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廣西已有25個絕美長壽之鄉,你去過幾個?


廣西已有25個絕美長壽之鄉,你去過幾個?


廣西已有25個絕美長壽之鄉,你去過幾個?


目前,全世界僅有6個地方被認定為“世界長壽之鄉”,其中一個就是巴馬。全國共有長壽之鄉76個,其中廣西有25個,佔全國總數的32.4%,是中國長壽之鄉最多的省區。

這25個長壽之鄉分別是:巴馬、永福、東興、昭平、岑溪、東蘭、上林、金秀、扶綏、容縣、凌雲、蒙山、鳳山、陽朔、天等、富川、大新、恭城、宜州、大化、龍州、馬山、天峨、象州以及剛獲得“世界長壽市”的河池。(數據源於百度百科,如有錯漏請本文留言告知)這些地方每一處都是絕美的人間仙境!它們長壽的秘密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長 壽 之 鄉

上林縣

山清水秀的上林自古就是一方長壽福地。上林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得益於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境內有被譽為“南國廬山”、“綠色明珠”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明山。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生命之源在於水”在長壽之鄉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上林水資源充沛,且多為源頭水,水質優良,沒有汙染,含有較豐富的、有助健康長壽的硒、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優質的水資源,肥沃的土地,造就了上林優質稻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其中,“上林大米”更是被譽為用礦泉水種出來的生態米,因其營養豐富、香軟爽口而聞名。

馬山縣

馬山地處巍巍大明山腳下,滔滔紅水河之濱 山高水長,鍾靈毓秀,自然景觀奇特多姿,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有被譽為“世界十大溶洞之一”的金倫洞;有廣西最大的巖洞式寺廟、千餘年悠久歷史的佛教聖地靈陽寺; “廣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紅水河兩岸秀麗風光 ;有“廣西廬山”美稱的大明山風景區;有被譽為“天然氧吧”的廣西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藥物自然保護區弄拉生態旅區;有美麗神奇的廣西可開發遊覽的最長暗河—永州定樂江地下暗河 ;有廣西至今發現最大的石林城堡——金釵石林城堡以及千姿百態的紅水河奇石等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和南國壯鄉風景,是大南寧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宜州

宜州市位於廣西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宜山宜水更宜人”的美稱。宜州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絕美的下梘河傳說就是劉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地方。宜州也是迄今有史可查、世界最長壽老人——146歲壽星藍祥的出生及生活地,也是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誕生地。宜州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6.65%,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以上,先後榮獲廣西園林城市、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名城等稱號。

巴馬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佈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半都是經過數千米的地下潛流區後才露出地面的,這些水從不同的地層中吸收了豐富的硒、鍶等微量元素,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還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巖)水上溶洞;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研究人員認為,宜人的生活環境、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巴馬人長壽的重要因素。

桂林永福縣

永福縣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西南部,自古就有“水旱無憂三千垌,十里常逢百歲人”的美譽,這裡福壽文化獨具特色、底蘊厚重,“福壽之鄉”美譽名副其實。永福縣城境內地處四江匯合之地,縣城內的鳳山、中洲島等地境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永福福壽文化的集中體現。

東興市

在中國的長壽之鄉中,邊城東興是遠近聞名的,“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隨便找,百歲老人精神好”,這是東興當地流傳的一首長壽歌謠,到2012年,全市百歲以上老人總數為24位。東興瀕臨北部灣,背靠十萬大山,屬亞熱帶季風區,日照充足。東興西北部的馬路鎮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是全國聞名的高雨量區。對於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新鮮的空氣就是有錢人也無法買到的“奢侈品”。而東興,一年裡被大雨頻繁洗滌過的空氣,特別乾淨清爽。生活可以模仿,但得天獨厚的氣候及生態環境不可模仿。百年滄桑,百年不孤獨。得到了這方水土的擁抱,你就永遠不會老,這是東興長壽老人百年的生活現實。

賀州昭平縣

昭平,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家園,是生態優越的福壽之鄉。位於廣西東部,桂林灕江下游。昭平境內,風景秀美的黃姚和山環水抱的走馬、馬江是長壽老人較多的鄉鎮。黃姚,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和賀州市金牌景區,“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 走馬,盛產茶油。彎彎曲曲的桂江,環抱著滿目青山,養育著不少精神矍鑠的百歲老人。昭平——山川壯麗、風景旖旎的長壽之鄉!

