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李阿姨今年54歲,最近刷牙時總是牙齦出血,醫生檢查說出血是因為牙結石太多、牙齦有炎症,需要洗牙。可是李阿姨經常聽人說洗牙會使牙縫變大,所以很猶豫。

洗牙真的會使牙縫變大嗎?什麼是洗牙?洗牙洗的是什麼呢?且聽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雲醫院急診科住院醫師高巍為我們詳細解答——

洗牙醫學上稱“潔治術”,是用器械把附著在牙面上的牙結石等汙垢清除乾淨。

牙結石是引起牙齦出血、口臭、牙齦炎和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牙結石,尤其是齦下結石的存在,長期刺激牙齦組織,會導致其損傷,出現局部營養代謝障礙,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及毒素就會乘機侵入,進而導致牙齦紅腫發炎、出血,牙周袋(病理性加深的齦溝)加深,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組織受損,最終,使牙齒鬆動、脫落。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因此,定期洗牙、去除牙結石對於保護牙齒至關重要。可是,關於洗牙的誤解有很多——

誤解1:洗牙會使牙縫變大

其實,很多患者就診時已經患有牙周炎,牙周組織受到不可逆的破壞,牙縫早已存在,只是被牙石覆蓋,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洗牙後,牙齒周圍的牙結石被清除,牙縫自然暴露了出來。另外,洗牙後牙齦炎症減輕,牙齦腫脹消退,牙縫也會顯得變大了。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但是,通過洗牙及進一步牙周治療,管理好口腔衛生,可使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牙周組織將不被進一步破壞,牙縫也可以長期保持穩定而不再繼續變大。

誤解2:洗牙會加速牙齒的鬆動

牙周炎患者牙周組織已經發生破壞,牙齒本身就發生了鬆動,但是由於牙齒周圍有很多結石,形成了一道假性城牆,鬆動的牙齒被厚厚的牙石連接在一起,掩蓋了牙齒已經鬆動的真相。洗牙清除牙石後沒有了這種假性“保護”,牙齒真正的鬆動也就暴露了出來。

及早清除牙石,牙齒雖然鬆動但還可能挽救,若一直不清除則會持續造成牙周破壞,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誤解3:洗牙會讓牙齒變得敏感

厚厚的牙結石包繞在牙齒周圍,會使牙根免受外界刺激。洗牙去除牙結石後,可能會表現出牙齦退縮和牙根面的暴露,對外界刺激表現得較為敏感。

但這種敏感大約半個月後會逐漸消失。牙周病越嚴重,出現敏感的可能性越高。對於已經出現的敏感,可採用脫敏、使用抗過敏牙膏等方法。

誤解4:洗牙可以美白牙齒

洗牙能夠清除牙齒表面的外源性色素,但是對牙齒內源性的顏色變化,如牙釉質發育不全等造成的牙面斑點、牙齒咬合面窩溝點隙的色素沉著、酸蝕症造成的牙齒顏色不均、牙根表面的發黃等,則沒有作用。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是為了清除牙面附著的牙石、菌斑和色素,減輕牙齦炎症,控制牙周病變。

誤解5:洗牙會傷害牙齦

牙周病患者的牙齦存在炎症,受到刺激後易出血。出血程度反映了牙周炎症程度。那些在洗牙過程中牙齦出血的患者,在平日刷牙或咬蘋果等硬物時牙齦也會出血,所以出血並不是洗牙造成的。相反,通過洗牙後牙齦炎症減輕,出血現象會減少。

所以,為了口腔健康著想,洗牙還是很有必要的。一般1~2年應常規洗牙1次,口腔衛生差、牙面粗糙、牙齒排列不齊、有不易清潔的修復體或易形成牙結石者,洗牙間隔時間應短些。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洗牙雖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洗牙,特別是以下5類人群:

1.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等。這類人群如想洗牙,應預先適量應用促凝血藥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時出血不止。

2.患有急性傳染病者,如急性肝炎活動期、結核病患者等。這類人群應該等到疾病穩定後才進行洗牙,一方面是因為病情,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傳染他人。

3.口腔局部軟硬組織炎症處於急性期者,應該待急性期過後再洗牙,以免炎症通過血液傳播、擴散。

4.患有牙齦部惡性腫瘤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規洗牙,以免腫瘤擴散。

5.患有活動性心絞痛、半年內發作過的心肌梗死,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接受常規洗牙治療。

洗牙後,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