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遠離家鄉生活的你,還會教自己的孩子說家鄉方言嗎?

第一育兒


我離開家鄉39年了,妻子是北方人,我們平時生活中都是用普通話交流,孩子出生聽著的都是普通話。

我們一些老鄉的妻子是老家來的,雖然他們交流都用家鄉話,但孩子都用普通話。由於環境的影響,也用不著家鄉話,我們就沒教孩子說家鄉話了。

說句實話,小時候就很崇拜普通話,總覺得普通話是文明的象徵,但因老家的老師普通話也不標準,一直都希望有機會能學一口標準普通話。高中畢業後我參軍到了東北,終於有了學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但由於家鄉口音,至少有三四年說話都是南腔北調。

在東北已經生活了近四十年了,普通話雖談不上標準,但我敢肯定,凡是懂普通話的人都能聽懂我的話。

我覺得教不教孩子說家鄉話,要看能不能用得上,如果用得上,是可以教的,但我們家鄉話是西南官話,如果孩子有機會到老家生活,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學會,因此,我們沒必要特意教孩子家鄉話。


若愚趣談


肯定會教。

就是當地的學校,現在也都開設了教孩子講當地方言的課程,一般一週一節課。當然這種通過上課的方式教方言,效果肯定不好。

我所在的廈門,我本身就是閩南人,會講閩南話,我兒子也多少會講一些,但即使這樣,上閩南語課,老師說的他也很多聽不懂,為什麼?雖然都是閩南話,但各地的腔調不一樣,這就造成不少同樣是閩南的孩子也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其它不是閩南地區的孩子,上這種閩南語課更是像鴨子聽雷一樣。

所以這種課,也就是給孩子演示一下當地方言的歌謠、俗語而已,真要讓孩子學會講,基本不可能。

就是在自己家裡,相信大家也不是特別刻意要教孩子說家鄉方言,沒有那個語文環境,再怎麼教也教不會,反而會影響他到外面和其它孩子交流,畢竟大家說的都是普通話。

方言會不會消失?以後變成只有搞研究的人才會講,其他人都只會講普通話?我覺得這樣的趨勢幾乎是不可逆的,各種方言的消失是早晚的事,城市化現代化越快的地方,會消失得越快。


私大叔


我家幾個孩子都在離我們家鄉幾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出生長大,回到家鄉潮汕的次數不多,我們夫妻都來自潮汕地區,家鄉話一樣,口音略有不同而已,我們在家跟孩子們都是說潮汕話的,只不過在家裡孩子們跟媽媽說的比較多,所以口音都偏媽媽那一邊,不過他們也知道我的口音。

我們認為,家鄉話比起普通話來說算是弱勢群體,普通話以後一定能學好,但是家鄉話小時候家裡不教的話,長大了基本上就沒機會學了。 我們孩子回到我們老家,跟家鄉親人說潮汕話交流,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兄328


自古以來,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由於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域特有的語言,各不相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方言。

眾多的方言構成了祖國的語言體系,豐富了祖國語言文化寶庫,是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可多得的魂寶。

遠離家鄉生活和工作的人,對孩子在接受正規普通話教育的同時,應當教會孩子說家鄉方言,並教育和告知孩子“家鄉一一那裡是我們的根。"

一家人在家裡說方言更能顯現親情,顯得更加親切、自如。在異地他鄉說方言是一種情懷,是一種思念,是一種眷戀,是一種感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教會孩子說家鄉方言,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使命,是一種報恩,是一種傳承。只有這樣才能將祖國眾多的方言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才能使這塊魂寶不遺失、不斷絕。








龍騰狼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音就是家鄉話。它承載的是滿滿的鄉愁。

遊子在外,何曾有哪一刻忘記過家鄉的田園山水,還有日思夜想的親人。在電話的那頭,父母千叮嚀萬囑咐,那是最質樸最親切的聲音,每一句濃濃的家鄉話,都讓人牽腸掛肚,縈繞心頭。

我帶著孫女,日常會話都是普通話。教書時形成的習慣,說起普通話,基本上也能過得去。但我也教孫女學習家鄉土語。孫女也學得饒有興趣,只是一些舌頭打卷的音,老是發不準,常常逗得我笑出眼淚。

小孩子學習掌握普通話是必須的,但學會家鄉話,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各個地方的語言,也是一種地方文化的體現。



棲哈丶


無論走多遠,鄉音永遠也改變不了。

不止我這一代,即便下代也會從小就灌輸於他生咱養咱的鄉野泥土氣息,從骨子裡甚至血液裡都完全浸透和滲入了那種無可替代的——鄉情!

不管在外面生存多久,普通話多麼流利,一旦過節踏上回家的路上,濃郁的鄉土氣息便撲面而來。

倘若同車上的熟悉的家鄉土語響徹耳旁之時,立即心頭一熱,不由自主地上前搭訕起來。

一番交談過後,各種耳熟能詳的家鄉趣聞頓時也讓孩子產生了極大好奇,不時插上兩句城鄉結合的‘土洋’雜燴;更引起了滿車人的捧腹大笑。

而就這也沒能打消孩子的認真‘學習’的熱情,他那熱切勁頭也同時讓我在心裡有了更迫切回家的念頭更盛,思念家中親人的衝動愈烈……


柔情似水書夢人


從古至今,幅員遼闊祖國大地,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風土人情,生活方式不一樣。形成了各地民族獨特民族習俗和語言。每個地方的風俗和語言各不相同。就大家熟悉的家鄉話,(方言)

千里之外,每次打電話,聽到熟悉的家鄉話,心裡特別的溫馨。一家人說家鄉話,感覺親切。溫暖。在異地說家鄉話,是一種思念,是一種幸福。是一種眷顧。

家鄉話是咱土生土長鄉野泥土的氣息。


楊越軒



若愚隨記


有沒有老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ed00003972f99a2140\

871595


鄉音雖親切,還是儘可能講普通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