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的人玩音響的少了?

null144386656


玩音響的都是小文青,有小資情調的人,也是回頭看最失落的人,我也是屬於很多不幸中的一個。從卡帶,到CD,到DVD,什麼好買什麼,直到1998年以後幾年折騰窮了,就不再折騰了。什麼HiFi,杜比,音響一套五六萬,一個光盤💿200多,前後一共投入了十幾萬。後來想想聽再多也聽不成音樂家,也多不了多少音樂🎵細菌,花的可是真金白銀,當時市區(四五線)一個院子才六萬塊錢,現在都值一百多萬,而那套高級音響搬來搬去最後一百塊錢賣了,現在偶爾會看看音響的介紹,但不會投入,文藝頂不了飯吃,孩子大了花費很多……


AMERISOM美肅


說實話,玩音響的過程挺悲喜交加五味雜陳的。

我是70後。到90年代開始接觸音響,就是那種分體式的組合音響。之前有個雙卡收錄機就感覺非常牛了。工作後,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所謂的發燒音響。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那時候生活其實挺乏味的。也沒有多少消遣的去處,小鎮上消遣的場所也不多,工薪階層也不可能。空餘時間倒是有大把。玩音響正好可以填充空虛的生活。

說起來挺慚愧的。我是除了做音箱有些動手能力。其他折騰線路沒什麼天賦。雖然也買了不少資料想自學但是基礎差也就半途而廢了。

但是在做音箱這方面還是有些優勢。我家老頭子是木匠出身。我也就跟著資料學習設計音箱。那些年也做了不少音箱。反正是各種類型都有嘗試。前後做了有將近200對音箱。在小鎮上也小有名氣。

那時候的我們真的是無憂無慮快活自在。業餘時間都撲在音響上面了。器材也換了不少,比如湖山,惠威,鳳之聲,天逸,南鯨,飛樂,銀笛。做音箱掙的幾個錢都花在這上面了。那時候我們也就20多歲。

到了千禧年。開始要成家立業了。生活終於開始點醒我們。亂七八糟的事一大堆。什麼都要錢。生活的擔子把曾經富裕的時間都擠佔了。很少有時間做下來欣賞了。我周圍的那幫老炮小炮也都在為生存打拼。有時候真的很懷念那時候的時光。

對於音樂的愛好其實是人的天性。現在喜歡音響的人還是很多。只是很少有時間安靜下來。於是就只有玩耳機,智能音箱之類。說實話,現在人對於音質要求真的不高。或者說不知道什麼是好音響。這和快節奏的生活有關。這也導致之前火爆的音響店每況愈下。給人的感覺就是玩音響的人少了。

可能再過些年音響潮還會迴歸。但願是個美好的願望。畢竟,音樂的有吸引力的是美好的。






夢迴304


雖然心裡嚮往hifi,無奈太燒錢,還不好買。我就是換了幾個電腦書架箱,現在用的是惠威,主要因為獲取音源方便,播放方便,我的活動空間都在書房,電腦裡幾十g的mp3,後來逐漸替換成無損。聽起來我覺得很不錯了,我的耳朵不金,但也算挑剔,這已經滿足了我,也就可以了。還有一個原因是,近十幾年歌壇,音樂界已死,沒什麼新歌了,翻來覆去,綜藝鬧騰都大多唱老歌,我的心也死了很多。我還有一套jbl家庭影院,配合投影看的,效果不錯,有時候也刻錄一些無損在大箱子,在客廳玩的時候聽,也很不錯。。。總而言之,我滿足了。建議錢不多的兄弟姐妹們,大家也沒必要去燒,畢竟樂壇處於低谷,整體氛圍沒了。


關外人3


玩音響,首先必須對音響產生的聲音品質感興趣了,才會迷上了。

記得我在16歲時,正值改革開放,大量的進口二手音響湧入廣東沿海,當時大多家庭只有收錄機。有次去一親戚家,聽到他的一套山水組合音響,被其聲音驚豔到了。從此,音響這詞就印在腦子裡。

過後,就從電子報這些渠道瞭解了許多知識,也利用課餘和假期做手工活攢錢,終於買了一臺JVC的卡座帶擴的機子,音箱是做木工的親戚幫做箱體,自己買的珠江喇叭組裝的。從此就踏上燒錢的發燒之路。

現在的年輕人,可娛樂的選擇太多,加上住房條件,基本都沒有這愛好。喜歡聽歌,大多也是手機就聽得津津有味。有玩耳機的,都是HIFI啥的一大套一大套的。對音響系統基本也沒認識。

還有一大因素制約年輕人玩音響就是上學,學校的課業,家長的嚴管,被讀書壓得喘不過氣。根本沒有時間用在課餘愛好。等到大學畢業了,又是結婚生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享受音樂。本人也是有10年時間沒有音響,只是等到孩子大了才又重新玩起來。

玩音響,需要閒情,需要金錢,需要住房條件,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決定了玩的人很少!


