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河南這個縣,因周公的兒子而得名,有“河南糧倉”的美稱

在河南安陽市第二實驗中學校內,有一座古墓,名叫滑伯墓,這裡埋葬著周公的第八子滑伯。據說滑縣這個名字就因為滑伯而來。

河南這個縣,因周公的兒子而得名,有“河南糧倉”的美稱

滑伯祠

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西周的第三位國君,周武王的孫子周康王在位期間,分封西周的開國功臣周公旦的第八個兒子為滑伯,封地就在今天的滑縣這個地方。

滑伯為人謙遜很有德行,而且勤政愛民,將他的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條,這裡的人民都非常愛戴他。可惜不久之後,滑伯就被召回朝中,輔佐康王。這裡的人們十分想念滑伯,便築起高臺,眺望他是否從京城回來。雖然臺子越築越高,但滑伯始終沒有回來。

滑伯去世後,這裡的人們便為他修築了一座氣勢宏偉的陵墓。這便是滑伯墓。後來有的朝代的縣衙就建在了滑伯墓的附近。據說縣令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祭拜滑伯墓。更有人誇張地說,每逢這一天,滑伯就會顯靈,他要是手拿圭璋,身穿華美的衣服,就意味著這個縣令官運亨通,不日就會高升。要是滑伯穿著深色的便服出現,這個縣官不久就要倒黴了。

春秋時期,這裡是衛國的領地,取名曹邑。據說衛靈公在位時重修滑臺。後來不斷增修,將之建成為有外、中、裡三重城牆的大城。外城周圍有二十餘里。中城和裡城就建在高臺上,居高臨下,非常險要,因此將之命名為滑臺。

河南這個縣,因周公的兒子而得名,有“河南糧倉”的美稱

河南滑縣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在這裡設置了白馬縣,隸屬於東郡。南北朝時期,劉宋政權在此設立了滑臺縣,仍隸屬於東郡,郡治也設在滑臺。此後此地便一直是滑州的治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將滑州降為滑縣,從此之後滑縣這個名字便正式誕生了。

滑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中曹操與袁紹在白馬坡大戰,關羽為出頭,將袁紹大將顏良斬於馬下。而這個白馬坡就是今天的滑縣。隋朝末年,滑縣人翟讓在瓦崗寨起義,吹響了隋末農民起義的號角,唐朝也因此而建立。唐朝末年,朱溫將許多大臣聚集於白馬驛,盡行殺戮。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馬之禍”。唐王朝因此元氣大傷,走向了滅亡。

因此滑縣可以說見證了唐朝的興亡。

河南這個縣,因周公的兒子而得名,有“河南糧倉”的美稱

滑縣有“河南糧倉”之稱

就是這麼一個兵戈之地,難得的是,他還是一個重要的產量區。滑縣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日照充足,古來就是一個重要的產量之地。如今的滑縣仍是河南第一產量大縣,有“河南糧倉”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