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自成為什麼要殺死謀士李巖?

微笑轉身不見你


自古最難是謀士,因為他們大多是文人,文人骨子裡面都有一種為國為民的情懷,因為肚子裡有墨水,所以出謀劃策自然不在話下,他們也就是靠這吃飯的,但是謀士的下場一般都不怎麼好,全因為伴君如伴虎這句話。謀士的謀略能不能採用不僅僅是謀略質量的問題,更在於謀士所面對的君王能不能認知或採取這個謀略,但是,如果經常不能被採納,謀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即便被重用為臂膀,也難逃“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命運,歷史上有好下場的也就範蠡、張良、李泌、姚廣孝等有數的幾個人,他們之所以能得以善終,主要是可以看透帝王權術,懂得隱忍或者乾脆隱退。但是有誰願意出一輩子力最後孤獨離去呢?!明君的謀臣尚且不能善終,更何況喜怒無常又愛猜忌的了,當李巖遇上李自成,那註定不會有好下場!

《綏寇紀略》中記載:定州失敗後,河南眼看著要被明軍收復,李巖分析戰局,覺得豫北非常重要,堪稱西安屏障,因此,他願意率精兵兩萬去河南制止暴亂,截斷清軍南下之路,拱衛山西。可是李自成並沒有聽取,鑑於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后,農民軍在河南的形勢更加危急,李巖多次請求和弟弟一起率兵回河南,就在一天,李自成竟然答應了,封李巖為權將軍,讓牛金星舉辦酒席為李巖兄弟踐行,但是就在李巖兄弟出席酒宴時,蹦出來一些武士將李巖兄弟擒拿斬首!

李自成這般演戲為哪般啊?難到在這節節敗退的時候不懂得任用賢才嗎?呵呵,這個時候的李自成哪裡還是當初剛出商洛山的李自成?!在他眼裡現在的李巖也不是當初的賢才,而是準備領兵謀反的叛逆之人!兩人關係何以發展到這樣水火不容?

李巖本是出身官宦人家,能文能武不說還有一顆賑濟天下蒼生的善心。曾經在他的老家河南,久旱成災,地方官員不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還催徵賦稅,李巖多次為民請命都不被理睬。李巖寫了《勸賑歌》去遊說商戶土財,收效甚微,沒辦法,他傾盡財產為百姓放糧賑災,被百姓愛戴的稱為“李公子”。李巖看透明朝的腐敗,於是投奔了來河南招兵買馬的李自成。

李自成之前也是被明軍打的躲在商洛山良久,好不容易見明軍去四川打張獻忠了,才有機會出山,這個時候遇上能文能武的李巖,求賢若渴的他和李巖相見恨晚,自然給予厚待。

李巖也不負所望,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還編了“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均田免賦”等口號,為義軍造勢宣傳,使得天下百姓趨之若鶩,由幾千人迅速膨脹為數十萬人。所到之處,令明軍聞風喪膽,自開城門,最終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建立大順政權,崇禎自縊殉國。

然而坐上皇位的李自成擺脫不了農民起義的弊端,有一個小農流寇思想的人坐在皇位上眼睛裡都是逍遙快活,哪裡懂什麼憂患意識和政權策略!義軍紀律渙散,到處打家劫舍,勒索錢財,不管貪官清官一律拷打羞辱,答應百姓的也沒做到反而更加苛責,鬧得整個京城烏煙瘴氣,人心惶惶。李巖當然看不下去,進諫多次,卻不被採納,最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迎清軍入關,幾路聯合把李自成打的一路西逃,潰不成軍。

路上李自成見以前擁護義軍的百姓都不待見他們了,還不解的問李巖和牛金星原因,牛金星狡猾的哄他說大順建立時間短,老百姓還沒嚐到甜頭。李巖則直言不諱說是北京所作所為大失民心所致!過街老鼠一般的李自成此時怎能聽的了這樣的逆耳忠言!再加上平時妒賢嫉能的牛金星不停的進獻讒言,讓李自成覺得李巖和自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所以當李巖多次請求率兵去河南的時候,認定李巖要瓦解義軍,謀反離自己而去的李自成聯合牛金星對李巖下了毒手。

