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赤壁大戰,為什麼孫權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他能贏嗎?

大馬哈魚12


事實證明孫劉一旦失去了聯盟,雙方都會滅亡

在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替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局勢,三足鼎立後孫劉聯盟,則雙方無憂,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則危矣

根據當時的形勢曹操親率80萬大軍,揮師南下,嚇得東吳眾多文臣勸說孫權投降歸順,而此時諸葛亮也意識到如果不聯合抗曹,曹操攻破東吳後劉備也就無力會天了,此時東吳謀士魯肅也意識到東吳只有聯合劉備才能拒曹,所以諸葛亮出使東吳的時候得到魯肅的歡迎,最終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

而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為了替關羽和張飛報仇,決定攻打東吳時,諸葛亮就說過蜀吳必被魏國所滅,在魯肅病危時也再三囑咐孫權一定要堅持孫劉聯盟,否則東吳危矣,之後也一一應驗,蜀吳兩國終被滅亡

所以個人認為赤壁之戰,孫劉沒有聯合的話,歷史將被改寫!


sunnyf888


1.孫權聯手劉備是國內局勢逼迫的。

當時,劉備、孫權任何一家的勢力與曹操都不能同日而語,曹操”奉辭伐罪,旄麾南指”時,荊州劉琮束手投降,曹操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時,迫不及待的給孫權下了文縐縐的戰書:“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當時孫權是戰是降一直猶豫不決,後來在周瑜,魯肅這些主戰派分子的勸諫下,才增強了抵抗的決心。

而自孫策遇刺、年僅19歲的孫權接手江東後,江東就一直處於動盪狀態,廬江太守李術起兵造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廬陵太守孫輔暗中通曹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亂,而且孫暠還企圖篡孫權的權位,丹陽太守孫儼已被人殺死了,山越又趁機作亂………江東就沒有過寧靜的日子。


孫權用三年的時間平復了動亂,又處心積慮地安定地方世族,招攬名士,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到建安十三年,才滅掉了黃祖,為哥哥孫策報了仇,這樣人們才開始相信這位黃口孺子的執政能力,才暫時穩定了江東局勢。

可是,還沒有歇一口氣,同年,曹操就鐵騎南下,荊州劉宗束甲投降,又打得劉備丟盔棄甲,把戰火燒到了孫權的家門口。孫權深知,這 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江東已歷三世的他,在骨子裡是不想投降的;但由於內患不斷,導致勢力單薄,當時孫權能征慣戰的精銳部隊只有區區3 萬人,孫權自忖沒有能力與曹操抗衡,迫不得已,在魯肅不失時機地提出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的策略的時候,他才決定聯手劉備抗曹。


2.劉備儘管有長坂坡之敗,但並沒有傾家蕩產,他有可以利用的力量,

劉備曾標謗自己是中山靖王第十七代後裔,是劉皇叔,這名頭好,可以利用;劉備當時受了重創,但自己還有嫡系部隊一萬多人,再加上江夏劉琦一萬水軍,兵力約有2萬人,而且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頂尖猛 將,又諸葛亮也加入劉備軍事集團,還是有一定的力量的;在軍事上,從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多個幫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3.劉備也需要聯手東吳抗曹。

當初,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就有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把劉備的筷子都嚇掉了,為了讓多疑的曹操今後不加害自己,劉備不得不與曹操分道揚鑣,徹底與曹操撕破了臉,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當時曹操正親率虎豹之騎追殺劉備,在當陽劉備已喪魂失魄、抱頭鼠竄,劉備只能放棄原來去江陵的計劃,前往江夏。

而劉備審時度勢,放眼天下,北方基本上已經被曹操掌握,天下有能力的人也就孫權與劉璋了,曹操要置自己於死地,自己已在顛沛流離的狀態,早知孤掌難鳴、孤力難支了;自己單方面抗曹困難重重,所以,聯合孫權,也是劉備的迫切需求,況且,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也認為東吳“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也”。


4.曹操逼 的。

曹操是胸懷大志的主,從蒞臨長江邊作的《短歌行》一詩中就可以看出,他妄圖統一中國的野心隨年齡的增大更加膨脹起來,他此時已經滅掉了袁紹、呂布等等英雄豪傑,他是絕不會讓孫權在江東坐大的,可以說奪取江東勢在必得;這就下了充滿殺機的戰書,不過,曹操太過自信了,此舉導致了孫權聯劉抗曹!

