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華為如果上市,該有多少市值?為什麼?

手機宅客測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又有了全新的變化,按照排名依次是:蘋果(市值約7986.6億美元)、Alphabet(市值約6753億美元)、Microsoft(市值約5421億美元)、Amazon(市值約4760億美元)、Facebook(市值約4391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威、強生、埃克森美孚、騰訊和阿里巴巴。雖然Apple、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Microsoft依然是全球前三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是中國也開始有企業榮登光榮榜,那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這次排名中都排進了前十。報道稱,騰訊在今年4月份已經超過美國富國銀行,成功擠進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成為第一家進入前十榜單的中國科技公司。可以發現,在這十家企業中,七家都是科技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中的兩家,也算是實至名歸。而在國內口碑極好的民營企業代表——華為,是否有可能市值超過BAT?如果上市,市值又會有多少?

其實,華為作為一家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早在2013年就超過了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公司愛立信,進入世界五百強名列。根據財報顯示,近兩年,華為淨利潤已經超過阿里騰訊,投入的研發費用也超過了國內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在5G通信領域的成就加上不斷擴大的海外市場,有很充足的理由相信,華為儘管在目前沒有成為世界十大上市公司的一員,但是如果華為成功上市,它的市值一定可以和前十的公司相抗衡。這是對國產品牌的信心,也是對通訊設備行業的看好。


大貓財經


咱們先來看看華為具體的地位和對應業績分析一下市值:

一、地位

目前華為在我們國民心中地位很高,在我國的智能技術方面具備重量級和中興通訊不相上下,甚至比中興通訊的業績還好。我們現在使用華為手機的人數大於其他品牌,可見大家非常認可華為,另外華為企業正面形象也給給予大眾激勵。



二、營收

華為去全年的營收是6000多億,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營收在2000億左右,從業務體量上來講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三倍左右。

三,利潤

華為是擁有18000多名員工的全球化公司,去年的盈利是500億左右,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利潤是650億左右。



四、市值

華為如果和騰訊和阿里巴巴對標的話,市值是他們的一點五倍,因為地位和技術力量,還有市場想象來看,1.5倍估值不多。騰訊和阿里巴巴他們市值在4000億美元, 那麼華為的市值大約是6000億美元,人民幣市值大概是4萬億左右。

總結:其實咱們這裡來推測市值是基於情懷的,我大膽預測華為如果依靠現在的股權結構上市,那麼華為全員持股的員工們都能把市值推高。我其實對華為也是感到自豪的,所以寫這個推測性的話題,傾向於為華為美言。你對華為什麼態度?在評論區見。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覺悟行果修渡》創投課導師、《財富人生密碼》財富增值課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創始人,感謝關注,期待與您深刻交流……


合偉說


1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巔峰時期的茅臺

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是他在國人心目中的位置也是最偉大的企業之一,是國人的驕傲,也是做企業的榜樣和標杆,大家也很想知道如果華為上市,那麼他的市值會是多少?下面我從市盈率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華為的市值是1萬億人民幣

華為是做什麼的?

華為的收入來自兩個領域,移動通信基礎設備和移動通訊終端;

1、2018年華為在移動通信基礎設備領域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為28%

2、2018年第三季度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

華為的財務數據

華為2017年營收6036億元人民幣,增長15.7%

華為2017年淨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增長28%

華為2018年上半年營收3257億元人民幣,增長15%

我們預估華為全年的營收增長率為15%

所以預估:

華為2018年的營收為:6941億人民幣

華為2018年的淨利潤為:546億元人民幣

參考的市盈率和市銷率

1、蘋果

2018財年營收2656億美金

2018財年淨利潤595億美金

市值為8000億美金

市盈率為13.4倍

市銷率為3倍

2、中興

過去4個季度營收900億人民幣

市值為838億元

市銷率為1.1倍

3、格力電器(雖然行業不同,但都屬製造業,已經是最高水平)

過去4個季度營收1900億元

過去4個季度淨利潤280億元

市值2200億元

市盈率8倍

市銷率1.16倍

4、愛立信

過去4個季度營收1530億人民幣

過去4個季度淨利潤為虧損

市值290億美金

市銷率為1.3倍

5、諾基亞

過去4個季度營收1700億人民幣

過去4個季度淨利潤為虧損

市值310億美金

市銷率為1.26倍

華為的參考估值

蘋果的利潤率高達20%,所以雖然市盈率只有13,但是市銷率高達3倍,而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都是虧損,市銷率不超過1.3倍的;而國內對格力電器這種大藍籌也只給出了8倍市盈率,1.16倍的市銷率;