可憐一世聰明的李巖終是看不透李自成的小肚雞腸,最終誤了卿卿性命。


國史通論


對於李巖之死,計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中有如下的記載:

1、李巖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降清後率兵直逼北京城,李自成初戰不利。5月5日,李自成率兵進攻吳軍大營。從上午9點戰至晚上7點,互有殺傷。突然狂風大起,李自成軍中旗幟被吹斷,李自成中箭落馬敗退。

此後李自成敗走北京,吳三桂並不急追。牛金星見大勢已去產生異心,同時嫉妒李巖、李牟深得軍心和民心,想殺掉他們。這時有人來報陳奇、賈士俊,許承蔭、孫澄、範雋、郭經邦和尚國俊,被明朝兵部尚書丁啟睿的參將丁啟光活捉,準備押往南京。

李巖請命率兵去救援。李自成答應了。牛金星卻說:“李巖此去一定不會再回來,早有叛心,不如殺掉。”李自成相信了這番話,令牛金星設酒宴在席上殺掉了李巖、李牟。宋獻策向來與李巖交好,聞訊後去見劉宗敏,用言語激怒劉宗敏。

劉宗敏說:“牛金星沒有立過一件戰功,擅長殺掉兩員大將,必須誅殺”。此後,李自成和部領離心離德,宋獻策出走,劉宗敏率兵去了河南,李自成和李過等人率兵十餘萬,從河南奔向湖廣,想去和張獻忠匯合,渡江後才知道張獻忠已入川。

這就是李巖之死的過程,後人對這一記載多取採信的態度。這裡要講明的是李巖為何深得軍心和民心,從而引起了牛金星的嫉妒呢?

2、李巖實是李自成的重要謀士

李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曾做過山東巡撫,後受魏忠賢逆案的牽連丟官。李巖少有才氣,年紀輕輕就鄉試中舉,又樂善好施頗有人緣。史載,李巖是半路跟隨李自成的,很在一群草莽粗漢中憑獨到的戰略眼光、謀略成為李自成的心腹。

《明季北略》中記述了李巖的若干謀略,其中流傳的最廣的一則是:“李巖復私作民謠,令黨誦之雲:穿他娘,吃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以故所至風靡……”

這裡是說李巖私底下寫了一首歌謠,讓兵士們傳唱:“穿他娘,吃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首歌謠通俗易懂、極接地氣,效果就是李自成的軍隊所到之外,百姓都夾道歡迎,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要說起來,牛金星還是被李巖引見加入李自成大軍的。“河南府盧氏縣貢生牛金星,向有罪當戍邊,李巖薦其有計略,金星遂歸自成。自成以女妻之,授以右相。或雲金星。天啟丁卯舉人,與巖同年,故薦之。金星引故知劉宗敏為將軍。又薦術士宋獻策。”

牛金星本是河南府盧氏縣的貢生,因罪被罰戍邊,因為有計謀被李巖推薦,李自成把女兒許給他當妻子,授予他右丞相。有人說牛金星也是天啟丁卯年間的舉人,和李巖同榜中舉,所以受到李巖推薦。牛金星找到軍中的老朋友劉宗敏,又推薦術士宋獻策加入。

3、李巖曾試圖阻止李自成的敗亡

李自成進北京後,對明朝官紳極盡殺戮羞辱之事,拷打官員,抄家助餉,士卒搶掠,軍紀極差。對此李巖意識到如此下去將導致敗亡,因此給李自成上書提出四件事。大體意思是:

  一、修葺城牆,灑掃大內,選定吉日,百官迎請,舉辦登基大禮。

  二、在文官追贓中,除了死亡、歸降的,可分為三類人:貪汙的交給刑官嚴追,家產全部沒收;抗命不降的,在追贓完成後還要定罪;為官清廉的,免於刑事,可自由選擇“助餉”的數量。

  三、各營的兵馬,退到城外安營紮寨,聽候調遣出征。主上(指李自成)登基後要心懷堯舜的仁心,以堯舜的德政治理天下。一切軍兵不宜借住民房,失去民心。

  四、目前明朝各鎮都備兵入京復仇,邊報很急。主上登基後不必興師征討,向各處派遣使官招降安撫,給各鎮將軍許諾侯封。讓明朝的太子奉祀自己的宗廟,“與國同休,則一統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亂可息矣”。

