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半塊“救命毛毯”見證雨花英烈與戰友生死情

半塊“救命毛毯”見證雨花英烈與戰友生死情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供圖

南報網訊(記者 李子俊 通訊員 張洪)70多年前的一次雪地作戰,雨花英烈楊斌割下半塊毛毯,分給被凍僵的警衛員仇甫成,救了他的性命。此後的近40年裡,仇甫成一直珍藏著這塊“救命毛毯”,並在臨終前交代兒子仇明祥,一定要找到恩人的後人,交還毛毯。

經過多方尋找,今天(4月3日),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這半塊經歷了70多年風霜,見證了革命戰友生死與共情誼的毛毯,終於被交到了楊斌烈士侄子的手中。兩位老人雙手緊緊相握,老淚縱橫。

雪天埋伏,他割下半塊毯子給警衛員禦寒救命

半塊洗得有些發白,甚至有幾處已經穿孔,但卻乾淨整齊的舊毛毯,是江蘇如東雙甸鎮村民仇明祥家的“傳家寶”。他的父親仇甫成,是一名新四軍老戰士,從部隊返鄉後,他帶回的唯一行李,就是這半塊毛毯。

“半塊毛毯救了我父親的命。”仇明祥說,1942年,20歲的仇甫成在地主家做長工時經人介紹入黨,隨後加入新四軍。一年後,他被推派到中共蘇中區委秘密工作部部長楊斌身邊當貼身警衛,一直到1946年。

楊斌比仇甫成大11歲,相處的4年中,兩人共同戰鬥生活,經歷了生死考驗,結下了如父如兄般的情誼。有一次,兩人在敵人前方陣地勘察時,突然遭遇敵軍,為了掩護楊斌,仇甫成挺身而出,引開了追兵,卻不慎掉下懸崖,牙磕掉了6顆,差點沒命。

一次雪天作戰,部隊在冰天雪地裡埋伏著,衣衫單薄的仇甫成凍得幾乎失去知覺,楊斌連忙從包中拿出一把剪刀,把自己僅有的一條毯子剪開,分成兩半,給仇甫成禦寒。有這半塊毯子裹著,仇甫成才緩過來。

半塊“救命毛毯”,老戰士全家珍藏了70多年

1946年秋,楊斌被組織派去上海執行新任務,而仇甫成因為不會說上海話,只能留在蘇北軍部工作。臨行之際,仇甫成為首長送行,卻不知一別竟是永訣。1947年5月,因叛徒出賣,楊斌在上海被捕,解來南京,1948年4月犧牲。

噩耗傳來,仇甫成悲痛不已。“父親一直為不會說上海話而懊悔,如果當初陪著首長一起去上海,兩人互相照應,或許就不會發生意外。”仇明祥說,此後,父親一直將這半塊毯子帶在身邊,直到1952年轉業返鄉。

“1982年,我來到雨花臺參觀,見到了楊斌烈士的照片,回家後便跟父親說了。他這才知道,原來老首長長眠雨花臺”。

1983 年,仇甫成病逝。“臨終前,父親手握這半塊毯子再三交代,要我們找到楊斌烈士的後人,把毯子交還,表示對救命之恩的感謝。" 仇明祥說,這些年,他們幾次搬家,丟了很多老物件,只有這半塊毯子當寶貝一樣保存著。

“這是四叔唯一遺物”!英烈後人淚灑當場

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去年 11 月,仇明祥陪著老母親再次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訴說了想和楊斌烈士後人相見的願望。今年年初,紀念館把這個“心願”發到了網上,遠在天津的楊斌烈士侄子謝萬里看到了消息,激動不已,當即表示要來雨花臺。

經過多方努力,今天,仇明祥終於和謝萬里在雨花臺相逢。仇明祥小心翼翼地捧著半塊毛毯,鄭重地遞到謝萬里手中。謝萬里接過毛毯,抱在懷裡,淚如雨下,“四叔犧牲時36歲,沒有孩子,這是他唯一的遺物了。”隨後,兩人一致決定,將這半塊毛毯捐贈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爺爺是漁民,一條漁船上卻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父親和四叔。四叔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共產黨,後來由於從事保密工作,多年來隱姓埋名,楊斌是他的化名,謝遠源才是本名。導致他犧牲後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人都不知道,苦苦找了好些年。”謝萬里說,父親當時和四叔相繼參加革命,兩人自1938年分別後,再未見過面。多年來,為了找四叔,家裡人幾乎把所有的老戰友都尋訪遍了,也沒有下文。

“直到1983年,父親隨天津老幹部團來雨花臺參觀時,看到了四叔的照片,當場就站不住了,‘這不是四弟嗎?’。他趕緊找到館方核實,才知道四弟確實早就不在了。”說到這裡,謝萬里再度哽咽,“四叔在獄中很遭罪,吃的是摻雜了老鼠屎、沙粒的發黴米飯,嚴刑拷打是家常便飯,肺病急劇惡化,喉嚨都爛了。最後活活被殘害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