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熊廷弼,明末遼東經略,他是明朝末年少數幾個洞悉遼事的將領之一。

明朝末年,遼東戰端迭起,熊廷弼因其能力出眾,臨危受命,三至遼邊,每至則必有建樹,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御邊良帥。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良帥,卻在天啟五年被宦官魏忠賢以廣寧之敗所殺害,一代名將,傳首九邊,株連楊、左,其影響可謂深遠。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因此世人就很自然的認為熊廷弼是死於閹黨之手,明清諸史以及近代所編教材均沿此說。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嗎?

熊廷弼三任遼東經略的前情回顧

隆慶三年,熊廷弼出生於江夏修賢裡,他從小牧牛讀書,家貧罄盡,苦學立志。

萬曆二十五年,熊廷弼參加鄉試,取得第一名。第二年,他考中進士,時年30歲,熊廷弼進士及第後被授以保定府推官,不久提升為御史。

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他到遼東後,即雷厲風行地做了幾件事。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一、當時皇帝詔命要大興屯田。於是熊廷弼上章說,遼東有很多荒地,每年只要讓規定常駐那裡的八萬軍隊中的十分之三去屯田種地,就可收穫糧食130萬石。神宗對此很贊同,特地下詔書褒揚他,並命令在各邊境地區推廣實行。

二、當時戍邊的將領喜歡不時主動出擊去搗毀敵人的據點、巢穴,因此往往肇啟邊境爭端。熊廷弼上疏說,戍邊應以防衛為上策,在邊境修築垣牆、建設城堡有十五大好處。神宗詔準了這一奏章,讓各地實施。

三、熊廷弼在遼東數年,杜絕饋贈賄賂,他仔細查核軍隊實際情況,考查、審決將領官員的政績和訟獄,治事認真而不事寬容姑息,從而使遼東邊境軍隊的風紀大為振作。

上述幾件事情都證明了他的才幹,以及獲取了神宗的信任。只不過熊廷弼卻是個十足的暴脾氣,他因為督學時曾杖死生員而遭到彈劾,因此離職歸鄉。

萬曆四十七年,接替遼東經略的楊鎬在薩爾滸大敗之後,熊廷弼迎來了一次人生轉機,神宗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認為熊廷弼熟悉邊防事務。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於是起復他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並命前去宣撫、慰勞遼東軍民。不久又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替代楊鎬為遼東經略。

熊廷弼臨危受命,他還未出京師,開原就失守了,剛出山海關,鐵嶺又告失守,情勢十分危急。隨後他處斬了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以祭奠那些保持節操而死去的人。

而又誅殺了貪將陳倫,上奏劾罷總兵官李如楨,由李懷信接替。

熊廷弼還監督軍事們製造戰車,修治火器,疏浚加深護城的壕溝,修繕加固城牆,為防禦堅守做好充分的準備。

他號令嚴明,依法辦事,僅幾個月,遼東的防禦守備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鞏固和加強。

但就在遼東諸事有了一定起色後,熊廷弼由於兩袖清風,不喜黨爭,不依附於東林,因此又遭到了朝臣的攻擊。並且由於他秉性剛烈,不甘屈於人下,正是因為這些性格弱點,被朝臣的紛爭所利用,熊廷弼走上了被貶被殺的路。

就在遼東局面趨向穩定後,宣、昆兩黨重新組合為齊、楚、浙三黨,三黨中的姚宗文等人因熊廷弼不徇私情,群起攻之,熊被迫離開遼東,明王朝後以素不知兵的袁應泰代為經略。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天啟元年,由於袁無軍事能力,遼、沈相繼被清兵攻破,袁應泰殉職自盡。此時京師告急,大小臣工人人自危。

就在這個時候,明王朝又想起了熊廷弼。

天啟元年,瀋陽破,應泰死,廷臣復思廷弼。《明史·熊廷弼列傳》

同年六月,明朝政府擢熊廷弼為兵部尚書,遼東經略。熊延弼病重在床,但一聞君命,即慷慨出關,審時度勢,提出了“三方佈置策”的復遼規劃:

廣寧用馬、步列壘河上,以形勢格之,綴敵全力;天津、登、萊各置舟師,乘虛入南衛,動搖其人心,敵必內顧,遼陽可復。……而山海特設經略,節制三方,一事權。《熊襄愍公集》

“三方佈置策”揚水師之長,以天津、登、萊為一方,聯合、發展與明朝藩屬李氏朝鮮的同盟,該策以廣寧為一方重鎮,從而設置了後金與蒙古科爾沁等部聯合的軍事障礙。

並且從戰略態勢上完成了對後金的弧形包圍圈,可謂視野開闊,謀略深遠。然而“三方佈置策”卻遭到了遼東巡撫王化貞的堅決反對。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究其原因,其一,正如《熊襄愍公集》中所說,王化貞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其二,王化貞任右參議時所提出的策略被熊廷弼否定,因此懷恨在心。