應該說,如果李巖的上書能得到重視,李自成的大順朝可迅速進入正軌,穩定了民心,也使明朝投降的官吏心安,實在是安定江山的良策。但是李自成見到上書後,很不高興,批示了3個字“知道了”,四件事都不執行。

後世推測,也正是這四件事埋下了李巖被殺的導火索。因為李自成的軍隊多為草莽粗漢,過去每攻下一城就“打土豪”,搶掠一番,輕者混幾口美食,重者搶些金銀珠寶,實無明確的戰略目標和眼光。

在一不留神打下北京城後,沒能及時轉變戰略目標,仍然抱有“流寇”思維。而李巖敏銳發現後進行阻止,但是這勢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好不容易進了京城,不好好撈一把怎麼行?就你能耐?說三道四的……也許李巖的此舉也得罪了牛金星。

《明史》曾記載:“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是說李巖在家鄉時,有靠耍雜賣藝的“紅娘子”造反,相中樂善好施的李巖,把李巖劫走,李巖最後只好娶紅娘子為妻。民間還有關於此事的其他版本,這也給李巖的人生增加了許多傳奇色彩。


指動濟南


李巖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原名叫做李信。可以說,農民出身的李自成能夠反敗為勝,並最終攻破北京離不開李巖在旁邊出謀劃策。李巖被殺的原因是由於他功高震主,再加上與李自成麾下的牛金星不和,因此被牛金星等人陷害,最終被李自成冤殺。如果李自成當年能聽取謀士李巖的話,斷然不會這麼快就走向覆滅。


那麼,這個李巖是何許人也呢?李巖的父親李精白在明朝天啟年間是山東巡撫,因此李巖也算是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不過,李精白因為魏忠賢案的牽連,被削職為民、家道中落。因此,李巖在崇禎年間參加了李自成的起義軍。

最初,他與李自成相談甚歡。當時的李自成求賢若渴,因此李巖的建議逐漸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並給李自成規劃了進軍北京的霸業藍圖。在起義軍所過之處,李巖也勸李自成減少殺戮、收服民心,因此才得到了諸多百姓的擁護。在李巖的出謀劃策下,李自成最終得以建立大順朝,並在1644年挺進京師消滅了明朝。


不過李自成的農民軍在進入北京後不久,便一改昔日的作風,在城中四處劫掠、占人妻女。忠心耿耿的李巖再三向李自成進言,希望他能收斂作風、整頓軍紀,均未能奏效,而且還被牛金星等人誣陷為懷有異心。

同年,李自成便在清軍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的夾擊下,敗退出北京。清軍沿路追擊,李自成兵敗如山。在撤退的途中,昏庸的李自成依然懷疑李巖有反心,於是在軍營裡下令將李巖殺害。而在李巖死後,農民軍部隊更加部眾離心,士氣低落。而失去了重要謀士的李自成,很快就兵敗被殺。


世界人文通史


李巖,是明末李自成起義軍中的一位重要將領。在明末的歷史上,李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據《明史.流賊傳》中記載:“杞縣人李信者,逆案中尚書李精白子也,嚐出粟賑饑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據記載,李巖是天啟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在崇禎初年的魏忠賢逆案中,他被定義“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但其實,這在明末官場中,這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大事。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並且他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巖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版本,等到乾隆皇帝編《明史》時,那幾種說法,在經過照單全收後的加工,終於形成了一個完整故事:李巖原來叫做李信,他是河南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父親是天啟年間兵部尚書李精白。他一開始就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公子哥,被人稱為“李公子”,但是,在崇禎十三年時天下大旱,而李巖為百姓請命求賑災,卻反而被縣官宋某抓進了牢裡,這下宋縣官可是惹禍上身,最後被李巖紅顏知己紅娘子,帶著一群紅了眼的饑民砸了縣衙後打死了,而李巖也被救了出來,然後便一道投奔了李自成。在加入了李自成之後,從此李巖鞍前馬後出謀劃策,特別是發明了“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口號,一下讓李自成驟然獲得了萬民擁戴,並因此而順利的取得了天下,並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只可惜,隨後李自成花了眼,沒有聽李巖的勸告,以至於連戰連敗,更是將敗因遷怒於李巖,並且最後竟然聽信了牛金星讒言,把李巖以及其弟弟李牟一起殺害,幹出了自毀忠良的蠢事!


