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克服拖延症呢?

何應解


方法是比較簡單的,關鍵是自己需要做出改變。

克服拖延,我認為列出清單計劃很重要。把要做的事都寫在上面,然後按重要性和緊急性排出順序,首先是很急很重要的事要首先處理,然後就是很急但不是很重要的事,再就是不急很重要的事,最後處理不急又不重要的事。

儘量把內容細化,每天早上準備計劃,注意寫上執行時間。晚上寫個小筆記,把完成的事情標記下來,這樣就會慢慢地有成就感,類似完成遊戲裡的任務。

同時,可以多定手機鬧鐘,催促自己去執行。拖延主要還是靠自己,但不要急於求成,越急越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可以慢慢地去克服,同時積累信心,這樣我相信一定會成功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形神合一


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例如現在很多人晚上抱著手機都不想睡覺了,我就是晚上看手機,在看一會在看一會,不知不覺半夜12點了,熬夜熬的牙齦都上虛火腫起來了,後來我覺的我必需強制我自己每天早睡,為了我的身體健康必須做到,我都是半夜12點或1點睡,第一天提前1個小時,11點放下手機,關機睡覺,第二天在提前1個小時,10點放下手機,關機睡覺,第三天9點放下手機,關機睡覺,用個三五天睡眠就調整過來了,先定一個小目標,如果實現了你就有動力了,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的實現,你就能成功的改掉拖延的毛病了。



守正學堂中醫筆記


怎樣克服拖延症?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是感同深受,因為我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也是有拖延症,但是後來呀,我發現其實我的拖延症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一個“懶”字。

小時候寫到作業了,兩個月的暑假作業一拖再拖;到了大學,一週的設計作業仍然是不到最後一天不交。這時候我就想呀,是我真的忙得不可開交時間不夠嗎?其實不是,是因為我不願去幹這個事兒。回想自己,幹起事情來拖拖拉拉,還是因為自己懶,不願意去幹。

吶,說了這麼多,我給自己的方法就是首先,對於要做的某一個事情,換一種思想,該做的終究要做,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拖下去還是得完成,只會越拖越煩惱。倒不如快刀斬亂麻,趕緊把事情做好。其次呢,對於自己近期的生活要有一個規劃,尤其是收到了某些平常會拖拉的任務,一定要提前規劃好安排好自己的計劃,嚴格按照計劃行事。覺得自己的症狀越嚴重呢,計劃任務劃分就要越精細。這樣下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拖延症就會悄無聲息的遠離你,同時,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狀態,可能在你還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擁有了。

綜上,期待朋友的改變,祝你早日打敗“拖延症”這個壞傢伙。


愛吃甜品的小點心


拖延的核心在於對不確定結果的迴避!不同的動機都會導致人行為的拖延!一、如果目標不是很清晰並渴望得到,人們往往會拖延行動。因為不明確得到的價值,所以匱乏主動性。解決的方式就是去認真審視目標有沒有必要完成?做到目標的價值和好處!讓短期小目標和自己人生大目標建立聯繫,讓人看到被忽略的背後價值!清晰目標,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制定明確的計劃,有每一個節點的檢查,從而確保每一步如期完成。二、有目標,但難度大,恐懼做不到,所以拖延。那麼聚焦自己的渴望,而停止思考問題!思考問題會加深恐懼,思考目標會讓人有動力和興奮,可以嘗試公眾承諾,讓更多人瞭解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鼓勵自己!人在正向行為圈裡會擁有勇氣!三、不確定能不能做到,糾結自己的面子。擔心做不到會失去尊嚴,被否定等負面看法。所以拖延,不去行動。讓目標視覺化,寫出來,看到它!同時鼓勵自己先行動,人在行動中會消除恐懼,一次一小步,但不停止。同時在認知觀裡做好區分,做不到的是事情,和人生有沒有價值無關!事情的結果可能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但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可以掌握。所以對於喜歡拖延的人,在行為心理學中,可以採取多運動、視覺化制定目標和張貼,尋找身邊人的監督和鼓勵、良好的自我暗示,聚焦於目標而不是問題、訓練自己產生得到目標的畫面感、刺激身體腎上腺分泌等方式,冥想訓練管理念頭的能力、將任務分解並設定每個節點完成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把每一步的小進步不斷自我和他人鼓勵,讓立即行動成為本能,產生新的條件反射,習慣性的第一時間行動和對結果的追求,讓做到後的自己享受喜悅產生多巴胺,久了人會上癮,越來越主動設定目標和完成目標!讓一切成為新的自動化!


