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城市人越來越多,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那農村大片的土地怎麼辦?

糗事百科榜


在過去農村人嚮往城市,把農村戶口遷往城鎮,想過上城裡人的生活,導致農民基數驟減,因為留著那幾分田的土地有什麼用?又填不補飽肚子,不過現在農民對土地的意識越來越強,戶口的遷移也變得非常慎重,因為一旦遷移戶口,可能代表著失去家鄉土地,而土地對現在的農民來講,那可是養老的保障。

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去外面打工,有錢後開始在城裡買房定居

如今農村大部分人都去城市裡打工掙錢去了,少部分人有錢了,有的選擇回家建房,打算留在農村,有的在城市裡買房,打算定居城市,勢必導致戶口的遷移,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

還有現在農村年輕人的學歷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在城市裡買房定居,或者嫁入城市,把戶口遷移出農村,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

還有現在男多女少的環境下,越來越多人結婚被要求在城市裡買房,未來在城市裡定居了,為了孩子上學,或者城市的一些福利政策,也會導致戶口的遷移,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

農村大片的土地怎麼辦?

在土地確權的作用下,如今農村人口減少了,外加大部分人都進城打工,家鄉的耕地一般都是流轉給種植大戶耕種,所以不用擔心家裡的土地被拋荒,拋荒的都是一些沒什麼價值的旱地或者坡地。

唯獨要擔心的就是宅基地,雖然農村人口逐漸在減少,可是宅基地的性質卻不會發生變化,只要房子在農村保留完好,宅基地的使用權永遠都是自己的,因此很多農民一戶兩宅的情況很多,一棟新房子,一棟老房子(以瓦房居多),而長期在外打工,萬一哪一天房子漏水成了危房,很多人糾結要不要重新蓋房,如果不蓋又可能存在被集體收回的危險,要蓋又不想蓋小,又不想空置,關鍵還浪費錢。

所以,我的建議是,遷移戶口一定要慎重考慮,除非必要最好不要把戶口遷出農村,如今農村條件越來越好,不要等老了以後,沒有土地養老才後悔。


老梁話三農


因為城市條件好啊!農村條件差啊!

區別待遇啊!大建設時期,工人有工資!農民自己帶工具和口糧!同樣參加大建設,現在工人退休金的零頭都比農民多幾倍!

後面就是基礎設施,城市的醫療.衛生.教育.就業,都比農村好的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在農村沒有前途!每天風吹日曬的,都不能保證夠家裡開支!打工一年的收入大約=農民中20畝地!但是打工不需要自己投資啊!農民要買種子肥料薄膜,水電車油料費用!出去這些,好年景能剩下三分之二!差年景可能剩不上三分之一!但是開資卻省不了啊!孩子上學,老人養老,買藥治病!人情禮往!

為了將來孩子在城裡生活的好一些,讓他們提前在城裡受教育!適應城市生活!所以,農村人寧願攢不下錢,也要留在城裡供孩子上學


瘋小妖9


農村人口減少是目前的發展趨勢,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另一方農村勞動人口大量外流,從而直接導致農村土地丟荒嚴重。目前農村人口外流後流下的土地主要是這樣安排的:



1.對於耕地,直接退耕還林,種上樹木,一來可以繼續利用土地創造價值,二來可以享受國家退耕還林補貼。

2.有條件的流轉給種植大戶,比如一些河灘區域,又種植大戶或者農業公司統一承包,發展蔬菜、水果種植,而農戶每年可以收取流轉費用。


3.將土地直接給留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耕種,雖然現在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但畢竟還有一部分就近就業的人,他們往往是兩頭顧。交給他們耕種可以賺取一個人情,另外還可以避免土地生化。

隨著今後農村的發展,加上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將來必定會有大量外出勞動力返鄉繼續耕種土地,不過這必須要有產業帶動,說直白點可能就是走合作模式,農民以土地入股,集中管理。比如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田園綜合體等等。


Power泡兒


這是社會發展的表現之一,是好事情。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城市化進程大幅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成為城裡人。

至於農村人口減少,土地誰來種的問題是杞人憂天。只要農業有前景和大錢賺,自然會有大把的人來種地,資金、人才、技術都會進來。這種情況有利於農業的規模生產,會很好的提升種植業效率、效益。加上資本加持和豐富的運營能力,能有效解決農業品牌化、渠道建設等老大難問題,從而實現農業的提質增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會逐漸產業化,農場主開始出現,同時會出現一定量的農業工人,這是產業的升級,只要有利於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和釋放,我們就要支持。

現在之所以有撂荒現象,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著有關部門的重視,政策的引導,加上資本的進入,問題會逐漸得以解決。

至於有人會問,如果不重視怎麼辦?事關飯碗的問題,這是天大的事情,沒有人敢不重視糧袋子。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畜牧大集網