DinosaurVideo


說到李自成和李巖的故事,這裡就必須要闢謠了:

歷史上其實並沒有李巖這個人,他的所有事蹟都是時人附會且子虛烏有的。


李巖質疑:不存在的歷史人物

關於對李巖是否存在的質疑,迄今為止最有分量的文章是明清史大家顧誠先生的《李巖質疑》一文,於1978年發表在《歷史研究》。


李巖的成名,與清初小說《定鼎奇聞》有關,後來被前明遺老計六奇撰寫的《明季北略》吸收,甚至到最後被《明史》所採納,成為一個“板上釘釘”的歷史人物。

1949年建國以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姚雪垠的歷史小說《李自成》的出版,都使得李巖聞名於當世。

但問題在於,竟然沒有任何一條靠譜的史料,能證明李巖這位傳說中的重要農民起義將領曾經存在過。

顧誠先生對李巖的質疑,是非常周密的。

他枚舉所有關於李巖的史料和記載,逐一進行分析,並指出這些史料的硬傷,以及彼此矛盾的地方。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李自成的軍中,根本就沒有李巖這個人物。


因此,所謂李自成和李巖決裂,聽信牛金星的讒言而處死李巖,這件事也就是子虛烏有了。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不存在的事情,一個不存在的人。


HuiNanHistory


古代志在天下的諸侯,都會盡力招攬人才,尤其是謀士。不過,李自成的謀士似乎並不多,稍微出色一點的謀士,也就只有李巖。而且李巖對李自成一向忠心耿耿,最後卻被李自成給殺了。李自成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李巖劇照)

李巖原名李信,是明末河南杞縣人。

他的父親李精白曾是山東巡撫兼兵部尚書,由於在魏忠賢謀逆案發生後,被人彈劾他結交魏忠賢近侍,結果被革職為民。

不過,李精白為官時名聲不錯。回鄉後,熱心公益的他,依然是鄉里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巖自幼生活優裕,勤學好讀,對史書和兵法尤其興趣濃厚。年輕時,便考中了舉人。

後來他又遵父母之命,迎娶了地方豪門之女湯氏。

湯氏生得有姿容,人又知書達理,性格賢良,典型的大家閨秀。

按說,生活無憂的李巖,沒有理由追隨李自成,做反明鬥士的。

但李巖是個心懷天下的人。他一向為人慷慨好義,喜好打抱不平。因此,在當地頗有俠名。

當時明朝已是窮途末路,天災人禍頻發。再加上苛捐雜稅繁多,百姓生活極為困苦。然而地方官員卻只求自保,根本不顧百姓死活。

李巖見此,常常憤憤不平。但他人微言輕,根本改變不了現狀。能做的,也就是經常拿錢物賙濟窮人。

有一次,河南久旱,百姓無以為生。地方官不光不開倉賑糧,反而不顧大家死活,照舊派衙役催徵錢糧。李巖多次找官員請命,官員都對他不理不睬,依然我行我素。

眼見民不聊生,李巖創作了一篇《勸賑歌》,到一些富商財主家去遊說他們拿出餘糧,賑濟百姓,可是效果甚微。

最終,李巖認為,既然這個王朝不能以民為本,那麼就只有推翻了,再建造一個新的王朝,才能讓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

(李自成劇照)

當時,張獻忠在谷城叛變,明軍集結兵力全力追剿。

本來被明軍圍攻的李自成,終於有了機會下商洛山,帶著幾千人馬到河南一帶招兵買馬。

李巖依然投奔李自成起義軍。能文能武的李巖,在軍中很受李自成厚待,據《明季北略》中說,他二人初見便談得十分投機,頗有相見恨晚之勢。

李巖入夥後,便勸李自成要“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又勸李自成“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李自成無不依言而行。

除此外,李巖為了給李自成造聲勢,又寫了許多如“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這樣的口號,讓人扮作商人小販,在市集上四處散播。又編了“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童謠,教給小兒到處傳唱。

