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中醫提醒要不吃或少吃水果??

愛--雨天


中醫講究陰陽五行,中藥亦分四氣五味,寒熱 溫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一個地方的植物(水果)也秉承了當地的屬性,比如:蘋果、梨生長在北方,就秉承了北方的寒涼之性,龍眼、荔枝在南方,就秉承了南方的火熱之性,所以,吃什麼水果要因人而異,體質熱偏盛的可以吃一些涼性的水果,相反,寒偏盛的體質可以吃一些熱性的水果。

這樣寒熱相濟,陰陽相合就不怕了 。

當然,一些容易對水果發生過敏的就另當別論了,比如有的人對芒果過敏,有的人對桃子過敏...


鄉醫冰臺


反正我們一家三口一年買水果的錢有1萬左右,每天吃,兒子從小到大很少生病,去年前年一班同學都感冒發燒唯獨兒子沒有,我們兩大人幾乎不感冒,偶爾感冒就是鼻塞什麼的也不吃藥自動好,雖說不全是水果的功勞但也有一定關係吧


紅袖添香77581408


因為現在的水果,大部分都不正經!

為什麼我們在看中醫的時候,很多人被點名提醒要少吃水果?這個問題,原因有三:

1.水果當飯吃了 作為黃種人,我們的主食還是以五穀為主的,並且我認為在未來20年裡,即使就把水果宣傳成營養全面均衡的生物金子,也不會成為主食的,因為不當飽啊。就是因為水果不擋飢的特性,才從原始時期的主食,退化到現在的輔食的。不然每個人都一水果為主食,一碗米能吃飽的你,換成火龍果我估計你得來個三五個,甚至這邊下肚,那邊一泡尿解了,又餓了,根本不行啊。

2.體寒的人 現在體寒的人太多了,原因除了空調、冰箱的大面積使用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果。我們當下接觸的水果,大部分是生的,是買回家放熟的,可不是像當年那樣樹上成熟自然下落的了。所以我們所見到的水果都是寒性的,未成熟的,不正經的水果。無一例外。那擁有體寒屬性的你,在吃一顆寒性的水果,雪上加霜啊。

3.水果失時節 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過去我們按照時令種植採摘的水果,現在已經被改造成“四季版”的了,也就是四季均可吃到你想吃的水果。再加上運輸的便利,甚至你住在寒帶,都可以吃到熱帶解暑清涼的水果。所以啊,水果失時令,失去地域性限制,大量的被人工干預。造成了本來性平溫和的食品,硬生生的在向毒品靠攏、靠攏、再靠攏……

當然,水果並不是一概不能吃的,我們在選擇水果的時候要儘量篩選出:本地的、本季節的、未經農藥、化肥、催熟劑處理的、自然成熟的水果。如果沒有,我建議你就老老實實吃飯吧!

喜歡右上角加“關注”的朋友,歡迎果農來踢館~

老中醫有話說


這種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當然可能是我沒有接觸過中醫。

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說,長期吃水果,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我指的是,不以水果作為主食代餐。

每天堅持吃水果,能攝入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

前不久,現任衛生廳廳長,在一央視的節目上,說了十個棒球人體膳食原則。

人體一天最好的餐譜 :一個棒球的肉類 、兩個棒球的主食、三個棒球的水果、四個棒球的蔬菜。

但每個人的身體 不一樣,還要 具體因人而異,攝入的多少和種類,也要根據人身體的不一樣來調節。

有一點我不是很贊同,就是自己喜歡吃什麼,就一直吃什麼,就覺得喜歡的東西,吃了就一定對身體好,吃了身體就一定很舒服,於是就放開肚子吃。

我覺得,這是一種過分縱慾無度的表現,其實有時候,你的身體已經受不了了,只是你心理因素 在起作用。科學健康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當然,偶爾地去放縱吃些好吃的美食,也是可以的。

至於要不要吃水果,我覺得主要取決於你的身體狀況,因為對於有些患者來說,部分水果確實是不能吃。

但對於一個身體狀況良好的人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多吃水果的,要不然水果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和爸爸正在地上吃草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講一個現象吧!

身邊有很多女性現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減肥,一天到晚不吃飯或者吃很少的飯,然後大量吃水果,說吃說過不但能減肥還能過嘴癮。先不說這樣到底能不能減肥,但是這樣長期下去肯定對身體不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還有的人毫不忌口,天天晚上吃燒烤喝啤酒,大魚大肉的吃,有沒有發現現在大肚子的男人越來越多,這都是吃出來的病。

中醫講究平衡,陰陽平衡、飲食平衡、環境平衡。

現在流傳說的中醫建議少吃或者不吃水果是針對現在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來講的,並不是針對所有人來講的。現在大部分人都是飲食不規律,要麼大吃大喝、要麼減肥長期偏離正常飲食。第一種:很多人大吃大喝,給腸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時候再吃大量的水果尤其是寒涼的水果勢必會更加加重腸胃的傷害,所以中醫建議這部分人少吃或者不吃水果,應該先控制飲食,規律的飲食,科學的飲食,飲食達到了平衡,這樣慢慢的把腸胃養起來,身體正常之後不是不能吃水果的,當然水果也分熱性、溫性、平性、寒涼性,得適當搭配著吃,後面再詳細的講解。

第二種:很多人為了減肥等目的,長期大量吃水果,使腸胃長期處於寒溼重的環境,已經對腸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故中醫建議少吃或者少吃水果,應該在飲食結構上先調整,做到規律飲食,讓身體達到飲食平衡,也是可以去吃水果的。第三種:平時生活比較規律,飲食比較平衡的人,中醫建議適當是水果是沒問題的。

