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母親節來臨之際,說說女人,說說從古到今活得不易的女人。

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男人在社會家庭中佔有支配地位。這樣的體制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男人們享用著他們的特權。

古代對女性的摧殘,肉體上的摧殘還是其次,主要是精神上的統治和摧殘。三從四德、貞操觀、裹足、女子無才便是德,等等等等,這些,才是女性最大的苦難。

做女人難,要儀態端莊,要賢良淑德,要相夫教子,不能拋頭露面,只能做男人背後的女人……一個看似簡單的“女”字,述說了多少在古代做女人的心酸與無奈!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一、古代女人的三從四德

三從:是未嫁從(聽從)父、既嫁從(輔助)夫、夫死從(撫養)子。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 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引申為作為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

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紅)。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 天官 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1、婦德。“婦德”是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貞順”是婦德的核心。“貞”是堅守節操,守身如玉,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禮記》中說的“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做到“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就是具備了婦德。到了清末,“婦德”標準更加具體繁細,對婦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詳細的規範:身為妻婦,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順柔和,身為正妻,還要“去妒”,幫丈夫納妾;身為母親,要會“教子”,為繼母要“慈愛前子”;與家庭成員相處,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貧寒要能“安貧”,富貴還需“恭儉”。還要“敬身”“重義”“守節”“復仇”……具備一系列美德。

2、婦言。禮教對婦女的言辭方面的規定,“婦言不貴多,而貴當(恰當)”,各種場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辭,如勉勵丈夫、教訓孩子、委婉勸諫、明志守禮、表現賢智、免於災禍……都需要運用恰當的言辭來達到預期目的。所以,“婦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識修養。

3、婦容。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有特殊的標準,孔子主張重德輕色,要丈夫對妻子“賢賢易色”,就是看中妻婦的品德代替重視美色;又“婦容,貴端莊敬一,婉娩因時”,細分為“事親”、“敬夫”之容要柔順恭敬,有妊(懷孕)之容要端莊,居喪之容要悲哀有節,避亂之容要鎮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時需義無反顧死烈殉節等等具體規定。

4、婦功。婦學四德中的“婦功”就是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內事,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採桑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等。事實上,婦女承擔的婦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古有“一夫不耕天下為之飢,一婦不織天下為之寒”的成語,班固在《漢書·食貨志》指出婦女晝作夜集,每月相當於45個勞動日,比男人要辛苦。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二、古代女人的雅稱

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舊時對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后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豔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還有: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后”,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三、從《易經》解讀女人

《易經》上說:乾為陽,坤為陰;乾為天,坤為地;乾為君,坤為臣;乾為純陽,天性主動,君子以乾乾而自強不息;坤是純陰,本質主靜,君子以厚德而載庶物。故此,月亮永遠繞著太陽轉,坤定順乾而行,順陽而行;坤道就是地道、就是人道;要效法大地的之德,用之能養得起厚,效之能包容萬象。

宏觀上講女人是世界的源頭,微觀上說女人就是一個家的魂。所謂“坤厚載物”,講的就是女人,為人妻、為人母背後所承載的那份責任。故此,一個家庭要和睦,男人要有男人的樣,女人要有女人的型;男人要自強不息的在外奮鬥,女人要盡心竭力操持好家庭;男人或許經不起光色世界的諸多誘惑,出現失範、失德的行為,這個時候,也就離不開女人的坤德發揚和廣大。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四,女人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

妻子,決定丈夫的人生高度。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

妻子,是家庭的潤滑劑。女人不像男人那樣直接強硬,而是自有一套為人處世的哲學,該服軟時服軟,該撒嬌時撒嬌。生活中總有矛盾,聰明的妻子不在家庭中爭長短,而是懂得用女人的方法處理,守住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

風雨來臨時,女人扛起一個家。別看女人平時柔弱,但當風雨來臨時,女人有時比男人還要堅強。有許多女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能夠做最累最重的活,也不喊一聲苦。有許多女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能夠承受看不到頭的壓力,也絕不輕言放棄。

女人決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這一代人的快樂,下一代人的未來。

女人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祝福天下母親天天快樂!

從古到今說女人,寫在“母親節”前夕,一份祝福送給天下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