經過李巖的這番宣傳,李自成的賢名,很快就傳播了出去。許多饑民紛紛來投,李自成因此迎來了他人生的輝煌時期,

隨後,李巖又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這個口號迅速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再加上李自成尊重讀書人,一時之間,除了大量的饑民來投奔他外,一些讀書人也紛紛投在了他的賬下,牛金星、宋獻策等人陸續都成了李自成的謀士。

李自成帶著勢力強大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歡天喜地。喪失民心的明軍則聞風喪膽,根本不能戰。最終,李自成攻進了北京城,明朝就此滅亡。

(劉宗敏劇照)

然而,坐上龍椅後的李自成,卻沉湎酒色,只顧享受勝利的果實。在他的放縱下,劉宗敏等武將為了勒索錢財,更是對一些明朝舊臣百般折磨。至於那些士兵們,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

李巖認為這樣做,勢必會失去民心,走向敗亡。於是他數次向李自成諫言,希望他能整頓軍紀。並讓軍隊退到城外安營紮寨,做到不擾百姓。對待亡明舊臣,也要區分對待。那些降臣或者為官清廉的,要以禮相待,這樣才不會樹敵太多。對於明皇室後人,也要多行安撫,不給別有用心的人,借他們謀反的機會。

可惜,此時的李自成只顧逍遙快活,對李巖的諫言根本沒當回事。再加上李巖在軍中威望頗高,讓他頗為忌憚。現在見他又來指手畫腳,心裡很是不快。

劉宗敏對吳三桂父親“追贓助餉”,讓其飽受嚴刑拷打和羞辱。再加上劉宗敏又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結果招致吳三桂一怒之下,投降清軍,並與清軍聯合,倒戈反擊大順軍隊。

清軍與吳三桂軍隊在大順軍,在一片石激戰。此戰讓李自成一敗塗地,再加上根基不穩,李自成只得逃出北京城,撤回陝西。

就在此時,有人向李自成報告說,鎮守河南的大順軍,已全部投降了。

大驚失色的李自成,趕緊找來李巖等人問策。

李巖主動請求,願意帶2萬精兵前往平定叛亂。

李自成猶豫不決。待李巖離開後,一直想取代李巖的謀士牛金星,立刻對李自成說,李巖素有威望,他這是想帶兵出走,自立為王。

本就對李巖忌憚有加的李自成,聽聞讒言後,怒不可遏。

牛金星見此,馬上提議李自成找機會除掉李巖。

在得到李自成同意後,牛金星便設計殺了李巖。

忠心耿耿的李巖就這樣冤死了。李巖死後,大順軍人心渙散,紛紛投降清軍或明軍,李自成也最終兵敗被殺。

本來想奪位的牛金星,則投降了清廷。只不過他名聲太臭,未能得到清廷重用。


張生全精彩歷史


闖王李自成的軍師是一位落第秀才宋獻策,這位秀才居然能位列牛金星和李巖這兩位舉人老爺之上必有其過人之處。宋獻策的過人之處就是他這位窮秀才為了餬口幹起了騙死人不嘗命的勾當----算命。



宋獻策來到李自成軍中,為闖王算了一卦,曰:“十八子,主神器。”於是,李自成大喜過望,封為軍師。感情每個人都有想當皇上的念頭。而李巖之死的導火索就是這個宋獻策哄騙李自成的六字箴言。

宋獻策是沒什麼真本事的,他也沒能給闖王出過什麼破敵妙招。但是因為他獻了這六字箴言,迷信的李自成就把他當成諸葛亮、劉伯溫一般看待。



闖王攻打開封時,為了能用紅衣大炮轟倒開封城牆,這位算命先生掐指一算,出一計策:運土壘起高臺,把大炮拖到高臺上放,就能轟進城來。於是,大順軍費了老鼻子勁兒修起十幾座大炮臺。還沒開上幾炮,救援的明軍來了。

沒那麼多廢話,明軍扒開黃河口子,於是那十幾門紅衣大炮現在還沉睡在開封城外的黃土之下。

真正有本事的是兩位舉人老爺,學歷高的確實比學歷低的有真本事。但是有文化的人也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特別愛嫉妒人。牛金星就是這麼一位,他雖然有些本事,還當上了李闖王的宰相,可是他心裡明鏡兒似的----真正的大牛是李巖。



