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歲半寶寶走路有點羅圈腿是什麼情況?

彩虹631102


羅圈腿也叫O型腿,醫學上稱為“膝內翻”,造成O型腿的原因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性疾病以及不良習慣所致,比如過早站立、使用學步車等會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的現象。

測量方法:在寶寶睡著或完全放鬆的情況下,把褲子或紙尿褲脫掉,輕輕的將他的雙腿併攏,讓裸關節靠攏,然後觀察兩腿膝關節間的距離,如果這個距離超過6釐米的話,才考慮寶寶可能有羅圈腿的問題,這時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如果這個距離小於3釐米,說明寶寶是正常的;如果這個距離在3-6釐米之間,需要繼續觀察。

如何預防羅圈腿?

1.按時補充維生素D,造成O型腿,主要是缺D,對於寶寶來說,鈣的攝入量大多是夠的,但吸收不好確實是關鍵,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所以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一般從寶寶出生後2周開始補充,每天400單位,一直補到老。1歲後寶寶每天吃奶量要保證在500毫升,並且正常每天補充維生素D,一般出現O型腿的幾率不大的。

2.不要使用學步車。在學步車裡並不是真正的站立,而是踮著腳,並且稍微一使勁就一直往前衝,這樣寶寶的腿往往不能蹬直,寶寶的腿部力量不僅得不到有效的鍛鍊,還容易導致羅圈腿。

3.不要綁腿。綁腿並不能使寶寶的腿變的更直,並且羅圈腿也不是綁腿所能解決的。給寶寶綁腿危害大,影響寶寶四肢的血液循環,易造成外傷。給剛出生的小寶寶強行綁腿的話,還有可能影響骨骼和關節的發育,甚至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

寶寶出生後到2歲前,處於腿部發育期,基本定型要到6-7歲左右。所以在此之前的一段時期內,我們提倡儘早為嬰兒穿上小衣褲,讓其四肢處於自然放鬆的體位,任其自由活動。如果2歲以後,寶寶還是O型腿,最好及時看醫生。


兒科醫生鮑秀蘭


這個不必擔心的。這是寶寶的正常情況,而且一般到6歲左右才恢復正常。

具體來說,寶寶走路有這些特點:

走的時候雙腳分得比較開。

腳觸地時大多是腳趾先著地。

步子跨度小,跨步長度不規則,邁步快。

用上臂外展、手肘伸直的方式來維持平衡,不會擺臂。

出生前,胎兒蜷曲在媽媽的子宮裡,使得股骨、脛骨彎曲,所以幾乎所有寶寶出生時都是 O 形腿,膝蓋是並不攏的。不過家長大多在寶寶開始站立走路的時候,才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寶寶出生後的第二年 O 形腿表現最明顯。他開始走路之後,腿部開始承受身體的重量,下肢骨骼生長變強壯,膝關節會逐漸靠近,所以到 3 歲的時候 O 形腿就消失了,然後會變得有點像 X 形腿,也就是膝外翻。



悅麻育兒大講堂


羅圈腿,即我們通常說的膝關節內翻畸形,表現為雙下肢伸直併攏的時候,當踝關節內踝處併攏,膝關節股骨內髁不能靠攏,中間有明顯間距,稱為內翻畸形。

病情分析:你好,寶寶現在有點o型腿,是因為讓他太早的站立和走路造成的。建議你給寶寶多曬太陽,增加鈣質食品,比如嬰幼兒高鈣奶粉,龍牡壯骨沖劑,蝦皮,葡萄糖酸鈣,紫菜,海苔等,每天給孩子做一下腿部按摩,適當擠壓孩子的兩條腿,使兩條腿中間沒有縫,或者用矯正繃帶進行矯正。減少孩子走路,跑跳的活動量,避免孩子腿部過度疲勞,過度負重,造成o型腿更加嚴重。隨著年齡增長,鈣質的補充,孩子的o型腿的現象會減輕,直到正常為止。




功夫茄子


羅圈腿,即我們通常說的膝關節內翻畸形,表現為雙下肢伸直併攏的時候,當踝關節內踝處併攏,膝關節股骨內髁不能靠攏,中間有明顯間距,稱為內翻畸形。

這種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先天性的內翻畸形。一種是骨質鈣缺乏,維生素D缺乏導致骨質中的強度不足,常見於佝僂病。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以後,鈣不足導致骨生長髮育延遲,骨質強度不足,過早行走活動或者肥胖患兒體重過大,走路時候容易引起並加重膝關節內翻畸形。


