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戰爭爆發前,會有哪些跡象?

券哥火龍果基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得看是那種戰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一,公開的戰爭。

也就是,我憋著就是要打你。

這種時候,我們看看報紙、上上網,就能迅速發現戰爭跡象。

進攻的國家一定會進行輿論的準備。

現代戰爭就是媒體戰、輿論戰。

比如中越戰爭打響前一天,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無保留地宣佈了中國的最後抉擇。

而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照會越南駐華大大使館,最強烈抗議越侵犯中國領土,製造新的流血事件。這也是無保留地再次表明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

早在發表這篇文章之前,報紙已經連續很久發表抨擊越南的文章,也就是輿論戰了。

第二,偷襲的戰爭。

這個老百姓看不出來。

比如第四次中東戰爭,不但阿拉伯、以色列的老百姓不知道,連以色列軍隊都沒有準備。

到了埃及、約旦、敘利亞突然發動攻勢時,以色列措手不及,巴列夫防線迅速崩潰,戈蘭高地成為一片火海。

如果不是以色列空軍始終保持24小時備戰狀態,恐怕阿拉伯人坦克就殺入以色列腹地了。

第三,敵我懸殊的戰爭。

也就是那種基本要失敗的戰爭。

一旦出現這種戰爭,會有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有錢人會開始撤離甚至逃到國外。

小說《駱駝祥子》中,有一種時候拉黃包車的祥子,會突然發筆小財。

這就是,戰爭快要爆發,北京城很有可能守不住的時候。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消息靈通的有錢人立即就會先逃走,去其他地方甚至國外(當年就是租界)避難。

有錢人就會不惜代價僱傭黃包車伕,將他們的家人和金銀細軟都帶走。

這時候,命比錢重要,祥子開個比較高的價格,有錢人們也會接受。

實際上,有錢人尤其是鉅富,在哪個國家都是手眼通天的。

很多時候,軍隊尚且不知道消息,這些大富豪就先感覺到了。

所以,有錢人比如馬雲大哥之流突然跑路了,大家就要重視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就算開溜了,你也不會知道。


薩沙


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毫無徵兆的!

地震來了都有諸如:井水發渾冒泡,動物搬家等徵兆。戰爭也不例外,總會有一個準備的過程,掩飾的再好,也會有蛛絲馬跡可尋。接下來就說說會有哪些徵兆。

輿論-佔領道德制高點,師出要有名。

國內媒體會極力譴責對方,深挖對方黑歷史做鋪墊。沒個名頭,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隊伍不好帶啊。師出有名,那麼可以增強戰鬥意志,凝聚軍心!

外交-尋求支持與諒解。

降低與對方的外交規格,或中斷與對方的外交關係、撤回大使,關閉駐對方國家使館。

一段時間內,領導層或特使密集出訪,或熱線頻繁,在國際上尋求支持的力量和聲音還有私下交易。以使戰爭期間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軍事。

準備戰略物資,前沿集結作戰力量。在敏感區域進行針對性的大規模演習或實彈演習。

停止軍人的休假並通知在外休假人員歸隊。

偵察衛星,預警機、偵察機,情報人員的頻繁動作。



經濟。

股市大幅震盪,糧油和大宗商品,金價上漲。對交戰方實施經濟制裁。



撤僑。

這點很重要。一旦從準交戰國撤僑,那麼戰爭真的不遠了。畢竟本國公民的生命是放在第一位的。



民眾。

應該會收到防空演習、防火演習等通知和預防措施,學習識別警報含義等。



最後,如果訂了人民日報,而且有一篇類似《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其中還寫了:“局勢是險惡的,後果是嚴重的,我們要警告XX,勿謂言之不預也。”,那炮聲就不遠了。


霧影wy


戰爭爆發前是有跡象的,譬如現在美國和伊朗鬧的很兇,但我個人看開打的可能依舊在50%以下。但是,如果特朗普組織個群眾演講,或者在國會演講,談伊朗有多邪惡,對中東人民乃至美國人民產生了多大危害......那開戰的可能就上升到了90%。

如果說現在特朗普突然就瘋了,日子就不過了,不發射核彈就不行了,然後就下令向全世界發射導彈。普京那邊也瘋了,不同歸於盡就不行了,也下令發射導彈......這種戰爭,那確實是爆發前不會有任何的跡象。但這種局面也只是某些群眾的臆想,並沒有討論的價值。

