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吳羽曾經形容橘海寺是“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人心”

我們總能在些許寒冷的夜,通過大快朵頤關東煮的暖意,來尋求屬於陰沉世界中破除壓力的安全感,升騰起的陣陣熱氣,彷彿在告訴“我,鮮活存在的意義”,咬一口關東煮裡的蘿蔔,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暫時的休息。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關東煮的“前世今生”

我們常說的“關東煮”是一種日本雜煮,起源於日本關東地區,日語寫作“おでん(Oden)”,日本最接地氣的國民美食非它莫屬,流行程度可能與我國夏天的“烤串”與冬天的“火鍋”大致相同。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類似於廣東“牛雜湯”,北京“滷煮火燒”之類的平民“燉食”,早期屬於街頭巷尾擔攤形式的美食。“おでん”口味在日本有“關東”和“關西”之分,關東的湯底是鰹魚,關西的湯底是昆布。但畢竟是外來食物,在中國需要一個“統稱”

上世紀末,羅森首次把“おでん”引入中國大陸,並意象化的取名“熬點”,然而羅森的死對頭711也將“おでん”帶到了中國大陸,並取名為“好燉”。雖然都是一種東西,但是僅僅在兩家便利店中就有兩種不同的名字。最後經過商議,在中國大陸,“おでん”統稱為“關東煮”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然而“關東煮”只是關西人的廣泛稱呼,習慣稱“おでん”為“関東煮”或“関東炊き”,中國大陸只是沿襲了這一說法而已,因為追溯名稱只看發源地。那麼有沒有“關西煮”呢?

關西人不在乎這些,同等對應的倒是有兩種美食,一個是“大阪燒”,另一個是“章魚燒”(P.S.有機會以後會給大家集中介紹這兩個關西人民最接地氣的食物)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關東煮的食材通常包含:蘿蔔、雞蛋、魔芋、豆腐、牛筋、竹輪、魚餅等等,這些材料被放在鐵格子鍋中的清湯裡燉煮。

臺灣日據時期,關東煮被帶到了臺灣,閩南語中的黑輪就是由關東煮“おでん”演變而來的。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其實,關東煮最開始出現在關東地區的時候,並不是以“燉煮”的形式出現的,其實本名叫做“御田”

,這裡的“田”字代指“田楽(でんがく)”

“田楽”是日本平安時代產生的一種用於祈福的傳統藝術形式,其中有白衣舞者腳踩高蹺祈求稻穀豐收的場景。然而同時期出現了一種串在竹籤上烤制的豆腐料理,大家立即與“田楽”進行聯想,於是稱它為“豆腐田楽”,這恐怕就是關東煮的雛形了。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常常將由中國傳入的豆腐蘸上海鹽,用長竹籤串好放在炭火上直接烤食。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而室町時代,日本人對於口味的要求愈發挑剔,除了海鹽外還會塗抹上

味增等醬料以增加風味,食材也不侷限於豆腐,還增加了芋頭、茄子、魔芋等食材,製作方式也存在兩種,烤食的“焼き田楽”和燉煮的“煮込み田楽”,這類食物被統稱為“味增田楽”。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到了江戶時代,日本經濟空前繁榮,集權程度也達到頂峰,江戶城簇擁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在江戶初期需要築城,男性缺少女人們在身邊料理家務,飲食問題需要自己解決,味增田楽、手握壽司、天婦羅和燒鰻魚這類“速食”滿足了當時的男性,也在膳食均衡上創下奇效。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味增田楽”這種飲食不斷被江戶人完善,食材越來越豐富,為了進一步方便,有人將“味增田楽”直接放進鰹魚或者昆布湯汁中燉煮出售。“煮田楽”顯然更加美味,於是迅速取代了“烤田楽”並流行開來。

在這個時代,關東煮便專指“煮込み田楽”,而田楽專指“焼き田楽”,足見燉煮方法的地位。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到了明治時代,有些商家將較少湯汁的關東煮改用大量湯汁進行燉煮,這種改良版的關東煮也很快傳到關西地區,經過漫長的演化迭代和各地的相互融合,關東煮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雖然目前全世界的關東煮做法略有差別,但是總體上都是差不多的,方便隨時浸煮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關東煮”怎樣吃姿勢最專業?

其實“關東煮”在日本普遍到令人髮指。最近他們考慮是在藥店裡賣關東煮,還是在關東煮店裡面賣藥。

在日本,點心店、露天小店、居酒屋、便利店甚至餐廳裡都能見到他們,但是在中國基本上只有是便利店才能見面的食物。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關東煮的食材,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魚肉類、豆腐類、蔬菜類和其他類。

雖然在準備階段,有些食材被油炸過一次,但是煮的時候大部分油分都會被去除,反而香嫩清爽。

關東煮卡路里雖然低,但是的確不耐餓,如果蘿蔔和魔芋絲為消費主力,還是建議不要當做正餐,也不要為了吃飽,而吃很多關東煮。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食用個數方面,如果只是小吃程度的話,推薦量是三個。

只吃關東煮營養會不均衡,類別多選一點,當小吃救急墊一下,給胃留足正餐的空間。

而關東煮本身就不推薦多吃,建議不要當正餐來吃,因為關東煮的鹽分比較高,吃完關東煮不可避免的要大量喝果汁和飲料,造成浮腫情況。

魚糕和年糕袋子推薦只吃1-2個,因為他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如果指望吃關東煮得到清爽感,還是建議少吃這些。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不過,提到關東煮中的靈魂,還是非蘿蔔莫屬。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關東煮中的蘿蔔,一般會被切成厚度3釐米左右的段,橫切面外圈修整圓潤,皮和筋剔除乾淨,為了防止燉煮開裂,也為了口感更加溫潤。

便利店中一般肉類和豆腐類是被掃蕩最快的品種,而往往會餘下蘿蔔沉底,如果是晚上加班後買到的蘿蔔,多半是燉煮了一天的

“赤色蘿蔔”,吸收了高湯的精華,而味道清甜可口,可謂是人間美味。

這時,完全可以送上最長情的告白:“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也不失為是“關東煮狂熱分子”的最高讚譽了吧!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END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

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你,如同關東煮裡的蘿蔔,深入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