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最肥的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和江西嗎?有何依據?

林色芬


清朝疆域遼闊,而如果不算邊疆地區,清朝設有八大總督,以及不設總督的河南巡撫、山東巡撫、山西巡撫。這八大總督是:

轄區包括河北省、京津、內蒙古中南部的直隸總督。

轄區包括甘肅省、陝西省、寧夏的陝甘總督。

轄區包括四川省與重慶市的四川總督。

轄區包括雲南省、貴州省的雲貴總督。

轄區包括湖南省、湖北省的湖廣總督。

轄區包括廣東省(當時包括海南省)、廣西的兩廣總督。

轄區包括福建省(當時包括臺灣島)、浙江省的閩浙總督。

轄區包括江蘇省(當時包括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的兩江總督。

八大總督加上三個巡撫,清朝共有11個總督或巡撫轄區。這11個轄區對清朝來說都非常重要,沒有輕重之分。但如果一定要挑出兩個最重要的,按清朝人的說法,則是北直隸、南兩江。

北直隸好理解,國都京師就在直隸轄區,天子根本所在,能當上直隸總督的都是皇帝絕對信任的。但京師有一個劣勢,就是太偏北方,周邊地區都不是盛產錢糧之地。京師附近所需的錢糧往往都要從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調集,這三個省屬於兩江總督轄區(閩浙總督下轄的浙江也是錢糧重地)。

兩江總督轄區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設直隸。明成祖朱棣推翻建文帝后建都北平,新設直隸,原來的直隸改稱南直隸。明朝雖遷都,但錢糧主要仰仗南直隸。清朝入關後定都於京師,非常重視明朝的南直隸轄區,畢竟這是朝廷的錢袋子和米袋子。不過清朝最早設的不是兩江總督,而是江南河南總督,轄江蘇、安徽、江西、河南四省,時間是順治四年(1647年)。需要說明的是,當時蘇皖還沒有分家,稱為江南省。

河南和江南省關聯不大,於1649年劃出江南河南總督轄區。剩下的江南省和江西省,統稱為江南江西總督,也就是江南省和江西省都設有總督。因兩省的首字都是“江”,故稱兩江總督。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將江南省劃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兩江總督的名稱卻保留了下來。兩江總督的全稱是“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

清廷把這三個省整合在一起是有原因的。江蘇在當時稱為虎踞龍蟠之地,帶山海而扼湖廣、中原,襟帶長江入海。安徽在當時稱為楚吳交界之地,西與湖廣相接,東接南京所在的江蘇,北扼中原,南抵長江,戰略形勝之地。江西則稱為東扼吳楚閩浙,西控荊楚,南達南嶺。三省連在一起後,北界接山東,距京師不遠;西界接河南、湖廣,南界的江西則夾在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之間,相當於朝廷在這五省中砸進下一顆釘子,可控視五省動向,以穩定東南局面。

另外就是經濟問題。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都是土地肥沃、河湖眾多的漁米之鄉,不宜分而治之。將三省整合在一起,由朝廷控制,可以有效保證三省的錢糧為朝廷所用。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雖屬兩江總督轄區,但他們各省內都有自己的巡撫,主管民政。兩江總督在三省的存在基本上以軍事為主,略類似於後來的大軍區制。轄區內的提督、總兵都要聽總督的調遣,總督控制轄區內綠營兵的調動權。同時,總督還有監管藩庫的權力,新總督上任時都必須去查藩庫,不去都不行。

因為江西在三省中不處於主流位置,有人呼籲江西單獨建省。清道光十年(1830年),軍機大臣託津認為江西不應該再受兩江管轄,應該單置總督。反對意見則認為江西夾在五省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江西兵力少,必須依靠江蘇和安徽。最終道光帝聽進了曹振鏞等人的意見,拒絕了託津分兩江的建議。

不分兩江其實是對的。江西是朝廷的重要糧倉,單設總督,還要多一些管理成本,實無此必要。再者,如設江西總督,萬一總督捅出什麼漏子,朝廷還要花成本進行善後,不如由兩江總督管轄。

