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漢字是維持現狀好還是恢復繁體字好或者是改革簡化好呢?

友善福976


漢字,從國內外學界普遍認可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算起,經歷了甲骨文(也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幾個階段。這些階段中,很多字的字形,並不完全統一(這個問題本人暫且不論)。就算是秦始皇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也沒有形成絕對所有漢字的統一、規範。

新中國剛一成立,為了解決極大制約國家文化、經濟發展的文盲問題(那時的文盲比例是個很恐怖的數字),國家高層決定推行漢字簡化。漢字簡化方案從1952年開始編擬,到1956年正式頒佈施行,大約經歷了將近5年的時間。此方案就是人們俗稱的《一簡》(二簡就是後來發佈不久又被廢除的那個)。

《一簡》中的簡化字,絕大多數並非專家拍腦瓜想出來的,而是從漢唐始到宋元明清,歷朝歷代早就有的。這個現象,凡對書法藝術稍有造詣的人都知道,因為他們臨顏柳歐趙的古帖時,會發現很多所謂的“簡化字”。別笑,這些帖可不是贗品,它們都是實打實的真跡。

說了這麼多,問題就明朗了:簡化字,早已有之,只是沒有被大力推行、強制統一使用而已。改編一下扎西拉姆.多多的詩“你念,或者不念,我 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 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就在你眼裡 不捨不棄。”

說了這麼多,您還認為漢字應該廢簡回繁嗎?若是那樣,咱還是回到周口山石洞裡去吧,也許那裡的漢字才是你心中最好的最美的最有文化的漢字。

純屬個人觀點,若您有文化歡迎討論,但拒絕沒有素質的人罵街。請自重!

下附顏真卿的“達”與“雞”,別笑,都是真跡!



溫暖的心12341234


大家都認為繁體字很難,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如果只認識繁體字,那更簡單記得是在小學三年級,有一天,翻看西遊記,突然發現繁體字我都認識了,後來回想一下,這也不奇怪,因為在這之前一年,沒事兒,我就翻翻西遊記或者紅樓夢,因為有了一年的閱讀基礎,所以有一天會發現都會了,這就很自然了。認證了,學習是一個見進的過程,不要求當下就認識,天天看那麼幾分鐘,有一天會突然開竅,會了。還有件事,在高一的時候英語老師把英文全部寫成大寫,突然看到大寫的英語,一個單詞都不認識,當時我心裡特別鬱悶,心想,學了這麼多年都白學了,我就創造機會,專門找大寫的英語看,一直都沒看會,至到高二的有一天突然,瞬間全部都會了。所以學東西彆著急,一時半會學不會不要緊,天天學一點,總有開竅的那天。很多人不瞭解這竅門,逼著孩子當天就要學會,這裡是有差別的,有的孩子一天能學會,有的孩子需要一個月,耐心點,等等他,總有一天他也能夠一天學會,只有這樣能力才會成長。只要給小孩子機會,讓他沒事幹,看看有繁體字的書,只是三五個月,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夠認識繁體字。


漢字寶寶


當然是簡體化好。

文字是中介,關鍵是用於溝通,傳遞信息。

在計算機運用中,最簡單的信息表達中介是二進制,1和0。

用複雜的中介,例如,繁體字,表達和傳遞信息,完全沒必要。

當然,對歷史的研究,需要學者去學習古文字,包括繁體字,這是必須支持的。

但是完全沒必要讓大家重新統一起來使用甲骨文和繁體字吧。而且,由甲骨文,簡化成了繁體字,說明文字一直在簡化,以方便民眾溝通信息,這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

另外,在簡體字使用中,也會根據新事物,來創造新詞彙,新字,只要被大眾接受,並定期更新到字典中,推廣開來即可。

走向未來,傳承歷史。並不是說,一切以祖宗文字為標準,不允許創新,這樣,民族也就沒有未來了。

另外,反觀古書,國學,例如,易經,古人寫出來,後人有千萬種解讀。有些酸腐們,拼命研究,覺得有意思。

其實,我認為,易經作者不好,為什麼不能寫清楚點呢,把自己觀點用樸實的文字表達,讓大眾清晰明瞭知道文章的目的和用途。而不是被後代一些酸菜們來各種解讀,誤導大眾了。

現代的寫作方式就很好,有個序,介紹文章的社會背景,針對目前時代表現出來的現象,來創作或提出解決方法。然後是正文,同時提出案例或科學實驗結果來支撐文章觀點,最後有個附後引,例出:文章所引用資料的出處。

這種文章,通俗易懂,也能為後代所借鑑。有一定價值。

讓學哲學的朋友去討論虛無縹緲的理論,而真正的哲學大師們則是能用清哳,簡明文字,大量案例,準確傳遞信息給大眾的真實學者。例如,馬克思的資本論。

所以說,古代文學的寫作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一直在進化。而這也正是社會的進步。


Johnson李185512520


簡化漢字應該是中國文字改革的基本發展方向。

首先,因為漢字是表達語言的工具,是書面語言的信息載體。中國自文字產生以來一直向著“易學易用”的發展方向演變。漢字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繁難,字數多、異體多、筆畫多、結構複雜、書寫困難、易生訛變。對漢字的學習、書寫、使用以及漢字機械化、信息化都帶來很多不良影響,因此,漢字必須簡化。簡化漢字是中國文字前進的一大步,也是漢字進步的里程碑。

