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網友的帖子,他自述稱“現在正在北漂,沒有錢買好房子,一家人住的房子又破又小,不知道孩子長大以後看到別的小朋友家住著大房子,會不會因此感覺自卑?會不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產生影響?”

看了這個帖子,彷彿看到一個父親坐在狹小的出租裡緊皺著眉頭,昏暗燈光下,一個小孩孤零零的玩著玩具。一時間我心裡五味雜陳,深有感觸,因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為家裡的房子太破而自卑過。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小學我一直在一個很小的鄉鎮上學,全是農村裡的孩子,沒什麼可比較的,而且大家住那個村兒,另一個村兒,隔了幾十公里,也不知道人家家裡住啥樣。

轉折就在小學畢業那年,有一個機會轉學到縣城裡讀書,我父母當機立斷,決定給我轉學。那時我父母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多年,從來沒有想過要搬到縣城,什麼準備都沒有,經濟條件也不好,第一次租房,那個房子在一層,向北背陰,幾乎全年不見陽光,裡面的臥室完全沒窗不見光,白天都要開燈,時常有股散不去的黴味。

十一二歲的小姑娘,慢慢的意識到我不是城裡人,在這裡是租房的,我不承認那個陰暗的房子是我家,所以從來也不跟同學說我住在哪裡。

住了兩年,我們搬家了,搬到了一個向陽的房子,小小的2間房,父母睡裡間,我睡外面的摺疊床,白天收攏,晚上放下來,家離學校很近很近,3分鐘就到了,但我也沒告訴過同學,我住在哪裡,每次她們問,我會支支吾吾的說就是某一個區,放學後也會選擇繞一條遠路回家。

那時候非常敏感,別人不問我從來不說,聽不得她們談家裡的什麼話題,我不參與,怕那些同學知道我住的地方很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那顆自卑敏感的心。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關於自卑這種心理,阿德勒解釋稱“自卑情結,是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慾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先天缺陷、長得不好看、個子太矮、父母的打擊教育、同學的嘲諷等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覺得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即使那些看起來陽光自信的人,或許也會覺得自己某一方面仍然不如別人。

而我正是因為覺得自己從農村來的,家裡住的不好,比不上那些光鮮亮麗、住著漂亮房子的同學,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我自己也拒絕和他們交流。

但是很幸運的是,我從這種自卑中走了出來。

父母積極的生活態度是關鍵

其實,從我有記憶開始,幾乎從來沒有聽見父母抱怨過生活的艱辛,就是靠他們的雙手,掙錢打拼,供兩個孩子上學,蓋起了村裡的第一個2層樓房、買了第一臺彩電。

為了我上學,放棄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馬上處理好事情,舉家搬到城裡,然後一步步靠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從壞到好,等我高中時,用積蓄又借了點錢買了房,有了我們的第二個家,我仍然記得要搬進新家的時候,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我記得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父母總愛提別人家的孩子,批評自家孩子不優秀?“

其中一個答案是“因為和逼自己比起來,逼孩子容易多了”,的確,當自己身處的環境不理想時,父母總是期望下一代努力一點來改變這種環境,絲毫不想自己的努力。所以,這種父母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你努力一點,咱家以後就能換新房子了”“你讀書用功一點,以後就不會住這種房子”“看你同學成績這麼好,你就不能多學學”。

殊不知,父母的這種言行舉止,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否定,心理學有個詞叫消極暗示,當我們總是貶低環境,貶低孩子,反而會把負能量的東西放大,標籤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自卑的怪圈。

再回過頭來看曾經我父母的言行,住得不好時,他們不會有怨言,也不會在我耳邊說,“你看我們家很破,別人家又怎麼樣”,“你別讓你的同學來玩了,家裡都坐不下”,他們不懂什麼大道理,不會給我講“你要好好讀書,以後不要像我們一樣”。

無疑給我提供了很好的成長環境,當我一個人覺得自己家裡破,比不上別人的時候,他們就兩個字,努力,讓孩子看到父母積極的生活狀態,別整那些有的沒的。現在我成為了父母,我也將把這種家庭正能量傳遞給我的孩子。

一個家庭只要父母是向上的,向著好的方向前進,孩子獲取的正能量就越多。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心懷怨念,一味抱怨自己家房子太破,抱怨不公,抱怨貧窮,反而會負強化孩子的壞情緒和自卑感。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

其次,你交的朋友也很重要,幾歲的孩子會聽父母的話,十幾歲的少年容易聽朋友的話。如果孩子交的朋友,鼓起勇氣邀請她到家裡玩,她說了嫌棄房子破的話或者露出嫌棄的表情,可能她是無心無意,但它會像一根刺紮在心裡,這種朋友要遠離,並不值得深交。

也不要去找“你覺得不如你”的朋友,建立在他人不如自己之上的心理優越感,看似是一條捷徑,能夠快速達到心理的平衡,實際上會將你引向歧途,無法真正走出自卑的心理困境。

尋找一個能和你真心相處,平等尊重的朋友,當你無法向父母傾訴心中的想法時,對朋友訴說你內心的困惑,是疏解情緒的有效渠道之一。

當時我交了一個筆友,兩個人互相寫信,把自己的困擾說出來,她也向我說她遇到的問題,兩個人彼此互相支持鼓勵,現在她仍然是我最親密的好友。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接納自己的自卑情結

承認自己有自卑的心理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你已經找到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前文我們提到,如果你察覺自己有自卑的情緒,試圖通過建立“他人還不如自己”的優越感,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缺陷,是沒有作用的,因為本質上你並不願意去承認—“你是自卑的”,只是用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算以後住再大再漂亮的房子,變得再美再帥,賺再多的錢,社會地位再高,也沒有辦法真正走出自卑,因為你並沒有在主觀上修正自我的認知。如果有一個比你還高一個層次的人出現,又比不上別人,你仍然是自卑的。

所以一如正視原生家庭一樣,直面自卑本身,探究自我成長經歷的過程,不管好的壞的,對完善自我認知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這樣你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判標準來改變自我,換句話說,就是“我就是自卑了,那又怎麼樣?”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內心強大才無所畏懼

雖然我們說要接納自己的自卑情結,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要放任它繼續滋長,因為很多時候自卑往往會帶給人痛苦。

除了父母的滋養,朋友的支持,自我的接納,自卑怯弱恐懼,這些來自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只能自己強大了,才會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這句話聽著很空洞,實際上是戰勝一切負面情緒最好的良方。

我高二時有了考大學的目標,然後發現我媽有白頭髮了,突然間一下子就感覺長大了,房子好不好沒那麼重要,而且我極有可能將來不住這裡,為什麼要整天自卑房子破不破?覺得抬不起頭呢?就算同學看不起我,我又不是跟他們相處一輩子,我憑什麼要為他們的眼光而活?

你會發現,這些問題會隨著眼界的變寬變得微不足道,隨著閱歷的增長你會變得更渴望前進,曾經那些自卑敏感,也會隨之慢慢變淡,想起當年住的那個破房子,興許美好的回憶會佔據大部分。

有的孩子在成長中走出了自卑,而另一些孩子卻把自卑變成了人格底色,孩子會不會自卑?自卑程度有多深?這種成長性問題有很多條可以走,父母只需要傳達出向上的正能量,給一塊積極的土壤,施以陽光和雨露,剩下的就靠他們自己去走吧!

農村的孩子長大會自卑嗎?走出自卑,成長才是最好的心理老師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