你們怎麼辦?請問一個問題,每年春節城市寂靜得如“沉睡”一般,人去那裡啦?不就是幾億農民工回家嗎?這說明什麼?不就是說明城市只是億萬農民及農民工的短暫棲息之地而不是安身立命之地,城市不是億萬農民的根,億萬農民內心的家內心的根還是故鄉還是農村而不是城市……說來說去某些還是那把算盤還是要拔那顆珠子,土地流轉耕地徵收(上市)……田地是億萬農民的根,流轉了徵收上市了,也就是斷了億萬農民的根,傷了億萬農民的心……流轉徵收不是不可以但也要給讓億萬農民自己選擇,讓億萬農民有選擇生存生活方式的權力……有當家做主的權力(這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力……)……怎麼讓億萬農民自願勞耕自願從事農業生產(實際上85%的農民是想回家是想為家鄉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只不過是現在種地很難有收益有收入……農民背井離鄉純屬迫不得已),自願投入農業生產,才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辦法,根本出路……


瀘永春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有序將農村人口轉化城鎮居民,這是農村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現在各地農村通過發展產業、務工,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形式,部分農民都陸續進城落戶了,他們經濟寬裕,生活優越,享受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公共福利權利。那麼,這些大批大批的農民進城後,他們留在農村的土地誰來耕種呢?這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畢竟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為好。這也是當前和今後我們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沒有必要操心土地耕種的問題,因為有許多社會資源、熱心農業的人早都盯著這個巨大的蛋糕,現在,我們看看都是哪些群體。

第一,土地由職業農民來耕種。

早在前多年,各地都加大了職業農民的培育、培訓,還有許多農業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這些有知識、有視野、有能力,懂科學,懂營銷的青年人,自然就擔負起時代責任。這個群體飽讀詩書,用自己所學,又在實踐中不斷錘鍊,為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以及市場化運作定調謀略。今後的農業是高科技附加值的農業,是適度規模化的農業。職業農民將迅速接棒進城落戶農民遺留下來的土地進行耕地。這個具有現代農業知識的群體,其職業化特徵越高,其產生的力量越大,他們就是農村土地上頂天立地的又一農民主體。

第二,農村經濟合作社會組織來耕種。

現在各地都發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經濟合作社會組織,這些組織的力量非常強大,他們懂種植技術、懂農業市場資源配置,掌握著農資產品的市場,掌握著關於農產品從耕種生產、田間作業、收穫收割,以及市場銷售,這樣的組織耕種土地形成一條龍的配套服務體系,其力量遠遠大於現在一家一戶的零散作業管理。因此,他們將來耕種土地,生產出更加優質高效的農產品,經得起市場考驗,經得起消費者檢驗,更經得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檢驗。

第三,社會資本強勢進入農村耕種土地。

部分農民進城入戶,這些農民沒有意向,也不願意耕種土地,與其把他們捆綁在土地上,還不如讓他們在社會的其他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對社會上許多對土地情有獨鍾的人們,他們對土地愛得深沉,且手上掌握著龐大的資金、市場、人脈,以及農產品的行情和銷售,這些社會資本強駐駐農村,可有效地激活農村土地的活力,也絕對比現在種地的農民更有勁頭,更有價值,所種出來的農作物更具商品性,也更具市場競爭力。

第四,進城落戶農民將承包地流轉給他人。

新一輪的土地承包法明確了承包人的權利,也規定了土地的承包期限,現在距第二輪承包地的期限2027年,還有8年時間,距離第三輪土地承包期的2057年,還有38年的時間。這些落戶城市的農民,實現了祖輩多少代人夢寐以求成為城裡人的真事啊!身份的轉變,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也意味著後代享受城市各種公共資源。這些農村人戶口遷入城鎮,農村人口自然越來越少,現在各地的“空心村”已經說明了一切。那世代以農為生的農民離開農村入戶城市,他們將自己承包的土地有償流轉給種植大戶、職業農民,或農村經濟合作社,或者其他組織或個人,這些擁有土地的人,自然就耕種土地了。

第五,出讓城郊農村土地農民獲取年利分紅。

對於偏遠地區的農村,土地還是要承擔起耕種生產糧食的社會責任,而城郊農村的土地,可以分批次,也可通過打包的形成,將土地出讓給土地開發商,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土地沒人種的憂慮。開發商將土地變成商業街,變成商品樓,甚至別墅,還可以發展成農家樂,觀光農業,以及其他花樣繁多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農產品,從而激發農村土地的商品價值,戶籍農民可從年度經濟收入取得分紅,獲得優質生活。這是一本萬利。

