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中超新一季還沒開打,轉會市場上卻先熱鬧了起來,關於“國家集訓隊”的傳聞傳得有鼻子有眼。中超豪門恆大引進5名年輕國腳,被指囤積國腳繼續“一家獨大”有損中超,甚至還被質疑恆大戰車還綁架了中國足協,“官商勾結”禍害了聯賽。可冬窗引援並非只有恆大引進國腳,大連一方也包攬趙旭日等5名國腳,還有望攬下王永珀。難道聯賽人員流動不該遵循市場法則嗎,別的球隊能引進國腳,恆大就偏偏不行嗎?轉會市場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物競天擇,適得其所,有何不妥?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恆大“換血”必須寄望於年輕國腳

廣州恆大當年是以高資金投入的高舉高打成就了中超早期霸業,到了2017年初已明確不搞外援引援的軍備競賽,要把投資重心轉向青少年培養,近幾年恆大在外援方面的投入已跌出中超前三。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外援薪資數字統計,2017賽季,上海申花外援總工資為6030歐元,排名中超第一,上海上港6000萬歐元,名列第二,天津權健4340萬歐元,列第三。而廣州恆大的外援工資為2120萬歐元,僅排名第七,在它之前的還有河北華夏幸福(3525萬歐元)、江蘇蘇寧(3400萬歐元)和山東魯能(2615萬歐元)。

事實上,恆大從2016年引進徐新、李源一等人就悄然開啟了“換血”的進程,2018年一舉拿下鄧涵文、楊立瑜、唐詩三名年輕國字號球員,這些年輕球員選擇來恆大,根本上是強隊吸引,是恆大領先中超的職業管理和過往的榮譽,良禽擇木而棲。恆大買買買是自身更新換代需要,因為恆大足校在2012年才成立辦學,青訓人才不可能馬上接班一線隊,所以只有通過引進球員來填補當務之急。俱樂部發展需要人才,人才要實現更大發展,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也需要優質俱樂部這一平臺。鐵打的營盤流水兵,就以今年為例,恆大能外租阿蘭、廖力生等實力球員,徐新、鄭龍等準國腳也能送走,難道就不能引進6名新人,有出有進,這樣正常的人員流動符合聯賽規定,雞蛋裡能挑出啥骨頭,難得別人能買國腳,恆大就偏偏不能買?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國家集訓隊”的說法陳舊過時

外界猜測恆大成為“國家集訓隊”是一種過時的誤讀,因為恆大引援的標準一直就是國腳級別,八年前中超首次奪冠時就開始打造準國家隊平臺,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隊輸送大戶,最多時達到9人。

退一步說,恆大自己也面臨球員青黃不接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套老班底拿下七連冠、爭奪八連冠。放眼國家隊層面,如果年輕國腳們夠強,也用不著這些年一直是靠恆大老國腳們挑大樑了。恆大在天海處於重建期適時出手,為了能帶走張修維、劉奕鳴兩員大將,不僅外租外援阿蘭、廖力生等5人,還承擔大部分工資,僅保留了兩大外援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而且很可能新賽季只用兩名外援,這種不惜血本為年輕本土球員騰位置的決心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再捋一捋恆大最近引進的這幾名年輕國腳,到底是搶了誰的“奶酪”?何超是恆大追逐已久的目標,加上亞泰降級,走人是意料之中;高準翼是華夏主動放人,魯能有了費萊尼也樂得順水推舟;張修維和劉奕鳴是因為權健事件影響不願留在天海,投奔恩師卡納瓦羅;韋世豪是因為國安歸化了兩名中場大將不再需要他,北京上海都轉了一圈,也只有廣州適合發展了。對於這些球員來說,新賽季明確“換血”的恆大幾乎就是最好的去處,因為比賽機會更多,鍛鍊價值更大,即便在豪門當個替補,也比去保級隊踢主力強。換言之,恆大這一輪動作都是順理成章,某些人習慣性“眼紅”這種心態真不可取。

恆大冬窗引援麻煩大了 ,別家能引國腳就恆大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