梧州岑溪市

岑溪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兩廣交界處的岑溪市生態環境優美,有獨到的地理優勢,中國第一個國家山地公園——天龍頂國家山地公園,中國首座全山景公園——岑溪市200級山景公園等等國家級景點均在這裡。

河池東蘭縣

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是鄧小平領導右江革命鬥爭的指揮中心。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孕育了東蘭源遠流長的長壽文化。全縣百歲及百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比例連續3年超過十萬分之七的標準, 生態環境優美,是名副其實的休閒勝地、養生寶地,2012年11月,中國老年學學會特授予東蘭縣“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來賓金秀瑤族自治縣

金秀瑤族自治縣地處廣西中部偏東的大瑤山區,是世界瑤族支系最多的縣份。縣境內全年平均氣溫為17攝氏度,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被譽為“嶺南避暑勝地”和“人世間之桃源仙國”,是理想的旅遊避暑、療養保健的好地方,加上自然的地理優勢,有“三聖四庫”的美譽。“三聖”即聖堂山、金秀水、瑤族文化之都;“四庫”即碳庫、水庫、氧庫和生物基因庫,是廣西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也廣西最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扶綏縣

扶綏縣位於廣西西南部,屬亞熱帶溼潤季風區。“扶綏”“福隨”喻意幸福相隨,是壯族(藍衣壯)的發源地之一,素有“上龍之鄉”、“白頭葉猴之鄉”、“甘蔗之鄉”、“瓜菜之鄉”、“劍麻之鄉”的美譽,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扶綏“中國長壽之鄉”,滋養了扶綏富饒多產的大地。扶綏有兩脈一江一湖,地處十萬大山和西大明山的餘脈,風光秀麗的左江和客蘭湖,山清水秀石頭美,徐霞客遊記讚美左江岸的奇石勝過陽朔,這裡四季常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空氣新鮮,負氧離子含量高,而且是世界珍稀動物白頭葉猴的主要繁衍生息地,還有1800多種植物,堪稱植物多樣性的博物館。這是扶綏生態環境好的最有力的的證據。

玉林容縣

是楊貴妃的故鄉、沙田柚的原產地,也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在容縣,百歲老人多五世同堂,上百號人的大家庭其樂融融的場面十分常見。百餘年來,但凡提到長壽特產,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沙田柚, 而此柚子就盛產於容縣。

百色凌雲縣

具有近千年州府建制歷史的凌雲縣城,因山而得名,因水而有靈氣,因歷史久遠而富有文化內涵。凌雲百歲以上壽星有365人,是國家認定的全國首個“全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享有“山上水鄉、古府凌雲、宜居天堂”的美譽。適宜的氣候使得凌雲的一景一物都有一個感人的傳說,每一個傳說都深藏著厚重的文化。縣境內旅遊景點更是星羅棋佈,景觀風光各異,文廟、博物館、茶山綠色金字塔、巖流瑤寨、邏樓新寨、中山紀念堂、石鐘山、雲臺山、五指山、弄福公路等旅遊景點備受遊客青睞。

梧州蒙山縣

在廣西梧州市管轄的縣(市) 中,有一座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的古城,它就是中國近代農民革命政權太平天國開國之地、新派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故里---蒙山縣。蒙山縣境群山環抱,襟江帶水,風光旖旎,有著絕佳的適宜人居環境。縣內森林茂密,資源豐富,物產繁多。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的食物、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蒙山人長壽的主要原因。

河池鳳山縣

鳳山縣位於廣西的西北部,是世界長壽之鄉巴馬長壽帶盤陽河流域的源頭且鳳山縣沒有過境的水,這裡的水屬天上來水或者從地下湧出的泉水。一直以來,素有"群山之祖、壽鄉之源"之稱。全縣土地總面積2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211萬畝,森林覆蓋率80.94%。鳳山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奇山秀水的自然美景孕育了鳳山神奇獨特的“長壽現象”。

桂林陽朔縣

陽朔縣城有“壽陽城”之稱,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的陽朔縣四季分明、溫和溼潤,美麗的灕江孕育了陽朔秀麗的山水和優良的生態環境。陽朔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灕江水質一直保持在二類以上標準,空氣一級標準天數超過300天,人居環境優越,被聯合國確認為“人類最佳居住地”。

天等縣

天等縣全年平均氣溫為20.5℃,空氣負氧離子高達60000個/cm3,是名副其實的“避暑養生勝地”。天等人素有尊老愛老的良好習俗,當地人每到49歲、61歲、73歲、85歲生日,兒女們都邀請各方親友前來為老人祝壽。每年農曆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臘月八,都是當地典型的敬老愛老傳統節日。天等縣福壽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現已成功申報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個,市級7個,縣級16個。其中“打榔舞”、“壯族霜降節”已經列入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該縣許多8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打榔舞的文化傳承者。

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

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的桂、粵、湘三省(區)交匯處,縣境地處五嶺中的都龐嶺與萌渚嶺兩嶺的餘脈之間,是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和支流源頭之一,自古有“富麗山川”美譽。經專家組考證,富川人口長壽的原因包括有: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傳統人文關懷一脈相承,生活習慣科學合理,性格勤勞好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長期以來,富川把湘楚吳越飲食風格與當地的飲食習慣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瑤族飲食文化。為倡導健康飲食生活方式,富川以當地生態綠色農產品為食材,推出富川長壽宴、長壽食譜,包括煲類、燉品、糕點等一千餘種。

