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醫院診斷肺炎後你應該知道關於肺炎的一切,別到時候手足無措!

肺炎是什麼?

肺炎是指發生在肺部的炎症,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以因接受放射線照射、吸入異物等原因引起。常見表現有發燒、咳嗽、咳痰、胸痛等。

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炎也叫肺部感染、感染性肺炎,可以通過抗感染(包括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等)治療治癒,其他類型的肺炎治療方法各異。一般的感染性肺炎都能治好,但較重的肺炎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肺炎有哪些種類?

肺炎的分類方法有很多。

按照肺炎波及的部位,可分為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及間質性肺炎;

按照病因,可以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非典型菌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病原體所致肺炎及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按照患病環境,可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及醫院獲得性肺炎。

肺結核也屬於肺炎嗎?

肺結核其實屬於肺炎的一種。肺結核感染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細菌——結核分枝桿菌。

肺結核除了有咳嗽、咳痰等肺炎常見表現外,還會伴有午後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失眠、心悸等症狀,女性患者還可有月經失調或閉經。

什麼是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也叫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是由 SARS 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甚至威脅生命。

SARS 多見於青壯年,主要表現有:突然發病、發熱(體溫常大於 38℃,可伴有寒戰)、乾咳(偶有血痰)、呼吸困難,同時可伴有頭痛、全身痠痛、乏力及腹瀉等症狀。

症狀

肺炎有哪些常見表現?

主要有咳嗽、咳痰、發熱、寒戰、胸痛、呼吸困難等。危重患者還可能出現呼吸衰竭、休克(暈厥、血壓下降、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肺炎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什麼情況(併發症)?

肺膿腫、膿胸,甚至進一步引起心包炎、腦膜炎;

引起菌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

患者持續高熱,可能會發生高熱驚厥、甚至昏迷;

呼吸衰竭,缺氧,甚至損傷神經系統,出現嗜睡、昏迷等。

肺炎會留後遺症嗎?

普通的肺炎如果治療及時,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也許會在胸片或者肺 CT 上留下條索影或者胸膜不平整的痕跡,得過肺結核的患者可能會在肺部留下鈣化斑,但這些對日常生活、壽命不會造成影響。

但如果肺炎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併發症,如腦膜炎、心包炎,則可能會遺留如頭痛、頭暈、心悸、胸痛等後遺症。

肺炎會發展為肺癌嗎?

不會。不過,如果肺的某個部位反覆發生肺炎,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這並不是說反覆的肺炎導致了肺癌的發生,而是因為肺癌阻塞了某個部位的支氣管,導致那個部位容易反覆發生感染,這種肺炎叫做「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炎的抗菌治療效果通常比較差。

病因

肺炎是怎麼發生的?

不同類型的肺炎,發病原因不同。比如:

感染性肺炎:各種病原體(病毒、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可以通過呼吸道或血液進入支氣管和肺部,如果機體免疫力較低,不能及時清理掉這些病原體,就可能引發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由於誤吸導致的肺部炎症,常見的容易發生誤吸的情況有醉酒、癲癇發作、麻醉、中風、胃食管反流、異物吸入等。

放射性肺炎:是由於惡性腫瘤放射治療(放療)後,造成肺組織損傷引起的肺炎。常見的容易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導致肺部炎症,與免疫系統紊亂有關;使用某些藥物(如胺碘酮)可導致間質性肺炎;長期吸入石棉粉塵,可導致慢性肺炎,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等等。

肺炎會傳染嗎?

由微生物引起的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會傳染:

常見的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等傳染性不強,不會在人群中引起大規模的傳播。只有免疫力比較低下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在吸入肺炎患者帶有病原體的飛沫時,有可能被感染而發生肺炎。

有些特殊的病原體(如 SARS、炭疽桿菌、鼠疫桿菌、結核桿菌等)引起的肺炎,傳染性卻非常強,可能在人群中引起大規模傳播。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肺炎?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幼兒、老人、體弱多病者、艾滋病患者、腫瘤放化療病人、器官移植後使用免疫抑制劑者、脾切除術後患者等;

吸菸者;

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

醉酒後發生嘔吐、誤吸者;

有慢性肺部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由於職業原因長期吸入粉塵者。

長期臥床者。

診斷

肺炎如何診斷?

