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壹生
談到選擇承載式車身好還是非承載式車身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買SUV的時候,很多車主都聽說過這兩個車身構造的方式,但並不清楚兩者的區別,究竟選承載式車身好還是非承載式車身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要想知道到底哪個更好,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者的區別吧:
簡單的解釋可以理解為承載式車身沒有單獨的車架,是將發動機、懸架等底盤部件都安裝在車身結構上,它的底盤和乘員乘坐部分是一個整體。
優點就是質量輕,整體彎曲和扭轉剛度好,車內底板較低,車輛高度尺寸小,缺點就是路面和發動機等的噪聲及振動容易傳入車身,並且因為是一個整體結構,就很難進行改造。
非承載式車身就是車的底盤部分和車身是分離的,發動機、懸架等底盤部件安裝在車架上,相對車身是獨立的。優點就是車身強度好、剛性高,能提高汽車安全性,有較強的相對抗衝擊力和抗顛簸的性能。缺點就是重量比承載式車身大,重心相對偏高。
所以一般載重貨車、專業越野車都會選擇非承載式車身,而承載式車身主要用於偏城市用途家用轎車和都市SUV領域。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明的咱不敢說,但玩硬派越野,一定是非承載車身更好。
首先,什麼是非承載式車身和承載式車身?
非承載式車身
顧名思義,即車身不承載重量。它又叫“底盤大梁”。最大特點是車架上有發動機、懸掛、傳動系統等核心部件。原則上,“裸奔”都可以。比如,越野鼻祖willys。
你看,沒車身似乎也是完整的。跑起來,似乎也沒毛病。
承載式車身
與上面相反,車身就是骨骼。懸掛、動力總成、傳動系統等部件都是以它為基礎,集成上去的。
非承載式車身一定比承載式車身好嗎?
不一定。相反,非承載式車身是比較古老的車身結構,現在主流的汽車多采用的是承載車身。
但是,對於真正用來越野的車而言,非承載式車身則優點突出,明顯提升越野能力。
它的有點優點,主要有:
■ 強大載重力
非承載式車身,重量都集中在車架上,因此設計都會選用強度和剛度非常大剛性材料。承重能力,可以說非一般的強大。
因此,這樣一來,承託相對都比較大塊頭的越野車,毫不費力。
■ 優秀抗震力
非承載式車身,車架粗壯又厚重,將來自駕駛中的地面的衝擊及震動充分擋下來,安全感爆棚。
這樣的抗震能力,正是越野人需要的。越野多面對的顛簸的地形,抗震能力弱的話,難以想象。
■ 車身強度高
這點很好理解,剛性車架載重能力好,車身可選擇更好的更耐操的材料,不用擔心載不動。因為車架很給力,整體車身抗造能力自然也是up up up!
硬派越野車需要很好的耐操能力,這點還用強調嗎?
■ 通過能力強
非承載式車身,能夠給車提供很高的離地間隙,更容易跨過障礙,使車輛的通過能力大幅提升。
對硬派越野車而言,強大的通過能力也是必須。
當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非承載式車身的缺點 也十分突出。
第一,較大自重,油耗自然高;
第二,重心偏高,車輛傾覆的可能性增加。乘坐舒適性也差。
因此,一般硬派越野車都是“油老虎”,舒適性也不好。然而,單純為越野而生的硬派越野車,誰會在乎那一點點舒適性呢?
