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曹操為何一直只做丞相而不做皇帝?

蘇格拉沒有底789123


早期沒有能力,中期不敢,後期不能,只因為怕樹敵太多,留的千古罵名。而且留著天子給後代樹立威信。

這就是曹操的政治韜略和老謀深算。


商海問道


題主好,曹操死後不久曹丕開始經營魏國,也就是說,最後一步是曹丕走的。不是曹操不敢當皇帝。曹操當時的逾制是超過皇帝的,當他殺死皇后皇子的時候,他一點也不怕。曹操不稱帝有一些原因的。我認為原因如下:

身體因素,對曹操來說,歲月不饒人,曹操中年頭痛(華佗治療頭痛,死於208年,推測出來曹操在208年前就頭痛)。他與這種疾病抗爭了十多年(208-220),身體是其中一個因素。

天下形勢方面,赤壁的失敗,劉備的入蜀,漢中的失陷,天下分為三個部分。曹操怎麼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急著當皇帝,走袁術的老路呢?這是形勢因素。

政治因素當中,許都的耿紀案,鄴都的魏諷案,在政治圈裡,他不知道有多少潛在的反對勢力,這是政治問題。

死前幾個月,孫權將投降書交給曹操。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卻置之不理。還是時機不對。關羽失敗之後,曹操就有了條件,但他的生命也就結束了。他一輩子經營的家業都交給了兒子曹丕。更重要的是,曹操的智慧,當然看出孫權並沒有真的投降。雙方都在互相利用。曹操會讓徐晃把孫權的信射入關羽營。坦率地說,他希望關羽能轉身和孫權打。--鷸蚌相爭,他來得利。曹操很聰明。歷史事實是關羽不相信孫權的信是真的。最終,雙方都遭受了損失。作為關羽的老朋友,曹操和徐晃也是仁至義盡。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我仍然假設,如果曹操活得更長,孫權會把兒子交給曹操做人質。220年後,曹操一定會成為皇帝,因為他只有一條路可走。如果他不稱帝,與他戰鬥的大臣們就不會同意。其實,荀彧死後,曹操就決定不回頭,或者說無法回頭了

歡迎不同觀點下方留言


有李行天下


不做皇帝並非不想做皇帝,而是有以下幾點,歡迎大家點評

第一:曹操剛開始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名義是什麼?除漢賊,恢復漢室,打著忠臣的旗號開始的,所以才有這麼多人願意跟隨他,包括他身邊有名的荀彧,荀彧至始至終都是先忠於漢室而後忠於曹操的,即使後來曹操的勢力已經變得很強大了,但是他也明白,其中有些一直跟隨他的部下,不管是朝廷裡面的大臣,還是下面的百姓,都覺得漢朝才是正統,如果稱帝,那就是“篡權”的反賊,得不到人心的擁護了。

第二:曹操救駕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把首都遷往自己地盤許昌,擔任丞相,名還是為大漢丞相的,保證了漢獻帝的正統地位,反而他想幹什麼事都可以去做,借皇帝之名去做,做錯了,那是大漢朝廷的錯誤,沒有誰能說;做好了,則是曹操的聰明才智,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這比他自己當皇帝還要方便。

第三:在曹操奪得北方的大權後,內心還是十分膨脹的,也想著稱帝,那個時候的袁術,兵力財力於曹操不相上下,自以為可以取代漢室而代之,可是結果卻是被各路諸侯追殺,眾叛親離,袁術的結局讓曹操如同一盆涼水澆下來,他更明白,在天下沒有完全統一的時候,大家都想有心想獲得一篇天地,誰先稱帝,誰就各路樹敵,不作死就不會死,

以上幾點可以說明,在當時情況,曹操已經達到了位極人臣的地位,可是依就沒有稱帝,當時的漢獻帝跟傀儡沒有什麼區別,無權無勢,就是一個擺設,可是曹操回頭想想袁術的後果,和當時的實際情況,至始至終,曹操直到死去,一直沒有稱帝。




邸家姑娘


曹操剛起兵的時候正值亂世群雄起,剛開始他的實力並不是太強。直接稱帝的話就會引來無邊的災難,所以他不敢直接稱帝。(如果他稱帝的話,就會像袁術一樣,引來八方討伐,最終兵敗身亡的下場。畢竟當時他沒有擺平各路諸侯的實力。)但是如果把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上,自己就是中央王朝。自己對各路諸侯下的一切命令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會變得理合法, 所以他藉著大漢丞相這個名義代天子討伐不臣,在老百姓的眼睛裡,他就是名正言順的進行平亂戰爭。恢復天下的穩定。有利於民心歸附到他的手上。(這就是他只做丞相不稱帝的原因。)

