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華為為什麼不用寒武紀芯片了?

J希克斯L


華為為什麼不用寒武紀芯片了?一方面是華為與寒武紀的合作應該本來就是短期行為,那時華為的NPU還沒有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華為是要按照自己生態打造,不只是手機還有其它終端,與另一方合作反而限制了自己,不如干脆自己幹。

華為在推出麒麟970和麒麟980兩代芯片中都使用了寒武紀的NPU,不過在華為方几乎很少提及寒武紀。研發這兩款芯片之時正好手機芯片AI的概念正火熱,應該說華為並沒有準備好自研的NPU,所以不得不尋求外部的資源。其中中科系的寒武紀具有相當的實力,雙方合作應該是很正常的事。

華為自研NPU一旦成功長大成人,能夠滿足自家需要,自然中斷寒武紀的合作。當然這裡面也蘊含了華為並不願意把核心的東西交給別人手裡來做的心思。在早前發佈嵌入寒武紀NPU的麒麟芯片中,華為幾乎從來沒有提及寒武紀,實際應該是自己已經正在研發NPU,只是未成熟而已。另一方面,自研NPU可以根據自家生態產品做定製,滿足自家各種產品的需要,比如昇騰芯片也需要AI。


這裡有希望完全擁有自己產品話語權不願被別人左右的心理,也說明了華為一種自傲的心理。能夠設計芯片,卻沒有自己的NPU,始終會被人懷疑是否具有研發能力,那就自己把他搞出來。

當然商業上的合作長短期都是自然的現象,就像人與人的交往一樣,有聚也有散,雙方好好談即可。即使現在不用了,但也並不表示今後就一定更沒有合作的機會,況且寒武紀也通過和華為合作打響了名聲,也獲得了利益。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這個問題非常好。

提到華為為什麼棄用寒武紀AI芯片,這要從華為為什麼在麒麟970芯片中採用寒武紀AI IP說起。

寒武紀科技作為全球第一大AI芯片獨角獸公司,依託中科院計算所的強大科研實力,早在2016年就開發出了AI處理器Cambricon-1A,也是第一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於此同時,在由阿里巴巴、聯想等資本聯合投資下,完成了1億美元A輪融資,寒武紀一時風頭無兩。

攜手寒武紀明修棧道

而此時的華為還在全力優化的麒麟960手機芯片,主攻另一個對麒麟處理器更加重要的高地---GPU,完全無暇把研發重點放到AI處理器上面。2016年10月,在解決了最後一個短板GPU後,華為推出的了集成強大GPU(Mali G71 MP8)的麒麟960芯片,大大提升華為手機遊戲性能,這也是當年Mate 9和榮耀V9的最大賣點。

也是在同樣的2016年,寒武紀推出首款AI處理器Cambricon-1A,確立中國第一AI獨角獸公司的地位,彼時AI概念正風靡全球。

而此時華為也正在預研下一代手機處理器---麒麟970,AI作為下一個手機營銷噱頭,華為自然不會錯過。無奈自家海思在AI領域的技術積累還不成熟,因此華為決定在麒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紀的AI處理器IP,以搶佔“全球首款集成AI處理器的手機芯片”名號。

AI作為麒麟970的“大腦”,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其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比高通驍龍的31億個、蘋果A10的33億個,多了將近20億個晶體管的情況下,功耗卻少了20%,此款芯片的發佈也確立了華為頂級手機芯片廠商的地位。接著2018年9月華為推出了同樣集成寒武紀雙核NPU的麒麟980芯片,讓之後發佈的華為Mate 20大放異彩。

華為卻一直淡化其AI處理器的出處,同時有跡象表明,華為採用寒武紀AI技術開發麒麟970的2017年, 華為海思一直與ARM合作研發基於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術

由此可以推斷華為採用寒武紀AI處理器,只是權宜之計,只不過是在為自家AI處理器的研發爭取時間。

自研AI顯露真身

作為本土研發實力最為強大的科技公司,華為在5G通信,企業網,雲計算,安防芯片,以及智能手機領域,都是全球前三名的領導者。這也意味著,華為對AI技術的應用場景和處理能力,是非常苛刻的,以便通過AI確保自家產品競爭優勢。

