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陳嶸,天津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原創研部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在中國國家畫院教育中心、首都師範大學藝術中心、清華美院藝術培訓中心、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創作院兼職助導、執導、導師。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金獎,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優秀獎,建黨八十週年全國美展優秀獎(最高獎)。入選全國百年中國畫大展,入選第八屆、第十二全國美展,入選第二屆、第三屆中國畫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內蒙古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通遼市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收藏。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陳嶸先生

陳嶸先生是眾多國畫家的老師,他的繪畫理論,繪畫創作成就,不是我能用簡單文字全面敘述的,抬筆考量,以拙筆染績,算是對先生的敬重吧!他從事繪畫教育,自己創作國畫多年,可謂是桃李滿天下,畫作精品連連。實為中國國畫傳承及創新奉獻了激情歲月。

我國新時期以來,水墨寫意人物畫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湧現了一批如陳嶸先生傑出的教學型的大畫家,使國畫作品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至此,"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方由一句人們熟知的口號逐步成為現實。幾十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中國畫不衰反盛。經歷過20世紀西方文化的衝擊、意識形態的"改造",以及新時期以來西方現代藝術橫衝直撞的種種考驗,事實證明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國畫沒有敗下陣來。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中國畫這種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獨特的東方形式的繪畫藝術,仍然擁有億萬受眾,並形成巨大的市場:其二,中國有一批如陳嶸先生的傳承者在不懈努力,始終把握國畫的寫意精神、意象性和由此形成的書寫審美性、筆墨抽象美感,以及注重文化內涵的詩性追求等等,他們也賦予了中國畫獨特的難以挫敗的生命力。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大貨駛過

陳嶸先生在近些年寫生和創作了大量的國畫人物作品,新作如《大貨駛過》《下山羊》《東風起春將至》《春城新聞》《路邊集市》等,這些新作對他人物畫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在人物畫中延續了寫生作品的造型方式,構圖技巧,從畫中人物的服裝及動物創繪可知,這些作品以時代為背景,體現了人民對發生的冠狀病毒的防範及人民盼望病毒早日過去形態,恢復生產,期待春天的嚮往。陳嶸先生作品採用了山水畫的俯視來構圖,增加了繪畫的難度,另一方面又有意識淡化了形體寫實的表現,對於人物的局部手腳,塑造點到為止兒。代之以平面構圖主要表現方式。包括配景中的動物,車輛等元素都在他的人物畫中,成為帶有裝飾性的構成式的圖案,突出了筆墨圖式的設計美感,這些具有裝飾性的符號化元素,在其主題創作中直接得以應用。另外,他在繪畫中強調了筆墨的寫生性,寫生人物繪畫技法對解放他的筆墨語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說,寫生對於人物畫創作來講,是其進行筆墨錘鍊的重要途徑,在繪畫過程當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驗性探索,這些探索最終會在主題創作中運用呈現。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下山羊

讀陳嶸先生的畫,一筆筆中都洇染了心氣,那是脫塵的心氣,是極勝的,仰天穿雲。又有平視的深沉,這深沉想必是極重的,刻骨銘心。他的作品,像從鐵裡粹鋼,反反覆覆鍛打,才能滿意。畫完了,不豐不儉,再加一點一線上去都多餘。這非幾十年的苦心孤詣所不能——不能畫。從作品中看到他用筆用水,無不考究,時以骨文勾體,工細又不失率真,時有行草鋪排,任筆自然,看似漫不經心,而內含骨力。中國畫是寫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這在陳嶸先生的畫裡全都看得見!他目光追在街頭上戴著帽子的民眾身上,落在歲月侵染過的老人臉上,乃至目光放在懶洋洋貓的身上,不畫百花,渲染勝似花,不畫山水,處處顯山露水。有的畫家用色,是煮過的,翻江倒海的面貌,陳嶸先生用色,是涼拌的,清爽分明,收怡心養性的功效。王原祁說:“筆墨一道,同乎性情”,惲南田說:“筆墨本無情,可使運筆墨者無情”,陳嶸先生的筆墨有“情”,他的作品,氣韻生動,線條都有生命,是一種一以貫之的暢快,像羅丹的雕塑。他的筆法生動,不是技法,是歷練,摹者可奪其形,不能奪其魄。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東風起春將至