所以如果按照市盈率估值,華為的估值區間是15倍左右,

如果按照市銷率估值,華為的市銷率為1.5倍左右

華為的估值

1、按照15倍市盈率計算

華為市值=15*546億元=8200億人民幣

即便按照20倍市盈率計算,華為的市值在1萬億人民幣左右

2、按照1.5倍的市銷率計算

華為市值=1.5*6941億=1萬億人民幣

綜上,華為如果上市,其市值在1萬億左右,採用了市盈率和市銷率兩種估值方法,也對比了蘋果、愛立信、諾基亞,格力電器等企業的估值水平,這個估值不會相差太遠。

我專注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股權設計和激勵,業餘愛好搏擊

諮詢請私信


壹號股權


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同期淨利潤578.71億元,同比增長35%。阿里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5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高達5.07億。騰訊2016年總收入為1519.38億元,同比增長48%,淨利潤為410.95億元,同比增長43%。

阿里和騰訊,都是互聯網公司,輕資產模式運作,所以股東回報率非常高。比如騰訊2016年這一數據為25.53%。

再看華為,2016年其營業收入為628.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24億元),利潤58.73億美元(人民幣458億元);2017年這兩項數據分別為785.11億美元(人民幣5913億元),淨利潤55.79億美元(435.1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5%、-5%。

從營收來看,華為遠遠高於阿里和騰訊,差不多在4倍左右;但淨利潤規模相差不大,阿里反而要遠高於華為。從股東回報率來看,華為絲毫不遜色於阿里和騰訊,2016年華為這一數據高達27.7%,超過了騰訊。但是在增長率上,華為就要遜色許多了,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高速增長,華為雖然營收增幅還不錯,但淨利潤卻在下滑。這些年來,華為的電信基礎設施業務因為4G已經完成,可拓展的空間不大,這些年手機業務異軍突起,但手機業務整體的利潤並不高(手機行業九成以上的利潤都被三星和蘋果搶走了),華為甚至還發布了自己的筆記本的電腦品牌——PC是比智能手機競爭還要大的行業。

所以,從增長速度來看,在淨利潤規模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華為的市值應當不會高過阿里和騰訊。按照20倍市盈率,華為市值在1116億美元,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值,因為5G的建設高峰期即將到來,而且華為還在向人工智能、物聯網方面進發;如果估值提升到40倍市盈率,那麼估值在2232億美元。

另外,從華為的同行思科來比較,思科的總市值是1581億美元,2017年營收為492.47億美元,華為是其1.6倍;按照規模計算,華為的市值應當在2530億美元左右。

所以,總體來看,華為的市值肯定超過1000億美元,但應當在3000億美元之下。


每日經濟新聞


華為如果上市,最大可能是海思半導體板塊先獨立出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科創板上市,海思科技即華為海思半導體市值相當於高通市值的三成,目前約250億美元。未來有超越高通的可能,向1千億美元市值衝擊。

華為公司業務中,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終端業務最強大,遠超半導體,可分別給予1200億美元估值。此外企業服務器這塊與半導體差不多吧,估值300億美元,

華為目前估值應低於3千億美元,在2500億美元以上。

華為估值應略低於阿里巴巴的3750億美元和騰訊的3400億美元市值。

給華為公司估值必須要考慮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和鉅額研發投入,任何脫離研發來估值顯然是短期行為,不具備時效性。

華為2018年研發費用在150億美元以上,居全球前6,中國第1。

2017年全球研發費用居前的幾家公司是

1,德國大眾136.72億歐元。

2,谷歌128.64億歐元。

3,微軟123.68億歐元。

4,三星電子121.55億歐元。

5,英特爾120.86億歐元。

6,華為103.63億歐元。

7,蘋果95.30億歐元。

8,瑞士羅氏製藥92.42億歐元

9,美國強生86.28億歐元。

10,瑞士諾華製藥85.39億歐元。

58、阿里巴巴23.29億歐元。

85、騰訊 16.17億歐元。


塞班班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頭條千萬作者之一。世界五百強公司和上市後的市值存在著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上市後的市值是虛擬的,因為股價會漲也會跌,像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不是固定的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上漲每天能增加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值,下跌同樣也會減少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值。