第二,當時天下老百姓仍然認為400年的大漢王朝才是他們真正的正統皇室,在天下民心只認漢朝的情況下,曹操如果敢貿然的篡權奪位,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官逼民反,給外部的敵人留下可乘之機,所以曹操不敢。 還有一個也是曹操自己的原因,當了一輩子的漢臣。 他對皇帝多少還有感情,也不忍心自己終結這個效忠了一輩子的王朝,所以他選擇了發展經濟安定百姓,通過二十幾年的苦心經營,讓老百姓認可了自己家族的統治地位,從而為兒子取代漢朝奠定了基礎。

曹操這個人是千古的奸雄,得天下的難度比朱元璋劉邦他們大了太多。他出身不好,只是太監的養孫。在當時世族當道的年代,這樣的身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故而他創業,要比一般人困難了很多。當時是內部國家分裂,外部北方蠻子虎視眈眈,花了20多年的時間,他終於統一北方,這也和他善用人和不服輸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值得後人去佩服的地方。(千古功過任由後人品,黃泉沙場,再決天下風雲變幻)希望更多的歷史資料可以讓我們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曹操。

`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詳也。

今兵以義動,遲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可能他心裡一直活著那個年少一心想復興漢室的自己吧,不想扯掉最後一點遮羞布,他可以做任何事,唯一不能做的是廢除皇帝,取而代之。

也許他一直徘徊在取而代之跟漢徵西將軍之間吧。

誰又能知道呢?他自己如何想的只有自己知道。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話說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中屬魏國的土地最大,人口最多,謀士也最多,經濟也比較發達,而一代梟雄曹操佔據天時地利為何不稱帝,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自呂布刺殺董卓以後,各諸侯心懷鬼胎。公元196年曹操迎先帝自許昌並狹天子以令諸侯,自作主公封自己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丞相。而曹操一直到死卻不廢帝自稱為帝。原因不是他不想,是不能!

首先,曹操希望籠絡各諸侯謀士的人心,使其霸業得以完成。眾所周知,曹操愛才,不論是一直與他的為敵的關羽、還有對他恨之入骨的徐庶,他都以禮待之,甚至為了他們,不惜犧牲重大代價。而此時的諸侯謀士大都感恩漢朝,希望光復漢業,如果曹操稱帝,則人心所背。

其次,此時的曹操霸業未完,江山未定。歷代的帝王,都希望祖國統一,江山穩定,而此時的曹操,西防蜀國,南懼東吳。曹操幾次揮師南下,就是希望統一帝國,實現霸業。再次,曹操以董卓為鑑,不想重蹈覆轍。董卓挾天子令諸侯,但其稱帝的野心暴露無疑,在眾矢之的下,各諸侯討伐董卓,而被呂布所殺,可以說是功虧一簣。







細品歷史007


在沒有完成大一統格局的前提下,保留漢的帝位更利於發展實力,曹操是歷史上難得的雄霸之才,不忌諱奸雄名聲的人又怎會忌諱篡位呢,只是實事不容許罷了


琴音淡


南風歷史時刻,”噠噠噠”

眾所周知,我們的曹老闆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強勁的大魏集團的董事長,天下九州得起六,佔據了巨大的市場,原料,生產,包裝,出倉,一條龍服務,附帶,出生,學習,長大,下葬,等等,可見其雄厚的實力。

但就是這樣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到底是腫麼回事,南風帶大家探討,探討。

首先,年少的曹操是一腔熱血,報效祖國的好青年,無奈生活太苟且,沒有路費,去不了遠方,所以只能一點一點的籌集路費。

他曾經擔任過洛陽的北部尉,抓管違法亂紀,曹操剛到職,造赤、紫、青、黃,綠五色刑棍,明晃晃排列在衙門兩側,“有犯禁者,皆棒殺之”。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跟我讀這個字念,剪)瞧不起他這套,仗著自己上面有人,根本不放在眼裡,結果被曹操亂棍打屎。

可以說曹操從一開始,就一直想做一個治世的能臣,而非亂世的奸雄,甚至刺殺過董卓,奈何世道太苟且,他不得不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

只不過他的祖上世代為漢臣,自己受的又是忠君愛國的儒家教化,內心深處對大漢還是有點眷念的,這間接的影響到了他沒有在最後關頭,代漢自立,而是把這些項任務交給了他兒子。