清人說直隸管兵,兩江管錢糧鹽,是很有道理的。每一任兩江總督都知道自己來兩江是幹什麼的,一言以蔽之:為朝廷摟錢(糧、鹽、漕運)。清朝設漕運總督,漕運總督衙門就駐在兩江管轄的江蘇淮安府。漕運總督和兩江總督在漕運這一塊的職能有時候是交叉的,比如漕運總督如果空缺,就由兩江總督代理漕運總督。清朝後期,與洋人的交往增多,朝廷設了兩個通商大臣。大家所熟悉的是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比如著名的李鴻章。其實還有一個不怎麼出名的南洋通商大臣,就是由兩江總督兼任的。


地圖帝


在清代,兩江總督是八個總督之一,管理的是江蘇、安徽和江西三個省。

在清初時,江蘇和安徽兩省都屬於江南省,後來因為江南省太大,而且經濟富裕,所以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在順治十八年分成了將江南省江南右與江南左兩塊,後來用江寧府、蘇州府的首字,改江南右為江蘇省,用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江南左為安徽省。

兩江總督前身是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兩江總督正式定名,並且劃定管理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已經是康熙二十一年,刺史雖然江南省已經不復存在,不過還是取了兩江總督這個名字。

而另一個比較搞笑的事情是江蘇和安徽兩省雖然早就分家,江寧府劃在了江蘇省,也是兩江總督衙門的駐地,但是安徽的巡撫衙門一直留在江寧府,而江蘇的巡撫衙門在蘇州。知道乾隆時期,安徽的巡撫衙門才搬遷到安慶,結束了在外省辦公的詭異狀態。


不沉的經遠


估計很多同學都認為兩江地區就應該是江蘇和浙江,一位同學在我的文章中看到我寫兩江地區不是江蘇和浙江,氣憤的讓我要多讀讀歷史,有的時候我真的挺佩服一些人,明明自己啥都不懂,就敢質疑一個歷史創作者,真的不知道哪來的勇氣。

縱橫雖然不是歷史科班出身,但是在歷史民科這一塊還是有點實力的,就歷史常識來說,超過全國百分之九十的人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在家喝了點酒,吹點小牛,不要見怪)。

在現在的行政區劃下,江蘇和浙江都是富庶的地區,又緊緊相鄰,因此,很多人就認為兩江地區應該就是江蘇和浙江。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偏差,實際上就是以當代情況去推測古代,是對古代認識的一種偏差,兩江這種行政規劃,在清朝時期是總督巡撫轄區的一種劃分方法,通常會以兩個省的前綴,形成一個總督轄區。

比如陝西和甘肅地區合稱陝甘總督,雲南和貴州合稱雲貴總督,廣東和廣西合稱兩廣總督,如果江蘇和浙江是一個總督轄區的話,在稱呼上也應該是江浙總督,而不是兩江。

實際上,浙江和福建是一個總督轄區,合稱閩浙總督,但凡對歷史瞭解一點的,都能知道浙江不屬於兩江。

看到縱橫分析到這裡,類似那個神之勇氣質疑我的同學,應該會說,那兩江總督,應該就是包括江蘇和江西了?

其實,這也不對,兩江總督裡面,一個“江”是江西沒錯,但是另一個“江”,卻不是江蘇。聽到這裡,估計很多人又質疑了,兩江怎麼可能沒有江蘇?

清朝時期兩江總督的由來,是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稱兩江。也就是說,兩江總督雖然包含了現在江蘇的轄區,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江蘇省。

這就要從明朝時期說起了,明朝時期採取兩京制,一個是北京,一個是南京,以京城為首的地區自然是直隸地區,因此,明朝分為北直隸和南直隸。

南直隸包含了現在轄區的江蘇、安徽、上海等地區,清朝取代明朝後,自然是要結束明朝的兩京制,取消南京的陪都地位,南直隸也被改名稱為江南省,與江西省同為兩江總督轄區。

到這裡,大家就能看到問題所在了吧!

