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鬼才郭嘉如果不死智謀比起諸葛亮如何?

剪刀石頭錘


三國時代,天下擾亂,群雄並起,群英薈萃,出現了很多讓後人無比敬仰的英雄豪傑;其中,郭嘉無疑是最值得稱道的人物之一。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出生於公元170年,卒於公元207年,享年37歲。當時的中原一帶,出了很多人才。

郭嘉先是投奔袁紹。但袁紹這個人比較務虛,不會用人。郭嘉敏銳地感覺到袁紹成不了大氣,重新回到家中隱居。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於洛陽,遷都河南許昌。在好友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從此開始了為曹操效力的輝煌人生。從公元196年至公元207年,短短12年之中,郭嘉為曹操出謀劃策,先後打敗了中原一帶的呂布、劉備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前,郭嘉即提出了袁、曹爭霸北方的“十勝十敗”論,認為曹操完全可以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後來完全如郭嘉所料。官渡之戰期間,江東孫策本來有出兵奇襲許都的打算,但郭嘉卻料定孫策必然會死於刺客之手,其結果竟如所言。曹操要平定北方少數民族,以免讓袁紹的兩個兒子利用,但又擔心寄居荊州劉表手下的劉備來犯,郭嘉又算定劉表必然不會支持劉備的提議,完全可以安心平定北方再說。可以說郭嘉的每一條計策都是十分準確有效的。曹操自得到郭嘉的輔助後,幾乎是戰無不勝的。

曹操認為郭嘉是協助他成就大業的人,不但在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在未來的國家建設中他也是準備依仗的。但在郭嘉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他只體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諸葛亮剛好是在郭嘉去世後才出山的。從諸葛亮出山之後對劉備的輔助來看,可能有人會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如郭嘉,其實是不正確的。諸葛亮雖然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但其實是把他當成行政官員在使用的,反而是把個副軍師龐統帶在了身邊。而曹操恰巧也是如此:他把荀彧這個軍師用在了行政管理上,也是帶上了副軍師郭嘉出征的。所以,在這裡拿諸葛亮和郭嘉作比較的話,那就存在一個問題了,即信任問題,或者叫做帝王的馭人之術。在這一點上,曹操與劉備是高度一致的。


亦喻之


在三國謀士這一層面歷來爭議最多的就是“鬼才”郭嘉,很多人覺得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斷一臂膀,甚至一度影響到了後來的赤壁之戰。更有甚者,流傳出一句“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樣的俗語,認為郭嘉有著足矣超越諸葛亮的能力;也有一部分朋友覺得郭嘉實力平常,算不上頂尖,只不過離世太早,留下了太多懸念。到底哪一種說法更靠譜呢?



年少有名 君臣相惜

郭嘉是穎川陽翟人,年少有遠量,長大後秘密結交天下英才,十分隱秘,但其才華卻在當世名士之中廣為流傳。最開始郭嘉在袁紹帳下做事,久而久之,見袁紹不是能成大事的明主,便棄之而去。就在此時,曹操最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難受之餘,詢問荀彧誰人可以繼任戲志才的職位,幫他出謀劃策。於是,荀彧便將郭嘉介紹給了曹操,君臣相談甚歡,郭嘉被任命為軍師祭酒,跟隨曹操南征北戰。



十勝十敗 良策陳胸

郭嘉一生的功績主要有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全方位的向曹操陳述和分析了雙方差距和有利條件。隨後又陳說厲害,可趁著袁紹北伐公孫瓚的有利時機,一舉擊敗呂布,掃除心腹大患,然後再跟袁紹決一雌雄。曹操採用郭嘉韜略,征討呂布,歷經三次大戰將其擊潰,真正沒有了後顧之憂。呂布平定以後,劉備投奔曹操,郭嘉曾建議曹操早早圖之,曹操未採納,最終養虎為患。



一統北方 屢建奇功

劉備反叛之後,曹操想要出兵攻打,卻又怕袁紹襲擊後方,郭嘉勸說曹操“袁紹生性多疑,好謀無斷,劉備剛剛奪取徐州,基礎未穩,這樣的關鍵時刻,不能錯失良機。”隨後曹操出兵討伐劉備,劉備戰敗逃亡袁紹帳下。後來郭嘉跟隨曹操大破袁紹,統一北方,繼而建議曹操派騎兵遠征烏桓,掃除北方禍亂。烏桓平定後,郭嘉卻在戰爭中因水土不服,生活不檢點,導致染病身亡,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曹操臂膀 魏武智囊

郭嘉死後,曹操曾言:“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又作表稱:“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攻最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後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歸途,又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種種言語表達,說明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已經處於君臣之外,達到了培養繼承人的地步。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位置,在曹營中的地位。



“鬼才”和“臥龍”

而蜀漢丞相諸葛亮自“三顧茅廬”出場,聯吳抗曹,三分天下,臨危受命,南平孟獲,六出祁山,最終鞠躬盡瘁,身死五丈原。也是一代名相,三國名臣。然而諸葛武侯一生相對而言,在治理國家,處理內政方面建樹卓著,軍事方面雖然表面上沒有太大亮點,殊不知蜀漢國力限制,“巧婦難無米之炊”,不是諸葛亮匡扶不了漢室,而是昭烈皇帝劉備的兩次大敗,才是蜀漢滅亡根本。


小逸個人觀點,郭嘉善出奇計,擅長軍事參謀和大局分析,而諸葛武侯用兵謹慎,喜歡步步為營,又以理政為能,兩人風格不同。諸葛亮和荀彧是一類人材,而郭嘉和法正是一類人材,“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有千秋!