而寒武紀作為單純進行AI開發的技術公司,顯然沒有華為對多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更無法滿足華為多領域的AI技術需求。從成本的角度考慮,華為也不會容忍---在自身擁有強大算法和芯片研發實力的情況下,再去外購AI芯片。從系統集成的角度看,外購寒武紀的AI處理器,顯然沒有華為自己研發而獲得更大的系統性能優化、提高。

終於在2018年10月華為連接大會上,華為向外公佈了其“達芬奇計劃”:消費終端 (Consumer Device)、公有云 (Public Cloud) 、私有云 (Private Cloud)、邊緣計算 (Edge Computing)、IoT行業終端 (Industrial IoT Device) ,佈局這5 大類AI應用場景。

被業界盛傳已久的華為AI芯片,也終於露出真身,華為一口氣發佈兩款AI芯片:高端的昇騰910和應用於邊緣計算的昇騰310。

昇騰910性能極其出色,半精度為(FP 16):256 Tera FLOPS,是Nvidia V100 AI芯片的100倍,主要應用於高端服務器和雲計算。 昇騰310是一款高算力低功耗的AI SOC,主要用於智能手機、智能附件、智能手錶等消費電子領域。

在2019年,華為終於在其高端麒麟9系列智能手機芯片中,首次集成了自研“達芬奇架構”的AI處理器(NPU)的麒麟990,結束了使用兩代的寒武紀AI處理器。


半導體國際資訊


    因為寒武紀的腳步跟不上華為,無法滿足華為的需求,無法支持華為的“全場景”AI解決方案。因此,華為推出了自研的“達芬奇架構”的AI芯片。

    寒武紀對華為的貢獻?

    寒武紀是中科院下屬的企業,第一家做出原始創新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華為也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巨頭,將從未商業化過的技術用到最核心的手機芯片上。

    眾所周知,華為2017年推出的麒麟970處理器,AI性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集成了寒武紀的AI芯片,麒麟980仍然採用了寒武紀的AI芯片,因此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在AI性能方面保持領先水平。


    華為推出自研AI芯片

    華為推出了兩款自研的“達芬奇架構”AI芯片,分別是昇騰910和昇騰310,在麒麟810、麒麟990芯片得到了應用,從跑分來看,位於榜首。

    昇騰芯片背後是華為的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了公有云、私有云、各種邊緣計算、物聯網行業終端以及消費類終端等,也就是說手機處理器的消費者終端只是華為AI戰略很小的一部分。


    寒武紀如何應對?

    華為自研的AI芯片,不對外銷售,不會與寒武紀形成競爭關係。因此,在國內可選的AI芯片供應商不是很多,寒武紀即便失去了華為的訂單,也不卻資源和客戶。雖然在硬件層面不如英偉達,但是在軟件層面優化做的很好,在國內除了寒武紀,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至少在國內市場,寒武紀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此外,寒武紀和華為並非“徹底切割”,仍然在麒麟終端產品、軟硬件方面,持續為華為提供服務。此外,寒武紀也不虧啊,麒麟970、980給寒武紀帶來了千萬級的銷量,幫助寒武紀從一個初創企業,一舉成為AI巨頭。


    總之,華為不用寒武紀AI芯片,選擇自研芯片,完全是為了打造“全場景”AI解決方案,並不是華為看到寒武紀的AI芯片不錯,自己也搞一搞,或者是兩家鬧矛盾。所以只是各取所需,正常的商業合作與競爭罷了。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原因很簡單,華為現在有了自己的AI芯片!