總之,鼓勵經濟實力強的農民,通過城鎮化建設順利轉化為市民,實現他們世代想轉化成城裡人的夙願;對於沒有經濟能力,仍需要呆在農村生活的農民,他們可以從事養殖業、小生意,或務工,或發展其他方面的產業,實現家庭經濟的快速扭轉,從而加速這個曾經落伍的農民群體轉化成市民,讓他們擔負起城市建設的主力軍,這是解決農村土地誰來種,怎麼種,或者農村土地何去何從最有潛力的方法和目標。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長久以來,大家對於我國的農業生產現狀都沒有一個比較客觀清晰的認識,不管是過去,還是當下,我國的農業人口數量都是處於過剩的狀態,未來,我國農業種植人口數量繼續減少也是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

至於說“農村土地由誰耕種”的疑問,大家也不必擔心,我國今後並不存在土地沒有人耕種糧食,沒有人生產的危機。以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機械化水平來看,在很多土地開闊的農村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完全可以做到幾百甚至上千畝之多,所以,一旦我國農村地區人口繼續減少,糧食耕種和生產並不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一旦我國的土地使用成本以及流轉費用出現降低的話,那麼將會出現大量的職業農民的身影,通過流轉,合作等方式獲取大量的土地使用權,已進行規模化的種植並在取得比較高的種植收益的同時,還保證了我國的糧食生產總量穩定。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農村有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已經是一個不容逆轉的趨勢和潮流。所以大家不要指望今後農村地區的人口越來越多了,這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了。而只有我國大多數位於農村地區的耕地而言,也不會出現無人耕種的情況,畢竟真正限制我國農業種植展以及收益的最主要根源並不是農業種植人口太少,而恰恰相反,而是由於我國的耕地面積有限,而是由於種植人口數量太多所導致的。

在1980年前後,我國九億農民來耕種大約19億畝耕地,當時,中國的糧食生產及消費狀況僅僅能夠滿足溫飽而已,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而言處於一個很低的狀態。

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4億人,其中,城鎮人口數量超過了七億,而農村人口數量在七億左右,我國的城鎮化率也首次突破了50%,而在這七億農村人口中,又有超過四成處於常年進城務工狀態。


所以在2018年,我國有四億農民來耕種18億畝耕地,雖然人數少了五億以上,但是由於勞動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以及機械化程度和規模化的發展,所以我國農業總產量並未出現下降,反而出現了明顯的提升,人均糧食消費量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而展望未來,我國的農業種植條件將會更加的成熟,技術也會更加的完善,所以,即便是在農村地區,人口流失繼續持續,且農業種植人數越來越少的整體大環境下,我國的糧食種植面積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而糧食總產量也會保持在一個穩中趨穩的狀態之下,所以大家不要擔心中國今後會出現糧食無人耕種以及供應短缺的情況,這是不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的。


鍾情三農


城市發展,越來越大,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必然的,尤其是三四五線城市,會更為突出,增長也會更快,至於農村土地,自然不會荒廢。

民以食為天,不管社會發展或倒退到如何地步,也不管社會分配公與不公,更不管你是高官或庶民百姓,只要你是活生生的一個自然人,你就需要糧食,最不可缺的自然就是糧食,飯總是要吃的,像呼吸空氣一樣重要,人人不可沒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國家與家庭一樣,精神與糧食或物質等方方面面的生活你都得有,不同的只是有主有次罷了,針對土地會否被荒廢這個問題,不管國家政策與管理推行的如何,但相信國家一定會很重視與合理利用好土地的,決不會浪費土地或砸掉自己的飯碗。


陌路人214939066


現在的人都是打腫臉衝胖子,農村優惠條件那麼多,也不願意去生活,城市工難打錢難掙,硬往城裡擠,到時歲數一大,工不能打錢沒掙下,想起回村但早已一無所有,宅基地全部租給合作社或個人,你最後連個住的土窖都沒啦。


用戶118565843908


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土地條件。

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在很早之前就提出過,但直到今天仍難說實現,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土地條件。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仍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制度是基於我國實際(農村人口多),提高農民積極性的一項措施。但其侷限性就是不能大面積耕作。

實行城鎮化政策一舉兩得。我國提出農業現代化,由於各種因素導致難以實現。之後,國家提出城鎮化政策,一方面集中優勢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同時鼓勵農民進城做工,向城鎮移動,或社會主義新農村,在一定程度上,騰出了大片的土地。同時,前幾年實行土地流轉,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奏。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各個方面同步和諧發展,方可得到全面發展。否則,會出現短板,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阻礙了其他方面的發展。我國有些地區發展速度比較快,如沿海地區。如工業化、網絡化、智能化等。但有些地區(農村)工業化都無法實現,如何實現網絡化?

因此,城市人口越來越多,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剩下大片土地不用擔心,將大有文章可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