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等你老了以後,你會想去大山深處隱居嗎?

逗比旅行


十點君有一位同事C君,整天喊著,我要回家種田,我要做一個清新脫俗的農夫,逃離大霧霾,逃離每天的堵車,以後再開一家養老院,等你們老了,打包來住。

但是他還是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打卡,下班走人。我問,你的理想呢,準備什麼時候實現呀?他說,不急不急,等我再儲備些資金,實現財務自由再說。身邊有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態度,等我實現財務自由再說。

十點君最近看了一本書——《山居歲月:餘生很長,不如自在過生活》。主人公濱斌因為對自然田園、晴耕雨讀的嚮往,在辭職旅行後,在杭州桐廬租了地,租了房,開始了山居耕作生活,已經在山裡住了兩年。

《山居歲月》

作 者:濱斌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年2月

與那些只想來此一遊,玩厭了就回到城市去的文藝青年不一樣,和那些只在腦海裡幻想山居生活會很美好的幻想派不一樣,濱斌過的是真正的農夫的生活。

種菜、養雞養鴨、種水稻、澆水灌溉、施肥,甚至親自犁地、割稻、打稻穀,每天忙著各種農活哦,經常在地裡忙收割著稻穀呢,眼看要下雨,而家裡還曬著被子和紅薯,每天忙得不行。

濱斌儼然已是一個戴著眼鏡的真正農夫。即便辛苦、忙碌,他也確定現在的生活就是他想要的。“當不再需要總是和什麼對抗著的時候,發現節省下來的精力,竟然可以做那麼多曾經想做的事情。”

山中四季,有時晴有時雨。

放眼山色,四季週而復始如此美好,隨時可看書寫稿。

杭州的梅雨季,有時候能持續一個月,氤氳的霧氣,仿若身在畫中。潮溼的空氣,也悶熱難耐,衣服怎麼也不幹,衣服、襪子必須要烘乾。

冬天,一場雪後,真的就變成詩人筆下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住在山裡的第一年,濱斌的時間都花在種菜上了。

黃瓜4月播種,可以從一整個夏天到初秋。

一切開,第一感覺是撲鼻的奶油味,濱斌說,從來沒有聞過那種味道。一個人吃不完的時候,就切成片曬成幹。

豇豆是春夏必種的蔬菜。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給豇豆藤搭架子,搭的太高的話,有時候採收時踮起腳也夠不著上面的豆角,只能讓它們自然老去。

豇豆高產,每天一個人根本吃不完,也沒有鄰居可送,就摘下來曬成豇豆乾。冬天拿來燉肉或者炒辣椒,就很好吃。

怎麼能少了茄子呢。

濱斌很喜歡茄子,他記得小時候夏天放學回來,一大碗冷飯配辣椒炒茄子,呼嚕吃下,然後去溪裡游泳。後來自己做菜,卻無論如何做不出奶奶的味道。直到自己種了菜之後,才明白,奶奶做菜,是從播種開始的。

