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傳統的漢服與民國的旗袍你覺得哪個好看?哪個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氾濫的文字


自炎黃時期至清朝以前,漢服作為歷史悠久的服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國服、禮服和常用服裝,清軍入關後被清朝統治者強行廢除,從此漢服走向沒落。民國時期中山裝一度被公認為中國的“國服”,而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種種原因至今中國還沒有確認自己的國服。

儘管如此,人們在關於國服與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的爭議中,總是把漢服和旗袍放在一起比較,有人認為漢服更傳統,有人認為旗袍更廣泛傳播,更被世界認可。那麼而這二者究竟誰更美呢?或者美在哪裡?是不是一時半會兒你還答不上來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更深刻的認識一下漢服和旗袍的美。

漢服起源

黃帝時代以前,我們祖先是穿獸皮和樹葉,"黃帝垂衣冠而天下治",開啟了華夏文明之門。從那個時候起,衣服(漢服)不僅是禦寒蔽體的工具日常生活所需,還是高度發達文化藝術思想的民族標誌和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漢服看似離我們很遠,但其實離我們很近,在今天,漢服不僅是作為表演需要用到的服飾,生活中也已經有人將漢服當做日常的一部分,在校園、婚禮上和重大節日中都有漢服的“身影”。

雖然漢服正在興起,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生活裡,穿漢服還是有很多不便之處,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在一個閒適的時間,穿上心愛的漢服,帶上一份美麗的心情,懷著對歷史的敬畏,感受歲月的美好。

漢服傳承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章服之美,華夏千年傳承。漢服定於周朝,周公制禮,通過《儀禮》、《周禮》章服和儀式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聖人。因而衣冠往往被後人用來指代禮儀,文明。漢服雖傳自秦漢,但此後歷朝各代對漢服沿襲傳承,制式不斷改進,如唐朝唐制漢服,女士以齊胸襦裙為主。此外也有宋制、明制漢服。

漢服最顯著特點

交領右衽

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

褒衣廣袖

華冠博帶、衣袂飄飄是漢服留給人最深的印象。古人普遍認為天圓地方,漢服的袖子皆為圓形,寓意天道圓潤,漢服一般是寬袖,盡現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繫帶隱扣

漢服幾乎沒有釦子,即使有釦子也是把釦子隱藏起來,或用帶子打個結來繫住衣服。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所有帶子皆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

旗袍起源

旗袍,“旗人之袍”。關於其起源,有個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裡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逐漸受到清朝後宮嬪妃和侍女們的熱寵。慈禧太后的旗袍,鑲滾嵌燙繡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旗袍的發展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旗袍進一步發展併成為主流時尚服裝。從二十年代開始,旗袍逐漸盛行。衣款更修身緊緻,女性的曲線與嫵媚一覽無餘。旗袍款式更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今天的眼光看來,東方女子穿著如此富有東方氣韻的服飾,雖歷經百年歲月滄桑,仍能恰如其分地襯托出東方人的雍容與典雅。

旗袍的演變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當時的旗袍結合歐洲流行時尚,已經完全脫離旗人之袍的侷限,演變成“中西合璧”的服裝制式。旗袍的發展真實的表達了當時人們思想上追求的自由,個性,時尚的願望。

高高的立領、精緻的手工盤扣、性感的高開叉,旗袍是為東方女子量身打造的美衣,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東方女子的含蓄美和古典美,既包括外在的曲線美也有內在的氣質美,旗袍發展到今天,已有多種面料、款式和圖案,讓人應接不暇。

旗袍的歷史雖然不及漢服的長,但是旗袍的傳播範圍要廣泛得多,不僅是在中國,全世界都有旗袍愛好者,而且與漢服相比,旗袍在日常穿著中更為方便,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家庭主婦,不管是出門逛街還是參加宴會,旗袍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復古時尚絲絨旗袍