所以,國內形勢、劉備的境遇和力量、曹操的大軍壓境是孫權聯手劉備抗曹的根本原因!在群雄已滅,無人與曹操叫板的時候,如果孫權不聯手劉備,東吳單方面要取得赤壁之戰這樣規模的勝利,是痴人說夢,是根本不可能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赤壁之戰可以說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幾大重要戰役之一,赤壁之戰所造成的影響,幾乎貫穿了整個三國演義後半段的發展。

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呢?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陸續收取袁紹的冀,並,青,幽四大洲,劉琮開城獻降繼而收取荊襄水路三軍後總計一百餘萬,其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從而追的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棄新野,攜帶四十萬百姓投奔江夏,此時的劉備幾乎窮途末路,如果不是劉琦來救,早已束手就擒了。

再來看此時的江東顯然已經成為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塊戰場,可以說此時的孫權與劉備是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論哪一方被滅,另一方都不得善終,他們願意看見曹操一統天下嗎,顯然不會,劉備這邊,孔明是明白人,孫權那邊魯肅也是明白人,此時除了孫劉聯手之外,已經沒有抵禦曹操的辦法了,江東水師名震天下,劉備步騎亦是驍勇善戰,少了任何一方這場仗都別想打贏,沒有劉備憑他江東十萬水軍也難以抵擋曹操的金戈鐵馬,沒有孫權憑他劉備驍勇步騎也難以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所以孫劉聯手即是情勢所迫,也是加之必然,既然已無退路,何不攜手一戰,破釜沉舟,一旦勝了,孫劉可保數年安定,並且改變天下形勢。

況且曹操大軍遠征,無論是糧草,供給,舟車勞頓,這些細小因素對孫劉都相對有利,加之一道長江天塹,以孔明,周瑜等人的智慧,豈能不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呢。

所以綜上所述,孫劉聯手乃是當時天下趨勢,亦是唯一抵抗曹軍的辦法了,個人見解!



小胖子驢哥


在當時局勢中,曹操是天下最有實力的,而且曹操又是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滅掉劉備、孫權,完成統一的霸業。而孫劉當時相比曹操而言實力相差懸殊,無法單獨與曹操抗衡,若不聯合只有逐個被滅的下場。但若聯合則完全不同,兩國的實力相加則可與曹操抗衡;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合作的且不說赤壁之戰能否取勝,但以後必然會被曹操各個擊破。當時如果沒有劉備合兵,東吳朝廷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傾向於讓孫權投降的。而劉備的出現,也讓孫權大軍更加有戰神曹操的信心。

兩方進軍路線,可看配圖所示。



灥靐飍羴麤龘


赤壁大戰,孫劉聯合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將孫權不能聯合劉備,那麼結局必輸無疑。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其影響延綿數十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大定的曹魏軍團開始將目光投向南方。此時,東漢末年的烽火硝煙未盡,但逐漸顯露出崢嶸格局。孫吳政權經營江南多年,佔據了傳統的魚米之鄉,雖然南人陸戰實力不濟,但擁有著當時和荊州水軍並駕齊驅的一流水軍。藉助長江天塹,大有和曹操分庭抗禮,劃江而治的跡象。

東吳西邊,兩湖區域則是劉備盤踞的場地。雖然相較於曹魏和孫吳,劉備的總體實力不濟,但是劉備同樣擁有自己的優勢,三國第一智囊——諸葛亮是其軍師,武力值一流的五虎將是其座前統帥,雖然士兵數量不多,但大都身經百戰,在諸葛亮等人的運籌帷幄之下,有著當世不敵之勇。

再往西,則是佔據了廣袤川地的劉表。只是劉表(劉璋)為人贏弱,為帥不才,守土不力,攻土無能。從未曾入過曹操等人法眼。而地少兵稀的劉琦更是毫無存在感,完全一個路人甲。

那麼對於東吳而言,當時身邊能夠聯合的,不管他願不願意,只剩下劉備。另外一個實力夠強的潛在合作者,卻是相隔千里,在遙遠西北的馬騰。遠水解不了近渴。除此之外,孫劉聯合有著共同的利益,當時劉備不僅面臨著孫吳的困境,甚至處境更差。

首先曹操一直視劉備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在曹營之時,便有天下英雄為君和操耳。劉備絕非池中之物,曹操深知這一點。特別是劉備從毫無立足之地,到最終佔據兩廣的地盤,逐漸露出爭霸的面目,曹操深感威脅,要將立足未穩的劉備政權消滅在萌芽之中。

其次,和孫吳不同的是,劉備一直未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始終處於顛簸流離之中,寄人籬下的劉備沒有任何根基。所以劉備的實力在三方中最弱。

最後,劉表和劉備擁有宗親關係,曹操一直擔憂劉備會趁劉表虛弱之際,乘其不備取得荊州的實際管理權。而一旦擁有荊州這塊豐饒的地盤,又奪得荊州精銳水師,那麼以劉備軍團已經完全成型的高級智囊和統帥集團,完全可以成為抗衡曹操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實力尚弱,但潛力又巨大,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既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那麼所對於和孫權的聯合,絕對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但是如果孫權一意孤行,僅僅依靠孫吳的實力,那麼能否有效應對曹操呢?

