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最近《都挺好》家庭情景劇熱播,看到網上各種罵蘇大強、明成、明哲,小編想了一個問題,多少個城市裡的青年,原生家庭其實就是和蘇明成差不多呢?生活中靠父母上了大學,畢業後父母拖著關係找了一份像樣的工作,在工作幾年父母拿著自己半輩子的積蓄給孩子墊了首付甚至是全款買了房子,然後婚後還會繼續給點錢補貼。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青年人

《都挺好》裡蘇明成是一個蘇州本地人,屬於市區裡的普通小市民,父母都有著一份體面且像樣的工作,父母退休後有著一份中國一半家庭都難以掙到的退休金。家裡還有價值百萬的房產,這是典型的中國市民代表。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從《都挺好》開始到老大蘇明哲要給父親買一套養老房這一段劇情,蘇明成的所有生活就是當代大多數青年人的生活真實反映,也許在現實生活中父親過早的喪偶,最大的可能只是在老宅子裡繼續生活下去,可是編劇需要把故事延續下去,就要開始新的矛盾衝突。

拋開文學作品的藝術性不談,從蘇明成高考到老大要給父親買養老房的期間截取幾個畫面,思考一下青年時期的我們、父母。

1、重男輕女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重男輕女的觀念

老二大學週末回家把衣服拿回家讓高三的妹妹洗,高三那麼忙,母親還是要女兒洗。顯然是對女兒的教育不重視,但是老二第一年沒有考上本科,母親卻讓他復讀了,後來媽媽讓女兒報考本市免費的師範生,可是女兒的成績是數一數二的,就算考不上清華北大,也很有可能會是其他的985名校的。隨著劇情的推進,二哥畢業後想要兩千塊出去旅遊,母親二話不說立刻給了。一心為了學習的明玉想要1000元上學校裡的補習班,媽媽直接拒絕,還說明玉是個女孩子,念那麼多書沒用。女孩子遲早是要嫁人的,為了潑出去的水沒必要花那麼多錢。明玉拒絕了上師範學校,母親直接一耳光打過去,振振有詞的說了一番大道理。母親的種種行為都在表明這個家庭是重男輕女的,而且是很嚴重的那種。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女兒是沒有地位的,任由家裡人隨時差遣做各種的家務,無論什麼時候都得讓家中的哥哥弟弟,長大了還要拿錢回來倒貼家裡。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新生的嬰兒

2、人生來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網上曾經流行過這麼一句話:“你奮鬥一生所達到的終點,不過是別人的起點。”曾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如今這個階層越發固化的年代,普通人想通過自己的奮鬥,跨越階層的難度正在慢慢地變難,“誰讓別人的爸爸在拼命掙錢攢錢的時候,你的爸爸只是在打麻將!”當你滿心歡喜地大學畢業,費了好大的勁,終於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可是房呢?蘇明成的父母在兒子快要結婚時墊了首付。但是現實生活中來自農村的家庭,有幾個家庭可以拿出首付?全款的更是少之又少,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缺少一個爸爸,一個可以讓你少奮鬥幾年的爸爸,更有可能是根本就不需要奮鬥的爸爸。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果和那些初中就因為家庭原因早早輟學的人相比較,能完整的上一個大學並且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船員、流水線工人、煤礦工人、臨時工、快遞員、環衛工人、拾荒者、小商販、維修、建築工人、保安就是大多數初中就早早輟學人的職業。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流水線上的青年工人

3、父母養老不作為,沒實力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在蘇明哲提出要給父親買房子的時候,蘇明成的反應是消極的,根本原因是不想拿出一分錢來給父親買房子,但是蘇明成允許父親和自己一起住,在面對兩代人之間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上的巨大差距,很少有人會同意父母和自己一起住。電視劇裡最後還是賣了家裡的老宅子作首付給父親買了一套養老房,這是反映中國普通市民的生活,但是向下看,中國農村養老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農村如果父母沒有攢下一些積蓄,又沒有什麼退休金,子女又沒有多大出息,那麼老年的父母生活是很悲慘的,許多這樣的老人在快要去世時依然工作務農,也許是最近國家的政策好了,但是農村務農到去世的老人依然大量存在,每年又有多少因為沒錢治病的農村老人早早的離開了曾經生活的世界。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依然幹農活的老人

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有些事情,不是不想作為,是實力不允許啊!

《都挺好》: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蘇明成,有多少人羨慕他?

老闆與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