使用寒武紀時華為無AI芯片

2017年華為推出自研的麒麟970時首次內嵌了NPU,也就是所謂的AI智能芯片,該芯片的提供方就是寒武紀,2018年的麒麟980採用雙NPU,其中一枚其實仍舊是寒武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其實也很清楚,就是當時華為並沒有自己的AI芯片,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時的華為至少啟動了對NPU的研發。因為,到了2018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就正式發佈了自研的兩款雲端AI芯片,中文名昇騰

可見華為使用寒武紀的芯片就是臨時過渡的,當年推出首嵌NPU的麒麟970時可能由於自家AI芯片進度跟不上,不得不找寒武紀合作。而且華為發佈麒麟970時對和寒武紀的合作也沒有大書特書,可見華為並非想和寒武紀長期合作。

2019年華為有了自研達芬奇架構

2018年華為AI芯片之後,那時候業內就已經聲音認為後續華為可能就會使用自己的NPU了,和寒武紀的合作估計得結束。

果不其然,當2019年麒麟810發佈時,我們看到了華為完全自研的達芬奇架構的NPU,至此算是正式拋棄了寒武紀。

達芬奇架構的NPU非常有特點,其採用了高性能3D Cube計算引擎,可進行矩陣運算加速,單位面積下的AI算力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激發端側AI算例,遠強於之前NPU採用的二維運算。

從跑分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款NPU性能強勁,從當時的AI Benchmark跑分來看,麒麟810的AI跑分達到了32280,這個分數不僅超過了自家的麒麟980,也包括高通的驍龍855和730。

既然我自研的達芬奇架構都這麼強了,我還何必繼續使用你寒武紀的芯片呢?

Lscssh科技官觀點:

因此,華為現在不使用寒武紀NPU的原因就很簡單,我有能力自研出性能更好的芯片,同時也能更好的和CPU相互配合工作,能進行充分的優化發揮出更大性能。這時候,外來的寒武紀顯然就不是上上選了。而早前選擇寒武紀只能說是華為的權宜之計,自研芯片還無著落,又想讓麒麟970用上AI智能,那就只能選國內這塊較強的寒武紀進行合作了。




Lscssh科技官


謝謝您的問題。華為不用寒武紀NPU,是因為自己志向更大。

華為不服氣。華為麒麟970、麒麟980用的是寒武紀的芯片IP方案(NPU)。當時就有一種說法,華為麒麟處理器有強大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寒武紀的功勞。評論麒麟處理器的時候,會經常提到“寒武紀”,寒武紀對此也無疑義,寒武紀巨大的存在感對華為是喧賓奪主。華為擔心有誤導,即離開寒武紀,華為就做不了人工智能處理器。其實NPU研發對於華為並不是難事,華為從設計達芬奇架構NPU到流片也就用了一年時間。


華為有志向。華為需要一個嶄新的架構支持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必須服務於華為的端、管、雲的需求。華為需要將人工智能與自身的產品、解決方案徹底融合起來,形成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麒麟芯片是重要組成。華為讓這個體系萬無一失、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就得處處自我量身打造、統籌設計研發。寒武紀無法支持華為的全場景。

兩家思路不同。華為要自主研發芯片,形成核心競爭力,建立以我為主的生態系統,將人工智能視為通用技術。寒武紀是輸出IP授權,為合作伙伴提供人工智能特定解決方案。華為是“面”上用人工智能,寒武紀是“點”上用人工智能,華為不想受到“點”的制約。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現在確實不需要寒武紀,因為華為已經有自己的達芬奇架構的NPU。那麼華為的NPU性能如何?依靠這款NPU可以擺脫寒武紀芯片嗎?

寒武紀芯片是什麼?

寒武紀是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發佈的一款AI人工智能芯片,它可以實現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功能。在前些年手機AI人工智能火熱的時候,華為選擇跟寒武紀合作,分別在麒麟970和麒麟980芯片上搭載了寒武紀芯片NPU。

但是華為在宣傳自家產品時幾乎不會提及寒武紀,而中科院經常用自己的寒武紀芯片做文章。其實不僅是華為,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在發佈產品時都儘量放大自己的IP,更何況華為作為國內的科技龍頭代表之一,剝離寒武紀芯片是早晚的事。

華為自研NPU怎麼樣?