戰爭,都是從宣傳開始的。

這是電影“鐵雨”中我非常欣賞的一句臺詞。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天皇,他們在發動戰爭之前,都是進行了大量的“演講”,群眾集會、遊行、閱兵......而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蔣委員長......也會進行演講。二戰以後的戰爭到現在,撒切爾夫人、老布什、小布什......開戰之前也是要進行演講。

但是,如果說正是天下太平,老百姓過著平穩的日子,外部也沒什麼威脅,領導人突然就召開集會,演講,說誰誰誰欺負我們了,誰誰誰破壞世界和平了,誰誰誰威脅人類生存了,就顯得很突兀、詭異,讓大家迷惑。

所以,在大頭領演講之前就需要“預熱”,主流媒體開始宣傳誰在邊境挑釁我們了、誰想滅亡我們了、誰在屠殺平民了、誰在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本國的老百姓看了幾天,義憤填膺,滿腔怒火,擼胳膊網袖子,準備玩命,這時候,領導人再出來演講,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很多人都以為二戰期間是希特勒閃擊波蘭,是突然襲擊。這不對。因為開戰前德國的媒體就已經宣傳了很久:波蘭人在邊境進行挑釁,在不斷的攻擊“善良、愛好和平的德國人”,甚至已經向德國境內發起了進攻。希特勒對德國老百姓的宣傳是波蘭已經開始向德國進攻,德國是進行反擊,然後就把人家國家給滅了。最有趣的是德國老百姓就相信了。

所以說當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開始對另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進行控訴、批判,老百姓一片憤慨,然後領導人進行演講,表示決心,這就是明顯的爆發戰爭的跡象。

發動戰爭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因為戰爭換成更好理解的話就是:不過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是要花錢的,打不好甚至是會亡國滅種、政權垮臺的。為什麼要打仗?憑什麼這好好的日子就不過了?為什麼要準備死很多的人?為什麼要冒著把國家打窮的風險去開戰?......這些問題領導人必須要提前給全國的老百姓、士兵甚至是同僚解釋清楚。要打仗,作為老百姓我要把自己的財富都捐出來,作為士兵我要把命都要捐出來,領導人必須要給出一個有著足夠說服力的理由。這樣才能把全國的軍民調動起來。

這就是思想動員工作。

思想動員工作做的不到位,你部隊的戰鬥力就不行。甚至也可能你壓根就沒說服軍民,沒等開打,自己先亂套了。

和平時期,咱們老百姓要和諧和睦,心態要平和。但要是打仗就不行了。怎樣把老百姓的殺氣、怒火調動起來,這需要比較大的工作量。

二戰以後美軍佔領日本,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了日本的憲法。它的憲法就不允許日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從根兒上不允許他們進行思想動員。不能進行思想動員,就沒法再去侵略別人。美國人這殺人誅心玩的是相當到位。

現在,日本的青年男子都走宅男路線,染著五顏六色的頭髮,在家裡常年打遊戲,你咋能把他們再重新組織起來,再次成為野蠻的侵略者?成為野獸?那就得先洗腦,先思想動員。集會、遊行,政治領袖慷慨激昂的演講......然而,這在法律上就是不允許的。所以它就無法再組織戰爭。

總是幻想日本這些體重沒100斤的黃毛宅男一抹臉,就變身成魔軍了,這不科學。

如果說某一天起,日本的主流媒體開始宣傳它大和民族多麼偉大,有著多麼輝煌的歷史,遭受到多大的不幸......然後政客集會演講,號召全民團結奮鬥。他們的老百姓還積極響應,人山人海的扎堆......那就不用猜了,這就是要爆發戰爭的跡象。

美國現在軍事上處於很大的優勢地位,所以他對動員的需求並不太高,憑手裡的現有資源,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還是沒問題。但是,過場還是要走一下的。你要打伊朗,你憑啥打呀?你得給美國的老百姓和議員們一個說法。理由、證據,可以編,但總得有一個。組織個集會,給美國人民講一下。美國人民也很容易騙,聽完了,群情激奮:開戰!

然後就打起來了!


