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木頭玩的時間長了,對哪些木頭有漂亮花紋、哪些木頭有香味都有了一個瞭解,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們發現了崖柏的妙用。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崖柏料子不但有香味,還有漂亮的花紋和瘤疤,即使經歷了爆紅和暴跌,依然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可是今天我們介紹的並不是崖柏,而是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1.麻梨疙瘩是何物?

在植物學上,麻梨疙瘩的稱呼是“小葉鼠李”,是鼠李科鼠李屬的灌木植物(崖柏是柏木類,屬於喬木),麻梨疙瘩的主要出產在西北和華北地區。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生長的主要區域在北方風化巖地區的岩石裂隙中,因為生長環境惡劣,因此麻梨疙瘩的根部十分發達,樹木植株不高,最多也只有五米左右,常見為一兩米高。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耐寒,生長速度緩慢,其根莖木質堅硬如石,具有天然圖案花紋,經細心打磨拋光後,色澤紅潤,花紋清晰,光彩迷人。

2.麻梨疙瘩的料

麻梨疙瘩的物理性質非常出色,有幾個鮮明的特點:硬度高、顏色溫和、瘤疤多、耐火、密度高、無雜味。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要說起這硬木疙瘩怎麼被人們發現使用的,這還要追溯到明代了。當時為了抵禦外敵,在懷柔區有防守軍駐紮,他們平日裡去到山上挖這些鼠李根,存放兩年之後,在製成抽旱菸的菸袋鍋子。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明朝滅亡,清朝興起,當時的駐守軍就在山腳下落戶生根,這菸袋鍋子的製作手藝也流傳了下來。後人們又根據麻梨疙瘩的花色又製作手把件、根雕等其他的藝術品。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雖然現在人們已經不吸旱菸了,但是這菸斗依舊被人們喜愛,都拿來當作把件在把玩了。就因為這麻梨疙瘩它硬,密度大,花色又好看,價格還實惠,人人都玩的起。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3.麻梨疙瘩的顏色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俗話說好工也要好料,一件上乘的麻梨作品對於工和料的要求也是非常考究的。一般來說,麻梨疙瘩按色分為五個品種:

1、黑料

麻梨疙瘩上等的材質(黑料)應該呈現黑中泛金,光澤度高,花紋大氣,好似水墨,被稱之為“鐵包金”,又稱“鬼臉”。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這種料因為生長在陰坡,因此密度最大,成材最慢,色彩濃重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偏高,多做菸斗、把件等。

2、白皮

另外還有一種料俗稱“白皮”,這裡想和“黑料”放在一起說,它是木質邊材,密度較低,花紋與料色呈現對比色,非常有特點。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經過細細盤玩之後後,花紋更加明顯,顏色轉為金黃,但光澤度較差。

3、紅料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紅料”,其特點是顏色暗紅,如紅木色,色澤紅潤且密度高,也是十分少見,如果花紋滿雀眼紋多就可稱為精品中的精品。盤玩後,呈現深紅棕色,琥珀感強,是麻梨製品中的上品。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4、黃料

最常見的顏色應該是我們所說的“黃料”,,因其呈現多種花紋,且盤玩後光澤度、熒光感極好而易出滿花精品。包漿後,上手盤玩半年後,顏色呈現深棕色,花紋可見。

5、青灰料

麻梨疙瘩之青、灰料,比較多見的一種料,屬於麻梨疙瘩製品中的中下品,灰中帶青,光澤度差。盤玩後多呈現黑會色,花紋不易顯,基本上走批發不出精品。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4.麻梨疙瘩的紋路

麻梨疙瘩因其外形和崖柏十分的相似,所以很多人都把兩者混淆,其實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火焰紋

麻梨疙瘩、崖柏都有火焰紋,只是兩者的火焰紋是不同的。崖柏的火焰紋是瘤疤切面所形成的特殊紋理,切面不同,火焰紋的紋理也就不同,崖柏的火焰紋一般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和瘤疤混合在一起的。

而火焰紋是鼠李中較常見的花紋,其特點一端聚集,一端呈發散狀。線條整體均勻,但也有疏密濃重的差別。鼠李木360度的火焰紋極為罕有,若有則是鼠李料中極品。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雀眼紋

崖柏手串中的頂級,俗稱麻點,芝麻點,現在市面上雀眼是最被玩家認可的,雀眼越多越小的價格也就越高。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也有雀眼,幾個小雀眼堆在一起,就如臉譜一般,形似五官,所以老北京們管這種花紋也叫“猴臉兒”。

雲紋

顧名思義,就像變化莫測的雲彩,通常只有油性十足的崖柏老紅料才有的紋理,價格會高過普通的素珠。

麻梨疙瘩也有類似的紋路就是雲石紋,雲石紋的主體是一塊一塊的,會有很明顯的淺色線把表面劃分開來,裡面再點綴若干雀眼。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構成雲石紋多在鼠李的根瘤處。鼠李麻梨面極少會是面積很大的一整塊,而是會像乾旱的土地一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在去了表皮以後,那凹陷的溝壑處,就把鼠李的裡面也劃分成一塊一塊的。和雲紋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麻梨疙瘩也有自己獨特的紋路:

虎皮紋

在棕黃的基色上,呈現一條條深褐的平行斑紋,如虎皮一般,就被稱為虎皮紋。它類似火焰紋,但它的成因和火焰紋不同。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它是木材的兩側受到擠壓而形成的,木材表面如同人的皺紋,把表面去平,就會顯現出類似虎皮的花紋。這種花紋多出現在鼠李根瘤和莖的交界處。面積不會很大,都是局部的。

寒梅紋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由於鼠李木的生長環境惡劣,木材生長的方向沒有規律,收到擠壓的方向也沒有規律。也就會出現很多不平行而且非常雜亂的虎皮紋,再配上點點的雀眼,那就有如枝頭的萬點梅花了。

這種寒梅紋既會出現在鼠李根瘤與莖的交界處,也會出現在突起比較少的根瘤上,該有什麼花紋早就在生長中確定了。

堆雪紋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鼠李木心材部分顏色深棕,邊材部分顏色淺黃,被稱為“白皮”。而這白皮並不是像被子樣蓋在上面,而是像雪一樣,融化滲透於其中。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白與棕,色差明顯,做鬥時完全避免掉白皮也是不太可能,留下多一些的白皮就如同堆雪,留下少一點的白皮也會出現個像形的圖案,要是能借色巧雕,那就更妙了。

5.麻梨疙瘩玩來不容易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上面說到麻梨疙瘩早些年大量被做成菸斗,可是麻梨疙瘩的製作並不簡單。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知道這些料子更適合製作還不算完事,因為挑選料子的過程更是痛苦。麻梨疙瘩生存的野外環境非常惡劣,因此麻梨疙瘩的木料內部中空多,砂眼多,很多木中還夾雜著碎石,成材率特別低,相對而言優質的瘤化根可以說是難得一見。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的硬度高,對於器物的保存來說是好事,可是對加工來說可不是這樣。因為硬度很高,因此加工的難度很大,機械加工無法進行,多數只能手工製作。

6.麻梨疙瘩的價格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一般做把件和手串比較多,北京人愛玩這個的多。麻梨疙瘩受愛裂、砂眼的影響往往取材率極低,所以原料的價格很低,只能賣到不到十元一斤的價格。

麻梨疙瘩手串的價格沒有崖柏高,一般的一二百元,中檔的三四百元,好點的六七百元,極品就是幾千了。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玩木頭,推薦一個地方,可以去北京小武基紅木市場看看,那邊加工木質擺件、把件和手串的店比較多,收原料,也出成品,價格也相對公道。

7.麻梨疙瘩玩得有講究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1、打掉紅臘

很多作坊在出品麻梨手串的時候,為了賣相好看或者是掩飾極小的瑕疵,大多都給手串在拋光時打上了紅蠟,打蠟前後區別還是蠻大的,效果和化妝差不多。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所以上手盤玩需要把這層紅蠟去掉。打掉紅臘時最好用布質比較硬的布,比如搓澡巾等。

麻梨疙瘩是樹木根部,根部是植物吸取養分的最前端,所以毛細血孔也較為發達,所以打紅蠟時,要根據每天盤玩時間,過程持續三天到一週。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盤磨和唸經時盤珠子是不同的,這個過程是360度無死角的盤磨,儘量不要給珠子上留死角,否則後期處理會很麻煩。

2、壓平毛細孔

在打掉紅蠟以後,最好使用棉質品如純棉毛巾等進行盤磨,這個過程比較熬人。因為打掉紅蠟之後,珠子的表面變了!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別驚訝珠子和購買時不一樣了,一些小瑕疵也不必耿耿於懷,這些都是正常的。寶石美玉,小疵難免,謝家寶樹,偶有黃葉,何況一串珠子呢。

這個過程,建議不要直接上手,手上的汗如果此時滲透進珠子的毛細孔,會使得珠子變得暗淡,包漿以後就非常難看了,當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單單就喜歡這種顏色的愛好者可以無視。

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到20天左右,每天堅持盤磨。20天之後,會在珠子表層形成一定的觸摸阻滯感,這個時候就可以稍微歇一歇了。

3、少許放置

在阻滯感形成之後,將珠子用密封袋封起來之後,放置於避光防潮的環境中。如果遇到下雨天,可加放一包乾燥劑,就是吃瓜子等零食裡放的那個東東,取出來放進去即可。時間大約一週左右。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4、開始循環操作

這個時候喜歡用手的用手,但是建議還是用布製品。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手和臉上的油脂都可以利用,注意要盤得均勻;長期收藏不玩的,可以用毛巾盤表面,因為不上油不上手,木色能保持得更亮麗。

密度大,木性好,比較壓手,麻梨疙瘩絕對是純爺們的首選,盤玩起來更有質感。

簡介崖柏的“兄弟”——麻梨疙瘩

玩出來同樣好看到爆的麻梨疙瘩手串,你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