還有番薯,產量高,百搭,蒸著吃,煮稀飯,或者烤來吃更香。

濱斌種了三個品種的番薯,為了對比每種番薯的口感,他還每種曬了番薯幹樣品,想看看到底什麼皮什麼心的最好吃。

在山裡居住,很好的一點是,天生地養,有的時候你只需要播種下去,自己不用花費精力去維護,就能收穫到果實,有時候還會是很大的驚喜。比如各種水果。

屋後的一棵低調的默默無聞的柿子樹,本來濱斌都沒注意到它的存在,但秋天果實成熟,滿樹金黃,在陽光照耀的午後,耀眼極了。

採摘的柿子削皮,然後串好、晾曬,最後放在罈子裡密封捂霜,就是很好吃的零食——柿餅。

覆盆子,也叫樹莓,可以用來泡酒。

杭州桐廬是野生獼猴桃產地之一,濱斌家的院子裡有兩棵。春天新葉蔓藤,幾乎要壓垮架子,成串的花,沒日沒夜地開著。

幹農活的時候帶兩顆,營養又好吃。

橘花的香味非常清新。摘來放在室內,滿室生香,而且是清新的香,一點不膩。

白色的花瓣和綠色,生命力幾乎要跳出屏幕,鮮嫩地似乎能掐出水來。

南方雨水充足,橘子產量很大。每天早上洗漱完,濱斌都會先去撿一筐橘子回家。

既然要在山裡住,怎麼能不種莊稼呢。第一年要種一畝水稻,這是濱斌下鄉時,就已經決定的事情,他租了一畝地,請來村裡的犁田師傅,買來種子。

雖然堅持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劑,不用農藥,秋天還是收穫了滿滿一籮筐。

自己插秧、收割,打稻子。

一個人生活,濱斌還養了些小動物,生活顯得熱鬧些。清明前後,去市場上領回毛茸茸的小雞仔。

豆子、番薯,尤其是甜玉米,都是小雞們的最愛。

吃飽了的小雞們可以到處遊蕩,整個後山都是它們的遊樂場。

與小雞們作伴的還有鴨子。濱斌砍來竹子,利用舊料,為鴨子們製作了溫暖舒適的窩。

看家護院小狗汪汪。

我一直好奇,接受現代化生活和思維訓練的我們,重回山間,可以生活得更好嗎?和那些一直在農村生活,不曾走出去的人們來說,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呢?

濱斌的生活,解開了我的一些疑惑。濱斌的日子過得精緻、充實,更現代化,也更舒適一些。

家裡,烤箱、吹風機、wifi路由器等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起來很方便。

忙完農活回家,會為自己做一頓美味的飯菜。

餐具都很好看,食物也遵循著健康、應季的原則。

晚上,濱斌會衝好喝的咖啡,夏天來了,用糯米自制甜酒釀、酸米酒,放進冰箱冰鎮,幹完農活的中午回家喝一杯,不要太爽哦!

網絡是不能少的,晚上刷刷手機,深居山中,卻知世界事。

下雨天,濱斌會閱讀,做好吃的麵包,而過去的鄉村,下雨的日子不是打牌就是看電視。

最高興的事是朋友來訪。聊天、喝茶、喝咖啡,用尺八吹奏一曲。

朋友去菜地溜達,看到一片竹林,覺得可以找到做尺八的素材,就興沖沖拿出了整套工具:鎬、鋸、刀一樣不少。

“熱愛就是這樣,隨時隨地準備著,永遠‘以後再說’的再也沒有以後。”倘若每日有時間花在自己所愛之事上,城市或者山裡,只是地點問題。

很多朋友問濱斌,一個人在山裡住,不寂寞嗎?不孤單嗎?

濱斌說,每個時節要照顧不同的蔬菜,地裡要除草,乾旱的時候澆水,採摘、施肥。家務有三餐、洗碗、洗衣服、曬被子、洗被子,下山拿快遞,餵鴨,清理雞窩,換乾草,陪汪汪玩耍,晚上上網耍手機、看書、聽音樂、練琴、寫日記,不定期採茶、做茶,釀酒,做柿子幹,下雨天在家做麵包、蒸包子、整理種子......

每天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做、等著做,哪來的時間生出寂寞、無聊來?

看過外面世界的濱斌,不再對“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心懷幻想,不再對繁華的都市流連忘返,他確定地知道自己就是喜歡現在的生活,田園、自然、每日勞作,樸素。而且,山裡的生活真的花不了什麼錢。

也有人問,你一個人,不想找個人作伴嗎?

濱斌曾有過三段戀情,最後一段是3年,分開的時候,他說,“分開是因為我們對未來能夠遇見更適合自己的人充滿信心,並不願意就這樣將將就就過下去。”

或許濱斌的內心足夠強大,精神世界足夠豐富。當生活本身已經足夠充實的時候,沒有了寂寞和無聊,所以也不再需要無意義的陪伴。

“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共度一生的事,我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生活大爆炸》

在山裡居住的日子,濱斌有了更多時間和空間。下雨時穿上雨鞋,去山坡上、水庫邊走走,溼潤的空氣和雨水洗過的綠葉,足以歡喜,這都是曾經在城市裡,隔著玻璃窗羨慕的。

高曉松說,只有眼前的生活是不夠的,你還得有詩和遠方。

我一直在想,所謂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我想,詩和遠方其實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背上揹包去旅行,不是每天要讀一首詩,不是一定要像濱斌這樣,真的去山裡居住。

*本文為十點讀書整理創作,部分圖文內容來自《山居歲月:餘生很長,不如自在過生活》,經出版社授權使用。其他平臺若要授權,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十點讀書


我曾經想過,如果退休了,就回到雲南的大山裡,找一個沒有城市喧囂,沒有工業汙染的地方,建一座草頂的木板房居住,在房屋周邊開一些荒地,種一些果樹和蔬菜。春天站在門前看滿山的野花,聽嘰喳的鳥鳴,夏天坐在屋前的棕櫚樹下搖著蒲扇喝著新茶,秋天看著成熟的果實,伸手就摘,冬天圍著火塘,和來訪的朋友喝著香甜的米酒聊天,回憶我們的童年。