TMAX越野
承載式與非承載式車身的優勢各不相同,根據不同的汽車用途進行搭載
日常在生活中汽車分為兩種,一種是承載式車身另一種是非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一般應用在家用轎車、小型SUV、小型客車及小型中巴車上,非承載式車身一般應用在大型越野車上、大型卡車及客車上,非承載式車身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擁有鋼性的車架,它的承重能力遠遠大於承載式車身。
承載式車身的結構:承載式的汽車沒有鋼性車架,但是它前端有兩根重梁,這兩根重梁採用的材料為強效鋼,上樑承載發動機重量,下樑為承載式車身的附梁簡稱“元寶梁”承載上樑的重量,發動機固定於元寶梁之上,元寶梁又附於重量之上,在這個重梁它不但支持著發動機的重量,它還支撐著整個車身大部分的重量。
承載式車身優缺點
質量輕,整體彎曲和扭轉剛度好。
底盤低,車輛高度尺寸小。
車身類似於一個“框架”的結構,橫向及抗側向撞擊性能比較好。
路面和發動機等噪音及振動容易傳入車內。
因為用整個車身來確保整車的鋼性、所以後期很難改造。
在受外力較為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懸架受損、車輪跑丟。
非承載式車身鋼架與結構:非承載式車身是指車架、發動機、懸架和車身所有部件全部安裝在車架上,而車架上具有用於固定車身的螺絲以及固定彈簧的基座的一種底盤結構。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分為5個部分,前邊梁、縱梁、中橫樑、後邊梁以及後橫樑,前邊梁為車身前部分,因為前部是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所以前邊梁為軟性結構,縱梁為中間梁,它是整個結構最堅固的部分,它基本上承載了整個車身的重量,和為了防止側面受力擠壓導致車內人員受傷,後部與前部相比則更加紮實。車身結構上與車架相同,都是獨立結構,起著骨架的作用,均為厚鋼板焊接而成,發動機及懸架安裝於車架上,車身藉助橡膠塊安裝在車架上。
非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
車身強度高,有獨立的鋼性車架。
四輪受力均勻,直接由車架承擔,不會傳遞到車身上去。
車身和車架採用彈性元件進行連接,具有一定的緩衝減震作用。
在日常被“追尾”、“擠壓”,甚至駕駛室都不會變形,這就是“非承載式”車身的最大好處。
重量大,車架整體已經很重了,而車身和車架又是兩個獨立的部件,所以整體重量更大,相對油耗隨之增加。
汽車質心高,車輛重心比承載式高,轉向相對不靈活。
如遇到危險(如翻車)的時候,厚重的底盤會對相對薄弱的車身產生致命的危害。
大萌說車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承載式車身結構和非承載式車身結構!
承載式車身
現在我們的家用車基本都是採用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去除了非承載中的獨立車架,由大大小小的車身結構件連接在一起,成為承載式車身所謂的“梁”。
我們看到車外的部分,例如車門、翼子板、車頂等,都是車身表面的覆蓋件,這些覆蓋件對於車身強度的影響很有限。不過如果這些鋼板厚度較厚,那麼在抵禦輕度刮蹭方面還是要更強一些。
非承載式車身
現在非承載車身在一些越野車與貨車中常見,非承載式車身結構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底盤形式,仔細觀察會發現,貨車的貨艙、輪胎、駕駛室和引擎等等都是裝在一個大鋼樑上,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大梁”,而有大梁的汽車,我們就稱之為非承載式車身。非承載車身歷史悠久,但是也面臨著不適宜時代的缺點,對於廠商而言,非承載式車身也不利於汽車工程設計,因為要把車身懸置在車架上,然後用彈元件聯接,導致整車質量都偏重,不僅油耗較高,而且影響車輛加速、剎車和操控性。對於駕乘人員來說,舒適性較差,由於非承載式車身的重心較高,駕駛操控性不好,車身密封性一般。
承載車身和非承載車身哪個好?
現在非承載車身的選擇很少,基本都是專業的越野車,例如哈弗h9、哈弗h5、豐田普拉多、豐田蘭德酷路澤、jeep牧馬人等車型,所以喜歡越野的朋友可以選擇非承載車身的車輛;另外作為生意需求需要運送貨物來說,南京依維柯屬非承載式車身,安全性、承載性、改裝性能明顯優於非承載車身。而承載車身最大的優點就是重量輕、重心較低、車內空間利用率也較高,舒適性能好,所以適合大多數朋友。
前面兩張圖是非承載車身結構後兩張是承載式車身結構。
朝見汴京
不請自來,昨天跟朋友一起去提車,被問起承載式車身跟非承載式車身的區別,今天結合著奔馳大G一起聊聊各自的區別及優缺點吧,請看下文。
昨天去陪朋友提車,是的,人生中的巔峰都該擁有的愛車--奔馳大G。對於奔馳大G而言似乎是每個男人的最愛,說來奇怪這麼剛猛的外表百年不變,不僅男人喜歡,美女們對他也是偏愛有加,即使對車一無所知的小蘿莉在大街上見到奔馳G估計也會行注目禮吧。今天不聊奔馳G有多吸引人,而是昨天提車時候朋友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很有必要拿出來普及一下知識了。
朋友雖然不是啥大土豪,自己勤勞奮進辛苦搬磚終於迎娶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男神大G,不過昨天朋友無意中的一句話著實讓我嚇了一跳。下午洗好車已經要開走的時候,銷售顧問一句話:“這車非承載式車身,上個馬路牙子什麼的也不用太在意。”結果我朋友很懵逼的回了一句,啥是非承載車身?我TM的頓時感覺眼前一黑,這是帶來個啥玩意,自己追求了一輩子的車居然還不知道底盤是啥結構?