江蘇其實是江南省再分的結果,因為清朝剛剛入關之後,江南省對全國的影響力十分巨大,順治迫於當時的壓力,採取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策略,將江南省份為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一直到康熙六年的時候,才將江南省正式劃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

這也為什麼能夠解釋,為什麼江蘇和江西,都不挨著,怎麼能夠稱兩江的問題。

到了這裡,估計一些對歷史好奇的小朋友,肯定要問到,兩江地區都是很富裕的地區,當時稅賦佔天下三分之一,怎麼可能是江蘇、安徽、江西這三個省呢?江蘇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安徽和江西,不應該是富裕的地區啊!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安徽和江西,也是富庶地區,以安徽來說,雖然當時江蘇在拆分後是遠勝於安徽,尤其是在文化和商業方面都強於安徽,但是我們要知道,古代政府是重農抑商時期,相對於商業稅,他們更看重農業稅和人頭稅。

安徽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其境內平原佔比很大,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佔全省面積的55.39%,其他地區為丘陵地區,依然有很大的地方適合種地,人口稠密,自然災害少,自然也是納稅大戶。

還是要強調一點,古代跟現在有很大差別,不能以現代的視角來看古代的東西,也許在現在沿海省份都是發達省份,但是在海禁時的古代時期,沿海省份未必比內陸發達。

儘管江南省被一分為二,在整體上依然還是兩江總督轄區,在清朝總督排序中,直隸總督第一,兩江總督則排第二,在98位兩江總督中,有影響力的總督多達80多位,其中晚清四大名臣,都有兩江總督的任職履歷。


史論縱橫


兩江,並不是指江蘇和江西,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稱或者簡稱,後來江南省又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所以,兩江地區包括了清代的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請注意,這裡的江蘇、安徽、江西是清代的行政區劃,不是今天的!兩江總督是清代光緒朝以前唯一統轄三省的總督。

兩江地區,順治元年時沿襲明末舊制,設有淮揚總督,順治三年革除,四年的時候分別設立了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順治六年革除河南,稱之為江南、江西總督。江南省設巡撫3員,即江南巡撫、鳳廬巡撫和操江兼巡撫事;江西設巡撫2員,即江西巡撫、南贛巡撫。

在順治與康熙中期以前,整個兩江地區總督與巡撫或分或並,處於調整過程中,其間還經歷了康熙六年的江南分省,一直到康熙二十一年才正式確定下來,即在兩江地區設有兩江總督1員,駐江寧,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各省設巡撫1員,此格局至清末都沒有改變。

兩江總督統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各省所轄區域與明朝意志,只是局部調整了府(直隸州)縣的行政區域,如江西統轄十三府一直隸州,江蘇為八府三直隸州,安徽則為八府五直隸州。

而其中安徽省,是清朝才設立的。今天的安徽省域,在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分屬不同的建置。順治二年(1645),清軍佔領南京後,旋改明朝南直隸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定江南省治於江寧、設江南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開始行政治理。

而安徽這個省的來歷,也比較複雜,至今都沒有直接文獻史料證明“安徽”一詞是取“安慶府”、“徽州府”聯詞組成的。在官方行政運行過程中,在公文往來中,為稱謂的方便和間接,如對官職稱謂“巡撫安、徽、寧、池、太。廬、風、滁、和、廣等處地方”等,省稱或簡記為“安徽”。所以,安徽省設施在康熙五年,安徽巡撫開始成為安徽地區最重要的巡撫衙署才分治的。康熙年間的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廬州府、鳳陽府以及滁州、和州、廣德州等七府三州,構成了安徽地域版圖的地理輪廓。

江蘇是在康熙六年建省的,順治二年時,先是設立了江寧巡撫,統管江南五府,到了康熙六年,又增加了揚州、淮安兩府以及徐州一個直隸州,由此江南巡撫便成為江蘇一省直掌,江寧巡撫的稱謂遂被江蘇巡撫所替代,而巡撫衙門治所也從江寧搬到了蘇州,江蘇省的名字其實是以巡撫的名稱而得來的。