還有就是上市公司不是全部資產都上市的,比如阿里巴巴上市了,但是螞蟻金服沒有上市,螞蟻金服經過兩輪融資估值已經超過千億美元,阿里巴巴又持有螞蟻金服33%的股權。所以但看市值是不能評比公司的強弱的,再比如美國強生,強生公司的市值是隻有3400億美元,但是世界五百強103位,阿里巴巴排名400多但是市值有4700億美元,騰訊4900億美元世界500強478名。所以公司在世界排名中和股市中的市值是有出入的,不是說市值大公司就強,只能說市值大的公司更被投資者看好。

說了這麼多都是為了說華為了,很多人都在問華為世界500強第83名,如果華為上市了華為的市值會是多少呢?華為的年營收是阿里和騰訊之和還要多,但是華為的股權比較分散據說任正非持股比例也就1%多一點,大部分的股份都在公司員工手中。股權太過分散的公司是難以上市的,像魏橋集團也是這樣的。股權分散是不適合上市的,可以把公司的特定資產抽離然後上市是有可能的,就像當初的螞蟻金服脫離阿里巴巴那樣。不過華為應該不會這樣做,也應該不會選擇上市。但是如果上市那麼保守估計市值應該在3000億美元以上,甚至更多5000億美元也是有可能的。市值是根據股價而定的,投資者越多越看好,股價越高市值就會越大。

華為上市的概率不大,估值也是我們的臆想。但是不能否認不上市的華為的價值。

我是投資觀,關注我瞭解更多投資技巧。


投資觀


阿里,騰迅是靠燒錢才能取得市場壟斷地位,華為要靠花錢能取得市場壟斷地位。

阿里,騰迅要靠不停融資,收購,投資才能短時間獲得市場領先地位,因為移動互聯靠流量才能生存,第一吃肉,第二喝湯,第三啃骨頭,老四撿渣,老五剩飯,老六死路一條。

華為不一樣,要靠標準,技術,專利才能領先一步獲得市場優勢,競爭者幾百上千家,要殺出一條血路。

阿里靠大數據,雲計算,移動支付,信用,新零售賺錢,需要有三十年戰略。

騰迅靠遊戲,支付,社交賺錢,需要不停收購,複製,壟斷市場,對資金需求大。

華為靠手機,芯片,通信賺錢,需要天量投資未來技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戰略的不同,註定了阿里需要不停地推銷先進的商業模式,馬雲的口才,能力,思想讓阿里走到現在。

騰迅的戰略是跟進,模仿,複製一切先進的模式,技術,應用,形成市場壟斷,所以騰迅發展最快,最好,最賺錢。

華為的戰略是標準,要想成為世界標準,需要員工安下心做技術,不需要上市運作,缺人才不缺錢。

評阿里要評馬雲,評騰迅要評壟斷,評華為要評標準。


光芒萬丈34957


華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世界 500 強第 72 位,世界最大的網絡運營商,僅僅去年(2017年)的年營業額就達到了 6,036 億元人民幣。確是牛叉吧,我們很多國人視其為「民族英雄」。

但在中國,這些年幾乎所有的巨頭科技公司相繼上市了,包括早期的 BAT(百度、阿里、騰訊)後來的美團、京東、小米、B 站、愛奇藝、獵聘、映客、拼多多等。但華為卻遲遲不上市,很多人就開始想:如果華為上市,該有多少市值?

下面先詳細介紹分析一下華為,然後試著估計一下它的身價:

  • 華為,全名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
  • 1987 年正式註冊成立;
  • 員工規模達到 180,000+人(2018 年);
  • 遍及全球 170 多個國家,服務於全球運營商 50 強中的 45 家及全球 1/3 的人口;
  • 2013 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榮登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寶座;
  • 世界 500 強 72 位;
  • 其專利數量 74,307 件( 2017 年底 );
  • 中國第一民營企業;
  • 宣傳語是,「華為,不僅僅是世界 500 強」。

其中三大主要業務及佔比分析如下:

1、運營商網絡(約50%);2、企業解決方案(約10%);3、消費者終端(約40%)。

目前分別取得了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驕人成績。

說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華為這麼厲害,上市的話應該會弔炸天、市值很高啊?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很簡單:

一、華為暫時不會上市

1、有人認為華為不缺錢,沒有必要上市融資。

2、也有人認為,華為是一家良心企業,不屑於某些企業上市坑害投資者的一些做法,特別是一些企業的大股東,上市後進行清倉式減持,把一個空殼扔在市場上損害投資者利益。

3、任正非曾說過: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所以他堅持不上市。

二、就算華為上市,市值也不起會高到哪裡去的,估計應該在 2000 億美元左右。這比騰訊、阿里市值 5000 億美元級別,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那 2000 億的市值是怎麼估出來的呢?