答案自然是不能。

首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不管孫權承不承認,一旦曹操祭出漢獻帝這面旗幟,那麼孫權如果不降,便終生背上了謀逆的惡名。要知道,之前都是諸侯之間的相互爭鬥,而現在時局相對已定,漢天子在手的曹操擁有著東吳所不具備的優勢。

其次,東吳的實力。

東吳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水軍,然而,這一優勢卻隨著劉璋投向曹操獲得精銳的荊州水師後蕩然無存。另外,如果不能聯合劉備,曹軍必然輕而易舉一手拿下整個長江中上游區域。那麼有著同等實力的水師,又佔據著上游的優勢,那麼東吳的水軍又能支撐多久?

最後,東吳的軍心已然不穩。

曹軍大軍壓境,東吳政權就已經亂作一團,其中投降派佔據著多數。如果不是周瑜等少數舉足輕重的人堅決抵抗,那麼東吳實際上在一開始就已經軍心動搖了。而後,諸葛亮舌戰群儒,將東吳一眾文官謀士懟的啞口無言。除了依靠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自然還有劉備兩萬兵力作為後盾。不然,任憑你舌燦蘭花又怎能讓這些人以卵擊石?

所以,如果孫權認不清形式,不能連劉抗曹,坐視曹操佔據荊州,擊潰劉備,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東吳,那麼以東吳僅僅能抽出數萬的人馬,何以抗衡曹操的十多萬大軍?最終必然落得功敗垂成,身敗名裂的局面!


Crazy歷史


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咱們先來說一說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

曹操在被徵烏丸後,基本上算是統一了北方,曹操何等抱負,經過了多年的殺伐征戰,自己的雄心壯志已經快要實現。於是率大軍南下,直取荊州,荊州戰略要地,兵家必爭!剛到荊州不久,劉表死了,隨後他的兒子劉琮投了降。
曹操劇照



對於想建功立業實現偉大政治抱負的曹操來說,可謂春風得意!遂率精兵五千,夜以繼日追趕劉備,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此時,一直處於弱小的劉備,經過曹操的凌厲追擊,真正是無回擊之力!巴不得有神仙相助!

於是江東孫吳的魯肅來了,傳遞了孫劉聯盟的好消息,劉備是英雄,一拍即合。哪魯肅為什麼回來?那肯定是代表孫權的意志,也就是說,孫權批過的。孫權為什麼要聯盟?

劉備劇照

群雄逐鹿,到此時,就曹操、劉備、孫權三家了。並且曹操勢力最強,給孫權的信中,號稱80萬大軍。周瑜大都督曾對孫權說"撥五萬兵馬抵抗曹軍,而孫權說先撥三萬,後再補給"由此可見,曹軍南下,聯合劉備是必然。畢竟劉備手上還有兩萬兵馬。不聯合,自然唇亡齒寒。

周瑜劇照

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現在看來,能贏,因為赤壁之戰,東吳周瑜是整個戰爭的總指揮,如果真要說劉備方面也是出了力的,那就是諸葛亮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

但是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因為,面對曹操來勢洶洶的大隊人馬,如果曹操不驕傲輕敵,如果曹操的兵馬沒有不服水土,如果曹操改變作戰方略。


蔥蔥那年


南風講歷史,“噠噠噠!”

  赤壁大戰,為什麼孫劉要聯合呢,如果孫劉不聯合,孫權能贏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把時間線往回推一推,看一看赤壁大戰之前發生了什麼。

  先說說鼎鼎大名的曹老闆,曹老闆是個狠人,穩中帶浪,浪中帶秀,前期靠著一個“混”字走天下,他在兒時發小袁紹的支持下,奪得了兗州作為他的泉水基地。

  然後又靠著袁紹傻吧垃圾的勁兒,他成功把當時名義上的天下之主,漢獻帝掌握在手裡,從這兒就可以看出袁紹的蠢萌性格,也就不難推斷出日後他會被自己的搓背好兄弟,阿滿擊敗。