江西應該算是兩江地區之中行政區劃沒有什麼變化的省了,元代建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和今天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明代的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於今天的江西,清代江西省與明代大致相同。

我們可以這裡來理解清代兩江總督的管理區域,江南省實際上就是明代的南直隸,後來拆分為安徽和江蘇,江西依然是明代的江西,變化不大。如此一來,兩江總督管轄的就是三省之地,而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三個省在明清時經濟軍事基本形成一個整體的原因。


江畔初見月


總督是清朝封疆大吏中地位最高的職位,統管一大省或數省軍政要務。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享受從一品待遇。清朝常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甘、四川、兩廣、雲貴。

從總督排名可以看出,地位最高的當數號稱“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而屈居老二的則要數管轄“天下財賦半江南”的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管轄的可不僅僅是現在的江蘇和江西,還包括安徽及上海等地區。“兩江”中的一江指的是江西省,另外一江則指的清初時期的江南省。江南省原是明朝的南直隸地區,清朝入關後,將南京都城的定義廢除,把南直隸改為江南省,管轄地區包括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及浙江的一部分地區。江南號稱“魚米之鄉”,明清兩朝一直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清初江南省財賦佔全國三分之一,而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江南省人才佔錄取人數的一半左右,時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

江南省經濟發達,人文薈萃,地域遼闊,清朝統治者為了便於控制,防患於未然,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劃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左取安慶府和徽州府首字命名為安徽省。江南右取江寧府和蘇州府首字命名為江蘇省。兩省分設巡撫治理,但仍歸兩江總督統轄。兩江總督統籌三省事務,又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因而地位尤為重要,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等歷史名人都擔任過兩江總督之職。兩江總督署位於南京市中心,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洪秀全把它擴建為天王府,曾國藩收復南京後,按禮制重建兩江總督署。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兩江總督署改建為總統府,現為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的一部分。


歷史茶坊


清朝入關後,所經歷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入關前的大清,只有東北一隅之地,並且國小民寡,因此治理起來很容易。而入關後,對於數倍於關外的明朝故地,清朝統治者能選擇的,不外乎三種辦法:

第一種。搶一把就走。其實起初清朝統治者裡面,確實有人有過這種想法;

第二種。學習金朝建立偽齊的方法,在漢人裡面尋找代理人,搜刮中原財富給清朝;

第三種。取代明朝。

而此時的清朝,如果是努爾哈赤時代的模式,其統治者充其量會選擇第二種模式,但是,在皇太極的改革後,清朝統治者最終選擇了第三種模式,並開始對華夏長達近三個世紀的統治。

清朝能成功建立統治,歸根結底在於積極學習明朝的制度。

江南省

行省制度起源於元朝。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後,吸收了這個制度,同時,明朝統治者為了防止地方做大對抗朝廷,還專門設計了督撫制度。

這些制度,被清朝統治者全盤吸納。

明朝奉行“兩京十三省”制度,將整個大明劃分為十三個省以及南北兩個直隸。因為朱元璋起初定都南京,朱棣造反後,唯恐南京的建文餘黨會對自己不利,於是遷都北京,這就導致明朝同時存在兩個首都,而首都周圍的很大一片地區,被劃分為“直隸”地區。

清朝入關後,南京周圍的南直隸被清朝統治者撤銷,清朝將其改名為“江南省”。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大貪官和珅有過這樣的一句臺詞:江南是大清的稅賦重地,大清可以亂數省,但不可亂江南一省。

當然那部電視劇的細節大多為虛構,但和珅的這句臺詞卻有著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論是大明還是大清,江南省都是明清朝廷的稅收重地——當然,早在順治後期,江南省的建制就已經撤銷了。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太平軍佔據江南省故地大部分地區,導致清朝財政受損——這也是太平天國政權雖然腐朽混亂,但依舊可以對抗清朝十多年的原因之一。