水果的寒熱屬性:

熱性:榴蓮,龍眼,紅毛丹

溫性:芒果,菠蘿蜜,金橘,橘子,荔枝,番石榴 ,椰子肉

平性:蘋果,石榴 ,甘蔗,梅子 ,菠蘿,葡萄 ,無花果

涼性:梨,橙,木瓜,香蕉,桃,檸檬,柿子,柚,杏子,枇杷,獼猴桃,椰漿,橄欖

寒性:馬蹄,山竹 ,西瓜

中醫講究飲食平衡,不能大量長期的吃水果,也不能絕對的不吃水果,應該跟平時飲食搭配著吃,現在物質生活豐富,物品繁多,不過人們還是應該回歸到五穀雜糧上來,用中醫經典《陰符經》的一句話來說,“食其時,百骸理”,大意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長在這個地方,吃這個地方的食物,順應自然吃應季的食物。《黃帝內經》裡也總結了中醫食養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吃五穀雜糧為主,水果、肉類、菜類為輔助,把身體養好。

規律的生活,規律的飲食,五穀為主,水果、肉類、菜類為輔。做到這些就能長壽。


玄覽不勤


很多專家都喜歡建議多吃水果,因為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個說法是沒錯的;而很多中醫又建議不要多吃水果,認為水果多寒涼,多吃傷脾胃。所以很多人就認為聽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不知該聽誰的。

這確實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水果確實營養豐富,可以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所以很多人以此為依據瘋狂吃水果,甚至以水果取代正常三餐。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水果有好處也有壞處,那就是中醫所說的水果多寒涼。水果吃過多,會讓體質偏寒,導致脾虛,體寒,長期堅持這種不良習慣的話,還會進而導致腎虛,痰溼,甚至腫瘤、結節的發生。

人體對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其實是非常微量的,可現在很多商家過於強調這些微量物質對人體的作用,而無視同時過量食用帶來的負面作用。這就是導致這個爭議的主要原因。水果少吃有益健康,過量則傷身,這樣解釋應該就比較清楚了吧。

另外,各種食材包括水果都是有季節性的,我們的飲食也必須遵循時令特色。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土壤和氣候是不同的,所產時令食材是也不同的,人的體質也是與當地水土息息相關,所以最適宜的食材包括水果就是當地的時令產品。可現在反季節水果的大量推廣,導致我們對時令這個詞越來越模糊,看到上市的水果都想買來吃,殊不知很多水果都是其他區域的時令水果,或是反季節水果,甚至有些還加的有各種農藥的噴灑和藥劑的塗抹,所以這些水果會與我們的自身體質相沖,且有可能會吃入各種藥物殘留,所以此類水果就反而變成送到白雪公主手中的那個紅蘋果。

所以,我們想吃水果喜歡吃水果是沒錯的,不過一定要選擇當地自然成熟的時令水果,同時要注意適量。切記淺嘗是美味,貪吃即毒藥。


大象愛養生


我不太懂這些。也知道自己體質是寒性的,但是我自從多吃水果類後口腔潰瘍復發幾率少了太多,初高中一到夏天就是我的噩夢期,水果吃的少,口腔潰瘍一個夏天幾乎沒有一天停下來過。大學去了海南,畢業後來到武漢,水果吃的都比從前多。最大改變口腔潰瘍一年也不會復發幾次,不知道是不是和吃水果攝入營養元素有關係,所以,個人覺得水果還是可以吃的啊!


醉時光流年


水果大多屬於寒涼之品,大多都比較甜,有些陽虛,寒溼中阻的患者是不能用的,這個和水果裡面含有什麼成分沒關係。


一服堂中醫


因為中醫認為有些人的體質是不太適合吃水果的。

水果也是有分寒熱的。

常見的熱性水果有:龍眼,荔枝,葡萄,榴蓮,芒果,菠蘿,石榴等

常見的寒性水果有:西瓜,雪梨,哈密瓜,香蕉,獼猴桃等

常見的平性水果有:蘋果,桃子等。

平性但也不代表可以多吃,任何水果都不建議多吃。適當補充就好


求其是但啦


中華民族屬農耕民族,以糧食及蔬菜為主要生活方式,其所含熱量低於以食牛羊肉為主的遊收民族。吃牛羊肉易上火,且遊牧民族不種蔬菜,只好吃水果,以及奶茶以消減牛羊肉的火氣,這是幾千年飲食結構形成的。蔬菜烹調手藝享譽世界,是幾千年農耕之因。從“物種進化”去認知,任何水果類植物要想“繁衍昌盛”,必須“移位”,因此植物以五顏六色的果實,並賦以其清香,甘甜的口味,讓動物採食,絕大多數的植物種子,就包含在果肉內,但植物絕不願動物將種子消化掉,必然在果肉中生成讓動物腸道不太舒服的物質,讓動物將種子排出體外,這樣就造成了“種子”的移位。說回果肉吧,讓人不舒服的物質實是一種“緩洩劑”,西醫讓便秘者吃水果即此意,而中醫通過臨床經驗發現,“緩洩”屬涼寒性,傷人胃腸陽氣,食水果過量,時間長了,易出現手足涼,面白少榮,甚至腹痛腹洩,女子痛經,經血瘀黑,男子陽弱……等,繼而更進一步,出現“亞健康”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