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成都號稱中國第四城?

見解派


我來說說這個問題:首先申明一下,我是重慶人,1979年到成都讀書,畢業後就在重慶成都來回跑了幾十年,現在定居南充,目前重慶成都都有我的親人,朋友,同學。說真話我既不喜歡重慶,也不喜歡成都,但都談不上討厭,所以我自認為對這兩個城市的評價是公正客觀的。

言歸正傳,其實從建國以來,從工業經濟角度來講,重慶一直強於成都,從商業經濟角度來看,成都一直優於重慶,所以以前教科書上對這兩個城市是這樣說的: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成都是西南地區商業最活躍的典型的消費城市,2000年左右,成都的商品零售總額,大商場數量,奢侈品品牌數量等等都排在全國前列,更在那一年,成都的私家車數量排在全國第四,雙流國際機場的年吞吐量排全國第四,這個時候,香港新週刊搞了一個什麼活動,評選出成都為中國第四城,其實也就是說北有北京,東有上海,南有廣州(那時深圳還落後廣州太多),西有成都!恰好這個說法正好迎合了當時成都某領導人的胃口,於是當時成都就和新週刊聯合在成都搞了很多宣傳第四城的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成都的知名度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然成都自身也確實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為後來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重慶和成都,西部雙子星,互黑只會讓別人看笑話,互助才能互惠!希望雙城雄起!

兄弟們,別互黑了!


醬油大叔3388


“第四城”這一概念是由新週刊與華西都市報、新浪網聯手主辦的“再說第四城”論壇上成都光榮摘取的,與會代表包括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香港等本地30多位專家學者和文化名流,充分表明了此次會議的嚴肅性和科學可行性。經過長達數小時的激烈辯論,“第四城”稱號光榮的被千年古都成都奪得,成為北京、上海、廣州後的第四城,深圳與”第四城“失之交臂。從此正式成為準官方為成都頒發的榮譽稱號,正式名列“成都十大名片”。 出處是朱自清1941年完成的組題文章《外東消夏錄》中的《成都詩》。文章開頭即說:“據說成都是中國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 ————節選自《朱自清留在成都的背影》 新週刊力推~

後來零點調查公司曾經針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瀋陽等城市1616名高收入者的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在最適合生活城市中,成都名列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兩座國家大都市。在最適合投資城市中,成都名列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的發展成為了西部乃至全國一大焦點。當輿論還在討論成都與重慶誰是中國西部實力最強的城市的時候,在爭論誰的空氣質量誰更好、人民生活水平誰更高的時候,成都已經在醞釀並開始打造“休閒之都”的城市定位,而且成都從第三產業如旅遊、教育、文化等方面花大力氣全力打造休閒城市的形象,為成都打出自己的特色,並以熊貓、春熙路、歷史文化為主線,多管齊下,成功為成都在全世界範圍內打出了知名度。

但是從本質上來看,“第四城”是《新週刊》為成都度身定製並炒熱的一個概念,這並不意味著成都在綜合實力上對深圳實現了絕對的超越。對比國內其他幾座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成都的定位似乎有點模糊。但放眼西部,第四座城市這個稱號也確實難以判定,西部有著全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的飛速發展,最近幾年重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都角色也越來越不明確。但是,不管認同還是不認同,自此以後,成都憑藉著華西都市報的一番炒作,在國內獲得了空前的反響,知名度越發提高,不再是個地處西部而少有人知的全國特大城市城市。


阿瑟穀子i


成都號稱中國第四城?那究竟成都是把深圳擠下去了,還是把廣州擠下去了?雖然成都號稱中國“新一線城市”,但是成都與傳統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還有不小的差距。

經濟發展水平

廣州2017地區生產總值21503.15億元,深圳22438.39億元,成都13889億元;人均GDP方面,廣州超過12萬,深圳超過18萬,而成都的人均GDP僅過8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廣州2017年的數據是1399億元,而深圳更是達到了3450億元,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同期的成都是 1275億元。成都的收入不僅低於廣州和深圳,而且四川省有許多平困地區,作為省內老大,成都還要對口支援阿壩、甘孜等地方,而廣深就不用,“錢袋子”自由發揮空間更大。所以說,就經濟綜合實力來看,包括GDP、財政收入以及資金總量(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總額),成都都是遠不及廣深的。


(廣州)

社會發展水平

教育方面,廣州市的整體教育水平要優於成都,深圳次之,

醫療方面,廣州三甲醫院46家,成都31家,深圳15家,

交通方面,雖然目前成都即將擁有兩個4F國際機場,但是廣東作為中國南大門的地位也是不容挑戰的,廣州是中國第三大綜合交通樞紐,深圳也不弱,寶安機場國內第六,深圳地鐵全國第四,況且廣州和深圳都有大型海港,這是成都不具備的交通條件。
(深圳)


所以說,就社會發展水平來看,成都距離廣州還是有很長距離,雖然成都的教育和醫療領先深圳,但是深圳勝在城市年輕,有活力。深圳的創新力特別強,這裡誕生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企業,騰訊、華為、中興、招商、平安、萬科、比亞迪……都是深圳自己製造,官洋兩不沾,這也是成都需要仰望的地方。
(成都)

最後,論國際影響力來看,成都也是不及廣州和深圳的,作為大眾都認可的兩座一線城市,其實力,不容挑戰。所以說,為什麼成都號稱中國第四城這個問題是徒有虛名的!


愛尚重慶CQ


號稱第幾城並沒有用,成都實際只能算是二線中城市!