白笑禹官方號


從小的事情開始慢慢改變,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完成了有那種成就感,比如說你想堅持每天一個小時的運動,結果卻被你一拖再拖,但如果把這一小時的運動時間改成簡單的完成一個俯臥撐,你會發現,事情變得很容易。然後當你鋪好瑜伽墊做完一個俯臥撐時,你會覺得,反正都鋪起來了,還不如多做幾個,接著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會促使你下一次做的更好,其它的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


會飛的泡芙芙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或多或少有拖延的情況存在,只不過是程度多少的問題,拖延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總歸是有懈怠的時候,要原諒自己偶爾的投籃,但是不能原諒自己慣性想要偷懶的心理。那麼下面小編就來梳理下如何克服慣性拖延。

首先要明白我們拖延是為了什麼,可能是因為自己想要看的電視小說、想要玩的遊戲還沒完成,所以不希望進行正緊事情,想要拖延到最後一刻來完成。

然後我們來看看拖延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無疑是在task的deadline的時候瘋狂突擊,也許你會覺得自己這個時刻的效率異常高,但是,如果這樣的任務非常多,你能保證在一斷密集的時間中一直保持高效率嗎?

3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平時就要完成任務,deadline的時候檢查一遍,這樣不僅能夠保持效率,還能讓整個task顯示出精心準備的精緻感,而這種精緻感往往是老師或者領導所欣賞的。

4

那麼在平時該如何克服拖延症呢?我建議,如果有毅力的話就在接到任務的時刻,馬上放下手邊干擾的東西,然後開始工作;若退而求其次,也可以設定鬧鐘,在規定的時間後開始正緊工作

5

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抽時間弄一個有利於專心工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當中,排除了一切可能干擾或者會讓你覺得舒適的東西。於是你就可以充滿效率得工作了。





時間遊客小王


克服拖延症,建議如下:

1.保持積極態度。首先認可自己所做之事的價值,是克服拖延最好的助推器。克服拖延的第一步,從做自己喜歡且有很重要的事情開始。始終保持積極投入的態度,有助於後續方法的開展。

2.明確實施計劃。光有行動的意願是不夠的,還要有具體實施細節,包括何時開始、預計何時完成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等。國外學者的研究也發現,在行動過程中有計劃作為提醒,可以讓人有堅持下去的決心,發揮更大的能力。

3.提高行為控制。人總有惰性的, 我們需要監督。可以找一個好朋友作為幫手, 讓他每天早上給自己發一條 信息:“請想想這周的具體計劃,要堅定落實。革命尚未成功,請按時完成,加油!” 對設定的目標有信心和可控感,經常提醒自己任務的完成情況,能明顯提高目標的完成度。

4.適度增加壓力。戰勝拖延症,忌三心兩意——既想提高效率 ,又不想放棄拖延帶來的舒適與安逸。所以克服拖延症,就要對自己狠一些。如果不完成任務,要適時給自己一些懲罰。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是用心關愛每個人,身心健康,幸福人生為目標的楊煜—


楊煜情商





1、作業寫到 一半,想起來我的衣服還沒有洗呢!想起來我還沒有給室友回信息呢!想起來我剛才看的衣服還沒買呢 !總之潛意識裡除了眼前的事情你願意做任何事情!解決辦法:見第9條,堅持5秒鐘,讓注意力回來,寫在便籤紙上說一會兒做什麼什麼,然後繼續做現在的事情……另外做一件事情只拿做這件事情所需工具,不要讓你周圍出現其他無用的東西,特別是手機這種東西……這也是在讓注意力集中。

