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有人說華語樂壇開始走下坡路了,抖音神曲盛行,無營養的口水歌被瘋狂傳唱,而樂壇上認真做音樂的人卻無人問津,有些當紅的網絡歌手都是套旋律,或者直接搬曲,只填詞沒有標明原曲原創,這就是現在的抄襲風,《白羊》、《離人愁》等,都曾經一度橫掃各大音樂榜單,當把鐵一樣的證據擺在“創作者”面前,公佈於眾,他們甚至會厚顏無恥的說道:“我抄但是抄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當那些毫無營養的洗腦歌曲火起來的時候,當“分手”、“傷感”以及那些硬拗的情情愛愛成為每個人口中隨時隨地哼著主流歌的時候,當聽那些老歌和情懷被說土的時候,當那些原版歌曲被有很多人為翻唱辯解的時候,當那些人絞盡腦汁寫詞只為了押韻的時候。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我知道,很多人表示真的好失望,華語樂壇正在走下坡路。現在的人喜歡的是“潮流”(跟風),不是音樂本身,或許有些人分不清好音樂與口水歌的區別,只單純覺得聽起來還行,或者是身邊的人都在聽,自己不聽就會落伍等等。而對音樂有些瞭解的,則會的表示,真的很嚮往在十幾年前唱片盛行的年代,那時的音樂很純粹,人們是對音樂本身的欣賞,沒有太多的功利心,喜歡就是喜歡,真的好懷念那個年代,而如今不管是對於歌手還是聽眾,真的很無力。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然而華語樂壇真是如上面所描述的嗎?實則不然,我們口中所謂經典的十幾年前華語樂壇,其實一樣的“群魔亂舞”,網友們覺得《學貓叫》《海草舞》《隔壁泰山》這樣的歌曲過去沒營養,但是我們把歷史推向十幾年前,那時的華語樂壇《老鼠愛大米》《我不是黃蓉》《兩隻蝴蝶》這一類的不也依然風靡與大街小巷嗎?然而這些爆款歌曲還算可以聽的,我們再從聽聽《那一夜》《狼愛上羊》《豬之歌》《飛向別人的床》這些低俗、毀三觀、反自然的爆款網絡歌曲聽聽。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網友們覺得現在手機刷出來的《學貓叫》《隔壁泰山》俗不可耐,但是有沒有經歷過十幾年前,網友不普及時候,大街小巷音像店開的外放轟大街的不是周杰倫的《七里香》《發如雪》,更不是許嵩的《清明雨下》和《素顏》,而是“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豬,你的鼻子有兩個孔”甚至打開電視,半個小時就輪播一次彩鈴熱榜,直接給你彪出來一句“那一夜,你沒有拒絕我”或者“終於你成了別人的小三,我知道那不是因為愛”的歌詞猶如吃了屎一樣的感覺,但是人們一樣樂此不疲。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在那個四大天王撐起華語樂壇的年代裡,你認為做好的樂壇時期,連唯一的媒體窗口——電視都輪巡給你推薦“那一夜”歌的時候,就是是安陽混亂的時期,也依舊能有《外面的世界》《童年》等經典的歌曲傳了下來,時代在進步,華語樂壇也在進步,現在無非是幾首簡單易懂的口水歌膾炙人口,某音代表不了華語樂壇,不能因為某音涼了,那麼華語樂壇也就涼涼?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其實我們可以試試把周董的《稻香》做成早起鬧鐘,信不信三個月以後,網友們就開始紛紛抱怨“周杰倫是不是過譽了”,“方文山的詞是不是亂堆辭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媒體的原因,實在是耳朵聽出繭子了,其實一開始聽的時候,有沒有還覺得挺朗朗上口的...(當然是個人看法)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再說華語樂壇未來的希望,四大天王等老一輩藝術家們逐漸老去,在他們之後,除了開了掛的周杰倫,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他們這樣有影響力的歌手了,周董獨霸華語樂壇十多年,雖然開始他不被主流認可,之後我們這些“聽他的歌長大的人都成了社會主流”,他一路走來受到過多少質疑甚至汙衊,估計傑迷都很清楚。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不管周董還能統治歌壇幾年,在未來還有張藝興、華晨宇、許嵩、梁博甚至三小隻等對音樂認真的人,他們也會像周董一樣,等待著自己成為未來的社會主流,所以以上的所有論點,只是為鋪墊這麼一句話:華語樂壇不需要要拯救,音樂也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聽眾的素養上去了,那些廣為流傳“口水歌”還會被傳播嗎?

不要再說華語樂壇沒救了,音樂不是靠歌手拯救,而是靠聽眾拯救!

華語樂壇,永遠都是最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