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格力美的齊推債務融資“未雨綢繆”還是另有打算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發債就意味著“借錢”。而對於“不差錢”的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來說,在幾天內相繼推出大規模的債務融資計劃,讓市場對於家電雙雄後續的發展充滿想象空間。

2020年2月27日,美的集團公告,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發行總額不超過200億元的債務融資工具,其中,擬發行超短期融資券不超過100億元、中期票據不超過10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包括不限於償還債務、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投資或重要支付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幾天後,格力電器於3月1日晚間公告,公司擬註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合計額度不超過180億元(含),其中,擬註冊超短期融資券的規模不超過100億元,短期融資券的規模不超過30億元,中期票據的規模不超過50億元。主要用於公司及下屬公司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支持項目建設等生產經營活動。兩家公司合計融資規模達380億元。

作為國內家電領域的龍頭,不管是從公司業務還是賬上資金來看,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都不缺錢。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格力電器賬上貨幣資金達1362億元,美的集團則有524億元現金在賬。

然而,在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兩家公司推出的融資規模都不小。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自1996年上市以來,累計完成融資265億元,美的集團上市至今累計融資353億元。此次融資,格力的發債計劃額度,接近其23年以來累計融資額的七成;美的集團則是接近其上市7年來累計融資額的近六成。

對於公司有錢還“獅子大開口”的情況,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企業盈利能力很好的時候,發債成本很低,趁勢投資未來,做長期打算,居安思危,要有長遠戰略眼光,這可能就是兩家公司此時發債的根本原因。”

不過,雖然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目前尚“不差錢”。但“2019年家電市場整體萎縮,銷售額同比下跌。疊加今年年初疫情對家電行業的打擊,2020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許多家電企業的營業額將下降三分之一或更多。”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在這樣的背景下,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將會面臨較大的資金經營壓力,這也是兩家巨頭不約而同大規模融資的原因。畢竟如果是在正常經營情況下,兩家公司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覆蓋經營成本,完成各項投資。”

華西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汪玲也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表示,“一季度屬空調消費淡季,廠商打款進度並未受到影響,但提貨意願不強,廠家現金流無壓力,但經銷商或許有所壓力,也有可能短期融資在於幫助經銷商。”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來,家電行業轟轟烈烈的轉型升級之路就已開啟。作為家電雙雄,收購併股、混改跨界......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也早已踏上轉型之路。對此,況玉清表示,“日子好過的時候不佈局未來,等到主業不行了再去轉型,那個時候就有心無力了.”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先是4.73億美元收購了東芝旗下的白色家電業務,接著又以292億元收購了德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庫卡,隨後又將小天鵝直接並股,可以說佈局相當多元化,國內外市場均有發力。另一方面,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帶領下先後跨界進入“新能源”、“芯片”領域,近期又投入2000萬元成立子公司,佈局醫療器械行業。此外在經歷混改之後,高瓴資本的加入讓格力電器數字化轉型成果更加值得期待。

此外,況玉清還表示,為了抓住5G帶來的智能家電狂潮,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也將考慮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完成轉型佈局。而這些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撐的。“傳統家電廠商受到互聯網衝擊很大,內有轉型壓力,外有小米華為等互聯網公司用智能家電佔領市場。尤其是5G到來之後,SIOT設備會空前爆發,傳統的家電廠商如果不加速自身的智能化轉型,今後的衰落就可能非常快了。”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