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小李家的孩子學習很好,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孩子聽話又懂事,所以一家人都感覺到非常驕傲,對孩子時而犯的一些小錯誤也就縱容一些。如果孩子提出什麼要求的話,也會盡量去滿足。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可是這天,孩子卻突然不聽話了起來。小李帶著孩子去逛超市,孩子非要買一個要看飛機。可是小李身上並沒有帶足夠的錢,手機裡面的餘額也不夠了。

小李想著好好和孩子說一說,接著領著孩子回家,等到以後再給孩子買也可以。但讓小李意想不到的是,孩子突然間就發了脾氣,在超市裡大哭大鬧還一邊喊著:“以前你都給我買,為什麼這次就不給我買了?憑什麼?”

這一番吵鬧下來,引得路人紛紛駐足,也讓小李感到非常尷尬。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一個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

第一,平時太縱容孩子。

其實家長們經常會走進這樣一個誤區,因為孩子平時乖巧聽話,就對孩子比較縱容,孩子犯一些小錯誤,或者想要些什麼的話,都不是很在意。

但是實際上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沒什麼大不了,同時也會覺得家長滿足自己的需求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在孩子平時犯小錯誤或者是有什麼小要求的時候,一定要進行仔細考慮,對於這件事情針對性地解決。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第二,沒教給孩子平時的禮儀。

孩子之所以會在公共場所撒潑打滾,主要還是因為家長沒有教給孩子禮儀。孩子意識不到在公共場合這樣做的話,會給自己的父母帶來多大的困擾。

所以說家長們在平時的時候就要交給孩子具體的禮儀,什麼樣的話應該到什麼樣的場所去說,什麼地方不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素養,同時也是對公共場所的一種尊重。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第三,沒有注意孩子身上的細節。

其實如果孩子犯了什麼很嚴重的錯誤的話,都不是突然而然的。孩子在平時一定就會在相關的方面有所表現,只不過家長們都忽視了。

所以如果孩子在平時有什麼不太一樣的舉動的時候,家長們還是要多加註意一些。因為有一些小問題小毛病很有可能會發展成更大的嚴重性的問題。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孩子不懂事不聽話,主要就是因為家長沒能給孩子立好規矩。

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

首先,在三歲左右教給孩子最基本的道理。

其實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對於自己身邊發生的很多事情就已經有所察覺了。所以家長們可以在這個時候教給孩子一些最基本的道理。

比如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隨便亂動,要知道最簡單的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些簡單的道理,家長們可以通過比較淺顯的方式教給孩子,讓孩子建立起這樣一個大致的體系。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其次,在五到九歲給孩子建立初步的規矩。

在5~9歲的時候,家長們就應該建立初步的規矩。這些規矩並不是制約和束縛孩子,而是讓孩子明白怎麼去和別人相處。

家長們要讓孩子瞭解到現在的社會體系,明白對於他人的尊重和如何與他人相處。因為這段時間孩子已經慢慢地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了,所以家長們要讓孩子們明白和他人相處的規矩和我們在生活中要遵守的基本規則。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最後,在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後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三觀

孩子的三觀基本上都是在青春期的時候形成的。所以在孩子開始步入青春期的這段時間裡,家長們要注意幫助孩子建立屬於孩子自己的三觀。

在這段時間裡,孩子其實已經開始對世界進行一定的探索了,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太過於束縛,因為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叛逆。家長們需要做的是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去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欠孩子一個過去:立規矩要趁早

其實孩子到底懂不懂規矩和家長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家長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進行一定的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懂禮貌。

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