真正跟寒武紀說拜拜的是華為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架構NPU,在華為麒麟810芯片上就已經正式使用,它的架構也可以實現AI神經網絡人工智能,比寒武紀更適用於華為的全場景解決方案。華為的這個人工智能芯片架構應用在它的人機互動,拍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現。

華為自主研發NPU也是趨勢所致。大的手機廠商如果一直用別家的架構,就受制於人,要想問鼎手機界必須擁有自己的芯片。華為這幾年在自研芯片上下了功夫,自主程度越來越高,寒武紀已經是過去式了。

我依然看好華為達芬奇架構的芯片,相信在未來華為會有更多的作為。而寒武紀雖然已經不在華為麒麟芯片上應用了,但還是有更多的手機廠商可以合作,希望寒武紀也能找到新的商業途徑。


科技一杆槍


華為用了寒武紀結果只口不提它的名字,寒武紀本身也想借此來提高知名度帶來更多的投資。沒成想的是華為只想自己成為國內AI第一人,怎麼可能讓寒武紀出名?寒武紀看出華為意圖,大肆宣揚華為使用他們的芯片致使華為AI第一人的聲譽有些名不副實,後來的合作可想而知。


默默你我


我覺得華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最核心的技術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技術學到了,自己有了更合適的全棧的方案,還合作幹嘛?

970、980一般都是在秋天配合mate旗艦機發布,最底層ip的合作,大佬們會提前一年敲定,寒武紀將要交付的硬件方案也是前一年春天就出第一版,硬件回來公司內部測試,軟件聯調,甚至還要修改。後980時代雙方不再合作,在寒武紀內部就已經是共識,因為沒有關於華為下一代產品的工作任務,但MTK、MStar、頭條、滴滴等等,訂單依然有很多。

華為發佈昇騰處理器,讓敏感的行業內人士預感華為準備另起爐灶,接著就是行業輿論壓力。

我的理解是:AI芯片市場這麼大幾個華為都吃不下,群雄並起是很正常的現象,寒武紀訂單依然很多,活得依然很好。

關鍵詞科普(明白可略過)

  • SOC(System on a Chip),即把系統都做在一個芯片上,SOC上集成了很多手機上最關鍵的部件,比如:CPU、GPU、內存、NPU等。如果在PC時代我們說一個電腦的核心是CPU,那麼在智能終端時代,手機的核心就是SOC。

  • NPU(AI芯片),即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採用“數據驅動並行計算的架構”,特別擅長處理視頻、圖像類的海量多媒體數據。

華為SOC配置上了自家npu,讓業務愛好人士不從技術角度而從資本的角度“深度解讀”,確實有點累。

雙方在一段時間合作後,各取所需。前期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的領先,華為掏錢買合作,寒武紀賣合作賺市場,這是雙贏的。兩家合作一開始的時候,雙方想什麼其實早就心知肚明瞭,華為要技術,寒武紀要知名度,一拍即合,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是很好的合作。如果寒武紀又出了大招,華為還會過來再談購買合作,何必跟資本聯繫在一起。合作終止只有一個原因,你的寶貝我也有了,整個過程和資本沒啥直接的關係。

總結

現在,華為繼續做神仙SOC,寒武紀繼續做商業落地,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活法。驍龍和麒麟都很成功說明SOC領域市場巨大,允許多個巨頭存在。更何況深度學習處理器市場不僅巨大,寒武紀剛剛起步,終端、雲端、定製ip,定製解決方案,合作種類繁多,市場巨大,10個寒武紀都吃不下。華為、寒武紀兩家通過合作補齊各自的短板,目前都發展不錯,在這一領域攻城拔寨。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和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匯聚魔杖


帆辰科技專注於科技資訊,帶你遨遊科技世界!

