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藍耳會引起豬脾臟腫大嗎?

用戶2853220995288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豬繁殖及呼吸障礙綜合徵病,本病是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我國90年代發現本病的存在,2000年出現較大面積發生,自2006年初以來,在大部分省區出現暴發性流行,即“豬無名高熱綜合徵病”,由於過去接觸較少,防治經驗缺乏,致使一些養殖戶驚恐不安,基層獸醫束手無策,相關管理部門手忙腳亂。此病的流行特點是近代中國養殖豬業從未有過,傳播之快、牽涉面之廣、發病率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給我國養豬業造成災難性的巨大損失。

2 流行特點

本病春、秋季多發、盛夏較嚴重,全年均可流行,多呈地方性流行,傳染快,通過空氣、飲水、飼料及各種帶毒媒介傳播,10公里範圍內迅速蔓延,初生仔豬和剛斷奶豬最易感染,可死亡80%甚至100%,育成豬、肥豬能發病,但死亡率不高,耐過的豬隻生長髮育停滯,能長期帶毒。營養好,健康狀況好的豬群主要是隱性帶毒或持續感染。

目前流行的豬高熱綜合症往往不是藍耳病單一感染,而是兩、三種病混合感染,常與豬瘟、附紅細胞體、鏈球菌病、流行性感冒等混合感染,臨床為表現“三高兩快一長”(體溫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發病快、傳染快,而病程長,至少十幾天才死亡)藍耳病單一感染死亡率不高,中大豬很少死亡,母豬約30%以上表現流產、死胎、不孕等繁殖障礙。規模化、集約化養豬場,免疫程序比較合理,環境條件較好,綜合防治搞得好,故而很少發病,而中小型專業戶和散養戶的豬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3 臨床主症

發熱(打堆,體溫高至40~42.5℃),便秘(後期可腹瀉),不吃或減食,眼結膜潮紅、眼眶發藍、流淚、尿黃或褐色、咳喘、精神萎頓,大多數患病豬初期可見皮膚、耳朵、肢端、腹部發紅,隨著病程延長,皮膚髮紺(藍紫色),之後逐漸變藍,注射抗菌素藥或退燒藥無效,僅體溫暫時下降但很快反彈;再度上升;個別豬有嘔吐、下痢、四肢划水狀神經症狀,有的皮膚黃白,消瘦,被毛無光澤,運動時四肢無力,呼吸困難、氣喘迫促、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明顯;中、大豬症狀較輕,主要是發熱,便秘,最後脫水、消瘦、衰竭死亡;母豬感染後症狀相同,併發生流產、產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2~3天便可引起死亡。

4 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豬,整個內臟器官呈病毒性敗血型病變特徵。死胎及剛出生不久的弱小仔豬,眼瞼、頜下、頸下水腫。

仔豬及育肥豬全身淋巴結腫脹、出血,瀰漫性間質性肺炎,間質增寬,肺部有小點出血或淤血,氣管內有泡沫狀分泌物,腹腔有大量淡黃色積液,有的有少量的纖維素滲出,呈現胸膜炎病變。

肝臟腫大,切面灰白色壞死灶,膽汁濃稠,呈土黃色,脾臟腫大,個別有梗死,腎臟出血,個別的心外膜和喉頭黏膜有出血點,胃充血、出血或潰瘍,有時可見腸道充血或出血,流產母豬兩耳肢端或腹部皮膚髮藍。

5 病因分析

本病發病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由豬藍耳病毒感染後,因豬群免疫缺失而繼發感染病菌和病毒,如偽狂犬病、豬瘟、鏈球菌、附紅細胞體、巴氏桿菌和弓形體等。另外養殖戶豬藍耳病疫苗不到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同時也存在氣溫突變、飼養環境惡劣、飼養密度過大、防暑降溫不到位而引起的熱應激、長途運輸應日夜、飼料營養不全、飼料管理不良等因素的影響。

6 危害

藍耳病帶來的危害主要有二:一是母豬流產、產死胎、不孕及小豬大量死亡,經濟損失巨大;二是免疫抑制,豬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疫苗免疫接種效果差或免疫失敗,常導致豬偽狂犬、豬瘟、鏈球菌、附紅細胞體、喘氣病、豬肺疫、豬傳染性胸膜炎、流行性感冒和弓形體等混合感染,造成大批死亡。

7 防控措施

7.1 使用全價飼料,營養好,養管合理,機體抵抗力強是根本。

7.2 消毒是減少傳染源的重要措施。

7.3 合理免疫程序,及時有效地打防疫針、種豬用滅活菌,初產母豬配種前免疫兩次,間隔2~3周,經產母豬產前免疫1~2次(避開圍產期),種公豬每半年接種一次。

仔豬及育肥豬可用弱毒活疫苗三週齡初免,雙月齡二免。已發病豬群,可用弱毒活苗緊急接種4~8頭份,可減少死亡,促進康復。

7.4 建設疫區平時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及抗菌藥,多維、氟苯尼考粉、黃芪西林、高熱混感康、黃芪藍圓康等,預防繼發病和提高抵抗力。

7.5 嚴格處理病豬、死豬,杜絕疫源擴散十分重要。

7.6 免疫程序雜亂無章可導致免疫失敗,亂用抗菌素、退燒藥物可造成大量浪費,並延誤病程增加死亡。

7.7 切忌診斷錯誤,措施偏離。

根據藍耳病的發病規律和特點,治療藍耳病必須抓住三個關鍵,即抗病毒、防繼發感染和保健。

8.1 抗病素

目前無抗病毒特效藥,一般是使用干擾素或干擾素誘生劑促進干擾素產生抑制病毒複製,如干擾素、轉移因子。

8.2 防繼發感染和逐漸退燒(不要陡然降溫)