可是,當我回到老家後,這樣的念頭被現實徹底打消了,因為我要找的這種地方雖然有,交通卻十分不便,而且現在還牽扯到一個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作為一個戶口已經不在當地的人,要想在家鄉獲得一塊建房的土地,幾乎沒有可能,更別說還要開荒種地了。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一般這種地方都不通電,要是居住,光通電的材料費和工程費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而且自己在城市裡已經生活了半輩子,出門就是超市,買啥都有,醫院也離得不遠,要有病了,幾分鐘車就到了。一旦住到那種地方,離城市的距離起碼也是幾十裡或上百里,人的歲數越拉越大,一旦有個病啥的,等弄到城裡醫院,早已到閻王爺那裡報道去了。這樣一綜合考慮,不說隱居,連回老家農村的念頭都打消了。這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是老老實實,穩穩當當在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城裡待著得了,既不給自己內心添堵,也不給他人找麻煩,幾十年好混得很,何必再去折騰。


若愚趣談


我從小就有一個隱居山林的夢,可能是那種武俠劇看多了吧,於是不等老了,我現在就在山裡隱居了。

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外婆家這裡就是一個大山腳下,山下只有十幾戶人家,小時候我和我們村的小夥伴天天在山林裡跑來跑去。摘野果捉迷藏,山腳下有一個很深很深的水潭,據說有一百米深,水好清澈,村民們都來這裡挑水喝。水潭周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前面又是一個淺水塘,我們經常來這邊放牛,玩耍,游泳,那個時候的我們雖說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卻是最開心快樂,最自由自在的。




如今的我雖然已為人母,但是卻一直忘不了那段在大山裡成長的日子,想想兒時的快樂,於是就決定帶我的孩子也來體驗一下兒時的生活,兩歲的他對大山裡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住了一個月認識了好多小動物小昆蟲,還有小花,每天就是“媽媽,你看好大的蝴蝶呀”一會兒又是“媽媽,蜻蜓飛來了……”有一次帶他去一個滿是荷葉的池塘邊,他突然來一句“哇,好美呀”把我驚到了,第一次聽他說這樣的句子。


不要問我在大山裡吃什麼喝什麼,我跟寶寶住了幾個月基本沒花什麼錢,跟隱居差不多,菜園裡種了好多菜,都是沒打過農藥的天然蔬菜,村子裡好多人都種了果樹,還有西瓜,現在正是吃西瓜的季節,我們家裡西瓜就沒斷過,村裡的伯伯嬸嬸都很樸實善良,家裡有的都給我們拿過來。


朋友們這樣的生活算不算是隱居,我覺得等我老了我還是會想要來這裡過上這種隱居生活吧。

以上內容絕對是我的真實體驗,沒有華麗的文采,但是有我最真實的分享,我是一個帶著孩子隱居山林的寶媽,希望大家多多點贊關注,給我一點鼓勵,謝謝大家!


靜心寶媽


頭條會把這個問題推薦到我面前,可能就是因為我經常提到“隱居”這個詞。

小時候,我曾跟我一個小閨蜜聊天,兩個人坐在她家大門口暢想著我倆相伴去靈山(老家的一座大山)深處隱居。我們可以種些自己想吃的就行,喝的有山泉,還可以摘四季的野果,搭一座小木屋,房前屋後種上竹子和各種鮮花,白天看雲捲雲舒,晚上觀星空明月……

我們正越說越激動的時候,她爸爸經過很不經意地來了一句話:“就憑你倆?!來條蛇爬進屋裡,你倆就嚇跑了……”

“對哦,我們怎麼沒有想到……”我們的夢想就這樣瞬間破滅了。

工作後,經常在遭遇人際關係的複雜算計時很想逃避到深山老林去。曾經還寫過一首短詩,具體字句都快忘記了,嘗試回憶幾句:

曾經我做了個夢

夢裡塑造了一個他

去往深林裡建座小木屋

前有流水 後靠大山

左有楠竹 右有叢花

他譜一首詩

我支一繡架

時光在我們低首時悄逝

在抬頭凝眸時停駐

無所謂春秋

也沒有冬夏

……

你發現了什麼?沒錯,和小時候的夢那麼相似,只是想象中的伴從她換成了他。

然而,生活還在繼續,我仍然沒有去往山林,但已幾乎與隱居無異。因為終於明悟: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的含義。沒有經歷過人世浮華,心終究是難以獲得真正的平靜的。心靜,在哪都能隱居。





姝子


老了以後在農村老家蓋個四合院,有大大的院子,屋後邊的園子裡種上杏樹,桃樹,梧桐樹,秋樹,槐米樹,蘋果樹,梨樹,養條小狗,喂幾隻雞,春天鳥語花香,秋天碩果累累,早上一睜眼聽到的是鳥叫聲,狗吠聲,雞鳴聲,聞到的是淡淡的花香,空氣清新,伸個懶腰,圍著村晨走一下,沒事喝個自制槐米茶,大門口外我要種上各種草本花,再開闢一塊小菜園,種上香甜微辣的小柔蔥,農家肥韭菜,甜甜的小黃瓜,酸甜可口西紅柿,冬天白菜,大蘿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挑水來我澆菜,一直都很喜歡農村這種慢節奏生活!