“殺牛羊,備酒漿,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夠有闖王。”這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謠正是李巖發明的,反正牛金星想不出來。牛金星還有一條比不過李巖的是他不會騎馬打仗,他只會在背後搖鵝毛扇子。李巖則是上馬能管軍,下馬能安民的主兒。別說牛金星了,李自成也沒這本事。

李自成在遇到李巖之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整個就是一個大號流寇。李巖入夥後,建立軍規,“禁兵淫殺”。同時讓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於是,李闖王的軍隊迅速從一支四處遊蕩的土匪成長為一支替天行道的仁義之師。又不用納糧又不用出官差,跟著闖王混還能吃飽飯有衣穿。奶奶的,入夥去球。



很快的,勝利一個接著一個來到,李自成看著自己的百萬大軍心裡那個美呀。在心裡美的同時,不免暗自思量,李巖這人的本事是不是有點忒大了。

進入北京城,看著皇宮裡那麼多漂亮小姐姐,那麼多錦衣玉食,闖王和他的一杆子農民兄弟們可得好好享受享受。至於李巖說的暫時不要住皇宮,要趕快安撫民心,趕快去招撫吳三桂的話根本就沒功夫聽。終於,吳三桂反了。

一片石大戰古戰場



闖王帶著他的一幫子軍隊去打吳三桂,開仗了才發現這關寧鐵騎的戰鬥力與關內腐朽的明軍完全是兩碼事,好在闖王人多,有幾十萬人可以玩群毆。突然,斜刺裡殺出一支軍馬,八旗兵來也。“滿人不滿萬,滿萬莫能敵。”迷信的李自成對於這個傳說也是深信不疑的。跑,跑的越快越好。

李自成逃了,農民軍被殺得大敗,暴露出一群烏合之眾的本來面目。



回到北京後李自成繼續要跑,他要跑回陝西他的老家去。此時傳來中原被明軍攻下的消息,闖王不知道如何是好。李巖出來說:給俺兩萬人馬,保證能把中原再次拿下。收拾好後再去打吳三桂,打八旗兵。

李自成這時回過神來。前面李巖說的咋都對了啊,真後悔那會沒聽他的。不過俺幾十萬兵馬被打得大敗,他李巖用區區兩萬兵馬就能擺平,這讓我這李闖王的臉往哪兒擱。

小人在關鍵時刻出現了。



牛金星對李自成說:千萬別讓李巖走了。您老想想,你姓李,他也姓李,莫非那個“十八子”說的是他而不是您老人家?一言驚醒夢中人,於是,李自成對李巖的羨慕嫉妒恨迅速轉化為恐懼。一個邪惡的念想湧上心頭:俺做不成皇上也不讓你做。中國農民的劣根性在李自成身上被完美地表現出來。

然後,李巖被一壺毒酒奪去了性命。再然後,牛金星、宋獻策投降了滿清。一年後,被八旗兵一路追到湖北九宮山的李自成被農民程九伯殺了。而沒有了李巖,華夏再也沒人能夠抵擋八旗鐵騎的蹂躪。這一晃就過了三百年。


我淡如菊


李巖有沒有這個人?很難說!近代是郭沬若在《甲申三百年祭》裡,首先肯定李巖在李自成軍中是"眾人皆醉他獨醒"。後來人們依樣畫葫蘆,都是跟著郭沫若如是說。現在看來,後人是李自成受挫山海關,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加點料,無非是說李自成在兵敗過程中,還有忠臣勸諫,他不叫以致失敗云云。其實李自成殺李巖的情節是經不起推敲的。設如李巖要分兵經營河南,李自成即使不同意也可採取羈糜之策,不放他走就行了,何必要殺呢?李自成是殺他的動機,而不是殺他的行動。根據法律,思想無罪。如果說李自成是害怕″十八子李得天下"的讖語應在李巖身上,那李自成有這麼不自信嗎?難怪李自成敗退回西安後,高夫人問他為什麼要殺李巖,他竟無言以對,實在找不出理由!由此種種可見,所謂李自成殺李巖,是後人編造出來的故事。實無其事!不過這一故事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在主子落難的時候,部下最好不要提分兵問題,免得引起主子疑心。例如在紅軍時期,殺人狂魔夏曦本來就對勸他不要殺人的段德昌懷恨在心。恰好段德昌也提出分兵問題,可惜事先沒和賀老總說,如果說了賀龍肯定要阻攔段德昌不要與虎謀皮。夏曦在段德昌提出建議後,立即逮捕嚴刑拷打,並用鈍刀子砍了頭。一代紅軍英豪可憐被冤殺。所以李巖之死,這故事本身還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令後人嗟嘆不止。


