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这是部非常赞的启蒙影片。

影片:

玛雅,自我的幻象(Maya, 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

每一次观看,收到的洞见受限于当下的意识和认知,因此,每隔一段时间看一遍,会有更深一层的收获。

看完后我的收获很大,所以我又花了些时间用文字整理出来,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什么是三摩地?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三摩地是古代梵文的词汇,现代词汇无一可等同于其意涵。

要拍一部三摩地的电影,基本上就是极大的挑战,三摩地指的是某种在心智层次无法表达的东西,这部影片仅只是我个人内在灵性之旅的外在显化,他并非是要教导你何谓三摩地,或者是为你的心智提供关于三摩地的讯息,而是要启发你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

如今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重要,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不但忘了三摩地,甚至还忘记了自己忘了什么。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这样的遗忘就是玛雅(MAYA)――自我的幻象。

身为人类,我们多数人的生命都是埋首于日常活动中,极少想到“我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或者是我们将往何处

大部分的人类从未体悟过真我,或灵性或佛陀,或超越思维,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相信自己就是这个受限的躯体,我们活在恐惧中,无论是否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害怕我们认同的这个受限的自我结构,终将死亡在当今这个世界。

大多数从事宗教活动和灵修的人们,诸如瑜伽、祈祷、禅修、唱诵或任何其他的仪式,都是在练习某些被制约的技巧。这些都只是自我结构的部分,这种追寻或这些活动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你以为在外在的形式上找到了答案,这才是问题。

最常见的灵性形势与世界各地的病态思维无异,它是更激动的心灵,多数的人类都是在行动,却忽略了人性自我结构的生命运作。总是无度的需索,要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权力、更多的爱、更多的一切,这些所谓灵性之道上的人们,渴望自己变得更灵性、更觉醒、更安详、更宁静、更开悟。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当你观看这部影片的危险是,你的心智会想要获得三摩地,更危险的是,你的心智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证得了三摩地。

每当有想获得某些东西的渴望时,你都可以确定这是自我结构在运作,三摩地并不是关于要得到什么,或给自己增加什么。

要体悟三摩地,是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学习死亡,生与死如同阴与阳――是不可分的相续,无止尽的展开,无始亦无终,当我们推开死亡的同时,也推开生命,当你直接体验到你是谁的实相时,你对生命和死亡,将不再感到恐惧,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同时我们受到更深层无意识的生理上的渴望与厌恶,奴隶着它们控制着我们的选择,自我结构只不过是个驱使我们不断重复的冲动,它只不过是能量曾经走过的路径,以及能量再次走这条路径的倾向,无论它对这有机生命体而言是负面或正面的,有无止尽层次的记忆或心智,螺旋内的螺旋。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当你的意识认同这个心智或自我结构时,它就把你拴在社会制约中,称为母体。

有些自我的面相是我们能意识到的,然而正是那无意识的,那古老的线路,根本存在的恐惧驱动着整个(生命)机器,执着于追求喜乐,避免痛苦的这种无止尽的运作模式,已经演变成一种病态的行为。

我们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就像牛一样,大部分的人类从生到死都被动地将整个生命喂养母体。

我们把生命锁定在狭窄的格局中,生命时时充满着极大的痛苦,却从未发现到,其实我们是可以解脱自在的,是有可能放下承袭自过去的生命形态,而活在一个等着有内在世界展开的生命。

我们都带着在生理上被制约的结构降生在这个世界,但是没有自我意识,通常当你看着小孩的眼睛时,你看不到自我的痕迹,只充满着空性的光辉。

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戴在意识之上的面具,莎士比亚说,全世界都是舞台,所有的男人与女人都只是演员,一个觉醒的生命,其意识光辉穿透个人性格,穿透面具。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当你觉醒,你不再认同于你的角色,但是也不会放弃角色扮演。

柏拉图写下共和国2400年之后,人类仍在试着走出柏拉图的角色,事实上,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更加迷恋幻象。

柏拉图请苏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洞穴里的人,他们面对一堵空墙,他们所能看到的就是通过在他们身后的火焰把面前来往的事物投射在墙上的影子。

这个皮影戏成了他们的整个世界,依据苏格拉底的论述,影子就像是囚犯所能看到的现实,即使他们已被告知外在的世界,他们却仍持续相信影子就是所有的一切,即使他们心存怀疑,想着可能还有其他什么的,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向来熟悉的世界。

当今的人类,如同只看见洞穴墙壁上的影子的那些人,影子被比喻我们的思想,这个思想的世界,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世界,但是有一个超乎思想的世界,超乎二元思维心智的世界,你有意愿要离开洞穴吗?放下你所知道的一切而找到你是谁的实相。

为了要体悟三摩地,必须把注意力从影子移开,从思维中移开,转向光。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当一个人从来只习惯黑暗
,他必须慢慢的让自己熟悉光,如同要适应任何新的模式是需要时间与努力,以及有意愿探索新的,同时摆脱旧有的。

心智可被比喻为意识的陷阱、迷宫或监狱,这并不是说你在监狱,而你本身就是监狱,监狱就是个幻象,如果你认同幻想的自己,你即是在沉睡中,一旦你觉知到监狱时,而你抗拒着要离开这些幻象,那么你就是把幻象看成是真实的。

你还是停留在沉睡中,不同的是,现在这个梦境变成一个噩梦,你会永远不停地追逐或逃离影子幻象。

用文字看电影:灵性的觉醒

三摩地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结构模式的梦境中醒过来,三摩地是从这个认同于我称之为“我”的监狱中觉醒,其实你无法真正自由的,因为你无论身在何处,你的监狱就在那儿。

觉醒并不是要摆脱你的心智或母体,反而是,当你不再认同于它时,你才能够更充分的体验生命剧,享受如是之剧,没有恐惧或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