其實後來瞭解下也不能全怪他,畢竟每個人關注點不一樣,像我這樣的工科男其實不多,他可能只被大G霸氣的外觀給吸引了,但是奔馳G之所以這麼出名的原因遠不止於外表而是其內在的特殊品質。奔馳G的非承載式車身,前後雙橋的設計正是其強大越野能力的保障,奔馳G是當之無愧的豪華越野之王。
那麼到底承載式車身跟非承載式車身有什麼區別呢?
下面講白話了,希望有利於理解
承載式車身:通俗的講就是車本身沒有大梁,而車身起到支撐整個汽車零部件的作用,包括髮動機、變速箱、懸掛系統等都由整個車身承擔支撐作用,反過來講如果把車身拆掉,那麼汽車就散架了,各個部件就會失去了聯繫。
非承載式車身:通俗講就是車有大梁,車身只是組成汽車的一個配件,也就是說理論上拆掉車身汽車也能正常行駛,可以想象成敞篷的拖拉機頭,而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系統等都安裝在汽車的兩根大梁上。
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
承載式車身的優點是車身由高強度鋼科學設計組合而成,一般都是籠型結構,現在全鋁合金車身的應用也越來越廣,例如最近就要上市的蔚來ES8,其優點就是成本低、重量輕,油耗低、舒適性好。而缺點是車身剛性較差,特別是抗對角扭曲性差,所以承載式車身一般運用在轎車、小型suv、mpv及電動車上面。
而非承載式車身則有兩根大梁組成,在加上橫向的連接杆讓整個底盤的抗扭能力變得非常強,其缺點就是消耗的材料較多,車輛較重,油耗增加。而其非承載式車身因其強大的抗扭能力多被用於硬派越野車,像普拉多、蘭澤酷路澤、奔馳G、牧馬人、長城H5、吉姆尼等全部配備的都是非承載式車身。
今天這內容講的夠白話了吧,看完是否能明白了呢?
你的車是承載式還是非承載式車身呢?
爐石李白
“承載式”和“非承載式”如何選擇,要看你對車輛的使用需求。
非承載式車身一般用在越野車、皮卡等車型上,是從卡車底盤發展而來。
這種底盤形式強調車身剛度和抗扭轉性能,為了保證設計指標,底盤上由縱向通長的大梁來增加剛度,發動機、懸掛系統和其他總成設備都安裝底盤上,車輛駕駛室是通過橡膠墊固定在底盤上。因此,駕駛室並不承受車輛行走時的扭矩,所以稱為“非承載式”。
而“承載式”車身基本全部用於轎車和城市SUV,這種車身形式底盤沒有整體式車架大梁。發動機和底盤各總成全部安裝在車身上,車身承受行駛時的全部載荷以及扭矩,因而稱為“承載式”。
瞭解了這兩種車身結構,你就能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了。如果你需要一輛能夠帶著你翻山越嶺的車,那“非承載”是你的不二選擇。這種車身的結構特點和懸掛系統能夠保證,你在越野時候的能夠保證更好的通過性和脫困能力。
在非鋪裝路面上,經常能夠遇到各種交叉軸,很有可能會導致一個、甚至兩個車輪懸空,這種情況下,車輛承受的巨大扭矩,甚至有可能讓某些承載式車身車輛,車門都打不開。
非承載式也有他自己的問題,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越野效果,你必須得忍受,它車重、加速、制動性能相對較差、懸掛調教硬,乘坐不夠舒適、車輛重心高,轉彎側傾明顯的缺點。
綜合非承載車身的缺點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貴”,為了滿足惡劣的環境,越野車在設計時,保有了大量的設計冗餘。而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去越野,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用到。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買一輛在城市道路跑的車輛,“承載式”車身的轎車和城市SUV 已經足夠好了,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裝備一些永遠也用不到的設備。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在汽車的參數配置表中,底盤結構一般分為兩種:承載式和非承載式。其最明顯的差異就是一個有大梁,一個沒有大梁;對於SUV和越野車來說,這也是最好的區別。
