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靈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新的一年,當然要以全新的姿態,擁抱全新的自己!
去年的你,如果經歷了失眠、失業、失望、失戀,如果對父母、伴侶、子女、朋友有過怨恨與過節,那麼今年,不妨打開心扉,讓新年的陽光照亮那片鬱結已久的陰霾。
今天,小巴給大家推薦7本心理學的書籍,助你治癒內心傷痕累累的自己。這些書會告訴你,如何修補原生家庭創傷,如何對抗抑鬱自卑,如何獲得安全感,如何認識潛意識和夢境,如何尋求突破,如何迎接改變……
改變,從認識自己開始。幸福,也許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01
《了不起的我》
你是不是成天喊著減肥,卻還是明知會發胖,偏向火鍋行,一次次撈起流油的毛肚?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都帶有一套防禦機制,它讓我們本能地追求穩定,排斥改變。《了不起的我》就是要提醒你,別一味臣服於安穩,別忘了你心中的那些還沒被激發的潛能!
不打雞血,不賣雞湯。作者陳海賢博士結合13年的心理諮詢經驗,從思維、行動、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5個角度出發,為讀者梳理瞭如何更好地進行自我發展,成就了不起的“我”。
1.不要去想未來太過巨大的任務,而是專注於眼前能做的一小步,並把它做好。只有這樣,大象才會邁開步伐。
2.你來這裡,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而是為了學習技能。學習技能,就是要學著把自己放下。
02
《原生家庭》
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很遺憾,我們父母一代的大多數人不瞭解心理學,在我們的童年時期或是缺席失職,或是過度操控,或是言語暴力、身體虐待。而如今長大後的我們,始終帶著這些傷疤前行。
“我已經當媽了,但是我卻不知道如何面對我的孩子,我很怕變成我母親的模樣……”
這本書的意義,就是要清除存留在你性格中的童年毒素,完成一次阻斷,讓發生在你身上的噩夢不再繼續困擾你的生活,不再傳遞給你的孩子。
1.遺憾的是,我們應該掌握的至關重要的技能之一——如何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們憑感覺和本能去嘗試。
2.我希望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我無法改變過去。我能做的只是幫助你,在誰應該對你童年的痛苦負責這一問題上,觀念能有一個大的轉變。這一轉變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除非你實事求是地對自己的責任作出評估,否則你幾乎要終生揹負著自責的包袱。
03
《缺愛》
去年,網絡上興起一個熱詞叫“殺豬盤”,萬千尋求愛情的男男女女墜入其中,被騙財騙情。記者在採訪後發現,許多男女上套的一大原因是——缺愛,缺少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
而那些“殺豬人”,正是鑽進了人們的情感漏洞,給他們構建了虛妄的安全感。那麼,如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答案只有一個,它是你自己給自己的。
本書從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角度,結合心理學和哲學的知識,剖析了現代人“缺愛”的根本原因,並指出瞭如何找到自我價值、如何建構存在感的具體路徑。
希望大家在尋愛之前,先給自己足夠的體面和底氣!
1.存在感絕不是一種完全內在化的情感,而是跟我們與外部世界之間保持的聯繫息息相關,與我們對自主的需求和對歸屬的需求相結合。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做到人類所謂的遺世獨立。
2.友誼是一種複雜的關係,因為忠誠和信任是兩碼事:首先要有信任,獲得信任之後才可能產生忠誠。友誼也是一種對等關係,它意味著一方給予另一方信任以換取對方的忠誠。
04
《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你情緒低落過嗎?你是否知道自己有抑鬱傾向?你知道如何自查自救嗎?
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抑鬱症確診人數為5400萬人,但是泛抑鬱症的人數接近1億。也就是說,有相當大一部分的人正在痛苦無助的邊緣徘徊,卻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於是,許多人在抑鬱的邊界徘徊不久後,陷入了泥淖中,最終只能依賴藥物治療。
本書的作者戴維·伯恩斯是斯坦福大學的醫學博士,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用“非藥物療法抗抑鬱”的情緒療法,通過22個簡單有效的抗抑鬱技巧,讓人們解決思維矛盾,正確面對情緒。
1.事實上,是思想造就了你的情緒,學會重新改造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情緒。
2.你不該過於重視外界的認可,這種想法太不現實了。能使你保持快樂心情的始終只有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05
《這不是你的錯》
你的心中,是否住著一個無助的小孩?這個小孩全身發抖地蹲在一個又冷又黑的角落,他非常害怕,卻沒有人擁抱他。
童年遭遇過創傷的人,會在心理上產生羞恥感,它蔓延在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上,具體表現為過度的自我批評、沉迷暴飲暴食、拒絕踏入親密關係、深陷受虐或虐戀……
本書的作者貝弗莉·恩格爾是美國著名的家庭婚姻治療師,有著30餘年的治療經驗。在書中,她深入探究了羞恥感在人們成年後的具體表現,並開創了同情自愈項目,提出了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關愛、自我鼓勵5個自愈療法。
1.如果你兒童時期被漠視或虐待過,那麼內心的評判之聲很可能無時無刻不在貶低你對自我的評價。這些聲音縹緲神秘,似乎已經滲透到身體的細枝末節,讓人難以察覺其驚人的破壞力。
2.我用30多年與受害者共事的經驗告訴你,你離不開施虐者是有原因的,而且常常與你在兒童時期的受虐有關。成為施虐者也是有原因的,事實上我還沒遇到過一個施虐者沒有被虐待過。
06
《成為我自己》
一個88歲的心理治療大師,會如何回憶自己的一生?
歐文·亞隆,是國際精神醫學大師,和阿德勒、榮格這些心理學大師一樣,也經歷了許多痛苦磨難——作為猶太移民的孩子,他從小迷失在身份認同裡;母親的霸道、父親的懦弱,是他難以癒合的心理傷痛;80多年來,他一次次目睹親友與患者經歷病痛、死亡……
他用一生尋找生命的答案,構建起專業的心理治療法,為無數像他一樣帶著傷痕的人治療。在他的這本宛如小說的回憶錄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與自己和解,看到夢想與執著,看到一個時代的縮影。
1.只有勇敢充分地活過,才能平靜坦然地迎接生命終局。
2.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和重建我的過去,但現在我意識到,我的內心充滿了淚水和苦難,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擺脫。
07
《夢的解析》
人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潛意識是你看不到的95%。而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正是來自潛意識的呼喚。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潛意識,不得不提的一本書,就是精神分析學派大名鼎鼎的“大宗師”——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
這本書成書於20世紀初,距今將近120年,但是書中的理論觀點依舊閃閃發光。在書中,弗洛伊德系統地解釋了夢的來源和功能、造夢的機制、夢中元素的隱喻等問題,他還首次討論了戀母情結,指出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的普遍心理。
1.夢的形成是曾產生了“置換”現象——用心理學的話講,就是一個具有較弱潛能的意念必須由那最初的具有較強的潛能的意念裡,慢慢吸取能量,而到某一強度脫穎而出,浮現到意識界來。
2.夢之所以以芝麻小事作為內容,其實無非就是一種“夢之改裝”的表現經過“轉移作用”。而且夢之所以被改裝,是由兩種心理步驟之間的檢查制度所造成的。
閱讀更多 吳曉波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