王化貞在其身後東林黨勢力的支持之下,對遼東的軍事大權獨攬,而熊廷弼雖有經略之職,手中卻無一兵一卒。

在遼東大權獨攬的王化貞狂言依靠叛將李永芳作內應,以蒙古部落虎墩兔為外援,六個月即可蕩平後金。

王化貞這一策略實際上只是一廂情願,因為此時李永芳已是努爾哈赤的額附,正忠心耿耿的效忠新主;蒙古虎墩兔雖時稱助兵四十萬,但從未出兵,僅以此伸手要糧餉罷了。而王化貞卻將希望寄託於此二者身上,無異於痴人說夢。

由於王化貞大權獨攬,因此造成的局面是廣寧有兵14萬,而廷弼關上無一卒。三方佈置策有名無實,遼西防守岌岌可危。經撫不合的消息被努爾哈赤獲悉後,天啟二年正月,後金進攻廣寧,明軍全線奔潰,唯獨熊廷弼率領右屯五千兵保民入關。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廣寧之敗次月,王化貞被捕,熊廷弼聽勘。當時熊廷弼很自信,他在奏摺上寫道:“臣奉命控扼山海,非廣寧所得私,撫臣不宜卸責於臣。”朝臣周宗建、朱童蒙等七人立即上疏以身相保,科道江秉謙也疾呼:“若歸罪熊廷弼,是誣之也。”

並且根據記載,當時的時論也都一致認為:

廣寧之敗,化貞忽同三四百萬遼民一時盡潰,延弼五千人,不同潰足矣,尚望其屹然堅壁哉!廷弼罪安在?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熊廷弼為何還會被處死呢!

造成熊廷弼之死的幕後黑手

按照當時的法律,王化貞罪應當誅,而在他背後支持的東林黨人張鶴鳴則干係匪淺。正如熊廷弼聽勘期間所書《辨張本兵疏》中曰:

惟河西所以斷送之故,雖由撫臣王化貞,而主令決戰以致其七進七退玩兵速敗者,張鶴鳴也;……兵馬錢糧器械盡送廣寧,不容關上留下,不為登、津處給窘,經略如窮人無歸者,張鶴鳴也;駐紮關上調度三路有救,嚴勒兵將控扼山海有諭,廣寧進兵方出策應,屢討兵馬下部議復皆抗違不遵百計破壞者,張鶴鳴也;……

通過上述文字,證明無論是從戰略戰術,還是從戰備武裝等諸多方面來分析廣寧之敗,張鶴鳴是應當和王化貞同樣擔負主要責任的,但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內閣壓制了下去。

因為張鶴鳴雖是兵部尚書,負責指揮軍事,但多受言路挾制。而言路又多由內閣決斷。因此,天啟初年遼東的進退張弛歸根結底都必須由內閣準允。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此前,時任內閣相國的葉向高,因倚重江南餘玉立財力,而熊廷弼對餘痛切打擊,故與葉向高有嫌隙。

所以葉向高推舉出王化貞以制約熊廷弼,而葉向高又是朝臣群黨之首,因而閩、浙、東林、淮、晉、秦等黨派鼎力支持王化貞與熊廷弼對抗。因此,可以說是東林內閣首輔通過兵部尚書張鶴鳴直接操縱了遼東兵權轉移到王化貞的手上,影響了前沿的戰略防守。

從而決定了廣寧之戰的勝負,廣寧大敗,從根本上講,內閣應負主要責任,因此內閣要想開脫責任,則須先開脫兵部尚書張鶴鳴的責任,要開脫張鶴鳴,就必須致熊廷弼於死地,成為張鶴鳴的替死鬼。

於是在天啟二年四月會審,東林內閣集各黨派誹熊勢力之大成,有意歪曲廣寧之戰的軍情形勢。

廷弼拭捫心一思,喪師失地,同抱頭鼠竄,亦安得有差乎?胡不引從前之經略觀之也,比之楊鎬更多一逃,方之袁應泰反欠一死。若厚誅化貞,而廷弼少及於寬罪,同罰異非刑也。不惟無以服天下萬世之心,亦恐無以服楊鎬、袁應泰之心矣。宜用重點,以警將來。《熊襄愍公集》

一瞬間,熊廷弼成為了廣寧之敗的罪魁禍首,熊、王並論死,至此已成定案。

廣寧戰敗後,熊廷弼之死,究竟誰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東林內閣為了轉嫁廣寧之敗的罪責,處心積慮歸咎於熊廷弼。而反觀閹黨魏忠賢方面,王化貞才是名副其實的東林門生,閹黨理應選擇負有兵敗罪責的王化貞作為攻倒東林黨的突破口,而不是一個與東林黨毫無瓜葛的熊廷弼,後面的大興冤獄也只是順勢而為。因此造成熊廷弼之死的幕後黑手就是東林內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