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假盞如何辨別

現在社會上熱愛收藏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建盞文化的復興。愛盞之人越來越多,於是便出現了非常多的黑心商家開始偽造假的建盞去欺騙消費者,收藏家那麼要怎麼去選擇一隻盞呢,現在跟筆者走進建盞世界。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孫建興油滴

在建盞初燒的時候仿造的盞都是用酸性物質在釉面去光,在用黃土做成土繡把新盞當成老盞來出售,以此獲利。到後來演變成在真的廢盞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修復拼接,在上釉放入窯爐內煅燒。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孫建興國禮油滴

那如何讓辨別建窯建盞的仿造品?

一、看"火光"

釉面的浮光會有亮光扎眼,如果說用了酸性物質浸泡過,整個釉面會呈現呆板、晦澀且沒有層次,在北方把這叫做"發愣"。

有些做了"土繡"的,會很不自然,等清洗、擦抹後"火光"沖天。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二、識胎土

仿製品的胎土較細膩,原因是胎土是用機械加工的,而宋代建窯建盞的胎土則是用手工加工的,胎體相對較粗,淘洗不可能那麼精細,也就是俗稱"桃酥餅"胎。

新品的胎體表面較平整光滑。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3、 看造型

仿製品大多數都是輪制壓模或注漿成型,造型方面沒有老盞的古樸與自然,顯得工整呆板;而且尺寸一般都要比老產品小,因為燒製時會有收縮,不容易掌握。

新仿斂口盞口徑一般為11.5釐米至12釐米,而宋代斂口盞為12.5釐米。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4、 觀紋勢

拿建盞兔毫來說仿品沒有真品纖細,顯得較粗。仿品的油滴釉都很粗大,與真品差的甚遠。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現在關於建窯盞的仿品不少,但其實還不足夠到達以假亂真的地步,因為不管是產於德化、南平、或者宜興,景德鎮的建盞仿品,仿足底這一關始終都沒能攻克。

所以,其實只要多熟悉真品的足底,對真品足底有一個感覺,很大一部分的建盞仿品還是可以很快識破。

因為建盞的胎底是最難模仿的部分,所以也是鑑別真偽的關鍵之一。

建盞的胎都會顯得粗糙,比如說:有不規則而且大小不一的點狀或絲絮狀凹坑,大致來說就是有一種顆粒感。

這些現象都是極難仿製。

從色彩上去看建盞的底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這三類:

第1、 是典型的鐵足

由於建窯胎土含鐵量高,在漫長的歲月過程中會持續氧化,最後形色澤為成鐵鏽的足底。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第二:是紅或黃窯皮圈足

黃色窯的皮圈足,算是在建窯盞中是最常見的,在傳世的建盞中大多都是是這種黃足。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第2、 是黑胎本色足

黑足可以說是建盞鐵胎最本真的顏色了。

不過這類型的黑胎足在市場上可以說並不多見,建窯窯址在這些年也出土了不少,往往大多新出土的精美建盞,幾乎都是這樣的黑足。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從底足辨別建盞真偽的四個小竅門: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燒製建盞的溫度大約在1300-1500度左右,一般陶胎是很難承受住這種高溫;

所以,仿製品會選擇在泥料中參雜粗顆粒的"熟料"。

這樣,既能造成胎底粗糙的感覺,還能提高坯料的耐火度。

不過,有法就有得破,這些所謂的"熟料"在旋修底足時會產生特殊的痕跡,也是我們辨別的關鍵所在,分以下四點:

1、若胎體修坯時較幹,這些"熟料"會受到刀具的磨擦而產生脫落,會留下較為明顯的且直徑較大的坑洞。

2、與上訴一般,修坯的時候胎體較溼,"熟料"也會跟著刀具旋轉,讓坯體產生規則的 "旋紋"。

3、就算乾溼度都剛好,上面的兩種情況都會有,哈哈!

4、當然,造假者也會清楚這些問題,為了防止以上錯誤或者製造顆粒感,會選擇在修坯完畢後用海棉沾水擦拭。

不過,這種的手法會造轉折處交接線條的模糊現象,沒有明快利落的感覺。

如何辨別真假建盞

最後有一點注意:

目前市面上的建窯盞有很多是用舊坯復窯重燒的,很難分辨,所以請大家務必小心。

比如說:用"供御"款的老盞接底,拼接起來。

因為建窯在當年在燒製時,有很多置於窯內較差的燒成區(如龍窯後段),生燒的機率較大,所以在窯址出土也很多,所以便有人就利用這些次品進去入窯重燒;

簡單說就是從窯址中收集宋代碗盞的器坯,進行入窯復燒後再經做舊處理,這類盞很容易讓購買者上當。

不過有一缺點:胎夠古樸,但是釉層過於透明,釉光無深沉感。

如果賣價不高的話,人家直說復燒,其實並不算是騙人,這類型的盞身上也留有歷史的痕跡,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如果價格不高也可收藏。

不過有人利用這些當真的宋代古董來賣,就不能饒恕了!

喜歡盞的可以私信筆者在看到的第一時間會進行回覆,你的點贊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