兩江總督

順治帝在位後期,考慮到江南的重要性,於是將江南省分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這兩個省。

清朝的兩江總督,既負責管理清朝的江南省故地以及江西省。前文說過,江南省故地是明清朝廷的財賦重地,因此,兩江總督的地位,在清朝的總督中,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一種存在。


藤樹先生


不是,兩江總督轄安徽、江蘇和江西三省。

《清史稿.職官志》載:“雍正元年,(兩江總督)以綜治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有史可知,兩江總督轄有三省,即江蘇、江西、安徽三省。



PS:清初,安徽、江蘇曾為一省,即江南省。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在原明朝南直隸地區(即今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所在的地區)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廢去南京國都身份。不久,清廷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也就變成了江南省。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東稱“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稱“江南左布政使司”。至於順治為何突然下詔將江西省一分為二,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江南省實在是過於龐大,實力也實在是太強,明時這片地區的人口就佔了全國的18%,面積也佔了全國的7%,賦稅更是佔了全國三分之一,所以順治為了讓清朝能夠牢牢的掌控住這塊地區,為了防範一些有異心的勢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強而危及朝廷,於是順治就決定將江南省一分為二。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改江南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司”(取江寧、蘇州二府首字而來),江南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而來),自此安徽省、江蘇省始得名。

兩江總督的前身是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清史稿.職官志》載:“(順治)四年,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駐江寧”),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河南等四省。當然在順治五年,河南省脫離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的控制,改由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管轄(《清史稿.職官志》載:“順治五年,置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駐大名”)。



此後江南江西二省在設總督一事上曾有多過數次變化,“(順治)九年,徙南昌,時號江西總督;已,復駐江寧。十八年,江南、江西分置總督....(康熙)四年,復併為一。十三年,復分置。二十一年仍合。尋定名兩江總督”(《清史稿.職官志》),順治年間,因為清朝轄區的變化,清廷在對待地方總督一事上是“喜怒無常”的,時而分置,時而合併,沒有個固定,因此對於江南江西總督一事上亦是如此,順治十八年曾分為江南、江西總督,康熙四年又合二為一,康熙十三年又分置江南、江西總督,康熙二十一年又合併,並定名為“兩江總督”(當然這只是簡化的官名,正式官名應該是“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操江、統轄南河事務”)。



當然,題主說的管轄的地區雖有誤,但有點倒是說對了,那就是兩江總督卻是清朝最肥的官職之一。

我們先不說兩江總督兼領的其他事務,就單單看他管轄的地區。兩江總督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其中尤以江蘇、安徽兩省最為富庶,但是這個地區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當時它是清朝最富裕,最發達的地區,是清朝名副其實的賦稅重地,經濟之繁榮,文化之昌盛,無省可出左右。



再者兩江總督不但管轄著清朝最富庶的地區,他還兼著清朝油水最多的一個職務,那就是兩淮鹽政(《清史稿.職官志》載:“道光十一年,兼兩淮鹽政”),鹽政向來是歷朝歷代最賺錢的官營行業,歷代王朝都靠著它從百姓的手中賺取了鉅額的錢財,而這對於清朝亦是不例外,毫不誇張的說,兩淮的鹽業可是佔了清朝全年賦稅的三分之一。

同時我們從清朝大案“兩淮鹽引案”亦可窺知清朝鹽業的是有多麼的賺錢。在此案調查完畢,軍機大臣傅恆等結案後上奏時,在奏摺中有這樣幾段話:“兩淮商人迭荷恩賞卿銜,乃於歷年提引一案,將官帑視為己資,除自行侵用銀六百二十餘萬兩外,或代購器物,結納饋送,或借名差務,浪費浮開,又侵冒銀至數百萬兩”、“歷年各商共應完納銀九百二十七萬五百四十八兩。各商代吉慶、高恆、普福購辦器物作價銀五十七萬六千七百九十二兩,又各商交付高恆僕人張文學、顧蓼懷經手各項銀二十萬七千八百八十七兩,各商代高恆辦檀、梨器物銀八萬六千五百四十兩”、“應向商人追繳銀一千零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九兩六錢”。