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剛性車架,又稱底盤大梁架。一般都非承載式車身是矩形或者梯形的,佈置在車身的最底部,平時是看不到的。車架由上面很多的橫縱梁構成一個矩形結構。車架承載著整個車體,發動機、懸掛和車身都安裝在車架上,車架通過前後懸架裝置與車輪聯接;並且有用於固定車身的螺孔以及固定彈簧的基座。
優點,是車身強度高,鋼架能夠提供很強的車身剛性;懸掛對路面顛簸的反饋在車內的感覺要輕微很多,車身和底盤之間採用降低振動的方法連接在一起;有獨立的大梁,底盤強度較高;四個車輪受力再不均勻,也是由車架承擔,而不會傳遞到車身上去;車身和車架是採用彈性元件聯接的,具有一定的緩衝減震作用。
缺點,在於遇到危險(如翻車)的時候,厚重的底盤,也會對相對薄弱的車身產生致命威脅;重量大,車架本身就很重,而車身和車架又是兩個獨立的部件,所以整體重量就更大了,用的鋼材多,成本也相對較高;汽車質心高,車架在底部,而車身是安裝在車架上。
對於家用車來說,非承載式車身最大的問題就是車身重量太大,因而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人們取消了非承載式結構中獨立的剛性車架,整個車身成為一個單體結構,這就是承載式車身。
承載式車身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發動機、前後懸架、傳動系統的一部分等總成部件裝配在車身上設計要求的位置。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如今承載式車身通過不同強度鋼材的運用,發生碰撞時通過吸能、潰縮等方式保證車內人員安全,在安全性還是在穩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產生的噪聲和振動相對較大。車體的剛性和載重能力相對較弱,所以一般專業越野車和貨運車輛不採用這種結構。
優點,無車架,減輕整車質量;結構不影響車廂內部空間,地板高度降低,上下車方便;比較輕、省油;重心較低,公路行駛平穩,整體式車身比較安全。
缺點:傳動系統和懸架的震動和噪音會直接傳入車內,需採取防震和隔聲措施;底盤強度遠不如大梁結構的車身,當四個車輪受力不均勻時,車身會發生變形;製造成本偏高。
洞房延長薇FKKK和69
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是車架的兩種結構形式,沒有好壞之分,有的是適合不同的使用環境。
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的區別主要在於有無底盤大梁,承載式車身沒有單獨的底盤,或者說底盤使和車身一體的。就是將發動機、變速器等各零部件安裝在車身上,由車身承載這些零部件的重量。以及由於行駛或停車中四輪傳遞給車身的扭力和載重力。非承載式車身就是有底盤大梁,底盤和車身是獨立的,發動機等大部分零部件安裝在底盤大梁上,由底盤承受內力(支撐載重)與外力(四輪傳遞的扭力)。
因為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的結構區別,兩種車身結構也各有優劣勢。
承載式車身的優勢有:
第一,承載式車身更輕,後期使用中更經濟省油;
第二,承載式車身重心可以做到更低,高速行駛中的操控性更優,更有利於高速行駛;
第三,承載式車身一般用於城市SUV,舒適度比較好,而且成本比較低。
非承載式車身的優勢有:
第一,由於有獨立的底盤負責承載重量和抗拒行駛或者停車的時候所受到的扭力,而獨立底盤擁有更強的鋼性,因此車身更不容易變形;
第二,因為這種結構具有更強的抗扭力,更能應付非鋪裝等惡劣的路況,適合於硬派越野車型;
而承載式車身的優勢,就是非承載式車身的劣勢。同樣,承載式車身的優勢就是非承載車身的劣勢。
因此,兩種車身結構各有優劣勢,沒有好壞之分。應根據經濟狀況、後期使用情況、偏向於哪種使用路況、愛好等進行合適的選擇。
迷局
非承載式車身
汽車底部是獨立的一塊大的鋼架或者底盤大梁,一般的汽車像發動機、傳動系統等等,都在這上面,通過車輛的前後懸架與汽車前後部分相連,通俗來講就是汽車下面整個大盤子,將車輛的主要零部件全整上面,然後在扣在車廂上。
非承載式車體比較笨重,質量大而且重心高,一般用在貨車、客車和越野汽車上面,但由於其具有良好的平穩性以及越野性,也會用在一部分的高級轎車上面。
承載式車身