⑴混感急診+衰竭急救混合肌肉注射,呼腸剋星飲水或拌料。

⑵天安真好+菌毒特號分點肌肉注射,混感金方飲水。

⑶天安太奇+天安太極混合肌肉注射,黃芪西林飲水。

⑷天安金針+衰竭急救分點肌肉注射,大壯觀黴素飲水。

⑸喘呼特佳+增免敗毒針混合肌肉注射,泰妙通飲水。

喘氣嚴重配合氣喘米先肌肉注射,呼腸剋星飲水。

⑹天安真好+金毒II號分點肌肉注射,(選)天安混感金方飲水。

高熱病一旦發生,不要恐慌,更不要以為災難來臨,不要病急亂投醫,只要採取科學治療方案,讓豬耐過10~15天,大多可自然康復。藍耳病治療時,要特別注意:地塞米松類糖皮質激素及退燒藥要謹慎使用,否則會加重病情;治療要有信心,用藥療程需要保證,不能頻換藥物;保持環境安靜。


四川張五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徵,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呼吸系統損傷及免疫抑制和持續性感染的傳染性疾病。臨床特徵以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發紫並繼發其他感染病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為母豬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礙,未斷奶仔豬死亡率高。發病率高,傳染率高,死亡率也高。常給豬場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專家建議一旦發現,及早治療。為了更好的解決豬藍耳病的相關的知識,廣大的養殖戶需要及時瞭解這種疾病的相關的防護。

豬藍耳病的流行特點

豬藍耳病發病急,傳播快,範圍廣,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通過空氣傳播和病豬接觸傳染,高溼低溫環境可促進疾病傳播,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初次爆發本病的豬群最易感染,而且傳播快,發病率高,一般持續8-10周。急性發病過後轉為地方性流行,隨著豬群更新,豬群擴大,該病又會重新爆發。

豬藍耳病的防治措施

預防:豬益肽每袋1公斤、拌料2000斤、每月用3-5天

治療:豬益肽每袋1公斤、拌料800斤、連用5-7天

口服:50斤以下10-20g

50-100斤20-30g

100斤以上30-50g

>>>點擊免費獲取豬藍耳病毒的更多治療方案<<<


愛在當下5886


你好,藍耳會引起豬的脾臟腫大,但是現階段遇到脾臟腫大大家第一反應可能不是藍耳,而是非洲豬瘟吧。

藍耳具體病理分析如下:

1、肺:肺臟紅褐色花斑狀,手感發硬,“橡 皮肺”,病變組織和健康組織界限不分明;肺黃色,有淡紅色瘀斑,間質增寬;肺尖葉延長(像大象鼻子)。

2、心:心包積液、心肌柔軟。

3、脾臟:脾多腫大,有小點出血。

4、腎:腎上有針尖狀出血點或有白色壞死小點。

5、淋巴結腫大,外觀褐色(僅表面),內白色。

另外脾臟腫大不僅僅是藍耳的表現,還有以下疾病也會有脾臟腫大的現象。

1,豬瘟:有30%-40%的豬瘟病例發生脾臟出血性梗死,以多發性梗死為常見,脾臟一般不腫大,通常多發生於脾臟邊緣,大小不等,數量不一,呈暗紅色,稍隆突,不呈圓形,與周圍組織的界限分明,觸摸質地堅實。

2,豬丹毒:發生急性豬丹毒時脾臟因淤血而顯著腫大,呈櫻桃紅色,被膜緊張,邊緣鈍圓,質地柔軟,切面隆突,鮮紅色,牌白髓和小梁結構模糊,用刀背輕刮有多量血粥樣物。豬丹毒常伴隨典型皮膚病變,有助於與豬瘟進行鑑別。

3,豬沙門桿菌病:本病的急性型表現為敗血症,亞急性、慢性型以頑固性腹瀉和迴腸及大腸發生固膜性腸炎為特徵。急性型豬沙門桿菌病脾臟腫大,被膜偶見散在的小點出血;切面見脾白髓周圍有紅暈環繞。

4,炭疽:敗血型病例脾臟的病變為腫脹,常達正常的3~5倍,甚至更大,外觀呈紫褐色,質地柔軟,觸摸有波動感,有時可自行破裂。切面邊緣外翻,斷面隆突呈黑紅色,脾髓軟化呈軟泥狀,甚至為半液狀自動向外流淌。可結合血液凝固情形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

5,豬鏈球菌病:以敗血症和化膿性腦脊髓膜炎為特徵。脾臟腫大或顯著腫大,常達正常的1-3倍,質地柔軟而呈紫紅色或黑紫色。偶爾於邊緣可見黑紅色的出血性梗死灶。被膜多覆有纖維素,且常與相鄰器官發生粘連,切面黑紅色、隆突,結構模糊,也可進行細菌分離試驗予以鑑別。

6,非洲豬瘟:發生急性非洲豬瘟時,脾臟常見充血性脾臟腫大,可達正常的6倍,易碎,呈黑紫色。


豬小呆


豬瘟脾臟也可以變大 主要看其他判定標準 脾臟實質變大說明豬在最後一段時間免疫系統代償性工作的結果 也就是說血液中紅白細胞大量受損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