非孟勿擾


小時候看了一個影視劇《李信與紅娘子》,看到李自成拿著虎頭鞋,做出殺害李信的決定,心裡面還曾義憤填膺。



李信又名李巖,河南開封府杞縣人,明朝的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崇禎初年被劃入魏忠賢“閹黨”削職為民。清初無錫計六奇所著《明季北略》上說李巖"有文武才"。李巖加入李自成義軍,李自成用李巖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號大順,傳說“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就是出自李巖之口。李自成進京後,軍紀大壞,不用李巖建言以安撫前明官紳,招致根基難固。在清兵與吳三桂夾擊下,李自成退出京師。



關於李巖被殺,《綏寇紀略》記載:定州失敗後,河南異動,李巖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平定叛亂。宰相牛金星進言,說李巖恐有異志,需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李自成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睜眼看西安


李巖出生的時候,家裡有人在朝廷當官,和李自成一樣,李巖也參加了科舉考試,並且順利考上了,他不僅才華橫溢,武力也非常高強,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李巖為人非常善良,當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歡他,記得有一年發生旱災,官府不但沒有接濟百姓反而還來剝削百姓的糧食,李巖實在看不下去,去跟當地的縣令求情,不過並沒有什麼用,他最後只好用自己家裡的糧食去接濟百姓,他這一舉動贏得了很多民心。

而李自成在早期的時候就投靠自己的舅父,他的舅父在一次戰鬥中被對方抓住,最後死掉了,舅父的去世讓兄弟們都非常驚慌,最後李自成只能站出來穩定局面,而他也被底下的人推為領導人。



沒想到崇禎十年的時候,李自成軍竟然被朝廷派兵圍剿,他們被打敗了,只好逃往商洛山,當時清軍入侵,朝廷的人沒時間顧及李自成,李自成終於能在商洛山這個地方喘一口氣,他開始整頓軍隊內部,拉攏優秀的人加入他們,在他的努力下,軍隊慢慢發展起來,人數在不斷上漲。

崇禎十二年,趁戰亂之時,李自成率領自己的軍隊殺出商洛山,一路跑到河南,也就在那個時候李巖主動要求加入李自成軍,李自成非常高興,他很欣賞李巖的才華謀略,他的高興都表現在了臉上。李巖也沒有讓他失望,當時河南的官府非常的殘暴,不關心百姓的疾苦,在這種情況下,李巖提出幫助百姓,援助百姓的建議,這個做法贏得百姓的心,為李自成的成功定下了基礎。



李自成只是一個莽夫,他只會打打殺殺,對於謀略一竅不通,他們戰鬥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勝利,當成功攻進北京的時候,將士們開始搶百姓的東西,這個做法是會失去民心的。李巖看的非常清楚,也只有他是保持清醒的狀態,他告誡李自成:不要騷擾百姓,不然只會失去民心;官吏也有好壞之分,不能以偏概全;要拉攏得力的將士加入我們,不要和他們對抗。

李自成當時被衝昏了頭腦,他沒有采納李巖的建議,最後他只能被迫離開京城,還沒開始就要重新進行,李自成非常的生氣,他也被失敗擾亂了內心,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軍隊有內鬼,他聽從牛金星的建議,把李巖殺死了。



牛金星並不討厭李巖,可是他非常嫉妒李巖,李巖的才華實在是太高了,雖然自己的能力也不差,可是和李巖相比,自己什麼都不算,他在李自成身邊煽風點火,讓李自成除掉李巖。

李巖是李自成的一個得力助手,他能迅速崛起併成功進入京城,離不開李巖的謀略,可是他因為自己太過浮躁,被眼前所景矇蔽了雙眼,竟然把李巖殺死了,他把自己成功逼上低谷。沒有了李巖,他最後在路上被埋伏的軍隊刺殺,他失去了民心,軍隊也開始大亂,殺掉李巖是他失敗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