從以上的各項數據我們就可以窺知清朝兩淮鹽政的肥,油水的多。想想看,數年的時間,官商勾結,就侵吞稅銀千萬兩之多,這是何等的財富,要知道清朝鼎盛時期的年賦稅也不過5000萬兩有餘,此時僅憑兩淮的鹽業,那些貪官就能貪了千萬兩,佔全國賦稅的五分之一,可想而知,兩淮鹽政的肥。

此外,在同治五年,兩江總督還被賦予五口通商事務的職責,並加授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職官志》載:“同治五年,加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與北洋遙峙焉”)。五口通商的五口就是指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當時因清朝被列強接連擊敗,於是迫不得已只得開放沿海部分地區的口岸來與各國進行自由交易,最初開放的就是以上所說的五個城市。而南洋通商大臣就是管理這五個地區,及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想想看,一個管理著國內與國外貿易的地方的官員,你認為他會得不到好處嗎?雖說這些口岸總得是由列強做主的,但是俗話說得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兩江總督作為清朝派來管理這些口岸的最高長官,他的權力肯定還是有的,因此當時外國人亦或者是國內的商人想在這裡貿易的,多少還得跟兩江總督搞好關係的,而作為商人,還是能做的起海外貿易的商人,他們最不缺的自然就是錢。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知道兩江總督是清朝最肥的缺這句話是不假的,憑藉著對外貿易管理權、兩淮鹽政管理權、全國最富庶的地區的治理權等這三個權力,兩江總督可謂是真正的天下第一肥缺。


澳古說歷史


必須的,畢竟gdp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少,說明好貪😆來浙江當官的,不太好貪,浙江人精明,不好糊弄,民智開化,當官的必須有點實力🤣🤣🤣


衰尾道人秦假仙



清朝時設有兩江總督,初期管轄區域為江南省、江西省兩個省,故稱兩江總督;後管轄區域為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含今日之上海市)三個省。

一、總督,正式名稱為“總督xx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務”,督撫同城時有的“兼理巡撫”,江河事務繁重地域有的“兼理操江、河道事務”,直隸、兩江總督分別“署理北、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還兼管北洋水師。

總督,為地方官員中級別最高、權力最大的軍政官員,但以軍事為主,官階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則為從一品,習稱“封疆大吏”,權勢顯赫。

總督管轄軍隊,只限管轄漢軍綠營軍隊,管轄的漢軍綠營軍隊稱“督標”,八旗軍隊歸駐防各地的滿族將軍管轄。

計設有直隸、兩江、兩廣、湖廣、閩浙、雲貴、陝甘、四川八總督,後增加東三省總督,四川總督管轄一省,則不設巡撫;其他總督管轄多省軍政事務,但以軍事為主。

總督,類似新中國成立初期設立的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中南六個大區政府主席,管轄數省,但比大區政府主席權力更大,比大區政府主席還多執掌軍權,外經貿權。



二、兩江總督,正式官職名稱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大臣,初期管轄江南省、江西省,故名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初名“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短暫易名“江西總督”、“江南總督”,後正式定名“兩江總督”,併兼管兩淮鹽政、兼署南洋通商大臣。

兩江總督,江南省轄區沿襲明朝南直隸轄區,相當於今日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面積太大,不便管理,於是予以拆分,以江寧府、蘇州府組建江蘇省(含今日之上海市);以安慶府、徽州府組建安徽省。


於是,兩江總督管轄區域為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三個省,但仍然稱兩江總督。


z山海


你是你爸媽生的有何依據?那當然要問你爸媽啊,同理兩江總督管轄哪裡?當然是皇帝欽點的啊,你可以去問皇帝啊。啥?皇帝死了?那問誰?史官留下的史記自己去讀讀不就知道了,反正你也不信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