2、給自己設定了時間限制,永遠沒有用,因為那個時間限制是你自己設定的而不是老師,或者即使按照老師的截止時間,不完成它也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解決辦法:見第7條,完不成發紅包;再不然踢出群,反正要設置非常嚴重的後果……

3、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甚至幾分幾秒做什麼事情都寫好了,等到做的時候總會超時,或者想著先把其他事情做完吧!結果你用大部分時間去做其他事了!解決辦法:先把截止日期快到的事情做完了!再選擇一個重要又複雜的事情做,在這個過程中就不能再分心了,告訴自己其他事情已經我做完了,沒有非常緊迫的事情了,現在我的主要任務是完成這一件事情……

4、瑣事比較多,你要打來微信去回一個朋友的信息,突然發現QQ上有個同學給你發了信息,你想著先打開QQ把同學的信息回了,結果忘記了你的朋友!等到緩過神來你才發覺:我要幹什麼來著?估計已經把回朋友微信的事情忘了!解決辦法:瑣事比較多,先來後到,先解決前面的再解決後面的。

如果你這一小段時間要去做比較繁瑣的工作:就拿出一個小本,一支筆,逐條記錄,從前往後完成哪一項就劃掉哪一項,機械式操作,直到你把紙上記錄的其他事情都完成了!中間出現其他事情怎麼辦,出現其他事情往後記錄,如果是跟已經記錄的其中一件事情相關的,就把它當成一件事情完成。

5、做什麼事情永遠超時,起床超時,下班超時。假設你8:00要洗漱完吃完飯坐到教室裡,40分鐘洗漱,20分鐘吃飯,15分鐘走路,20分鐘提前到教室給個緩勁兒的時間,那你就要6:25起床?不,你要6:00起床,給25分鐘拖延的時間;下班時間到了,其他員工都做完手頭的事情準備回家了,你還沒有開始做工作總結。記住: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6:00下班,4:30就要開始做工作總結結束今天的事情,急時剎車(時間僅供參考!)

~其實你一直在【左下角】6、心裡想的和做的永遠不一樣,身體永遠不聽腦子的~起床時候的是這樣的:你閉著眼睛或者怔怔地看著床邊的牆,在心裡不住地喊:蝸牛,起床了起床了,真的不能再睡了,起來!起來!起來!快起來再不起就快遲到了……奈何被窩好暖和,你的手就是縮在被窩裡不肯出來;奈何昨天睡得太晚了,頭好疼還想補補覺讓腦子清醒一點~解決辦法:拖延症患者需要好好“寵”自己,你有拖延症是吧,好,對自己說:小寶貝,我設置一個5:40的鬧鐘哈,讓你拖延20分鐘,6:00你就要起床了,起不來到教室或者工作地點要發200塊錢紅包呢!哎呀我的小心肝,疼~200塊呢!為了守住錢包你會義無反顧地起來的!


橋樑ABC


1. 抽象目標和具象目標

德國心理學家Sean McCrea團隊發現,抽象地去考慮未來某個目標,和具體地考慮這個目標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當你只在抽象的層面上考慮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會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拖延;但是當你具體地去思考一個目標的完成方式、完成地點、完成時間,你會更高效地去完成一件事,而不太會拖延。

比如在McCrea博士的研究裡,一群學生需要在三個星期以內開一個銀行賬戶和記日記。研究者要求其中一半的學生在日記裡寫一些抽象的事,比如什麼樣的人會開銀行賬戶。另外一半學生需要在日記裡寫一些具體的事,比如和銀行職員聊天的經歷、填表的經歷、存款的經歷等等。研究結果是,那些交代了做具體事情的學生,比只是抽象思考開銀行賬戶這個任務的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和比例都高得多。

2. 給自己設定deadline

一些人會為了克服拖延症而給自己設定一些人為的死線。這種做法真的有用嗎?研究發現,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截止日期可以幫助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拖延的狀況,但是這種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截止日期,比起外部決定的截止日期,比如說學校規定的考試或者公司規定的上交時間來說,外部硬性規定的截止日期會對一個人克服拖延症比較有效一些,而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截至日期並不像我們自己想象的那麼有效。

3. 把“我必須做某事”變成“我想要做某事”