1、僅僅去年(2017年)華為的年營業額就達到了 6036 億元人民幣,但是相比起阿里、騰訊。雖然從營收來看,華為遠遠高於阿里和騰訊,但淨利潤規模相差不大,阿里、騰訊反而要遠高於華為。

華為在 2017 年利潤是 475 億元,而騰訊淨利潤 725 億元,阿里巴巴淨利潤 640 億元。所以按照市盈率 30 倍算華為要上市,市值大概也就 2000 億美元的市值了;

2、製造企業的利潤率(大部分在 10% 以下),普遍低於互聯網科技產業(動不動就 20% - 30%);

3、所以從華為的業務結構看,更像三星(當然這裡說的只是三星電子)和思科,他們都是電信設備以及消費電子產品為主的業務。而在撰稿時我剛查得三星電子的市值是 2562.90 億美元,思科則是 2219.84 億,華為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都大於思科,且小於三星電子,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 2000 出頭吧。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因為本來就是一個猜測,所以有些數據我們只能從量級上考慮,無法預知未知的具體數值。但整體結果來看,華為如果上市,市值不會弔炸天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是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從市值上看待一個企業的價值,華為作為實體企業還是真心不錯的,真可以說是我們的「民族驕傲」。

如上這是我的一點觀點與思考,如果大家感覺對你有點價值,歡迎點贊、轉發並「添加關注」,如果你有更多的觀點,可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stormzhang


華為目前是世界五百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企業,以後可能也不會上市,因為華為的股權結構太分散,創始人任正非擁有股權僅1.01%,而剩下的98.99%的股權通過華為的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截止2015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就有79563人。華為的股權結構就表明了華為根本沒上市的打算。

另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說過,他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他們橫向發展,他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由此看來,華為志不在上市,要為理想和目標奮鬥。目前華為已經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手機出貨量也已經超過2億臺,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而在5G領域,華為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雖然華為沒有上市,但對於華為如果上市市值多少的討論就沒有停過。華為是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其2017年的營收比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陣營的總和還要高,有消息稱,2018年華為的營收將會達到1085億美元。因此有人認為華為如果上市,市值也會比騰訊、阿里巴巴高。但是我們要知道,規模越大,市值未必越高。2018年已經結束,下圖是我國最新市值前十的企業,中石油的規模也很大,也比華為大得多,是世界五百強裡排名前五的企業,但是它的市值也是沒有騰訊和阿里巴巴高。

騰訊和阿里巴巴是我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企業,一般來說,互聯網企業的市值一般比其它行業高,全球市值最高的四家企業(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都是互聯網企業,而我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值也進入了全球前十。華為是一家電子類的硬件企業,與它對比的最好參照物是三星電子,三星電子的營收和淨利潤都比華為高得多,目前三星電子的市值在2200億美元左右,因此華為如果上市,小編覺得它的市值不會超過2000億美元。


錦繡中源


華為是一家硬件公司根據兩家公司沒有可比性。或者說它的市值不可能像這兩家跑的那麼高,那麼離譜,阿里巴巴和騰訊還有華為都是很偉大的公司,但是他們三家的市值沒有參考的意義,不能因為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將近五千億或者突破了五千億,就覺得華為應該也在這個數字,華為可以參考的公司我更傾向於三星,從片面一點的角度拍就從營業額和淨利潤來看華為一六年的淨利潤是五千多億人民幣,淨利潤是三百多億。相比之下,三星的。營業額是一萬一千多億人民幣,淨利潤是一千一百多億。但是三星的市值在兩千億美金左右,我覺得這兩家參照起來更現實一些,這兩家不過他們涉足的領域也不一樣,有的人因為蘋果和華為都有手機,就將蘋果跟華為相對比,這個也不現實,。蘋果的淨利潤是全球五百強中最高的,他的利潤高達百分之二十幾,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看騰訊,騰訊的營業額只有華為的三分之一,但是他的淨利潤還比華為高出幾十億,騰訊的利潤率也在二十多近30%。。居然是騰訊,為什麼股價節節高,今年市值翻了一倍已經突破五千億美金大關。

不過討論這些也沒有太大意義,這些都只是設想華為暫時還是上不了市,以任正非的性格是不會讓那些老人拿著錢從此開始幹活兒的。華為讓人尊敬也不是市值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