觀陳嶸先生人物畫,筆墨探索有了多樣性的試驗途徑,他的筆墨灑脫自由,以致他的語言面貌,筆墨形成和技法應用更加豐富和靈活,雖然陳嶸先生的人物畫系列作品與他的主題創作,一個鴻篇巨帙,一個隨性小品,但兩者在繪畫語言以及藝術,本體的思考是統一的,人物畫訓練與主題性創作之間存在著對接與遞進的關係,他在人物畫中所見的關於題材、形式、語言,等方面的思考,最終都會落實在主題創作當中。他作為一箇中國寫意人物教育型知名畫家對作品有一種堅守,對精神有一種守望,對當下有一種文化自覺的清醒,用思辨的眼光體會藝術,體會人生,展現時代的聲音。

在陳嶸先生教學中,人物畫作品中,以其特有的藝術面貌閃耀芳華,在技法和理論上,他提倡“忘法”而畫,“忘法”就是指畫家們從傳統的人物畫中學習技法,從自然捻熟到直白忘卻的出神入化境界,最終展現傳統人物畫的精華,現代中國人物畫寫意造型理應傳承這一技法。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春城新聞

“身比閒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將這兩句一句用於“身比閒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將這兩句一句用於陳嶸先生的作品上,實在是適合不過了。讀他的作品,有來自於詩的秀雅,纖微處,又總能讓人品悟出人生、歲月與紙墨水乳交融的清貴之氣。所以陳嶸先生讓人羨慕,他內心寂靜,畫出的作品也寂靜,慕古但不死板刻板,求新卻不標新立異,有一種不風流的倜儻,不從眾的從容姿態。這是趨於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詩境。子思說:“非誠無物”,陳嶸先生顯示的最根本的東西就是誠,除此別無他物。誠為先,誠就是單純,單純而可愛,乃一切有造詣的藝術家特質。李苦禪作畫,若掃出得意的幾筆,必然自己誇自己:這筆好著嘞!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路邊集市

陳嶸先生寫意人物作品的探索正是基於改變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出發點,力圖運用傳統水墨寫意手法,在不背離現實主義精神的基礎上,重視以線為主的造型手段的書寫性,在兼具時代活力與民族特色的語境中,形成自由書寫和自由抒發感情的寫意人物畫的新體格。他的特點以水墨表現為主,粗筆大墨,淋漓酣暢,放筆直取,形神皆備,用筆狠辣強悍、運轉靈活,藉助於積墨、破墨等墨法,於濃重中見出層次、見出精神、見出韻味,畫風粗獷雄勁,大有“要將狂掃換工描”的意味,有激情、有氣勢,給人以凝重沉厚之感。他的寫意人物畫奏出了筆墨的雄音,在蒼莽的陽剛節奏中,有幾分鏗鏘的正氣,有幾分婉約的和聲。

觀陳嶸先生的寫意人物作品,以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為倚重,準確地說是以梁楷潑墨寫意人物畫的審美趣味和明清以來文人畫的筆墨形態為支撐,又將所處現代的風雲變幻高度概括凝鍊於其中。他的藝術創造所攜帶的信息,比如;中與西、傳統與現代、筆墨與生活、共性與個性等,都具有這個世紀的特徵。正是由於他以一個藝術家的胸懷和學養,清醒地認識和處理好這些辨證的關係,他的作品才擺脫了傳統的程式、僵化與套路,才彰顯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個性,給人以感性生動的形式魅力與視覺效果的愉悅。

桃李滿天下,畫情燃歲月

綠了籬笆園

時下,新時代、新形勢必然會產生新要求,但是觀陳嶸先生人物畫始終堅持一點,那就是“變”,變革是中國人物畫一貫的傳統。因此,從始至終他在教學中,創作中都努力堅持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傳統人物畫的現代化,西方繪畫的中國化。他強調現代寫意人物畫的發展應該避免多度西化,追求油畫般的寫實效果和製作效果,又要注重生活,使作品的表現內容落實到身邊普普通通的人物,反映現實的人物精神風貌,一定要接地氣。用飽含傳統精神的筆墨去描繪熟悉的,積極向上的,充滿時代正能量的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