穿上旗袍後英姿綽約的身段,與前沿時尚毫無違和感,深邃的天空藍,彰顯高貴和氣度不凡。妙曼妖嬈,顧盼生姿。

其實今天小編只是想讓大家更加了解漢服和旗袍的知識,更加深刻的認識二者不同的美感,並沒有非要大家去分個上下。

無論是漢服還是旗袍,都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中華文明文化的珍貴標籤。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博晤文化


0、民國旗袍,是穿給“靈魂中的男人”看的。

1、中華民族的主體,是:華夏族,或曰:漢族。

蒙、回、藏、維、滿族等近100來個……都是大中華民族的有機構成部分。比如,俄羅斯族、大和族,這些是遠古或者新進移民而來的新鮮血液。

民族,不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種群的區分,是一種文化的辨別。

2、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胎記”,比如建築、車仗……等。

有一個更具有標誌性的,是服飾。蒙古族,有蒙族的服飾;

回族有自己標誌性的,回族服飾;

藏族,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

維吾爾族、……有;

滿族,也有滿民族特色的服裝、以及著裝配飾,,,

俄羅斯族、德意志族、意大利族……等,居住在中國,長期定居中華大地的,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

3、長達幾百萬年的歷史長河裡,漢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的服飾。

漢服,……男漢服、女漢服,不男不女、既男又女的“各種漢服”。

每個朝代,也都有自己主導流行的“漢族”服飾。

4、漢族,主要是“漢文化”族群的通稱呼。

漢服,是“漢文化”信仰者心目中的一個標誌物。

不穿漢服,也可以是漢族。不因為穿著西裝洋服就是賣國者。

穿著“漢服”的各個世界民族的國內民族兄弟、國際友人們,也不一定是“漢民族文化”信仰者。

5、漢服,好看。

旗袍,也很國際化。









中和永道


民國服飾更符合現代審美和穿著,因為離我們今天最近也融入了西方服飾的元素,便於日常又不失傳統穿著出街也毫無違和感,所謂 漢服 是2000後一波人發起的,有一定的商業色彩華而不實不可能被大眾接受,除非特殊場合表演並不適合日常生活,中國辦了兩屆APEC會議代表中國的,中式國服依然是有著民國元素的新式中裝。











劉大夫


旗袍,反映中國一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女人的服裝,與滿族服裝不同,更加襯托女人身材的美感,是清末民國時期漢族人創造出來的女人服裝,實際上是沿襲漢服直裾袍的變革服裝。漢服,是漢民族的服裝,在中國歷史上已存在五千年之久,是華夏服裝,也就是漢族人的服裝。滿族服裝叫旗裝,旗服,旗袍。而清末民國時期的女人漢服叫旗袍,是沿襲滿族人對服裝的稱呼,實際上在服裝形象上是漢族直裾袍的變化。所以說,旗袍與漢服,都是漢族人的服裝。


嘉瑩123


我覺得漢服更能代表我們,旗袍只是很短時代的產物,缺少足夠的文化底蘊來支持。自三皇五帝以來,漢服一直是我們國家文化的符號,強烈支持,推薦!


逍遙乘風起


兩種服裝兩個慨念不能一並而論各有千秋!


用戶5417428784987張


漢服以旗袍更有文化底瘟


用戶1572025638609


審美因人而異。我個人喜歡漢服,不僅僅因為漢服漂亮,也因為我是漢族人,喜歡自己的民族服裝,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並無不妥。(圖片來自網絡)





我家大佬姓易


傳統漢服的話,比較適合休閒一點的環境,因為它體現的就是一種唯美,不太適合出現在比較隆重的場合!外出遊玩拍照什麼的可以穿!比較有親和力,顏色都是那種比較柔和的配色。

而民國旗袍,是一種非常修身的服裝,可以完美的體現出一個人的身材,這個是可以出現在比較隆重一點正式一點的場合!穿旗袍的人看起來會比較有氣場,這就是傳說中的自帶氣場。


畵小芙蝶


旗袍看身材,漢服看臉,都不容易穿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