第二點原因,如果說曹老闆是大魏國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那麼荀彧就是大魏國當之無愧的CEO了,這個老夥計可是為大魏國,打過仗,負過傷,哪怕兄弟都走光,我依然挺你曹孟德。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卻是堅定不二的漢臣,荀彧出身望族潁川荀氏,這樣家庭出身的人,都有些死腦筋,像孔融啊,崔琰啊,楊彪啊,他們都是一根筋,只認漢朝的皇帝,並且相當自戀。

面對這種情況,曹老闆能怎麼辦,他也很無奈啊,於是只能忍痛唱著,“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種啥都隨意。”

眼前的危險是解決了,可背後的呢,曹老闆是個十分謹慎的人,甚至謹慎的過頭了,他開始胡思亂想,連這個能在一起搓背的好兄弟,都是忠心於大漢的,誰知道朝廷裡有多少像他一樣的人,所以曹操終身沒有稱帝。

最後,在曹老闆之前有人有過稱帝的想法嗎,有的,董卓仗著自己人多勢眾,準備稱帝,結果嗝屁了,袁術已經稱帝了,屁股還沒熱乎呢,就陪董卓下棋去了。

所以當手下勸他稱帝時,曹老闆搖了搖頭,默默道:“我還有個五歲的女兒,答應我,給她一個完整的家。”


南風愛看書


在曹操取得北方戰役的勝利時,政治地位也不斷增加。挾天子以令天下讓曹操嚐到了不少甜頭,由此,曹操背後主導,自封丞相,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加上黃帝乃至自己的傀儡,曹操在漢時期的政權統治達到巔峰。這時的曹操名義上為丞相,除了稱帝沒有辦法加官進爵,然而還有另一種辦法就是兼任,一人兼多職,這樣既不擾亂朝政,又能讓世人體會到自己的無所不能。至此,曹操列王后,漢獻帝封之為魏王。皇帝手下的一些漢臣為了奉承曹操,使自己加官進爵獲取利益,曾經聯名上書給曹操,名義上代天下人之心,讓曹操自己做黃帝。夏侯惇當時立刻表示反對意見,意為此時此刻曹操成立弊大於利。曹操自己也明白,即使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威,黃帝僅僅是個名義,他還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廢帝。漢朝皇帝受著上天庇佑,永不衰亡的信念還在百姓心中,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個願望是天下有志之士共同期盼,曹操一旦打破這層障礙,很可能隱藏處的危機全部暴露出來,輿論對自己十分不利,更害怕此時的孫劉兩家煽風點火,輕則天下人才聚往孫劉兩家,此消彼長。重則天下群起而攻之,自己內部再發生動亂,十數年的基業毀於一旦。所以不得不把這項“光宗耀祖”的計劃擱置下來。

曹操想不想稱帝,想。當初赤壁之戰曹操打敗而不敢輕易進軍南方,勵精圖治休養生息於北方,當時北方的經濟文化繁榮一時,百姓安居樂業,讚美之詞溢於言表。孫權趁機給曹操一書,大概意思是現在曹操人心所歸,萬民敬仰,應該稱帝。而曹操確實深思酌慮一番,對孫權的挑唆毫不理睬。曹操實際上的權利就是黃帝的權利,漢獻帝只是形同虛設,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這麼一塊石頭壓在自己心頭,當實力達到一定程度,能把這種心態忍下去的人屈指可數。整個朝廷的生殺大權全在曹操,差的僅僅是一張龍椅。當然,不稱帝對曹操的好處很多。天下什麼最多,諸侯最多。不稱帝曹操可以打著漢室正統的招牌伸張正義,在佔領城鎮之後能迅速收復民心,並且在大勢已定的時候能用正統的名義讓更多懷才不遇的人前來投奔,實現和平、兵不血刃的征服。各大諸侯對比而看,都成為叛賊,曹操討賊是天下所歸,民心所向。劉備仁義當頭還不是靠著劉皇叔的王室血統才能鼎立於天下,當時的人們血統的理解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總而言之,能夠極大的權利慾望壓制在心底沒有真正實施出來,這已經非常不錯,曹操是一代梟雄,最遺憾的莫屬於鼎盛時期的曹操天下攬於己手,自始而終都沒有享受到黃帝的待遇。





未知的古今歷史


因為曹操認識到當時形勢,誰稱帝誰便會成為眾人討伐的對像,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