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你注意到《都挺好》飯桌上的故事了嗎?

正午出品,阿耐原著,以原生家庭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母親強勢、重男輕女等為切入點,電視劇《都挺好》一開播,就有了爆款相。

不過,今天我們想探討的不是這部劇裡的親情拉扯,而是專門來講講劇集裡的吃飯戲。中國人講究吃,圍桌而坐的傳統用餐形式,飯桌上的一舉一動尤其能顯現人物關係,背後,看出的是人的性格。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順便說一句,原著作者阿耐在看完我們關於電視劇裡“吃戲”的梳理,微博轉發並配文:“吃貨頌,大江大吃,都挺能吃。”

究竟怎麼個吃法?我們一邊回顧劇情,一邊細細說來。

一場吃飯的戲

人情冷暖全看清了

在《都挺好》中,姚晨飾演的女主蘇明玉,是像《歡樂頌》裡安迪那麼有錢,但卻有一個重男輕女家庭的樊勝美——母親為了讓大兒子去美國留學,可以把蘇明玉的房間賣掉,對小兒子更是溺愛有加,有求必應。蘇明玉想考清華,問父母要錢買學習資料都要不到,只允許她去上不要學費的師範學院。不被母親關愛,不被父親保護,二哥拿她當出氣筒……

對,這些都是我們總結的。蘇明玉在家裡有多委屈,在劇中,則是靠一段一家人圍桌吃飯的戲來展現的。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母親開心地給兩個兒子夾雞腿,明玉則是滿臉不甘,桌上的雞腿一共是5個,其實人人有份,但母親重男輕女,完全忽略了明玉。

蘇父發現了,謹小慎微地、特別愣地給明玉碗裡夾雞腿,結果被明玉給略過了。被拒絕後,他又默默把雞腿放回去,然後夾起掉在桌上的菜。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再看兩兄弟,二哥和母親相談甚歡,話多活潑,與他的頑劣任性相符;大哥總是慢悠悠的,對其他人視若無睹,跟他性格一樣溫吞。再來看場戲。蘇母去世,蘇父本以為可以去美國跟大兒子養老,臨行前請了一堆老友吃飯。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一輩子被老婆打壓、被同事看不起,終於到了能揚眉吐氣的時候。蘇父每個小眼神和小動作,吃出了自私,吃出了得瑟,一個懦弱又有點兒虛榮的戲精老頭兒被演絕了。

風味背後的小心思

是為塑造人物推動劇情

不只這兩場,你有沒有發現,這劇裡吃東西的場景特別多。所以也不用奇怪,為什麼劇集片尾都有“廚師”和“幫廚”上榜,相比《歡樂頌》6個廚師,《都挺好》的3個還算少的。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中國人太注重吃這個動作了,吃東西的飯桌承載著情感的維繫和人際的往來,也跳不開在飯桌上解決問題。

難怪有編劇曾在微博裡“支招”:“寫不了轉場,就寫吃飯,百試百靈。”

但是怎麼拍,就是技術了。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有的劇是拿吃飯來拖時間,甚至只是假裝吃一下,說個不停筷子都不動。

在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看來,將“吃飯”拍好,跟拍攝時注重其他許許多多的細節一樣,就是追求真實,“在拍吃飯的戲的時候,我們希望能替演員營造一個相對真實的氛圍,同時演員的表演也能夠給觀眾傳遞出一個真實的氛圍。”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像《知否》裡的宴請戲上,曲水流觴席的風雅;而在《歡樂頌》裡,安迪家全套高檔配置的廚房,做的早餐卻只是簡單西式的麵包牛奶,撐死再煎個蛋,跟曲筱綃家動不動就喝養生粥,一下子區別開了。

之前黃曉明也說過,拍正午陽光的戲,就是那種道具、氛圍細節上的精緻,會一下子把演員帶進到劇的氛圍中,“你會感覺一切都是真的。”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都挺好》裡,吃飯的戲份不少,但做菜拍得最精緻的,是石天冬的飯店。因為明玉讓觀眾心疼得不得了,所以給她加上了一條“請漂亮姐姐吃飯”的愛情線,蘇明玉遇到了楊祐寧飾演的廚師石天冬,開始化解她內心的寒冰。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劇方解釋,石冬天的飯店是參與敘事的,它對於蘇明玉來說有治癒的功能,所以把飯店裡的戲份拍得更精細一些,是有用意的。

這也是簡川訸導演的想法,因為《都挺好》是一個家庭生活劇,除了家人吃飯時的態度轉變,戀愛戲也在飯店中進行,因為“吃飯”是有功能性的。

吃看似簡單但太有戲

人情百態全在飯桌上了

不僅是好的劇,好的演員也擅長拿細節來塑造人物、推動故事。

比如在《知否》裡,算是充分發揮了趙麗穎“吃戲”的特長,每一種情緒她都吃得很不一樣。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更不得不提的是在《都挺好》飾演蘇父的倪大紅。

這兩天許多自媒體號誇他,演啥像啥,其實單把他的各種吃戲拎出來就足夠證明這是本行走的教科書了: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在《遠大前程》裡他演大佬,吃飯時越是漫不經心地說話,越是陰森恐怖;

《羅曼蒂克消亡史》裡也是大佬,但少了那一份外露的狠勁,和葛優喝著粥,香出銀幕,談的卻是殺人。觀眾馬上能感覺到那份寓意,哦,在他們的世界裡,殺個人不過是家常便飯;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到了《都挺好》裡,就算在兒子家裡吃早餐,他也急忙忙怕被搶一樣地吃,更不要說啃老婆生前一直不讓他吃的鴨脖,這種小朋友拿壓歲錢買肯德基吃的勁啊,太香了。

還有《大江大河》裡,那些濃濃年代感的吃飯戲:剛進大學的宋運輝,因為從小餓慣了,同學圍桌吃食堂,就他吃起來最猛;在萍萍死後,雷東寶在宋父宋母安慰下終於吃飯,送到嘴邊的每一筷,看著都讓人揪心。

你發現沒有,這些家庭劇讓人這麼有代入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吃”拍得淋漓盡致。

細水流長的瑣碎日常、生活的人情百態全在飯桌裡了。

你注意到《都挺好》饭桌上的故事了吗?

“中國人,很多事情都是飯桌上去解決的。所以不管都市劇還是年代劇,我們都是希望把這個,這個範圍如何能夠營造得更好,更加符合劇情,更容易讓觀眾代入,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侯鴻亮說,“我們總是希望在拍攝的過程中,能夠跟從前有所不同,哪怕是一點點的小細節上。只要你用心,觀眾是能感受到的。”

所以,吃這個行為看似簡單,但太有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