  袁紹幫助曹老闆取得兗州的原因很簡單,他的作戰計劃是先統一北方,而這時他的後背面對的是自己的弟弟袁術,俗話說得好,在背後捅你刀子的往往是你兄弟。

對於這個兄弟,袁紹信不過,所以把曹老闆放在這兒,替他緩衝袁術。

  但是袁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發小會這麼猛,跟變了身的超級賽亞人一樣。

先是幹掉了呂布,接著又把自己同母異父的傻缺兄弟袁術,給瞭解了,《要說這個袁術說他傻缺,似乎都侮辱傻缺這個詞,得了一塊玉璽,虎了吧唧的就稱帝了,據說曹老闆得到這個消息差點沒有笑死,袁氏一家一門兩虎,真是虎啊》

  接著曹老闆制服了張繡,接連拿下了徐州,豫州等地,而與此同時袁紹也滅了公孫瓚一家統一了北方,回頭一看,哎呦我去,自己的後面怎麼多了一隻滿裝滿配,十八級的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離近了一看,天哪,是曹操,他起來了。

  後來的場面大家都知道了,袁紹被滿級的曹操一頓暴打,收拾完了袁紹,曹老闆把目光放在了另一個戰場,南面,而此時南面最有實力的還屬漢室宗親劉表。

  可正當曹老闆準備秀一下自己強壯的肌肉的時候,劉表嘎嘣一下沒了。

曹老闆的軍隊幾乎就相當於去南方旅了趟遊,就拿下了荊州,還有三十多萬兵馬,曹老闆說,“我還什麼都沒有幹。”

  不過在拿下荊州的同時,有一個倒黴蛋被曹老闆無意中給踩住了,這個倒黴蛋生命力極其的頑強,小強跟他比都得靠邊站,這個人就是劉備,劉皇叔,“噔噔噔!”

  劉備江湖人稱,”英雄收割機,大佬殺手。”

  劉備先是投靠自己的老同學公孫瓚,然後公孫瓚兵敗自殺。

  離開公孫瓚後,投奔陶謙,陶謙病死。

  轉而投奔呂布,呂布兵敗被殺。

  又轉而投奔袁紹,袁紹兵敗,又惱又怒,病死了。

  而後投被宗親劉表,劉表病死。

  曹老闆與劉皇叔那是有仇的,劉皇叔曾投靠過曹老闆,可惜曹老闆命太硬,劉皇叔沒有剋死他。

劉皇叔覺得這樣不行,傳出去壞了他的名聲,畢竟湊滿七個就可以招呼神龍了,於是殺了曹操大將徐州刺史車胄,奪了徐州,與曹操拉開了架勢幹,沒幹過,於是又開啟了自己的召喚神龍之旅。

  現在曹老闆奪了荊州,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劉皇叔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自然不敢過去跟他正面硬剛。

這時候狗頭軍師諸葛亮,唱起了rap,“呦呦呦!我有一個大哥,哥哥哥,他他他在東吳混得開,呦呦,我們兩家心連心,呦呦,一起消滅邪惡。”

  而此時的東吳,曹操解決了劉表,下一個目標自然是盤踞在江東的東吳了,東吳瑟瑟發抖,曹操號稱手裡有四個二,一副王炸,一對飛機,這誰不怕啊。

  打是打不過,東吳絕大多數官員準備洗乾淨了,等著曹老闆光臨,這時候諸葛亮跳出來了,直接說,“呦呦呦,他有王炸,我不怕,四個二也是弟弟,我家主公一副同花五十K。”

  東吳:.......。

  其實東吳的老大孫權是不想投降的,畢竟做了老大好多年,一下子要變成老二了,肯定不習慣,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大都督周瑜,都知道曹操喜歡人妻,並且已經放出話來了。“哎,我曹操給你買了頂帽子,要不?”

  於是在諸葛亮的忽悠下,周瑜的勸說下,東吳和劉備一拍即合,二人都知道單打獨鬥,他們都不是曹操的對手,只有從街頭霸王化身成為魂鬥羅兄弟,他們才有機會。

當時劉皇叔可不是一無所有,經過這麼些年的努力,人家手下還是有些家底的,“兩萬水兵的內核,諸葛亮的顯卡,關羽的顯示屏,趙雲的無線wife接收器,張飛的音響,上面還插著一頂皇室宗親的小旗。”

  所以孫權與劉皇叔聯手是必然的選擇,人多力量大不是。

  第二個問題,孫權沒有劉備他會贏嗎?答案是不會,可以說正是因為劉皇叔的加入,才給了孫權敢愛敢拼的勇氣,藉著皇室正統的旗幟安撫東吳上上下下的人心。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南風愛看書