大新

大新縣位於廣西西南邊陲,與越南高平省接壤,物產資源豐富,是“中國錳都”、“龍眼之鄉”和“苦丁茶之鄉”;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百里山水畫廊”美譽,德天跨國大瀑布榮獲“中國最美六大瀑布”之一。近年來,大新縣大力實施“強工興旅固邊”發展戰略,著力改善民生、優化美化人居環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尊老、愛老、孝老氛圍濃厚,當地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排在廣西前列、崇左市第一位。

恭城

恭城瑤族自治縣史稱茶城,地處湘、粵、桂三省要衝,置縣於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這裡人文積澱深厚,境內文物古蹟眾多,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在此交融匯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經濟態勢。恭城長壽現象的形成,是長期以來瑤鄉人民堅持生態發展、循環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有七個方面:優良自然生態環境;獨具特色養生習慣,這裡各族同胞大多都養成獨特的生活習慣,恭城油茶是抵禦山地潮溼、瘴氣陰重的生活環境而發明的一種家常保健飲品;有獨特民族習俗;有經濟快速持續發展作保證;敬老愛老蔚然成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老齡事業;文化積澱深厚,尊師重教氛圍濃厚。

大化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16平方公里,轄12個鄉4個鎮155個行政村3個居民社區。全縣現有人口46.8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7.66萬,佔總人口的80.4%;庫區人口10.7萬,佔總人口的22.8%;瑤族人口95623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0.42%,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的國家新時期扶貧開發重點縣。大化縣城古為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地,漢元鼎六年劃入定周縣,五代十國時統屬宜州地,宋歸右江道,元屬田州路,明清時隸屬思恩府,民國時和解放後分屬都安、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馬山縣。1988年10月始成立大化瑤族自治縣,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大化縣屬喀斯特地貌,境內峰叢密佈,東北部和西南部為峰叢窪地,東南部多為峰叢谷地,中西部為低山丘陵。紅水河貫穿大化全境,整體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大化縣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8.2—21.7℃,年降雨量為1249—1673mm之間。

龍州

龍州縣位於廣西西南部,左江上游,平而河與水口河匯合處,與越南高平省毗鄰。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200公里,東鄰崇左市江州區,南接寧明縣、憑祥市,東北面與大新縣相連,西北與越南接壤,面積2317.8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轄12個鄉鎮,123個村(居)委會,有壯、漢、瑤、苗、回、侗等民族,壯族人口占總人口95%。龍州建制始於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南大門歷史悠久的古城。

龍州為邊防重鎮,是一座具有1290多年曆史的邊關商貿歷史文化名城,西有水口關,西南為平而關。1889年,龍州被闢為對外陸路通商口岸,是廣西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國與東南亞各國進行文化、貿易交往的重要門戶,素有邊陲重鎮、小香港之稱。境內自然風光秀麗,地質景觀獨特,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龍州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江革命勝地。1930年2月1日,在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的領導下,爆發了震撼左右江的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重要的革命遺蹟有紅八軍軍部舊址。名勝古蹟有小連城和棉江花山崖壁畫等遺蹟。

天峨

天峨縣因傳說是美麗的天鵝飛昇的地方而得名,境內物產豐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是廣西林業重點縣,素有“森林王國”、“綠色寶庫”之稱;紅水河流經縣境112公里,水資源佔紅水河流域總蘊藏量45%,舉世聞名的國家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龍灘水電站座落在距縣城15公里處,被譽為“西南水電之都”。天峨縣盛產油桐、金花茶、六畫山雞、紅水河魚、靈芝、竹蓀、珍珠李等特產,是著名的 “中國山雞之鄉”、“中國油桐之鄉”和“中國金花茶之鄉”、“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廣西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

象州

象州縣現轄7個鎮、4個鄉:象州鎮、運江鎮、寺村鎮、羅秀鎮、石龍鎮、水晶鄉、大樂鎮、中平鎮、百丈鄉、妙皇鄉、馬坪鎮。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溫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氣溫21.7℃,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6℃,極端最高氣溫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0.8℃。自縣西南向東北,常年溫度遞減1—2℃。大明山上和山腳溫差達7—10℃。縣境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東北向西南遞減,南北差300—500毫米,東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澇、風、雹、冰、霜等災害天氣。尤以旱、寒、澇災害為甚。

“世界長壽市”河池

河池市地處雲貴高原南緣,位於廣西西北部,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昆經濟區”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交匯的地方。1965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池專區,1971年3月改為河池地區,2002年6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現轄金城江、宜州、羅城、環江、南丹、天峨、東蘭、巴馬、鳳山、都安、大化等11個縣(市、區),總面積3.3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02萬人。

大自然對河池如此厚愛,賦予她神奇美麗的一方山水,是一處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亟待開發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遊寶地。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千姿百態的山水景觀、嫵媚秀麗的高山平湖風姿、豐富多彩的原始森林景觀、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觀、獨樹一幟的長壽資源、濃郁的民族風情,都給河池的旅遊增添了無限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