簡化漢字是中國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佈《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1977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經試用,群眾反應的意見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開始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經國務院審定公佈後,被群眾所接受。

漢字簡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現行漢字的字形,以適應漢字信息化的要求,特別是要使漢字便於編碼輸入電子計算機,這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各國在使用漢字文獻中的迫切要求。

漢字的演變趨勢,是由漢字的工具性所決定的。要求漢字形體便於書寫,便於記憶和掌握,所以,就有必要對原先較為複雜的漢字加以簡化。漢字一般會通過自身的一些調節,或是犧牲一些表音表意功能以實現簡化。

當然,對於漢字的簡化和繁化的問題,也不是現在才有,而是在它的發展史上伴隨其不斷的演變,改進而陸續產生的。我國曆代政府也對漢字做過一些整理、統一工作。但漢字簡化工作的推動還是民間的自發運用和約定俗成。

總之,推行漢字繁化,除了對漢字的表音、表意功能有所強化外,其它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只能是增加人們學習、使用漢字的困難。





政195269258


不一定要恢復繁體字,但是要推廣大家認識繁體字,這樣才能讀懂古書,利於文化傳播和研究。


山幽清君


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什麼事都應該與時俱進。抱殘守缺不是進步的願望,復古戀繁更是不智的大錯。要實現文化強國的偉大的中國夢,就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文字也是一樣。現在,很多的場合,當我們寫一個字時,別人一句話都寫好了,難道不感到慚愧嗎?難道我們的素質和能力比別人差?非也!如果我們的每一個漢字都只有1一5畫,別人驕傲得起來嗎?其實,我們早就該猛醒了,幾千年來,我們的作家、老師、學生、科學家、幹部、新聞工作者……為了學好、記好、用好每一個複雜多音的漢字,不知冤枉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文字的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多麼希望它以嶄新的姿態又快又好地展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光采奪目!


金剛石1245


這麼說吧,放棄傳統文字所謂繁體字,使用所謂的的簡體字,背後真正的後果就是想毀滅中華文化毀滅中華傳承。當然我相信絕大部分推動的人都是無心為之。都這麼搞下去,以後還有幾個人看的懂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本來老祖宗的東西就被糟蹋的所剩無幾了,還要從文字上一刀封喉?這特麼用心是有多險惡?失去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人還能算個什麼玩意?


大朋友7707


一群吃饃饃混卷子的“磚家”,是嫌中國還不夠亂是嗎?

還想讓中國再亂點!再亂點!是嗎?

還想讓中國回到古代石器時代嗎?

這些混蛋“磚家”,你們要想用繁體字,你們先學會自己用啊,別禍禍幾十億人呢?幾十億人一下就全部變成了文盲啊?MD真想罵人!

你們這些吃饃饃混卷子的“磚家”,能想點人的點子嗎?把你們應該全部送到美國去,去給他們天天出這些餿主意,禍禍國家的主意,估計世界都去太平了!!!


魚34107


恢復繁體字體,讓中華文化傳承的更久遠,我們不能做歷史的罪人。

很多人根本不瞭解為什麼要恢繁體?

1.簡體的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掃盲運動的結果,是一種不顧毀滅中華文化,追求淺顯識知的行為。

2.簡體是漢字合併和筆劃減少,目的就是讓文盲能夠快一點寫出和讀出,說的直白一點簡化字就是瞎簡,胡亂的簡,是應對文盲和大老粗的一種文字,所以說簡體字已經失去了漢字的靈魂。

3.簡化字不是自然演變,不象甲骨文和鐘鼎文。

4.無法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前段時間就有易友在研究大六壬時遇到這個問題,最後還是從臺灣出版的書中找到答案。

5.不要盲目的說全界人都在用簡體,事實正好相反,全世界人只中國大陸在簡體,其他人都是繁體,如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及其他海外華人。


Jamesl1


恢復繁體字好,理由:中華文明是書面文字文明,而漢字從甲骨篆隸楷一直是歷史自然演化的結果(小篆雖是政府主導改革,一則有跡可循,二則流行時間短,很快又為隸書取代。)字形演變有規律。說白了就是我們看繁體字的車,門,書,筆,等等很多漢字,都是除了當文字使用,改承載著我們偉大而悠久的中華文明。

大家不要忘了,簡體字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當年新中國成立,我們的領導人不單在經濟上想大步伐邁進,事實上,在掃除文盲工作上,也是大步伐邁進。這就是文字人為簡化改革。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脈今日斷了的幾個因素之一。我們不否認簡體字對於掃除文盲帶來的有利因素,這也是我們大家基本上現在的看法,或者是定論,但是我們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即可知那是記不住的。即:香港,臺灣的情況怎麼解釋?實際上,繁體字不難,關鍵在於小時候接觸這個。慢慢學,總會學好的,說句不好聽的,你就是對現在的簡體字再簡化,我們也不會簡單就有文化到哪。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我們選擇簡體字,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從中華文明的繼承上,傳承上來說,答案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除非你已經被七十年來的教育成功教育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