銳度何老師


對於戰爭爆發前,會有哪些跡象這個問題,我認為戰爭是一個國家解決爭端的最後一個選擇,在戰爭爆發前會有很多的跡象,做好一切應對戰爭的準備。其中對於敵對國家,跡象有中斷經濟往來以及大規模的撤回該地的海外僑胞,國內大量囤金囤油以及各種戰略物資都會被國家徵收囤積。而國內軍隊會舉行各種軍事演習,國民們會被散發各類避險通知。軍隊進入戰備狀態。除了這些在戰爭的前夕,國內各種媒體會發表輿論,讓人們知道戰爭是不得已的,獲得支持,師出有名。下面我們一起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戰爭爆發前,會有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國家媒體會發表輿論,這樣做的原因一是了獲得民眾的支持,二是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同,三是向對方進行抗議甚至譴責。國家動員全國軍人和國人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如果這一情況出現,則預示著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極大。我國近代的一次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在戰爭爆發前,國內的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就以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為題發表問題,向國民和國際社會陳述一系列事件,並且越是接近戰爭,文章的用詞會越嚴肅。


二、在戰爭爆發前,國家針對敵對的國家,會中斷經濟往來,並且大規模的撤回在該地的海外僑胞以及在該地的國人。中斷經濟往來是為了斷絕雙方在經濟上的依賴,為打仗做準備,而撤回海外的僑胞和國民是為了避免中被當做人質。所以當國家之間這樣做的時候,就是為了爆發戰爭而做的準備。

三、在國內,國家會大量囤積石油和黃金等物資,並且各種戰略物資會由國家徵用囤積,為戰爭做好後勤保障,各種交通設施等都是優先戰時使用。而軍隊會進行各種軍事演習,進入相應的戰備狀態,其中以一級戰備狀態最為接近戰爭,期間部隊應急擴編,戰備預備隊和軍區戰備值班部隊,按戰時編制滿員,完善行動方案,完成一期臨戰準備,部隊處於待命狀態,停止一切休假,停止一切轉業、退伍人員。而對於國民也會被散佈各種避險通知。到了這個階段,基本就是到了不得不戰的情況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海南黑鳳梨,您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關注後可以給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


海南黑鳳梨


★戰爭爆發前最明顯的跡象是:戰爭動員。到了那個時刻,國家會採取緊急措施,將國家狀態由平時轉入戰時,人力物力財力要統一調度,一切為戰爭服務,動靜肯定小不了,最先反應的或是廣播、電視、報紙、網絡,還有股票,每個國人都會感覺到的!

★機械化戰爭之前,“突然性”是戰爭的一個重要法則。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而波蘭當局缺乏準備,倉促應戰,結果在德軍的突然襲擊下防線迅速瓦解,波蘭政府於9月16日逃往國外。現在,“閃電式進攻”這種局面或已被當下的信息化戰爭所打破。海灣戰爭以來的歷場世界性局部戰爭,都要“下戰書”的,通常是在謀求“不戰而勝”無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真刀真槍地幹了,因為現代戰爭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於是,交戰雙方都會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廣泛的戰爭動員。當然,也不能排除信息戰條件下的突然襲擊,這就需要開展應急動員了。

★一國的戰爭動員的各項準備工作主要是在平時進行。隨著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不斷髮展,戰爭規模和消耗的不斷增大,戰爭動員的範圍擴大、速度加快、數量增多、準備加強。如以色列常備軍數量約15萬,要求堅持48小時反擊;而預備役人員則多達45萬,要求在72小時內動員參戰。而且,戰爭動員屬於戰略問題,決定實施動員的權限,屬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常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佈動員令。

★我們國家的國防動員體系十分完備。

軍改後新設立的“國防動員部”規格相當高,是原四總部改為的中央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中的一個,主要職責為在精簡常備軍的同時,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是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國家安全的需要。比如從建國至今,各省軍區一直由大軍區領導。現在,大軍區撤銷,重劃戰區,只負責聯訓聯戰,省軍區改由國防動員部接手,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國防動員體系的一個重要舉措,意義深遠。

★研究戰爭,準備戰爭,才能遏制戰爭。我們的國土上已30多年沒有聽到槍炮聲了,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美好的時刻,和平因為我們強大!感謝點贊,歡迎關注。生態號願與各位分享“生命生產生活”種種觀察,謝謝!