親朋好友都萬事如意


等我老了,將回到生我之地。雖然在城市生活工作三十多年,娶妻生子,內心從來沒有歸宿感 ,春節年復一年隨著車流往北擠,為的就是“回家”。人可以適應任何環境,年輕時,希望自己像只大鳥,飛的越遠越好,年紀稍大,離老家還是近點好! 我一個侄兒,大學畢業,在江蘇工作,成家立業十多年了,年年回家,以前擠火車,這幾年開車,近1200公里,開的累。今年,他就說,兒子一定要老家近的大學唸書,工作,以後跟著他,回老家不用那麼辛苦。可,他兒子才五歲!農村設施也不錯了,道路也 都硬化了,醫療條件相信也會逐步改善。

退休後,在老家種種菜,養條狗,養幾隻雞🐔鴨,鵝、也算頤養天年吧。











上猶要爭上游


00

手機用戶59232087029

剛剛

我出生於一個小鎮,後來到縣城工作,又去過大城市打拼,又返回地級市定居,現在貴州興義一個村搞了個小項目。綜於現實的條件,我喜歡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居住在鬧中有靜、生態環境好的的四線城市,隔馬路就是一個超大公園有湖,有森林樹木花草、有兒童樂園,㹶街、大型超市、買菜、穿過公園就到,小孩幼兒園、上學、培訓都在500米以內。但是如果等我有錢了,更喜歡在市郊有山有水的地方有那麼一座庭院,專門請一個人打理菜園、喂些家禽、種些果樹,我可以足不出戶吃到最鮮、最放心的一切純天然食物,然後上午邊養護花草邊賞花,或邊看書,邊吃點水果,又或織織毛衣;下午小休一會,去室內恆溫泳池遊游泳,累了沏杯小茶,吃點自做的小吃或堅果;我只負責做我喜歡的事,其它一切繁瑣、勞累的事情能請人打理!


手機用戶59232087029


今天,剛好那人說了實話,幸虧當初沒真的買了帶花園的房子。

我說,你不是心心念念想要個小花園,種花種菜養寵物。

人家說,年齡大了才知道,根本沒有精力和心氣鼓搗了,什麼花花草草雞蛋鴨蛋都沒用。但是如果你有個花園又不收拾收拾,荒草野地一樣很難看,還長蚊子臭蟲的。

所以,我才不去鄉下或者山裡去,從小到大早就呆夠了,好不容易考學到城市裡,享受到只要你願意,一個月不出屋照樣可以過的很好,只要你想,付錢就能買到所有想買到的東西的美好生活,為什麼要回到刀耕火種的日子。

如果我樂意,隨時可以到鄉下和山裡玩兒,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城市裡生活,享受交通方便,醫療先進,生活便利的悠閒日子。


我的房子我做主


有很多人都說“等老了以後,再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實際上,等你真的老了卻沒有這份心情和機會了。我還沒有老,卻在過老年人的生活。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不去攀比,不去羨慕別人,過自己安心的日子。不要等到老了,才想要去做什麼。

我回農村生活3年了,在這三年中,身體和心靈都經過了一次洗禮,吃農村人自己種的菜,純天然的水果,農家養的雞和魚,還有農村人做的豆腐,整天吃這些東西,身體出奇的好。就算感冒發燒了也不用吃藥,自己就會好。之前,在深圳工作時,每個月都要感冒一次,一旦感冒就要吃藥,不吃藥肯定惡化,十天半個月都不會好,這是我感受到的最大的區別。

有人說農村購物不方便,我們這裡山區每逢農曆三六九趕集,現在的集市上什麼都有賣,除了一些冰凍食品沒有,沒有海味,但是我們這裡有山珍呀,野香菇、野木耳、各種各種的筍,沒有菜吃春天到處都是野菜,秋天滿樹的野果無人採摘,看我的視頻,滿樹的柿子給鳥吃。 現在的交通很方便一個星期下一次城裡採購就可以了。