在一開始我們講到,拖延往往是因為我們把一件需要馬上做的事情設定的優先程度比較低,因為我們不想要做這件事。而那些我們內心想要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我們通常很少拖延。比如說打遊戲,去見喜歡的人,或者發呆,這些我們喜歡做的事情會激發大腦的獎賞迴路釋放多巴胺,使得我們有慾望,有動力去做這件事情。而我們不想做的事情,不會給我們帶來獎賞感,大腦就很難有動力開始做這件事。所以克服拖延,一個本質的解決方法就是把你覺得你必須要做的事情轉換成你想要做的事情。具體怎麼轉換呢?比如說你需要交一份報告,你就告訴自己,我想要在這個方面瞭解更多的知識。比如說你需要打掃廁所,你就告訴自己,我想要我的廁所變得美美的。

4. 改變心情

在2013年的一個研究中,心理學家Timothy Pychyl和他的同事發現,一個人在拖延的時候,並不一定是因為這個任務本身太無聊,或者任務太重,而是可能不喜歡這個任務帶來的不愉快的感覺。當你在完成一個報告的時候,或者在疊衣服的時候,因為這些事情會讓我們覺得不開心,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先做一些讓我們覺得開心的事情,比如說刷手機,或者吃零食,或者發呆。這種拖延會在短時間之內給我們帶來心理上的放鬆,但是從長期來看會增加我們的負罪感和焦慮。而擺脫負罪感和焦慮的方式只能是把這件事情做完,馬上開始手頭的事情是擺脫焦慮和帶給你成就感的唯一方法。

5. 放開對自己的限制

我們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往往這件事情做得不會很好。但是這種拖延會給一些人帶來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你可以說“我做得不好,不是因為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我沒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這種思維方式叫做自我設限。

自我設限的思維方式會導致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評估有所保留,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比如你考了60分,但是你會告訴自己說,我還是很聰明的,我只是時間上沒有管理好。

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中,科學家專門研究了這個自我設限的現象。參與這個研究的高中生需要準備一場數學考試。在準備考試之前,這些人需要寫下一些句子來描述自己會怎麼準備這場考試。這些人被分成了兩組,其中一組人先有一個實驗者準備的句子積極的示範:如果我仔細思考這個問題,考試就可以考得更好。另外一組人的示範是一箇中性的“如果就”句型的示範。再看了這個句子之後,大家會再寫出幾句陳述句,來表示自己會怎麼樣準備這場考試。在寫完這個列表之後,這些高中生們就開始投入了考試的準備。

這兩組高中生裡都有一些人是有自我設限的思維傾向的。結果發現那些一開始看到了積極句子示範的人中自我設限的人堅持準備的時間比另外一組中沒有看到積極的句子示範的人平均要長兩個半小時。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自我設限的人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不確定,不瞭解,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而通過積極句子的提醒,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來思考,就可以減少他們對於自我的限制,從而減少他們的拖延行為。所以當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去對自我的能力懷疑和限制,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告訴自己,我準備得越多就可以表現的越好。你就不容易拖延,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準備中去。

6. 從消極的拖延者變成積極的拖延症

在200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中發現,拖延者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積極的拖延者,一種是消極的拖延症者。消極的拖延者符合我們傳統上對於拖延症的理解。在需要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消極的拖延者會什麼都不想做,無法開始這項任務,只是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然後在時間的流逝中享受拖延的快感和焦慮的煎熬。而積極的拖延者會故意把任務推遲到最後一刻才去做,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壓力下才會有最好的表現和最大的動力。如果你在生活中拖延某一件事情,只是為了讓自己在死線的壓力下可以有最好的表現,那麼你就是一個積極的拖延者。


至尚學邦


你有拖延症嗎?在我看來就是你不夠努力太懶惰!不去行動,不去做!在這條上就是誰也不完美!但是我們努力去做,不要太拼命了,不要急於求成!拖延症你要把它克服掉,定立一個規劃,一年365天,實現一個算一個,把自己的平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不氣餒,不抱怨,不自卑,不退縮等,因為每天都要生活,一睜眼一閉眼的日子眨眼即過!如果你看到了,感覺有道理,為我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