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釋法】 竹籃打水一場空,買賣假證雙雙身陷囹吾

【釋法】 竹籃打水一場空,買賣假證雙雙身陷囹吾

法潤棲霞

發佈普法動態、傳播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為圖方便找工作,一對情侶自作聰明,妄想花錢置辦證件順利通過企業招聘,從此走上人生“捷徑”。沒想到不僅“竹籃打水一場空”,更讓自己身陷牢獄之災。近日,麗岙派出所破獲一起偽造、變造、買賣證件案,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收繳偽造證件2張。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找工作動上“歪心思”

2018年3月,湖北男子李某在麗岙街道某混凝土公司幫人臨時代班,從而結識了員工張某。其間,李某看到在公司消防監管員崗位既輕鬆又自由,便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可想要應聘這個崗位必須要有建(構)築物消防員證(俗稱“消控證”)。“消控證太難考了,不知道能不能花錢買個證。”李某不免跟張某抱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某透露自己有個朋友可以幫忙買到真的“消控證”。李某聽後有些心動,詢問價格後,便拉著女朋友鄭某一起入夥,同意花8000塊錢向張某訂購2本“消控證”。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成功變身卻頻頻受挫

過了4個多月,張某通知李某證件辦下來了。雙方約定在混凝土公司門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李某與女朋友拿到新鮮出爐的證件去找工作,原以為從此可以過上美好幸福生活,卻在應聘好幾家單位後,均被告知手裡拿的是假證。氣不過的兩人立即想要退錢及時止損,卻已打電話聯繫不上張某。經過多方打聽,於今年3月15日找到了瑞安塘下張某家上門討要說法。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想到自己現在不僅沒了工作,還要被騙退不回錢,李某一氣之下便撥打了110向派出所報警。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舉報打假反陷牢獄

接到報警後,麗岙派出所民警蘇立果立即趕至現場處理警情。在瞭解詳細情況後,民警將3人均帶回所內進行調查。“警察同志,你們為什麼要把我和我女朋友也抓起來?我們是受害者啊!”審訊室裡,李某不解道。“因為你們買假證的行為已涉嫌犯罪。”“可我們並不知道那是假證啊。”李某辯解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文明規定,不論證件真假,“買”、“賣”證件雙方均是犯罪。”民警解釋道。對此,李某、張某等人後悔晚矣。

目前該3人因涉嫌偽造、變造、買賣證件罪被公安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假證來源正在進一步追查中。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法律規定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溫馨提醒

1證件均是犯罪,切忌不知而犯。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明文規定了處罰的範圍包括“買”、“賣”雙方。而且,在辦證過程中,大多買方都會提供相應的個人信息、照片等,這可能會與賣方成立“偽造”的共同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買方在辦理了虛假的證件後加以使用,則可能會觸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一規定,構成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罪。

2買賣證件也是犯罪,切忌抱僥倖心理。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的是“偽造”、“變造”、“買賣”相關證件,而“證件”並不限於是假證,因此不是買賣假證才構成犯罪,買賣真的證件也可以構成犯罪。也許,有人會認為證件是真的,偵查機關怎麼會發現,但切忌抱有僥倖心理,畢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3買賣“1證件也是犯罪,切忌明知故犯。

現司法解釋僅規定了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累計3本以上構成犯罪,其他的證件(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均未作數量要求。因此,買賣1本證件也構成犯罪,切忌明知故犯。

4辦理證件須按正常流程走,切忌輕信委辦。

在自身符合某種條件下,也最好親自按正常流程辦理,切忌輕易委託他人代辦,尤其不要輕信街邊的小廣告。因為街邊小廣告大多是不靠譜的,存在極大的花錢得假證、被騙風險。

【释法】 竹篮打水一场空,买卖假证双双身陷囹吾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