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全唐詩》近5萬首詩,這一首最含蓄,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僅清康熙年間,彭定求等人編校的《全唐詩》中,便“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全唐詩》近5萬首詩中最含蓄的一首詩《近試上張籍水部》。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朱慶餘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唐詩》近5萬首詩,這一首最含蓄,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含蓄,是我國古典詩歌創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所謂“詩貴含蓄而惡淺露”,古代詩人往往會通過各種手法來體現詩歌的含蓄,包括煉字、煉句、比喻、象徵、誇張等等。含蓄的詩歌作品,它的內涵極其豐富,且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表達效果。朱慶餘的這首《近試上張籍水部》便是以比喻來營造含蓄的一首典範。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近試上張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全唐詩》近5萬首詩,這一首最含蓄,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字面意思。首句“洞房昨夜停紅燭”,朱慶餘描寫了人生四大喜事中的“洞房花燭夜”,即結婚。次句“待曉堂前拜舅姑”,是古代結婚的一個風俗。即頭一天晚上新人結婚,第二天早上新娘才能拜見公婆。而新娘拜見公婆之前,她的心理狀態便是朱慶餘這首詩描寫的重點。

所以接下來的兩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便是對新娘的心理做了描寫。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新娘在拜見公婆前化好了妝,輕輕地問了新郎一聲,我的眉毛濃淡是否合適?“入時無”三字,是點睛之筆,它將新娘內心對見公婆沒有把握,而產生的羞澀,體現的淋漓盡致。可謂合情合理,細緻入微。

《全唐詩》近5萬首詩,這一首最含蓄,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而之所以說這首詩是含蓄的典範。原因便在於它僅僅作為“閨意”來看,已經是極其動人的了。然而這首詩的本意卻不是這樣。它是朱慶餘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寫的一首“行卷”。“行卷”,指的是唐代士子在參加進士考試前,會把自己的詩篇呈給名人以求得賞識,並推薦給主考官。朱慶餘這次投贈的對象便是詩題中所說的時任水部郎中的張籍。

因此這首詩便有了另一層出人意料的意思。朱慶餘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於是,詩中新娘問新郎眉毛畫的合不合適?便是朱慶餘在徵求張籍的意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而朱慶餘將自己能否踏上仕途的忐忑心理,化為新娘初見公婆時緊張不安的心理,可謂是含蓄之極,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全唐詩》近5萬首詩,這一首最含蓄,真正意思令人叫絕!

而張籍讀到此詩後,也給了朱慶餘一首絕妙的詩《酬朱慶餘》作為回答。即“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張籍在這首詩中,同樣以比喻將詩寫得極為含蓄,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採菱姑娘,容顏美,歌聲又好,自然會受到人們的讚賞。以此來暗示朱慶餘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綜觀朱慶餘的這首詩,構思新奇,視角獨特。他不僅為自己取得了踏上政治仕途的機會,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即使今天的我們看來,也不得不為這種極具含蓄美的表達技巧,而感到叫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