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從張家莊到神泉堡 文

從張家莊到神泉堡 文/和谷

佳縣佳蘆鎮張家莊的名字陌生,但誕生於此的李有源和《東方紅》則大部分人都知道。

李有源為1903年生人,去過山西、內蒙古攬工,新中國成立後當鄉文書,1955年病逝。在眼前的窯洞裡,他自小聽過爺爺唱《攬工調》,災荒年受過共產黨救濟,之後他養護過紅軍傷員,八路軍民運股長在這兒居住過。1942年冬,他在這孔窯洞的油燈下,寫下了一首《東方紅》。次年春節,他的大哥李有財之次子李增正在縣城鬧秧歌時,演唱了《東方紅》。1944年,李增正帶領移民把這支歌唱到了延安,被《解放日報》於3月11日刊登,便從邊區傳遍世界。

李有源故居為四合院,始建於1885年。石砌的院牆、拱門、窯洞,加上院落中間的石碾,銅拉手的衣櫃,炕桌上的油燈座。數風流人物,延安時代毛澤東的照片,高懸窯牆。

旁邊石崖下,黃河一線,細小而磅礴,在小雨淅瀝的天地間泛著光芒。時尚小女子在講解投資上億元的東方紅文化產業園項目,一座新建古式高塔赫然聳立,前景可觀。

新世紀初,我陪作家李若冰先生來過這裡,為他拍攝紀錄片《沙駝鈴》。還是在讀大學的20世紀70年代,我讀到過李若冰先生的散文《神泉日出》,成為我寫作的最初教材。

修了新院,神泉堡中共中央舊址的老院還在。建在半山腰的此處院落,原是大地主高繼榮家的老宅,由上、中、下三院組成。上院為封閉式四合院,正窯明五暗二,六廂房。

深紅色的窯面門窗,一邊掛有玉米,一邊是毛澤東與夫人江青當年在此處的照片。毛澤東與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等風雲人物的照片,陳列於展室中。1947年,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轉戰陝北來到佳縣,前後一百天,指揮了沙家店戰役,在神泉堡57天,為佳縣縣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人民的一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是毛澤東起草於此,“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劃時代號召,就從這裡響徹大地,舊社會變成了新中國。決戰千里,運籌帷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今村中有太陽能路燈,村民在整飭土崖小路與綠化,以便迎接更多觀光客的到來。環望四周,群山懷抱,一條當年的黃土小路,竟然越過崇山峻嶺,抵達天安門廣場。

我向村民打問,那眼神泉還在嗎?回答說,在,泉水旺著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