華為為何不再使用寒武紀的芯片,其實對於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使用寒武紀的芯片來說,本質上屬於一種權宜之計,也是屬於過度期的一個方法,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華為使用寒武紀芯片的來龍去脈。

其實這件事情就是需要從華為的麒麟970芯片開始說起的,而且當時使用國內自主的Al芯片,可以說當時是強強聯手的組合。


而且還有進一步發佈的麒麟980芯片,也是同樣使用寒武紀的AI芯片的,那麼為何在合作這麼好的前提下,華為放棄了使用寒武紀的AI芯片。其實這裡面的說法是非常的多的,有的說是聯想投資寒武紀,所以導致華為和寒武紀分道揚鑣了。


華為的芯片一直以來都是堅持自主研發的過程的,而且在當年一戰成名的麒麟960的芯片之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智能GPU,還有就是這裡裡面加入一個人工智能AI的亮點,可以說和寒武紀合作之後的麒麟960處理器,在補齊GPU方面的短板後,其綜合實力還是非常不錯。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說這家寒武紀的企業,作為全球第一家大型的AI獨角獸公司,可以說一時之間風頭極盛,而且還有背後依託中科院作為與強大的科技研發的技術,所以說對於寒武紀公司來說,不僅有中科院等,還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的融資支持。


但是迴歸主題的一件事情就是,華為一直都是堅持自己自主研發的事情的,不論是麒麟處理器,還是鴻蒙操作系統等,都是華為自己堅持研發的一個結果,而且使用寒武紀的AI芯片也是出於無奈的一種情況下,才使用的辦法。


雖然說華為麒麟處理加上寒武紀的AI芯片讓華為的處理器能夠真正的立足於高端芯片市場,但是華為確實有自己的思路需要進行,那就是華為需要自己來研發AI智能芯片。可以說這樣的一個操作也不過是緩兵之計。


華為作為一家在5G,通訊,手機,雲計算等多方面都是非常具有實力的一個企業,所以華為自身對於AI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的,華為希望自己能夠快速安全穩定的處理未來AI技術,所以華為在明面上使用寒武紀的AI芯片,但是卻一直自己研發和ARM合作研發的ARM Trillinum框架的AI技術。


從使用的成本上來說,華為作為這麼有實力的一家企業,也是無法容忍在自身條件非常強大之下,還去外購AI芯片,這無疑會增加其使用的成本。


還有就是從系統適用性方面來說,也是無法同華為自己研發的具有高集成度的AI芯片相比較,這些都是華為堅持自己研發的重要原因。


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2018年的生活,華為終於向外宣佈了“達芬奇計劃”,也就是業內傳說很久的華為AI芯片。命名為高端-昇騰


最後,對於說為何華為和寒武紀的芯片沒有一直合作走下去,其實這裡面還是有諸多的因素所在的,一方面是華為自己具有非常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想要將技術的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來減輕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還有一個方面因素就是因為,華為想要在處理器和AI處理器方面都具備非常深厚的實力,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發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華為麒麟970當初使用了寒武紀的AI芯片,帶來了不錯的AI性能,但是隨著華為自研AI技術的進步,後來就全面改用自家達芬奇架構了,而當年寒武紀的AI芯片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對於一顆芯片來說,自己研發總比用別人的好,何況AI芯片技術難度並不是很大,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做,對於如今的華為來說,研發自有AI芯片也耗費不了多大的成本。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營銷需要。因為寒武紀芯片是人家的,不管是名稱還是版權都不好變動,所以華為自己也不好隨便做營銷,而華為自己搞出的AI芯片就可以冠以“達芬奇架構”這樣高大上的名字,在中興被制裁後全民國產替代熱潮和今年6月份更高的國產替代熱潮時大肆宣傳,這就是個讓人熱淚盈眶的賣點,很好的營銷策略,痛快地賣一波貨,當然,達芬奇架構的實際性能確實比寒武紀強了很多。

高通三星在AI芯片方面成了跟隨者,近幾個處理器都加了NPU,但卻沒有華為聰明,搞一個“達芬奇架構”之類的營銷策略,不過無論如何,AI芯片應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華為這一步策略算是走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