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1:歷史沿革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海峽群島位於科丁丁半島以西,在聖馬洛灣的北端,由四個主要島嶼和有一些較小的島嶼組成,最大的兩個島,澤西島和根西島,面積分別約為11.700公頃和6.500公頃。奧爾德尼大約有800公頃,薩克大約有一半。1066年,這些島嶼成為英國的屬地,因為它們是諾曼底公爵威廉所擁有的領土,他於1066年成為英格蘭國王。海峽群島是英國和後來的英國君主的屬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英國海軍是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海軍力量,而當英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是不穩定,海峽群島是對付法國的一個特別重要戰略點,因為這裡離法國瑟堡港只有大約32公里,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1847年在北部海岸的佈雷巴夫開始建造巨大的防波堤,為了保護防波堤還建造了幾座堡壘和炮臺。在早期群島的防禦工事主要的是澤西島的奧吉爾山,也被稱為戈裡城堡或驕傲山,它坐落在格魯維爾灣北端一塊突出的岩石岬上,其最高部分海拔約95米,控制著整個島的東海岸。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完善,從早期的諾曼城堡變成了都鐸城堡,然後是火藥時代的防禦工事。另一個坐落在澤西島聖奧賓灣一個小島上的防禦工事是十六世紀的伊麗莎白城堡,負責保護澤西島的首府聖赫利耶,更現代的攝政堡始建於1806年,建在一個叫蒙特德拉維爾的山頂上,面向大海,配備遠程大炮,控制整個港口。其他一些島上還有短號堡,喬治堡,歐文堡等保護島上城鎮和港口的堡壘,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1864年,防波堤延伸至1.4公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建造成本約為150萬埃朗,為了確保安全,還需要進行大量維護。1900年兩國之間關係開始友好諒解。以便共同對抗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一個技術成果是空中力量的崛起,使許多防禦工事變得過時,這對海峽群島的戰略地位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政府得出的結論是海峽群島對英國來說幾乎沒有戰略價值,因此不必要在群島的防禦上花錢,20世紀20年代中期英軍從澤西島撤出,海峽群島成為非軍事化的島嶼。

二:落入德國之手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進攻法國,法國投降後,英國孤立了,但更孤立的是海峽群島,戰爭內閣在6月19日的會議上審議了這個問題,參謀長們建議全面非軍事化,丘吉爾不同意,他說這樣的舉動是“令人反感的”,但當有人指出,提供戰鬥機或防空防禦是“不可能的”,而海峽群島政府覺得自己“必須默認放棄主動防禦的政策”時,他又推遲了。最後一批軍事人員於1940年6月20日離開群島。5萬平民中約有6 600人離開勒塞夫,4萬2千人中有17 000人離開根塞夫,奧爾德尼幾乎所有的人都離開了,6月24日,喬治六世國王向這些島嶼發出了一份電文,解釋了非軍事化背後的理由,但沒有人正式通知德國人。6月28日,德國空軍投下了大約180枚炸彈猛烈轟炸了群島,44名海峽島民在襲擊中喪生,幾架飛機載著一群德國空軍人員著陸,正式佔領了海峽群島。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1941年,德國計劃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時,希特勒擔心英國武裝部隊會在他背後搗鬼,曾在6月2日索要海峽群島防禦工事的地圖,研究過之後,認為這些地圖很巧妙。因此,1941年10月20日,他頒佈了關於“英吉利海峽群島的防禦工事”的法令防止英國試圖奪回海峽群島,要求加強防禦,設置輕型中程海岸炮臺,把群島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並把所有不是本地島民的英國人驅逐到大陸上去。希特勒“堅不可摧的堡壘”的建立被視為德國人在海峽群島進行的三個階段防禦工事的第二階段。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第一個階段是最初的佔領時用木材或波紋鐵建造的輕型高射炮工事和使用調整舊的防禦工事。這些防禦工事從1941年3月起得到加強,沿海炮兵陣地和工事都進行了加固,德國海軍負責起海峽群島的海防,因此,海軍炮兵部隊將其總部設在根西島的聖馬丁島,並著手在各主要島嶼上建造炮臺,陸軍也設立了海岸和防空炮兵連,1941年7月開始,第319步兵師接管了駐守的職能,並一直保留到戰爭結束,

三:防衛計劃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海峽群島防禦原則是從海上逼近的敵人將首先被海岸炮兵連攻擊,在海岸線前方預先設定的彈幕區,炮兵連的射程可達38公里左右,在極端的情況下,炮兵連可以直接對預先登記的具有戰術或戰略重要性的區域,如道路交叉點,如果炮臺有被攻陷的危險,炮兵連就會把炮火打到炮臺上,瓦松灣是兩棲部隊理想的登陸地。因此它是重兵防禦地區,由一個炮臺網絡來提供側翼火力和對坦克的防禦。主要武器是10.5釐米口徑的野戰炮,位於海灣兩側的兩個海岬上,至少有四門能夠對付任何接近的海上部隊,