承載式車身底部沒有剛性的車架,不過在車體的前後部位以及側圍等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加固,而發動機以及前後懸架以及傳動部分都固定在固有的位置,通過前後懸架與車輪相連,通俗來講就是車輛底部沒有大盤子,而是將各零部件直接整在車輛的底部,各司其職。
車身除了要承載汽車的重量之外,還要承受來自路面的一些壓力,剛性肯定會有所下降,但是由於其具有質量小、高度低的特點。所以說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比非承載式車身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承載式車身還有容易裝配的優點,所以目前來說大部分的汽車都採用這種車身架構模式。
兩者都是有著自己車型的使用需求。
汽車網評
非承載式車身
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一剛性車架,又稱底盤大梁架。在非承載式車身中發動機、傳動系統的一部分、車身等總成部件都是用懸架裝置固定在車架上,車架通過前後懸架裝置與車輪聯接。非承載式車身比較笨重,質量大,高度高,一般用在貨車、客車和越野車上,也有部分高級轎車使用,因為它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非承載式車身,說白了就是懸掛不是直接聯在車身上,而是聯在車架上,車架上面再扣上一個車身。比如巡洋艦,牧馬人,悍馬H2等等。這樣的車身,如果你有興趣彎下腰看看車底的話,你都會看見貫穿前後的兩個大梁(而承載式車身便看不到)。它的優點就是有獨立的大梁,底盤強度較高,抗顛簸性能好,此外四個車輪受力再不均勻,也是由車架承擔,而不會傳遞到車身上去。所以SUV和越野車用的比較多。缺點就是車身和車架是剛性聯接的,在公路上行駛的時候,不是很平穩,會產生震動。另外遇到危險(如翻車)的時候,厚重的底盤,也會對相對薄弱的車身產生致命威脅(承載式車身便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它的車身都是一體的)。現在國產低端SUV也大多使用非承載式車身,這倒不是它們定位為純越野車的問題(更多還是城市型),而是技術和成本使然。
承載式車身
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發動機、前後懸架、傳動系統的一部分等總成部件裝配在車身上設計要求的位置,車身負載通過懸架裝置傳給車輪。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承載式車身不論在安全性還是在穩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具有質量小、高度低、裝配容易等優點,大部分轎車採用這種車身結構。
說白了,承載式車身就是整個車身為一體,懸掛直接聯在車身上。比如轎車幾乎都採用承載式車身,你打開發動機蓋,就會發現前懸掛聯在了前翼子板內側的車身上。這樣的車身優勢是:公路行駛非常平穩,整個車身為一體,固有頻率震動低,噪音小,整體式車身比較安全。缺點就是底盤強度遠不如大梁結構的車身,當四個車輪受力不均勻時,車身會發生變形另外,另外製造成本偏高。
綜上所述,從使用的角度看,非承載式除了底盤結實外,其他幾乎全是缺點,而承載式除了底盤不夠結實外,其他幾乎全是優點。汽車剛出現時,全部都是非承載式的。發展到今天,乘用車的絕大部分都是承載式結構。可以說能取代的都取代了,就剩下那些不能取代的和取代不起的了。不能取代的一是貨車,二是越野車,為了載重,為了越野和應對惡劣的路面,必須有厚重的底盤,但為此也必須忍受其他的所有缺點。取代不起的就是廉價的如微面之類的微型客車。當今,國外的SUV也幾乎全部都是承載式結構,從便宜的CRV、RAV4、福特的翼虎,到貴的BMW的X5、VOLVO的XC90、保時捷卡宴和大眾途銳,都是採用的承載式車身。
最後,我想說的是,國內這麼多的SUV使用非承載車身結構,並不是因為非承載車身結構全是優點,而更多的是因為我們這些SUV生產廠家,絕大部分在目前條件下,還不具備大規模開發和生產承載式SUV車身的能力和實力。因此我們只好將就著用,好在便宜。但對其優點和缺點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這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