不需要羅列什麼商業魅力排行榜,也不需要說什麼新一線,一切的宣傳炒作都是有目的的,畢竟無利不起草,而推動這種宣傳的是誰?又有什麼目的,我想各位應該懂的。


成都產業結構並不完備,無法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薪資水平上不去,然而房價卻在16.17年出現了翻倍暴漲。

雖然成都在90年代通過一些方法(具體可自行查詢)使地級市大量的國有企業和大學聚集到了成都,最近又提出總部經濟,想把四川地級市所有國有企業總部和運營中心放成都,自然稅收也......

地級市民間對成都不是很滿意,站在吸血全川基礎上的某部分成都人還瞧不起外地人,沒外地人成都哪來這麼多拆遷暴發戶,沒外地人,成都大部分人還在挖泥巴。


四川無成都,發展超江蘇。成都無四川,發展如涼山!正是因為背靠四川這個龐大人口基數的奶媽,才比同樣集中資源發展省會的城市強。

為了和隔壁競爭,佔用過多本該屬於地級市的資源。為了抬GDP,硬是說成了第四城,實在可笑!


刀刀開心


這個問答很讓人呵呵,何時見過成都官方包括自媒體說過中國第四城?擬或類似詞語,請問是哪一個方面,既然提問者能提出這句問話,想必是從哪裡看過,能否公示出來讓大家開開眼。

1,從城市GDp排名,成都離第四相差還是有一個數量級,想要追上現在第四的數量,按增速不變情況下也得在5年之後。

2,從地理交通區位的通達效率來講,不用說,那得排在全國起碼百位之後。

3,從通江達海,外向型經濟發展上講,成都更不佔優勢,西靠青藏高原東沿,地處四川盆地的川西壩上,這點排名就更靠後。

4,從城市政治待遇上講,低於4個直轄市。

綜上成都不會妄自菲薄自稱第四城

成都有她獨特的一面,這裡開放包容,傳統而又不保守,這裡的人熱愛生活,也更勤奮而努力,休閒是她生活的一面,勤奮是她急流勇進的另一面,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成都都在那裡,有適意的氣候,也有快人的美食,有小資情調的人文景觀,也有呆萌的大熊貓,即使某城人希望成都十級大地震,成都都在這裡,越來越好。


老寶寶5867


成都號稱中國第四城,由來已久。為什麼成都號稱中國第四城呢?因為成都是一座十分開放,包容的城市,既古樸又現代。


到過成都的人都知道,成都雖然身處內陸,但是依然十分時尚與發達。比如奢侈品店在中國佔據前四位,領事館也在全國佔據前三位,一座城市兩個國際機場,在省會城市中也是首屈一指,國內只有北京和成都才有六環路的城市,中歐鐵路,成都的載貨量在全國排第一位,世界美食之都也是成都,成都是一座十分安逸,會享受的城市。

舒適的環境,宜人的氣候,造就了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以上列舉了那麼多,相信你不難理解成都為什麼號稱中國第四城了。


見解派


記得是2000年的時候,成都就開始自吹第四城,當時還有個第四城的門戶網站。那時候成都什麼樣子?窮,破,散漫。那時候勇氣尚且如此,現在靠圈地靠投資拉動還有什麼不能吹的?動輒新一線第一,全球第一宜居,用成都話說,簡直不擺了。經濟總量八成都是靠投資的城市,經濟活躍度很低,普通二線城市的水平罷了。自我麻痺或者被人捧殺,都是要不得的。小的看不上,大的做不來,這就是成都。如果不懂得踏實做事做實業,四川沒有希望。


靜居客


現在是信息社會,真實情況如何大家心理有數,適當的吹牛可以,吹過頭,就過了。如果成都本地媒體在成都吹自己第一也沒關係,畢竟當地人聽了開心,但在成都以外吹自己第四,人家就當看笑話了


財經實用知識


這問題用錯了一個字,這與成都的性格有點關係。不是號稱,而是為什麼成都自稱中國第四城?因為自古成都就是首都或者皇城,在西南名氣響亮,天府之國,所以周邊城市難以上眼!



帕瓦落地777


當年在成都高新區實習,看到了很多成都材料,尤其是關於高新區的。


(此處不談政治==)成都政府為了招引出資真的是蠻拼的。跟重慶,西安等許多城市的搶出資故事真的是說不完的。不管是地鐵規劃,高新區、天府新區規劃,北城改造,新繞城,二環高架,成綿樂,滬漢蓉,把眉山等地區號歸入028,還是改善水質,財富論壇,各種宣揚片,參與各種排名競賽等等等等都是為了招引出資,塑造形象,提升實力,產業轉型,構成良性循環。


招引出資硬件自然是交通(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雙流機場T2以及成都新機場),土地(高新區東區西區偏重紛歧,可參考孵化園)等等。軟件當然是成都文明。


美食,美人,清閒,宜居,前史,熊貓,旅行………也都是招引出資招引人才的標籤。這些標籤也是政府順勢大力推出的。(嗯,相對低房價也算)政府為企業,尤其是為在高新尖範疇的企業供給了相當多的優惠,為細小企業供給融資渠道、減免稅收、鼓舞創業,聯絡媒體為企業宣揚為成都宣揚,為企業消除負面音訊。政府,企業,媒體之間的聯絡剪不斷理還亂。大人的國際沒有對錯,只要利益。若利益良性循環,政府,企業,媒體,居民皆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