子。胡詩開首兩句,點明這大石宛如仙女用過的銀華寶鏡。頷聯描寫這鏡子如何平滑明亮。頸聯描摩仙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梳妝打扮顧影自憐的嬌羞美態。結尾處將石鏡與明月相比較,進一步說明這是一塊“光亮照人”的仙鏡。因此,我們不妨這樣來解讀這首五律:

美麗仙女剛剛塗脂抹粉,

留下她用過的銀華寶鏡。

光照車乘有如珍珠之明,

映形寫真好似清泉濯淨。

螺黛描的眉毛彎垂斜長,

紅花般的容顏綻放端正。

那仙鏡多像皎潔的月亮,

圓銀盤與嫦娥交相輝映。

大約與胡邦盛同時代的林元鳳先生讀到了《漢豐八景》,詩興大發,和了胡詩五律8首,並另作五絕8首。可惜林的生平事蹟無可考。林詩和道:

石發挽晨風,雲鬟梳曉鏡。

花簪綽約嬌,雨拭濯磨淨。

俯瞰吐晶瑩,仰瞻辨邪正。

山雞舞見猜,繡錯渾相映。

和詩步原韻,都是仄韻。林詩同樣描寫仙女對鏡梳妝打扮的嬌憨嫵媚,證明這大石板確實是一塊“仙鏡”。不同的是,林詩結尾以山雞(錦雉)映水臨鏡、舞蹈蹁蹁的典故,形容“大石光亮照人”、難免引起群鳥的羨慕嫉妒恨,摒棄常人以月比鏡的手法,似乎更勝一籌。我們可以這樣解讀:

仙女頭髮在晨風中飄蕩,

對著明鏡漫挽雲鬟梳妝。

頭上花簪顫顫崴崴嬌媚,

蓬鬆髮絲雨洗水濯抿光。

埋下頭去秀髮明亮晶瑩,

仰起臉來面容文雅端莊。

山雞在鏡前也弄姿搔首,

彩羽紛呈由衷自賞其芳。

林元鳳同題五絕為:“窺妝人已杳,皎潔復生菱。剩有規天象,雲霞日蔚蒸。”看來,窺鏡梳妝的仙女蹤跡已經不復存在,那仙鏡只能規鑑天象、預測吉凶罷了。

仙女人已杳,仙鏡依然立。那麼仙鏡在何處呢?

查1983年編輯出版的《四川省開縣地名錄》第13、14頁,說漢豐古八景中“仙鏡凝輝”的石板叫明鏡石,“明鏡石,亦名仙女鏡。山巔有圓石光華如鏡,故名。中原大隊駐地。”詢問老年人,說有這麼個明鏡石。有人說在“中原1隊”,從現今漢豐四校校門對面爬山,一小時即到。又說,原先大石(一說五畝,一說半畝)有水潤苔蘚;因為水的張力,形成薄膜,陽光一照,反光如鏡,遠在老縣城都可以遙遙望見。可惜這些年看不見了,大概是野草藤蔓太多的緣故。我沒到過現場,不知究竟。

21世紀初葉,因為修建三峽水庫工程,縣城搬遷。中原村一部分也成為新城的一部分。在南山大道東段利用一處水塘連同幾個小丘,開闢了一處公園,取名明鏡石公園。我不知道這名字怎麼取來的,也不知道這名字與“仙鏡凝輝”的石板有何淵緣。我暗中猜想,是不是“仙鏡凝輝”古已有之,人們借古美今。或是那明鏡石相距太遠,就近借用其名,亦無不可。你看在公園裡唱歌跳舞、休閒健身的人們,一個個不都是當代幸福的仙女仙男麼?

在公園的另一處景點,老地名叫觀音廟後來曾為新城水廠的山丘上,修了一些樓臺亭閣,據說取名明鏡閣,寓意“明鏡高懸”。人們從傳誦仙女梳妝轉而期望政治清明,“明鏡高懸”辨別忠奸,懲治貪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彼明鏡石與此明鏡石是截然不同的。我心中仍然想的是仙女照鏡的美景,因為公園畢竟是休閒之地。幾個吟友也有同感。劉兄為明鏡閣作了一聯“平湖息浪,心靜淡如水;石鏡反光,情痴面若桃。”用手機短信發來。吟友彭兄也作了一聯發來:“平湖無浪,靜心觀日月;奇石有靈,明鏡照乾坤。”讀罷仁兄大作,狗尾續貂,我也作了一聯,更是直白、平淡,直抒胸意:

登高望遠,平湖騰細浪;

健體休閒,明鏡照紅顏。

紅顏,本來專指女性。登高望遠健體休閒的難道沒有男士嗎?我以為,由山下爬上明鏡閣,難免氣喘吁吁,熱汗溼背,大家不都是面若桃花嗎?紅顏,就不單是美女的專名了。此乃拙作歪理,見笑,見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