頓愚146373071


玩音響的少了,主要是2個原因。1是現在音源比較少,年輕人接觸不到,我記得我小時候路邊是有音響店的,放學路過我就會進去聽一會,那時候並不是去聽音質,而是去聽流行歌曲,一兩年後當自己家裡買了音響後才發現,店裡的那些喇叭非常牛逼,後來家裡買了個美國獅龍組合音響,算入門了,現在哪有那樣的環境和氛圍。第二是因為房價,家裡能弄出一片地方擺音響的人不多了,音響本身就很貴,加上曲高和寡,二手又很難賣出去,,不像以前,1萬多一套玩幾個月,虧一點賣掉升級2萬多的,舊的賣不掉,堆家裡佔地方,新的你就進不來,老婆盯著呢,除非你非常有錢。。。玩音響的就剩下以前那批60-70後,年輕人都是用耳機,或者玩汽車音響,家裡如果沒有專門的隔音房,根本玩不了,左鄰右舍都會投訴,所以房價也是制約人們玩音響的因素


黑山老妖37625003


我從小就有買音響的夢想,後來交了許多許多學費終於實現了。

現在還有二套完整的在半休使用,其中一套是訂購了樂富豪旗艦級喇叭,連同前後功放、CD,各種線,總價格不低,現在看來當時一想情願的購買也有點任性,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只是音樂、音響愛好者,所有聽取別人擺佈,但是音效始終是不理想,但如果正的有聲場環境和好的碟片,還是有那種氛圍的。



ZZ日月明


我玩音響是從組裝礦石機開始的,玩的第一隻喇叭是個大舌簧喇叭,然後踏上了焊機的不歸路。再生來複式收音機,超外差收音機,電子管收音機,對講機,無線電遙控發射和接收,卡式錄音機組裝過,搭焊過電子管功放機,膽石混合功放機,OTL,OCL,BTL都安裝調試過,樂此不疲。用珠江12吋和銀笛做過一對三分頻音箱,木工手藝差,請木匠師傅幫助完成的箱體。一路走過來見證了由無線電,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電腦的普及過程,幸運的趕上了這個時代。


用戶2454877472299


高端音響音質真的很好,但我們一般人聽音樂只要不是太差的還真聽不出來多大的區別。十多年前我大姐家買了套上萬塊錢的音響,她愛不釋手沒事就天天聽,還安利給我讓我也買。我當時就跟明確的跟他說不可能買。首先我認為花上萬元買個僅僅就是播放音樂的設備價值感太低了。這東西在我家使用率肯定不高。其次,我每天下班回家沒那個興致到客廳坐沙發上欣賞半個小時音樂。我的習慣都是到家先把電腦打開再去換衣服然後回來就開玩。與其花上萬買音響還不如買個牛逼的電腦。因為我每天都在用。後來結果被我預料說中了,他們新鮮了一段時間那套音響基本就是擺設了。

還有一個事,我家裡有個bose的藍牙音箱,當初是我姐夫從美國帶來送給我的。開始一直沒事就連上手機聽聽音樂,很喜歡。但自從買了小米的小愛音箱就沒怎麼用過了。因為小愛方便,不用每次連接手機,想聽什麼隨口一說他就給你放了。 所以我認為現在人們生活都是快節奏,沒那個閒情雅緻來靜下心聽個高品質的音樂,因此需求就不高了。況且現在可選擇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了,音響既佔地方又貴所以真正被選擇的那都是音樂發燒友。


ztjmax


90年代發過燒,跟風燒器材,後來跟賣我設備的人熟了,才知道當時賣我一套設備才掙不到2萬,一下子懵了,那會一套房子才幾萬,就這麼拿著辛苦掙來的錢揮霍了,後來換了房子,雖說預埋了線束,但是一次沒連接過,堆在地下室,偶然聽聽,圖片中這個音箱看了好久才下手,主要是給孩子聽故事,數碼設備更新迭代很快,不差於光碟,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再花千把塊錢給車裡加個迴音壁,平時用耳機足夠自娛自樂。



玩家兒房車旅行營地


我是69年的.上中學時去同學家,聽到錄音機裡傳來動聽的音樂,那是收音機裡聽不到的,雖是一臺四喇叭三洋錄音機,在當時也算是很新鮮的東西了,音質遠比當時的收音機強出太多了,我至今記憶猶新,非常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擁有一臺...

再大點兒我家也買了一臺,是四喇叭雙卡錄音機,它的好處是碰到好聽的磁帶可以隨時翻錄,夥伴們經常到我這兒翻錄磁帶,我也非常樂意,總是樂此不疲的幫助朋友們翻錄磁帶...

後來四喇叭錄音機換成了天龍,一臺組合音響,高音宏亮低音厚重又有彈性,那時經常聽的很多都是流行歌曲,並且每次放的聲音都很大,以至於樓上鄰居總是敲我房門...

再後來,音響套機換成了真正的音響,天龍CD機+天龍功放+B&W音箱,這時喜歡聽的種類也比較多了,除了流行歌曲,民樂還有很多各類音樂,這時經常會選擇放一些安靜優美的音樂,或是聽一些很老的流行歌曲...

經過三十多年的積累,磁帶已經裝滿了一個大箱子,每當打開看到它們,總會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有悲傷也有歡笑,都是青春的見證.CD就更多了,直到現在還在不斷地購買更新...

音樂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通過音響讓我愛上了音樂,或者通過音樂讓我愛上了音響,hifi器材很燒錢,很容易讓人置身其中不能自拔,一定要量力而行,自己聽著舒服就夠了,隨著時間的堆積,自己的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相信自己的耳朵,慢慢享受音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