這些大炮都裝在鋼筋混凝土的標準掩體中。這些掩體由一扇裝甲門和一個槍眼保護著,設施內的其他房間包括彈藥庫、炮房、廠房和觀察臺。除了標準掩體以外,最常見的是人員掩蔽所、迫擊炮坑、觀察哨和炮位,經常與堡壘標準工程一起出現。工程師計劃在澤西建造不少於232座的混凝土建築,其中步兵-99座,海軍海岸炮兵-81座,陸軍海岸炮兵-7座,空軍-4座,:信號-31座,雜項建設-10座。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花崗岩海防牆是海峽群島的突出特徵,建於19世紀,以減輕海岸侵蝕。它們提供了極好的反坦克防禦。,這些海堤被發現是最適合20世紀中期戰爭的需要,除了提高一些海堤的高度,德國人沒有任何的修改。在沒有遭受海岸侵蝕的海灣等地方,德國人用混凝土建造了同類建築,稱之為Panzermauern(坦克牆)。在一些地方大約6米高,地基深埋在沙子裡。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德國人佔領或/或建立的每一座建築物周圍都有帶刺的鐵絲。如果說它作為一種防禦手段有什麼價值的話,那就是它完全摧毀了德國人偽裝的企圖,要是沒有帶刺的鐵絲網,要精確地找出這些防禦工事是需要專家的,然爾,因為在鐵絲網的範圍內草長得又長又亂,在空中偵察照片上,每一個堡壘都很突出,另外海峽群島佈滿了10萬枚地雷。

四:兵力部署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島上的主要力量是陸軍的第319步兵師,也有來自海軍和空軍的大量人員。到1941年6月,這些人員共計約13 000人,後增至26800人。從1941年7月起,8輛廢棄已久繳獲的的雷諾FT-17坦克,被派往澤西和根塞夫。1942年3月,隨著更大更現代的Char Bl Pzkpfw B1(f)的到來,這些被分配到機場警衛職責。被組織成213裝甲部隊,組成6個排36輛坦克,同樣送到澤西的還有11輛安裝了反坦克槍的雷諾R35坦克底盤,派往海峽群島的裝甲部隊在與盟軍坦克的戰鬥中用處不大,因為在1940年,除了最輕的德國裝備外,其他裝備都無法與之匹敵,但在對付步兵時可能會有些用處。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分配給海峽群島的防空力量非常強大,到1944年,德國空軍在海峽群島部署了16個混合的中/輕型高射炮炮臺,外加大約83個輕型炮臺。奧爾德尼有四組混合炮兵連,每組部署六門88毫米和三門20毫米或37毫米輕武器,以及18門專用武器部署兩到三種輕武器。這些高射炮連總共安裝了近100門大炮,對於一個只有800公頃的島嶼來說,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防禦陣列。澤西島有6個混合炮兵連以及大約25門輕型空軍炮兵連。格恩西同樣有6個混合炮兵連和30個輕型炮兵連,每個混合炮兵連都配備了用於火控的瓦茲堡多拉雷達,除了專用高射武器外,高射炮上還安裝了大量高射機槍。這些島嶼的防禦工事比德國控制的任何其他沿海地區都要強大,就高射炮而言,它們的確過於強大了,足夠擊退任何可能的進攻。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指揮、控制和通信部分是為最後的獨立作戰而設計的,位於格恩西聖彼得港郊區的聖雅克,最初住在兩幢大房子裡,後來搬到一個由三個堡壘標準碉堡組成的建築群裡,碉堡上有輔助性和通訊設備、廚房發電設備和配電盤。第二個和第三個是由一條隧道連接起來的,裡面住著海軍司令和他的參謀人員,空軍總部也坐落在一個堡壘標準的地堡裡,海軍戰術總部也設在聖安妮島,與所有島嶼一樣,陸軍、海軍和空軍的各個下屬單位都有自己的營、連和炮兵連總部掩體,這些掩體主要是按照加固的戰場標準建造,所有這些指揮和控制中心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的通訊系統就無法有效地運作,因此,一個“堡壘電話網絡連接了所有防禦工事,除了這個內部網絡之外,還有直接通往巴黎和柏林的線路。


五:結局

在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日之後,海峽群島被繞過,沒人理會這個英國二戰中唯一丟失的國土,小島防禦太堅固,盟軍也不願浪費人命收復,軍事的角度來看,這個時候這些島嶼的位置已經沒有希望了,島上的德軍也無路可逃,但是投降是不可能的。只能無所事事等戰爭結束,但如何為28500名駐軍和62000名平民提供糧食和其他物資成了問題,任何種類的食物都撐不過1945年1月,穀物、鹽和糖以及肥皂和菸草都必須立即供應,


二戰英國唯一丟失的國土,德國人用盡心思保衛它,結果白廢心機


在英國方面推諉了許多之後,通過允許通過紅十字會將食品和藥品運送到格恩西島和澤西島,從而避免了饑荒,但駐軍的身體狀況惡化,營養不良的情況變得普遍,歐洲時間5月8日21時01分,德國對盟軍的無條件投降生效。由於時差的原因,5月9日,也就是午夜後的一分鐘,海峽群島上的投降行動才開始生效,“堅不可摧的堡壘”淪陷了。

希特勒大規模加強海峽群島防禦的決定對盟軍來說絕對是毫無意義的。海峽群島防禦工事的具體費用,在財務上是無法精確計算的,把這麼多原本可以更有效地部署在其他地方的資源投入到一個幾乎沒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這是盟軍最希望看到的。與元首的大多數決定一樣,無論是戰略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這個決定不是基於理性的計算,而是某種扭曲的本能。堅持非理性的最終代價是戰爭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