還有人說在農村賺錢難,我們先不要說做自媒體的人在農村賺了多少錢。就說普通的農民收入,打零工100元一天,如果逢季節去撿蘑菇一天就可以撿到好幾百元,我們這裡的紅蘑菇很值錢。春天拔筍賣也能賺一百多一天,冬天撿野板栗也能撿十幾斤,10元一斤,靠山吃山,山上有采不盡的東西,比較老一點的就做這些活賺錢,年輕一點的,兩夫妻去砍木材,他們用電據據,速度非快,他們說一天一個人可以砍30多棵,還要處理好。砍一立方的木材單價是300-400元,一天最少砍2方。我們村裡的人兩夫妻的說平均一個月最少賺1萬以上,下雨天還不用去幹活,比起城裡人上班的也差不多。

再說說物價,如果買的是本地的東西非常便宜,我去集市買玉米0.5元一斤還是去了皮的,當季清菜1元一把,一把夠炒一盆。水果本地的也是很便宜,去年的西瓜最便宜的7分錢一斤還是黑美人,紅小玉0.5元一斤。現在過年了,我昨天買了兩隻家養的雞15元一斤,喂草的魚8元一斤。賺錢不比城裡人少,但是物價卻比城市裡的便宜太多了。在農村可以沒有錢也能生存,沒有菜吃,鄰居家有的她們也願意送點給你,在城市裡什麼都要花錢買。

還有人說,農村的教育不行,我們這裡有貴族學校,有錢的小孩去讀封閉式的貴族學校,從小就開始孔子的論語,一個月學期3萬多。城裡人還特意送小孩來我們這裡讀書。

可能還有人會說,農村的醫療不行,在城裡我們看病要醫院或者診所。我在農村都是打電話叫醫生上門服務的,有好幾個醫生都會上門服務,一般的感冒病痛他們都能處理,大病就只能上大醫院了。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想回農村養老。


愛種花的山秀子


是啊,人,都是要老的。一個人老的時候,看起來,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因為,人老了,腿腳不便,甚至疾病在身,而且不會給家庭,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所以,等我們老了,我們就要想辦法減輕一點社會和家人的負擔。但是,一個老去的人,畢竟給社會,給家庭奉獻了幾十年,也給社會、家庭創作了許許多多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財富,我們必須受到理解和尊重。只是,我們不會倚老賣老,只是,我們懂得儘量不給他人添加不必要的負擔,所以,我們想:等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我們一起大山隱居可好?

當我們老去的那一天,單位,已經不需要我們了。但是,我們不會倚老賣老,我們還是會經常回去看看走走,只不過,趁著我們腿腳尚好,我們不妨找個桃花盛開的地方,這個地方,桃李成蹊,這個地方鳥語花香,這個地方,流水潺潺。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租個房子,甚至買下一處老舊的古宅。閒時去山林走走,悶時找個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聽著山風吹過大堂,那竹林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極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清淨,這樣,可好?

當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我們要想著少給家人添加麻煩。我們和自己的愛人,相約到一個偏僻的山林,這個山林,種滿了無數的野棗林,那奇形怪狀的枝幹,是人生曲折的象徵。我們在山林中行走,我們摘下一顆兩顆的棗子,我們看著那隻不知名的青鳥,穿過山林中那一株枳殼林後,就不知了去向。但是,我們感到快樂,我們感到理想,我們相依為命,我們獨自安詳,也許,這樣的生活,值得我們去向我,值得我們去等待。

等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我們的朋友,會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就提早去了那一個我們最終要去的地方。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的了?這是所有人最終的歸屬,這是所有人最後的安樂所。人活著,就要承受人間七情六慾之苦,人活著,就要走過生離死別的關口。當我們老去的時候,當我們朋友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就找一個紅葉村落吧,我們要一起在屋後種樹,在屋前,養花種草。順便,我們在養幾隻阿貓阿狗,等著客人來的時候,好迎接他們。

等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我們似乎就已經看破了紅塵,紅塵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活著有意義,有價值,同時,還要有自己的快樂。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為社會,為家庭創造了許多價值,現在,我們真的就要回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中去了。來吧,當我們老的時候,沒有用的時候,就讓我們找個地方,最好就在大山深處,隱居起來,好好地過著屬於自己的老去的生活吧。也許,這只是夢想,但是,我們都希望能實現它。

  • 南山大叔,福建省作協會員,出版有《誰拾走了你生命的麥穗》等6部書籍。(南山大叔原創頭條號已經與維權騎士、快版權簽約,歡迎大家關注,批評,指正。)

  • 歡迎關注南山大叔的今日頭條原創平臺:https://www.toutiao.com/m5147372473/

  • 另外,更多精彩文章,還有很多美妙動聽的音樂,盡在南山大叔今日頭條原創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