生態號


戰爭爆發前,作為平民百姓的我們,是不可能看到任何跡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因為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引發了全世界打的稀裡糊塗。誰會看得出刺殺一個人會引爆如此慘烈的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德國閃擊前蘇聯,事前誰看得出來任何的跡象。希特勒和斯大林是有盟約的,希特勒閃擊歐洲,本來他的打擊對象就應該是英國,只要徹底擊敗英國,希特勒就登上了歐洲的王座。閃擊蘇聯本身就不合情理,兩線作戰本來就犯了兵家大忌,為自己招惹一個強大的對手,希特勒的滅亡也就註定了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不要說一向精明的美國民眾看不到絲毫的跡象,就連睿智的羅斯福總統,也是在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被日軍打殘了才開始清醒過來。後世的人都懷疑戰前羅斯福總統就知道了日本的陰謀,只是為了讓美國適時的加入二戰,故意的讓日本拿珍珠港來陪葬。其實美國在宣戰前就已經積極的參與了世界各地的戰爭,對美國而言,宣不宣戰都已經在世界各大戰場積極的作戰,只是因為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和精力攻打美國本土的軍事設施。羅斯福總統再蠢,也沒有必要拿太平洋艦隊和幾千官兵的性命開這種國際玩笑。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因為戰爭的目的不同,開戰都是為了經濟利益和政治地緣訴求,戰爭前都會大造聲勢,尋求聯合國的授權,調兵遣將,積極的撤離本國的僑民,是傻子都知道要打仗了。這種明面上的戰爭,真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是個地球人都會第一時間知道,戰前的跡象太明顯,種種的跡象你知道了也沒有用。這種戰爭打的就是實力,打的就是科技,打的就是錢。





明上孫山需努力


戰爭爆發前的跡象會有很多,有大有小,下面我舉出幾點戰爭爆發前的跡象,或許並未涵蓋所有跡象,但是都是一般戰爭開始前的預兆。



一些大國針對小國的地區衝突就不說了,只說兩個實力差不多的國家的大戰,比如美國經常四處挑釁,頂多也就是空襲一下,用不著什麼準備,也不會有什麼跡象,所以我們只說一些大戰。



首先就是雙方互相撤離外交人員,因為兩個國家的關係變壞肯定不是突然的,前期有很多關係緊張的事件,關係惡化到一定程度了,雙方就開始撤離各自的外交人員,這就表示兩國斷交了。伴隨撤離的還有民間和商業,在對方國家的居住和工作的人,還有就是企業和資金,不管是國家的還是民間的都得撤,不然就有可能像薩達姆那樣,海灣戰爭的時候扣了很多在伊拉克的西方人當人質。



其次就是大規模的兵力集結,這個兵力集結肯定是要達到一定規模的,現在很多人只要看到美國航母或者軍隊調動就開始喊要打仗了。要知道當年在貧窮的阿富汗打仗北約調動了十三萬人,在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調動了五六十萬人加上九艘航母。一場戰爭不是隨便調一些人,說打就打的,哪怕兩國國力懸殊打仗的時候也得重兵集結。



第三就是動員,因為打仗和備戰演習不一樣,打仗的時候養一個兵等於和平時期養十個兵,甚至是更多,無論是武器彈藥還是吃喝拉撒都需要大量消耗,而且戰爭時期常備軍未必夠,有時候得徵召預備役和民間動員,運輸上也得調動民船民車,如果戰爭規模足夠大很可能還得調動民眾,這也是個大工程,所以需要一段時間和經歷去準備。



以上幾點都是戰爭爆發前幾個比較大的預兆,每逢兩國發展都要進行的必要準備,戰爭爆發前的跡象絕對不止這幾個,但這幾個往往是最必要的。


齊繼同志


戰爭爆發前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出些端倪:一個是輿論方向,另一個是物資的短缺。

(希特勒瘋狂演說)

如果作為一個戰爭發起方,尤其是民主國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說服自己的人民,我們的戰爭是自衛,如果不發動戰爭就會被敵國給侵略!煽動民族情緒、宗教對立、邊境糾紛的影響,爭取人民的支持!所以很多人會說:

