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一個男人的終極夢想是什麼?

想必這十個字就是最好的回答: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說直白點,就是想像古代皇帝一樣,日間對天下生殺予奪,夜間縱橫在三宮六院。這是多好的夢中生活呢?可是就有這麼一個國君,他就是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國君就撒手人寰了,白瞎了這麼個好機會。在此不禁有一個問題,秦孝文王剛剛即位三天就撒手人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翻閱史料,我找到了以下原因: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一、 其父秦昭襄王活得太久了

秦孝文王的父親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贏稷,他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國君之一,那麼其到底活了多久呢?

《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一句:“(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重要的信息:秦孝文王的父親光在位就長達五十六年(公元前306前—前251年),這是怎樣一個數據呢?來看看秦昭襄王之前三代國君在位時間: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24年;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27年;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三者相加是多少年呢,不過55年,剛接近秦昭襄王在位時間。

秦昭襄王生於公元前325年,薨死於公元前251年,整整74歲,這在那個年月,無疑是超級高壽了。因為秦昭襄王活得太久,初立的太子,也就是秦孝文王的哥哥,在他父親60歲時(秦昭襄王40年)就去世了。

《史記·秦本紀》裡有言:“(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而其自己是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42年)被立為太子的,他是公元前302年出生的,那時已經47歲了,然後再熬了整整14年到61歲他的父親終於離世了,結果他也撐不住了。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二、 其父秦昭襄王給他的壓力太大

其父一生在位56年,文治武功皆赫赫有名,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歷史較之秦始皇也不遜色。其他的就不多說,光來看看長平之戰就好了:

就這一戰,秦軍用三十萬的代價全殲趙國四十五萬,當然不是一開始打仗時直接就殺了的,而是在後來趙國軍隊投降後直接被其父下令坑殺的。

《史記·秦本紀》有載:“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四十五萬呢,而且全是精壯人口,其父秦昭襄王之梟雄心性可見一般,不然也不可能在他的祖母攝政40多年後,一舉奪回屬於自己的大權,把他祖母一黨全部發配,要知道這次發配處置的人兩個是他的舅舅,兩個是他同母異父的秦弟弟。

《史記·穰侯列傳》中有明證:“範睢言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國,令涇陽之屬皆出關,就封邑。穰侯出關,輜車千乘有餘。穰侯卒於陶,而因葬焉。秦復收陶為郡。

長平之戰後,其父不聽武安君白起之言,沒有藉著長平之戰的餘威一戰而徹底消滅趙國。過了些時候,兩次再起大軍卻在邯鄲損兵折將無數,因這兩次白起拒絕聽其旨意領兵,覺得自己的尊嚴被挑釁,直接處死了武安君白起。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秦昭襄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為士伍,遷陰密,死。”

《東周列國志》則如此記錄:秦王乃遣使賜以利劍,令自裁,使者至杜郵,致秦王之命,武安君持劍在手,嘆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役,趙卒四十餘萬來降,我挾詐一夜盡坑之,彼誠何罪?我死固其宜矣!”乃自剄而死,時秦昭襄王之五十年十一月,周赧王之五十八年也。

要知道武安君白起可是歷經惠王、武王和其父三朝的功勳重將,其一生為大秦披肝瀝膽血戰沙場,歷經戰事無數卻從無一敗,秦國崛起的路上接近一半的硬仗都是他打的,而且其父能安全回到秦國繼立君位,以及後來除掉秦宣太后的威脅而自己親政,這一切白起都在其中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可就是這樣的大秦中流砥柱,其父說殺就殺,沒有半點猶豫。

有這樣的鐵血霸道、不念舊情的父親,秦孝文王在其眼下整整堅持了60年,沒瘋掉已經很了不起了。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剛繼承國君之位三天,三天後就撒手人寰

三、 秦孝文王自身的問題

《東周列國志》上記載: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皆諸姬所出,非適子。所寵楚妃,號為華陽夫人,未有子。異人之母曰夏姬,無寵又早死,故異人質趙,久不通信。安國君是秦孝文王早期的封號,他有二十多個子女,都是他眾多的姬妾所生,可他最寵愛的華陽夫人無子,因為對華陽過於在乎以至於在趙國作為質子的兒子異人都很久沒有通信。秦孝文王可能是因為其父給他的壓力太大,他在父親的身邊看到了太多陰謀詭計鮮血淋漓,所以心裡特別壓抑,整天過得膽戰心驚,那麼要怎樣排解呢,當然是找女人尋歡作樂,這無疑就是最好的舒緩壓力的方式,畢竟他是秦王的次子,而他哥哥早就死了,作為不多的候選人之一,他的權力財力都是不容小覷的,因此找到一些美女還是不費什麼功夫的。

就這樣,壓力過大,縱慾稍過,他在其父薨逝後,心情一下子放鬆了下來,又因初登大位,過於激動,加之他已經花甲之年了,這種種的因素加起來,就讓這個當時作為戰國七雄裡最強的秦國剛落到他手裡,還沒捂熱,他卻早早地去追隨他父親的腳後跟了。

嘆之惜之,樂之笑之,這就是“三天國君”的由來,望諸位能據此有所收穫,小可我也就欣然樂之了。

參考文獻:《史記》、《東周列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