孫權要聯合劉備共同抗曹,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孫權沒有與曹操交過手,不知曹操深淺。而劉備原來和曹操同殿為臣,知道曹操底細。劉備又幾次和曹操交手,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確有打敗曹操的戰績,這些經驗,是孫權迫切想知道的。二是,劉備也還有點勢力,和劉琦加起來大概有三萬人,戰鬥力沒有受損,關羽、張飛、趙雲乃天下名將,東吳還沒有這樣有名望的將軍。孫權聯合劉備,如虎添翼,勝數更足。三是,劉備是皇叔,正好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搏,曹操說自己代表皇帝,孫權聯合劉備後,也可以說自己奉密旨討賊,佔領了政治高地。不要小看這點,高舉義旗,有力於號召天下英雄抗曹,你看,山野之人的龐統也獻了連環計,把曹操帶進了坑裡。四是,利用諸葛亮的智謀。孫權曾招諸葛亮出仕,諸葛亮婉拒了,孫權是知道諸葛亮的才華的,孫權聯合劉備,諸葛亮便成了孫權謀士,從智謀論,周瑜是永不及諸葛亮的。諸葛亮是“三步一計”,而周瑜是“一步一計”。這不是說周瑜計謀來的快嗎?快是快,但沒有諸葛亮成熟,往往被人算計。這些,孫權肯定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證明孫權的選擇是正確的。



朵朵佬爺


曹操死了、劉備死了,甚至曹丕、曹睿都死了。孫權還佔著江東,至少說明孫權腦子可以,沒把東吳玩爛。

既然孫權腦子沒問題,那聯合劉備至少不算昏招。

現代很不多人看不起劉備,認為劉備在赤壁之戰就是個打醬油的,功勞全在東吳周瑜。

但我們看結果,劉備不僅拿下荊州,還娶了孫權妹妹,三國志寫得是“孫權懼”。

劉備在荊州呆了六七年,可沒光混日子。拉攏不少荊州大族。

劉封,是長沙劉氏的外甥。諸葛亮的關係,還有龐統。

孫權連偷襲盟友的事都幹得出來,難道會好心將荊州讓給劉備?會有這樣的相法,只能說小看孫權的無恥,也小看劉備的實力。

至於題主的問題,實在不好假設,戰爭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一場戰爭沒打完,誰也不敢說自己會贏。

我們能在這裡扯,也只是瞎bb,沒準就因為曹操疫病大爆發,無力為戰了呢。

不少人非得把疫病當成曹操兵敗的藉口,哎。


臥牛說歷史


雖然赤壁之戰是以東吳為主導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假如沒有劉備的加入,孫權很難贏得戰爭的勝利。

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此時曹操剛剛統一中國北方,並下令於正月在鄴城鑿玄武池訓練水軍,欲一鼓作氣統一南方,同年八月率領大軍南下進攻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佔領了荊州北部,並在長坂坡大破劉備。

當時曹操是挾天子以征討四方,可謂意氣風發、志得意滿,他不聽賈詡和程昱的勸諫,固執的東進,並且給孫權下了一封戰書,十分狂傲的宣稱:“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封戰書送到江東時,江東上下一片唱衰,人心惶惶,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士族力主投降曹操,孫權也是搖擺不定,這時周瑜、魯肅出來勸說孫權,周瑜還列取了曹操必敗的原因:

一 北疆未定,西涼馬騰、韓遂為曹軍後方大患。二 曹軍不熟水戰,舍鞍馬、伏舟楫。三 隆冬嚴寒,馬無篙草,人無暖食,供給不繼。四 長驅中原之兵,遠涉江湖,水土不服,多生疾患。

雖說周瑜的話給了江東上下與曹操一戰的決心,但曹操勢大,又佔領了荊州北部,荊州又對於江東太過重要,當時劉表已死,劉琮投降了曹操,劉琦也與劉備親近,劉備在荊州已經七八年了,已經贏得了荊州地主的支持,劉備是荊州的一面旗幟,加上他擁有漢獻帝的衣帶詔,是人民心中的正統所在。

所以魯肅勸說孫權連劉抗曹。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假如孫權不聯合劉備,那劉備會在長坂坡之敗後,繼續流亡,遠遁蒼梧。沒有了劉備的加入,赤壁之戰還會爆發,那時曹操就會佔據道義上的高地。他會整合劉備逃跑留下的人力物力與江東一戰,至於能否贏,戰場瞬息萬變,誰也料不到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