戰爭都是從宣傳開始。

比如二戰前的德國希特勒整天演講煽動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仇恨,煽動對波蘭人的厭惡;美國參加二戰,羅斯福也一樣要連續發起全國演講煽動人民對德國的仇恨,宣揚參加戰爭的合理性!二戰之後,西方國家,這些自詡為民主的國家,不斷的惡意醜化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現在看到那些宣傳畫和宣傳語真的很可笑,但是那時候卻被西方人當真了,這樣美國才能在世界上肆無忌憚的圍堵蘇聯和中國,打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

(小布什宣佈伊拉克戰爭)

輿論宣傳就可以看做是戰爭的前兆。

另一個徵兆是物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是亙古未變的真理。

要發動戰爭,首先是要增大儲備戰略物資!比如兵工廠增員增產;柴油價格上升或者柴油短缺,因為柴油是戰車的主要燃油;許多生活用品、藥品可能會漲價!這些可以在超市裡發現。

當然如果不是突襲,一般還會發布出行警告、撤僑和撤大使館,這樣戰爭就不言而喻了!

(二戰時美軍後勤)

但是現在很少會有大國之間的戰爭,一般都是大國入侵小國,比如美國打伊拉克這種,這樣的戰爭可能很難看出徵兆。不過對於遠洋作戰,如果美國大範圍集結航母編隊和轟炸機編隊,這也是戰爭的前兆。就目前伊朗局勢而言 ,所有的表象都顯示了美國要大打出手的動機,可是我們也分不清他是真的要戰爭還是單純的施壓!

戰爭的權力往往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有太多的任意性,這就是人類的悲哀,幾十億人的命運都被握在少數人手裡。


穿美國望世界


戰爭爆發前的徵兆,是可以預測的,可以說山雨未來風滿樓!

首先是互相指責對方,逐漸的互相經濟制裁!

雙方都極力加強軍備競賽,為戰前做綜合軍力儲備!

其中強勢的一方頻繁的抵近偵察,無原則,無底線,無道理地去挑釁對方所能承受的底線!增加可能擦槍走火的機會!

頻繁的非常接近實戰的軍事演習,特別是在接近對方敏感的熱點地區!這樣對方也會舉行有針對性的軍演回應!

這也許就是賽前的熱身賽!

隨後是撤資,緊接著就是開始了關閉大使館,到最後就到了……

各自撤回駐外大使館外交人員,撤僑!

漸漸地拉開了戰爭的序幕!

至於是局部衝突,還是全面戰爭那就很難說了!


馬到成功148659402


一般來說,戰爭的爆發是有跡可循的,它在輿論、金融和軍隊與政府的相關動態中都能夠體現出來。當敵對的國家即將開始戰爭時,大規模撤僑幾乎是必經階段。如果看到了兩個並沒有處在戰亂中的國家互相撤僑,那麼就能夠確定這兩個國家已經到達了戰爭的邊緣了。當然,撤僑還適用於營救陷入戰亂中的本國公民,最近一些年的撤僑行動基本上都是這種性質的。

圖為正在執行撤僑任務的我國海軍官兵

熱戰的前哨站是全面且大規模的經濟制裁,這種制裁行動不以獲利為目的,而是以打擊對方為最主要的目的。在此期間,交戰雙方會盡力囤積收攏糧油和醫藥,有關的期貨會在期貨市場上大規模漲價,一些軍工股票也可能在訂單的刺激下出現漲幅。另外,黃金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儲備物資,戰爭雙方會盡力在戰爭爆發前在國際黃金市場上夠得大量貴金屬,造成金價上漲。

圖為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在外交和輿論上,雙方也會盡力搶佔道德制高點,以激勵本國公民為戰爭機器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外交上,雙方會召集己方的盟友,制裁對方及其合作對象。總之,尋求國際支持和削弱對手外援將成為戰爭爆發前夕國家元首的主要工作之一。

圖為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前人民日報的社論

軍事力量調動也能夠成為戰爭與和平的晴雨表。如果一個國家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並且全面取消軍事人員的休假,開始進新股前面的徵兵登記工作,那麼這個國家即將發起或者面對一場全面戰爭。總之,通過綜合觀察各個方面的動向,想要找出戰爭的吉祥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