,你的寶寶過小,很多矯正的方法還不能配合,所以只能採取補鈣和綁腿的方法,平時寶寶平躺時,媽媽也可以多進行寶寶腿外側肌的按摩,也可選擇一些矯正的鞋墊,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能配合時,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直立,兩腳併攏,兩手扶膝做兩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運動,做 20~3O次。

(2)彎腰,兩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繞環運動,做20~30次。

(3)兩腳開立稍大,彎腰,兩手扶膝做兩膝向內相靠停 耗練習,每次停耗10秒鐘,做5~10次。

(4)兩腳平行站立。先以腳跟為軸,做腳尖外展和內旋 運動;再以腳尖為軸,做腳跟外展和內旋運動,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盡力用小腿夾住書,堅持一定時間。如果用橡皮帶將兩膝捆住做,效果更加顯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兩腳慢慢向外向前移動,腰部隨之也逐漸直起來。做 15~20次。
如果實在矯正不過來,又影響美觀的情況之下,可以手術治療效果更顯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210001a4864bd99692\

燕子的生活日記666


羅圈腿也就是說的“O型”腿,其實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姿勢是蜷縮的,出生後腿並不會很直,有點像“O型”腿,這屬於暫時的生理性彎曲。

當寶寶開始學站立或走路時,“O型”腿現象可能會更明顯,但是隨著寶寶肌肉、骨骼的發育,當腿部有足夠力量承擔體重時,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在2歲左右看起來就不再是“O型”腿,所以不要盲目去矯正,反而會阻礙起身體發育。

除了這種生理性原因造成的“O型”腿,可能還會有一些疾病導致,比如佝僂病、骨折、感染等,如果發現寶寶雙下肢不對稱,彎曲角度過大,或是2歲後“O型”腿還在加重,那個時候就要去醫院就醫。

媽媽多觀察,如果不是我說的後面疾病原因,一般不要緊的,每天規律補充維生素D3,保證奶量就好。


破孩小影


一歲半的孩子走路羅圈腿,要觀察一下是向內彎還是向外側彎,寶寶正常剛開始學會走路,有點羅圈腿是正常現象,也就是O型腿,因為剛開始走路,下肢的力量支撐不起上身的重量,時間長了就慢慢就好了,我兒子現在一歲三個多月,剛開始走路的時候腿也是有點羅圈,慢慢的就會減輕,

如果孩子走路是X型腿,也就是內側向外彎曲,必須是雙腿對稱,如果不對稱,建議就醫!!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咱倆的小幸福


1、定期體檢。檢查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腿型是否出現病理的改變。一般一歲以內的孩子,每月保健一次,一歲後3個月保健一次。

2、適當地補充維生素D。很多家長以為給孩子補鈣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其實維生素D是促進鈣、磷吸收貯存,也有預防佝僂病的作用。當然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補充維生素D。

3、避免讓孩子過早地學站學走。有些家長以為,孩子越早會走路越好。所以在孩子兩三個月的時候就扶著孩子站了。其實不是的,孩子過早學習站立,下肢過早負重會影響孩子腿部的發育,孩子會更容易出現O型腿。而且孩子月齡太小,對腿部的控制不好,站立的姿勢不對,會進一步影響孩子脊柱的發育。一般來說,等孩子會爬之後,可以自己抓著東西站起來了,才讓孩子學站學走。

4、避免讓孩子使用學步車。由於學步車的構造會給孩子一些不適當的支撐,讓孩子不能以正常的姿勢學走路。而且學步車也會妨礙家長觀察孩子學走路的姿勢。


艾俊兒v小龍


您好:寶寶的情況應該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和鈣造成的佝僂病導致的骨骼畸形疾病,維生素D和鈣是寶寶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寶寶才1歲半可以考慮使用矯正器械幫助寶寶糾正,一般不考慮手術治療的,只有明顯的畸形在糾正不了的情況下考慮手術治療,平時應該多曬太陽,繼續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遠赴人間月


這個階段羅圈腿,除外遺傳因素外,高度可疑是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體徵,O型腿,因為寶寶缺乏維生素D和鈣劑,導致骨質軟,肌肉韌帶鬆弛所致,這種孩子不要早走的,儘快補足維生素D和鈣劑,多戶外活動,定期觀察,隨訪就是了。2歲之內一般能補回去的,2歲之後就是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了


六六家蓓趣


這個情況屬於缺鈣,導致建議及早給孩子補充鈣劑治療,可以口服,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另外多曬太陽,也可以幫助鈣吸收增加飲食上的營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做矯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