聊水滸,侃三國,粗略的文筆,有趣的故事。我是小逸,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和小逸一起交流學習!


涼州牧001


如果郭嘉不死,那麼龐統也沒有必要死。

當然,郭嘉不死,司馬懿就沒有出頭之日。

如果郭嘉不死,那麼諸葛亮就會按照正規出牌,龐統關羽守荊州襄陽,諸葛亮同劉備攻取益州。劉備得到益州後,令魏延張飛守益州,諸葛亮趙雲關羽會從襄陽發兵攻打宛洛。

孫權是牆頭草、老滑頭,在局勢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不敢得罪劉備。所以,東吳不用顧忌,派老黃忠守長沙即可安穩局勢。

諸葛亮劉備放心從襄陽北伐,即要武力攻取,還要政治攻勢。劉備打著救駕漢帝為名,利用政治攻勢宣傳曹操是一個野心家,以謀取眾將領的起義。劉備大軍很快就會席捲整了北方,東吳也會識時務而選擇歸降劉備,天下將歸漢室了。






襄陽論語


你們知道軍事家管什麼嗎?排兵佈陣,練兵後勤,軍事理論,等等一系列,諸葛亮有兵書,有陣法,有戰略戰術,而郭嘉頂多有點戰略戰術,如何與諸葛亮比?曹操打天下的時候,謀主是荀攸,除了水淹下邳,孫策被刺身亡是郭嘉的主要功勞,其他的怎麼輪也輪不到他,曹操身邊謀臣武將幾十個人出主意,劉備在新野當縣令的時候可只有諸葛亮,打西川也是諸葛亮的戰略,如果說不帶諸葛亮入川證明諸葛亮不行,那麼和諸葛亮一起守荊州的關羽張飛趙雲三人怎麼算?除了漢中之戰的功勞可以歸到法正黃權手上,劉備其他的地盤都是諸葛亮手裡打下來的,漢中之戰贏在後勤,曹操後勤跟不上,後勤也是軍事的一種,漢中之戰正是諸葛亮管的後勤


用戶5774630102


怎麼說呢!郭嘉諸葛亮沒有交鋒過,但是呢,個人覺得還是諸葛亮厲害,總的來說就是郭嘉不夠幸運,英年早逝,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縱然你有天縱之才,運氣不佳死了,一切都是白費。就跟聽他們說的笑話是的,他可以一個回合斬呂布可惜還未出生就死了!你可能覺得你是博士很了不起,其實也只是你幸運,有很多比你還要聰明的,可他們因為沒錢交學費無法上學,這是他不夠幸運,或者因為家裡出事了,沒心思上學了,再或者他不幸得病了,這都是例子,郭嘉就是這樣,很厲害是吧?是很厲害,你得病了死了,這就是你的運氣不好,實力是留給活著的人的。


一條傻金魚


如果拿正史而言,郭嘉和諸葛沒什麼可比性,前期諸葛+龐統或諸葛+法正,如同曹魏的荀彧+荀攸,諸葛總領全局,坐鎮老家,龐統或法正隨軍出征出謀劃策,後期諸葛軍政總抓,行使的權力已經接近曹劉的角色了,這就更不是郭嘉能比的了,看看三國志,荀攸在曹魏集團的軍事貢獻不是郭嘉能比的,伐徐州是荀攸做軍師,顏良文丑是荀攸設計殺的,偷襲糧道是荀攸出的主意,許攸來降,曹營皆不相信,是荀攸賈詡堅持,力勸老曹相信許攸,奇襲烏巢,定河北荀攸也勸老曹坐看袁家內鬥,這些都是三國志中記載的。


fate凋零


他們的智商在一個水平線上嗎??


五星平凡


這個不一定吧,有可能是平手,畢竟兩人的智謀在當代都是很厲害的角色


二十一1997


演義

曹操手郭嘉也是奇才,史書沒有宣傳他,同諸葛亮比較,不能斷言誰高誰低,因沒有充分的說服力。否則又要引起多事者的爭論不許。


老龔166916589


半斤八兩,沒比過誰也不知道。倆人共同點是鋒芒畢露,與同時期的司馬仲達沉穩內斂的性格完全相反。

司馬懿的能力超乎常人,郭嘉諸葛亮之才似乎稍勝,不過郭嘉出場時間太短,不能人盡其才,諸葛亮出山又晚,沒有正面對抗過,所以想比較出高下實在有些難,這個定論不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