當出現咳嗽、咳痰、發熱、胸痛等症狀時,需要懷疑肺炎並及時就診,醫生會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包括測體溫、肺部聽診等),並進行一些抽血化驗、影像學檢查,來診斷肺炎。常用的檢查有:

血常規、C 反應蛋白、前降鈣素原等;

痰培養;

胸部 X 線片或胸部 CT。

肺炎時查血常規有什麼用?

可以幫助醫生粗略判斷引起肺炎的原因是什麼,從而決定下一步該如何治療。

如果是細菌性肺炎,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通常會明顯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會上升。

如果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或衣原體肺炎,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是正常的或僅有輕微增多。

如果是病毒性肺炎,白細胞計數可正常、稍高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會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僅根據血常規就判斷肺炎的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要結合患者的症狀、表現做出判斷。

肺炎去哪個科室就診?

呼吸內科。

一般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多飲水,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

對症治療:包括祛痰、止咳、退熱、吸氧等,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肺炎,可能還需要呼吸支持。

消滅病原體: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特殊病原體引起的肺炎,如肺結核、SARS 等,有特殊的消滅病原體的藥物。較輕的肺炎患者,只需口服藥物即可;較重的肺炎患者,通常需要靜脈輸液用藥。

其他治療:某些類型的肺炎需要用到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放射性肺炎是放療導致的一種不良後果,多見於接受放療的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患者。病情輕的放射性肺炎,可以自行好轉;病情重的放射性肺炎會導致肺纖維化,嚴重影響呼吸功能。如果發現放射性肺炎,應立即停止放療,病情重的放射性肺炎應及早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一般的細菌性肺炎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療程需要 7~10 天;

由非典型菌(如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引起的肺炎,則需要抗菌治療 3~4 周;

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肺炎(即肺結核),通常需要抗結核治療 6 個月,而如果結核桿菌導致了結核性胸膜炎,則需要 9~12 個月的治療週期或更長。

得了感染性肺炎就一定要使用抗菌藥物嗎?

不一定的,感染性肺炎可能是由病毒、細菌、真菌或者其他一些特殊病原體引起,不是所有的肺炎都適合抗菌藥物治療,例如病毒感染則使用抗菌藥物無效。

肺炎體溫正常後長時間咳嗽,怎麼辦?

肺炎患者體溫正常、病情好轉後,部分患者仍有刺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續 3~8 周甚至更長時間,在醫學上稱為「感染後咳嗽」。

感染後咳嗽可能與感染後呼吸道黏膜受損、敏感性增加有關,此時病原體已經基本被清除了,所以繼續服用抗菌藥物是沒用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止咳藥或抗過敏藥,如右美沙芬、可待因、氯苯那敏等。

生活

得了肺炎該如何調整飲食?

為了促進肺炎痊癒,飲食上應當保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米、面等主食主要負責熱量的供給,蛋類、魚肉、雞肉、奶類等食物富含蛋白質且容易消化,新鮮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可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喉部不適;儘量避免煎炸、油膩的食物,因為不容易消化。

得了肺炎生活上要注意什麼?

戒菸。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劇烈運動。

注意室內通風,保持合適的室內溼度,溼度太低容易誘發咳嗽,溼度太高容易滋生病菌。

多飲水,因為發熱、出汗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多喝水、多排尿還有利於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更快的排出體外,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預防

肺炎如何預防?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接種肺炎疫苗(13 價肺炎疫苗和 23 價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可在丁香醫生 App 搜索「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瞭解適合接種的人群、接種的時間點等。

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避免淋雨、疲勞、醉酒等肺炎的誘發因素。

老人、小孩及體弱者應避免接觸感冒、肺炎患者,少去人多、封閉的公共場所。

房屋內定期開窗通風。

長期臥床者應經常變換體位,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